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为了促进电网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更好的发展,实现各级电网调控中心的信息实时传递与信息资源共享,就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电力数据网来帮助信息传递,目前常用的电力数据网的通信方式有循环式与问答式,本文主要简述了计算机与电力数据通信的方式。
【关键词】 计算机;电力数据网;通信方式;远动通信
随着各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各级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计算机通信主要指计算机之间和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通信也就是计算机通信。建立电力数据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各级调度中心的主站系统之间共享信息,是必然的趋势。分站和主站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循环式、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其主要特点是以厂站端为主动方,循环不断地向调度端发送遥测。遥信等数据。另一种是问答式、和循环式不同的是这些数据采集之后并不立即发送,而是先行存储,等主站需要时才将它们按规定的格式组装发送。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数据通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研发出了新的通信方式数据通信。同时数据通信的应用分为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两者之间的区分在于传输信息时有不同的传输信道。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高科技的选用变的重要起来,通常来说有:终端技术、复用技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等主要方面。首先,终端技术的应用事实涉及到负责接收感应数据信号以及信号发射端口。而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运用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提高了传送效率,并且可以分享来自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的信息资源,然而终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用,改善了数据通信模式的运作水平。其次,复用技术。在数据通信模式中如何更好的引入复用技术就要通过传送介质。它是组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最基础的部分,却造价很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多路复用技术来提升传输介质的使用率,从而实现数据资源分配效率的最大化。另外,以往的数据资源处理技术,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数据通信模式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化处理数据操作流程。为了更好的处理复杂的数据通信以及传输感应,计算机网络使用用户可以制定自动处理数据功能的模块达到使用标准。最后,要想提高数据资源发送与接收的质量必须提高传送技术。另外还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化特点进行模拟传送,减少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传送信息时要从多方面考虑选择比较好的传送方式(有线传输、无线传输)。
二、电力数据网的构成
随着各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各级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用所谓‘转发’方式,即采用与RTU通信相似的规约,通过点到点信道在两个主站系统之间传递信息。这种方法不够灵活,更不便于多个主站之间相互共享信息。因此,建立电力数据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各级调度中心的主站系统之间共享信息,提高信息数据的快速,及时,准确传递是必然的趋势。
电力数据网可以支持实时和非实时的各种网络应用。为了在各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共享实时信息,原国家能源部于1992年发布了‘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作为国家电力行业标准,即DL476-92。遵照这个标准,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和各大网调,独立省调已经实现了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通信。
三、通信方式概述
电力数据网络分站和主站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循环式,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其主要特点是以厂站端为主动方,循环不断地向调度端发送遥测,遥信等数据。另一种是问答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主站掌握通信的主动权,主站可以按需要指定分站传送某一个或某种类型的远动数据,传送中有差错时主站可要求重传。
问答式远动的分站为了准备遥测、遥信等数据,和循环式一样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以一定的扫描速度来采集遥信和遥测等数据,并判别是否有遥信变位,遥测越阈值等情况发生。和循环式不同的是这些数据采集之后并不立即发送,而是先行存储,等主站需要时才将它们按规定的格式组装发送。可见问答式远动中分站的工作,对遥信、遥测而言可分为两步,一是数据准备,以一定的扫描频率采集实时数据,适当处理后存储待用,二是按主站的要求组装发送。问答式远动主站的工作主要是轮流询问各个分站,并接收分站送来的信息加工处理。
问答式和循环式的主要差别在于软件,即在于主站和分站之间的对话方式。
远动数据的传送应按约定的格式进行,收发两端应事先对传送速率,同步方式,数据结构等相互约定,共同遵守。这些约定称为通信规约。发送端按通信规约的规定及时组织好要发送的远动字,然后按字节逐一递交给串行通信接口,再经调制器发往信道。调度端经解调器解调按规定格式逐一接收。
四、远动通信中的一般帧格式
远动中的信息,不论循环式或问答式,通常都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为了保证可靠,快速和高效率地传送信息,对于远动中帧格式的安排,一般要考虑如下一些基本问题。
4.1明确区分一帧的首尾,例如设置帧分界符,帧开始标志,帧长信息。帧的结束标志等,标明源站或目的站的地址。
4.2明确各种命令。响应帧的功用,规定相应的功能代码,采用抗干扰保护,确定发生差错后的重发以及防止帧丢失或重复的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透明性,对用户数据应不加限制。
4.3根据接收站的缓冲器容量,为避免接收的数据过量而造成溢出,设置数据流控制。规定信息的数据格式,减少无效信息,提高传输效率。
各个远动设备的制造厂,对于上列问题的技术观点不尽相同,因而所采取的措施亦各有差异。需要传送的用户数据有各种具体情况,长短不一。帧的长度可按实际情况而定的,称为可变帧长。某些帧的长度可事先确定不再改变的,称为固定帧长。
五、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技术标准不断的走向完善,同时形成了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整体模式,而网络互联网设备也已经渐渐向智能化以及集成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大的提高了网络传效率,为光大用户提供了方便。另外计算机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新产品,本质上属于微型计算机的一种,同样具备优越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相关产品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多数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发挥。现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使计算机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取代了传统人工控制的作业模式。随着我国进入信息时代,除语言信息外,还有数据、图像、文本等。现在的新世纪,我们有了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可以用数据、图像、文本进行信息的传送。还可以通过邮箱、QQ等等方法来进行通信。网络应用服务已经是现代网络发展的一种趋势。例如,我国的手机研发也越来越只能化,现在的手机利用互联网数据的传输功能,不仅可以打电话,上网,同时还可以办公,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销售人员能够利用手機为客户进行查询或者下定单等。因此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网络时代,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已成为未来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通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中数据通信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语音、视频、数据、图像等各种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数据通信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永辉,李朔,李景杰.基于m序列和扰乱技术的数据通信的加密和解密[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
[2]万家国,马俊,朱城江.MACSV系统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J].泸天化科技,2010.
[3]李靖文.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山西焦煤科技,2004.
【关键词】 计算机;电力数据网;通信方式;远动通信
随着各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各级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计算机通信主要指计算机之间和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通信也就是计算机通信。建立电力数据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各级调度中心的主站系统之间共享信息,是必然的趋势。分站和主站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循环式、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其主要特点是以厂站端为主动方,循环不断地向调度端发送遥测。遥信等数据。另一种是问答式、和循环式不同的是这些数据采集之后并不立即发送,而是先行存储,等主站需要时才将它们按规定的格式组装发送。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数据通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研发出了新的通信方式数据通信。同时数据通信的应用分为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两者之间的区分在于传输信息时有不同的传输信道。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高科技的选用变的重要起来,通常来说有:终端技术、复用技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等主要方面。首先,终端技术的应用事实涉及到负责接收感应数据信号以及信号发射端口。而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运用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提高了传送效率,并且可以分享来自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的信息资源,然而终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用,改善了数据通信模式的运作水平。其次,复用技术。在数据通信模式中如何更好的引入复用技术就要通过传送介质。它是组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最基础的部分,却造价很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多路复用技术来提升传输介质的使用率,从而实现数据资源分配效率的最大化。另外,以往的数据资源处理技术,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数据通信模式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化处理数据操作流程。为了更好的处理复杂的数据通信以及传输感应,计算机网络使用用户可以制定自动处理数据功能的模块达到使用标准。最后,要想提高数据资源发送与接收的质量必须提高传送技术。另外还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化特点进行模拟传送,减少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传送信息时要从多方面考虑选择比较好的传送方式(有线传输、无线传输)。
二、电力数据网的构成
随着各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各级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用所谓‘转发’方式,即采用与RTU通信相似的规约,通过点到点信道在两个主站系统之间传递信息。这种方法不够灵活,更不便于多个主站之间相互共享信息。因此,建立电力数据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各级调度中心的主站系统之间共享信息,提高信息数据的快速,及时,准确传递是必然的趋势。
电力数据网可以支持实时和非实时的各种网络应用。为了在各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共享实时信息,原国家能源部于1992年发布了‘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作为国家电力行业标准,即DL476-92。遵照这个标准,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和各大网调,独立省调已经实现了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通信。
三、通信方式概述
电力数据网络分站和主站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循环式,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其主要特点是以厂站端为主动方,循环不断地向调度端发送遥测,遥信等数据。另一种是问答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主站掌握通信的主动权,主站可以按需要指定分站传送某一个或某种类型的远动数据,传送中有差错时主站可要求重传。
问答式远动的分站为了准备遥测、遥信等数据,和循环式一样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以一定的扫描速度来采集遥信和遥测等数据,并判别是否有遥信变位,遥测越阈值等情况发生。和循环式不同的是这些数据采集之后并不立即发送,而是先行存储,等主站需要时才将它们按规定的格式组装发送。可见问答式远动中分站的工作,对遥信、遥测而言可分为两步,一是数据准备,以一定的扫描频率采集实时数据,适当处理后存储待用,二是按主站的要求组装发送。问答式远动主站的工作主要是轮流询问各个分站,并接收分站送来的信息加工处理。
问答式和循环式的主要差别在于软件,即在于主站和分站之间的对话方式。
远动数据的传送应按约定的格式进行,收发两端应事先对传送速率,同步方式,数据结构等相互约定,共同遵守。这些约定称为通信规约。发送端按通信规约的规定及时组织好要发送的远动字,然后按字节逐一递交给串行通信接口,再经调制器发往信道。调度端经解调器解调按规定格式逐一接收。
四、远动通信中的一般帧格式
远动中的信息,不论循环式或问答式,通常都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为了保证可靠,快速和高效率地传送信息,对于远动中帧格式的安排,一般要考虑如下一些基本问题。
4.1明确区分一帧的首尾,例如设置帧分界符,帧开始标志,帧长信息。帧的结束标志等,标明源站或目的站的地址。
4.2明确各种命令。响应帧的功用,规定相应的功能代码,采用抗干扰保护,确定发生差错后的重发以及防止帧丢失或重复的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透明性,对用户数据应不加限制。
4.3根据接收站的缓冲器容量,为避免接收的数据过量而造成溢出,设置数据流控制。规定信息的数据格式,减少无效信息,提高传输效率。
各个远动设备的制造厂,对于上列问题的技术观点不尽相同,因而所采取的措施亦各有差异。需要传送的用户数据有各种具体情况,长短不一。帧的长度可按实际情况而定的,称为可变帧长。某些帧的长度可事先确定不再改变的,称为固定帧长。
五、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技术标准不断的走向完善,同时形成了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整体模式,而网络互联网设备也已经渐渐向智能化以及集成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大的提高了网络传效率,为光大用户提供了方便。另外计算机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新产品,本质上属于微型计算机的一种,同样具备优越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相关产品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多数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发挥。现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使计算机在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取代了传统人工控制的作业模式。随着我国进入信息时代,除语言信息外,还有数据、图像、文本等。现在的新世纪,我们有了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可以用数据、图像、文本进行信息的传送。还可以通过邮箱、QQ等等方法来进行通信。网络应用服务已经是现代网络发展的一种趋势。例如,我国的手机研发也越来越只能化,现在的手机利用互联网数据的传输功能,不仅可以打电话,上网,同时还可以办公,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销售人员能够利用手機为客户进行查询或者下定单等。因此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网络时代,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已成为未来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通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中数据通信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语音、视频、数据、图像等各种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数据通信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永辉,李朔,李景杰.基于m序列和扰乱技术的数据通信的加密和解密[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
[2]万家国,马俊,朱城江.MACSV系统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J].泸天化科技,2010.
[3]李靖文.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山西焦煤科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