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人类知识增长迅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学习策略教学,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加强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化学教学的本质,真正体现了现代化学教学理论。本文对高中化学学习策略进行研究,根据学习策略提出针对性教学模式,并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
关键词: 化学学习策略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1.引言
素质教育观念指出:“学生不是接受教育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但在今天,教师仍存在授课只介绍现成结论、不介绍研究过程的现象,过多地采用注射式、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迫进行接受式学习,做学习的奴隶。面对瞬息万变的知识创新的局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无法通过存贮式的学习方式拥有日新月异的知识,教育应该使学生除掌握一定的现成知识之外,还懂得寻找适合的工具获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除了学会之外更重要的是会学,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愉快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的素质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寻找和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针对这样的教育改革现状提出的。
2.学习策略的界定
在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学习策略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没有达成共识。
如果将学习策略概念与化学学科特点相结合,我认为化学学习策略可以定义为:学习者在化学学习活动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对其进行选择、使用及调控的方式,是学习者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它既是内隐的化学学习规则,又是外显的化学学习程序与步骤,比化学知识和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在化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反映我国学生学习策略使用实际情况的研究较少,根据本研究需要,我们参考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于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结合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情况,编制了测量表。从利用本表对我校三个年级学生的测量情况看,该表反映的大部分情况与通用学习策略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稳定可靠。但在具体的编制和测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从整个量表看,学习策略各个维度所包含的测试题目数量不多,还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全部情况,但若题量太大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出现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对此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改进。
通过该量表的测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学生整体化学策略水平不高,化学学习中优等生与困难生在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上存在性别差异。
根据高中化学学习现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良好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即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由于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本质,在能力要求上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和突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信息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某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进行想象,促进学生精加工策略的运用。
(2)认识高中化学学科特点,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实际上存在许多文科学科所具有的知识特点,例如:内容多,知识点碎,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乱无续难于掌握的感觉。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将知识及时地归纳总结,使知识与知识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便于记忆理解。在对高中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化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信息加工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将零碎的化学知识整理归类,找到彼此相对孤立的知识的联系方式,将化学知识结构化,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便于理解和记忆,对学生认知策略的提高和学好化学有重要意义。
(3)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记忆化学事实性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实验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对学生记忆化学规律有很大帮助,同时实验有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获取化学学习策略有深远意义。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创造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盟”、“手脑双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4.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施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学学习策略能够有所提高,这是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力求达到的最好效果。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能否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是教育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上我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稳步提高。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程序可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1)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生通过以往的学习活动,逐渐具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并应用学习策略解决相应问题,但随着高中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扩大,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学生会遇到一些运用已有学习策略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学习策略。另外,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创设策略学习的良好情境。
例如在学习“共价键”概念时,我们给学生以下题目,考察其对共价键的掌握情况。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学生在解答时,总会将共价键和离子键相混淆,于是我们就要求学生想方设法地搞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提出如下理解策略:
第一,分析“共价键”定义内涵的成分,找出重点词组,共价键的重点词组为“原子”、“共用电子对”。
第二,列表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第三,画出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图。
第四,思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事例。比如将化学键中的电子得失或共用比喻为财物的得失和共用,便于有关概念的理解。
表1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学生在遇到这一学习问题时,采取了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通过创设学习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取并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在化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丰富原有的学习策略知识。
从教学事例可见,学生的学习策略往往是在解决新的学习问题的同时得到发展的。学生遇到新的学习问题时,首先要认识这个问题,随后在自己的“策略库”中寻找合适的策略和问题解决方法,如果找到,他们一般能够运用已有化学学习策略将问题圆满解决,否则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新的合适的学习策略。这个时候,教师的启发性教学策略就要发挥作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下,学生才能很好地自己思考,运用新的学习策略解决新问题,通过解题的过程形成新的学习经验和新的体验,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将这种学习经验内化为一种新的学习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基础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结点,然后重新组成教材结构,并设置一个个的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结性,设计问题,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
例如:讲酯的定义时,酸跟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叫做酯。那么是不是酸与醇反应一定生成酯呢?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生成的是卤代烃而不是酯,从而分析归纳出: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跟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叫做酯。
又如学习合成氨工业适宜条件的选择时,可设置:
①从反应速度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②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③综合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怎样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从老师教授新课的过程中开始的,而是在在课前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望中就开始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化学学习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与后进生有很大差别,他们往往在老师教授一节新课之前就将知识提前预习,对于该节课的重难点有一定了解,在听课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听讲、思考。这样一来,学习起来感到很轻松并且目的明确。因而在课题研究中,要求学生在课前采用“预习小贴示”对新课的内容结构有所了解。
表2 预习小贴示
(2)问题的组织和解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组织和解决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循循善诱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通过探究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协作,从而获取新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过程中逐渐探究和摸索化学学习策略和方法。
问题的组织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启发讲授式,即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以启发性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有关结论。
例如在醋酸、碳酸、硅酸酸性比较的教学过程中:
探究实验:实验用品:醋酸,碳酸钠,硅酸钠;实验仪器: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提出下列问题:
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里面的水壶或饮水机水垢太多,在自家的厨房里能否找到一种液体来清洗,这种东西是什么?
②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化学式如何书写。
③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我们此次探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运用该依据进行实验。
在该教学案例中,学生先思考老师出的第一个问题,得到答案,一般可以用白醋或食醋对水壶和饮水机进行清洗,接下来很容易思考第二个问题,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为CHCOOH,第三个问题水到渠成,化学方程式为:
这是一个典型的强酸制弱酸的方程式,根据这一理论进而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通过三个问题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究,从而设计出相应实验方案,用科学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选择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对学习策略的优化有很好的作用。
二是自学讨论式,即教师以问题形式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师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相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有关知识时,由于前面对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已经进行了讲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运用都较熟悉,我们就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并列出自己在自学中所得到知识点,随后给出提纲:
①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
②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熔、沸点之间的关系,规律; ③氢键存在于哪些原子之间,对物质的沸点有无影响?
④比较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大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探究中发现自主学习的乐趣与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同时提出新问题,再讨论再解决,良性循环,调动学生获取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习策略的练习和应用
学生在问题解决和知识整理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获得初步理解,在头脑中建立静态的知识网络结构。但学生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静态的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从而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活动经验结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练习。学生的练习主要包括尝试性练习和创新应用性练习两种类型。尝试性练习主要是知识的再现性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行为表现中理解新知识的意义,体验知识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
创新应用性练习一般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例如关于“氯气和水反应”的创造性练习有以下形式:
①新制氯水能否使氯化亚铁溶液退色?实际反应如何检验?
②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原理如何?
③如何理解新制氯水的漂白性?(与药用炭、漂白原理区别)
通过问题的解决将不同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重新组块,即将原来以知识内容为线索的表征方式转化为以问题类型为线索的表征系统。因此,应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将问题类型、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技能、策略的概括化和程序化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升。
(4)自我评价和反思学习机制的建立
由化学学习策略的维度构成可知,化学学习策略具有方法性和自我调控性两大特性。区别“学会”和“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学生是否具有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的能力。课堂教学以外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笔记、作业、测验、考试等)进行评价和反馈,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化学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以达到“强化成功,矫正错误”的目的,也是训练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一个必要且有效的途径,做法如下:
表3 学习结果自我评价表
①利用学习结果(作业、测验、考试等)的“自我评价表”(如表3),设立“错题集”教会学生及时自我评估,自我矫正。一般而言,从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运用化学信息的组织策略、注意策略、编码和提取信息策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比较弱,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选择或编制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自我矫正,引导学生发展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②编制“解题提示卡”(如表4),并结合“错题集”和课堂笔记,引导学生掌握解答化学问题的程序,学会对解题思维过程和解题规律进行反思总结,最终达到查漏补缺、完善认识结构及归纳题型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进行上述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训练,学生对自我监控的内容从不随意注意转变为随意后注意,促使自我监控变为一个自动化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元认知水平的目的。
5.结语
以上提出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四个部分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每个环节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又彼此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简化或调整各环节的顺序,使教学过程在师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中得到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断扩展和深化,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并学会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大幅度提高,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1(5):586-590.
[2]毕华林,卢巍.化学学习能力构建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9,10:45-47.
[3]陈秀英,刘成刚.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7(9):8-9.
[4]余欣欣.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1(1):65-68.
[5]周国韬,张林.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3):48-53.
[6]蒯少森.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 化学学习策略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1.引言
素质教育观念指出:“学生不是接受教育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但在今天,教师仍存在授课只介绍现成结论、不介绍研究过程的现象,过多地采用注射式、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迫进行接受式学习,做学习的奴隶。面对瞬息万变的知识创新的局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无法通过存贮式的学习方式拥有日新月异的知识,教育应该使学生除掌握一定的现成知识之外,还懂得寻找适合的工具获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除了学会之外更重要的是会学,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愉快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的素质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寻找和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针对这样的教育改革现状提出的。
2.学习策略的界定
在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学习策略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没有达成共识。
如果将学习策略概念与化学学科特点相结合,我认为化学学习策略可以定义为:学习者在化学学习活动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对其进行选择、使用及调控的方式,是学习者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它既是内隐的化学学习规则,又是外显的化学学习程序与步骤,比化学知识和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在化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反映我国学生学习策略使用实际情况的研究较少,根据本研究需要,我们参考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于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结合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情况,编制了测量表。从利用本表对我校三个年级学生的测量情况看,该表反映的大部分情况与通用学习策略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稳定可靠。但在具体的编制和测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从整个量表看,学习策略各个维度所包含的测试题目数量不多,还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全部情况,但若题量太大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出现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对此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改进。
通过该量表的测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学生整体化学策略水平不高,化学学习中优等生与困难生在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上存在性别差异。
根据高中化学学习现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良好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即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由于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本质,在能力要求上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和突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信息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某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进行想象,促进学生精加工策略的运用。
(2)认识高中化学学科特点,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实际上存在许多文科学科所具有的知识特点,例如:内容多,知识点碎,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乱无续难于掌握的感觉。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将知识及时地归纳总结,使知识与知识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便于记忆理解。在对高中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化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信息加工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将零碎的化学知识整理归类,找到彼此相对孤立的知识的联系方式,将化学知识结构化,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便于理解和记忆,对学生认知策略的提高和学好化学有重要意义。
(3)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记忆化学事实性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实验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对学生记忆化学规律有很大帮助,同时实验有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获取化学学习策略有深远意义。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创造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盟”、“手脑双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4.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施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学学习策略能够有所提高,这是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力求达到的最好效果。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能否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是教育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上我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稳步提高。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程序可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1)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生通过以往的学习活动,逐渐具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并应用学习策略解决相应问题,但随着高中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扩大,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学生会遇到一些运用已有学习策略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学习策略。另外,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创设策略学习的良好情境。
例如在学习“共价键”概念时,我们给学生以下题目,考察其对共价键的掌握情况。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学生在解答时,总会将共价键和离子键相混淆,于是我们就要求学生想方设法地搞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提出如下理解策略:
第一,分析“共价键”定义内涵的成分,找出重点词组,共价键的重点词组为“原子”、“共用电子对”。
第二,列表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第三,画出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图。
第四,思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事例。比如将化学键中的电子得失或共用比喻为财物的得失和共用,便于有关概念的理解。
表1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学生在遇到这一学习问题时,采取了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通过创设学习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取并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在化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丰富原有的学习策略知识。
从教学事例可见,学生的学习策略往往是在解决新的学习问题的同时得到发展的。学生遇到新的学习问题时,首先要认识这个问题,随后在自己的“策略库”中寻找合适的策略和问题解决方法,如果找到,他们一般能够运用已有化学学习策略将问题圆满解决,否则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新的合适的学习策略。这个时候,教师的启发性教学策略就要发挥作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下,学生才能很好地自己思考,运用新的学习策略解决新问题,通过解题的过程形成新的学习经验和新的体验,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将这种学习经验内化为一种新的学习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基础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结点,然后重新组成教材结构,并设置一个个的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结性,设计问题,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
例如:讲酯的定义时,酸跟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叫做酯。那么是不是酸与醇反应一定生成酯呢?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生成的是卤代烃而不是酯,从而分析归纳出: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跟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叫做酯。
又如学习合成氨工业适宜条件的选择时,可设置:
①从反应速度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②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③综合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怎样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从老师教授新课的过程中开始的,而是在在课前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望中就开始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化学学习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与后进生有很大差别,他们往往在老师教授一节新课之前就将知识提前预习,对于该节课的重难点有一定了解,在听课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听讲、思考。这样一来,学习起来感到很轻松并且目的明确。因而在课题研究中,要求学生在课前采用“预习小贴示”对新课的内容结构有所了解。
表2 预习小贴示
(2)问题的组织和解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组织和解决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循循善诱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通过探究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协作,从而获取新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过程中逐渐探究和摸索化学学习策略和方法。
问题的组织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启发讲授式,即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以启发性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有关结论。
例如在醋酸、碳酸、硅酸酸性比较的教学过程中:
探究实验:实验用品:醋酸,碳酸钠,硅酸钠;实验仪器: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提出下列问题:
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里面的水壶或饮水机水垢太多,在自家的厨房里能否找到一种液体来清洗,这种东西是什么?
②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化学式如何书写。
③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我们此次探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运用该依据进行实验。
在该教学案例中,学生先思考老师出的第一个问题,得到答案,一般可以用白醋或食醋对水壶和饮水机进行清洗,接下来很容易思考第二个问题,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为CHCOOH,第三个问题水到渠成,化学方程式为:
这是一个典型的强酸制弱酸的方程式,根据这一理论进而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通过三个问题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究,从而设计出相应实验方案,用科学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选择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对学习策略的优化有很好的作用。
二是自学讨论式,即教师以问题形式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师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相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有关知识时,由于前面对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已经进行了讲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运用都较熟悉,我们就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并列出自己在自学中所得到知识点,随后给出提纲:
①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
②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熔、沸点之间的关系,规律; ③氢键存在于哪些原子之间,对物质的沸点有无影响?
④比较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大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探究中发现自主学习的乐趣与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同时提出新问题,再讨论再解决,良性循环,调动学生获取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习策略的练习和应用
学生在问题解决和知识整理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获得初步理解,在头脑中建立静态的知识网络结构。但学生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静态的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从而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活动经验结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练习。学生的练习主要包括尝试性练习和创新应用性练习两种类型。尝试性练习主要是知识的再现性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行为表现中理解新知识的意义,体验知识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
创新应用性练习一般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例如关于“氯气和水反应”的创造性练习有以下形式:
①新制氯水能否使氯化亚铁溶液退色?实际反应如何检验?
②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原理如何?
③如何理解新制氯水的漂白性?(与药用炭、漂白原理区别)
通过问题的解决将不同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重新组块,即将原来以知识内容为线索的表征方式转化为以问题类型为线索的表征系统。因此,应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将问题类型、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技能、策略的概括化和程序化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升。
(4)自我评价和反思学习机制的建立
由化学学习策略的维度构成可知,化学学习策略具有方法性和自我调控性两大特性。区别“学会”和“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学生是否具有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的能力。课堂教学以外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笔记、作业、测验、考试等)进行评价和反馈,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化学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以达到“强化成功,矫正错误”的目的,也是训练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一个必要且有效的途径,做法如下:
表3 学习结果自我评价表
①利用学习结果(作业、测验、考试等)的“自我评价表”(如表3),设立“错题集”教会学生及时自我评估,自我矫正。一般而言,从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运用化学信息的组织策略、注意策略、编码和提取信息策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比较弱,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选择或编制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自我矫正,引导学生发展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②编制“解题提示卡”(如表4),并结合“错题集”和课堂笔记,引导学生掌握解答化学问题的程序,学会对解题思维过程和解题规律进行反思总结,最终达到查漏补缺、完善认识结构及归纳题型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进行上述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训练,学生对自我监控的内容从不随意注意转变为随意后注意,促使自我监控变为一个自动化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元认知水平的目的。
5.结语
以上提出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四个部分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每个环节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又彼此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简化或调整各环节的顺序,使教学过程在师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中得到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断扩展和深化,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并学会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大幅度提高,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1(5):586-590.
[2]毕华林,卢巍.化学学习能力构建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9,10:45-47.
[3]陈秀英,刘成刚.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7(9):8-9.
[4]余欣欣.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1(1):65-68.
[5]周国韬,张林.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3):48-53.
[6]蒯少森.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