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关系:我们能否成为贤者

来源 :财经·年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日本国驻华大使,到任以来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在今后如何才能推动日中关系向前发展这一问题上,我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和见解。
  
  我们是永远无法迁徙的邻国
  我到北京赴任以来,曾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王岐山副总理等多位领导人见面。每当会见时,对于日中关系,我都是这样讲的:
  日本和中国是永远没有办法迁徙的邻国。面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应该从10年、20年的短期角度来考虑,而需要用1000年、2000年的长远眼光去思考。就共同度过的时间长度而言,可以把日中关系比做超越夫妻关系。但是,正如夫妻关系,距离那样近、共同度过的时间那样长,使得彼此之间更容易发现对方的缺点。
  日本有一句谚语说:“亲朋好友也要讲礼节。”尽管相互之间关系密切,但若不注重礼节也会发生争执。如果双方不具备尊敬对方的心态,就很难使相互关系圆满。夫妻之间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吵架或者离婚。
  孔子曰:“仁义礼智信。”不但需要“仁”,而且在亲密的关系中还需要“礼”,也就是要有互敬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么即使是夫妻也很难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对未来1000年、2000年长久交往的日中两国来说,我认为相互具有这种精神极为重要。迄今有着数千年交流历史的日本与中国,今后的数千年还要继续相互往来,不可能因为不喜欢对方就能改变地理位置。前进途中既有高山也有低谷,也许有时候还会吵起架来。但是,我们没什么好担忧的。不可能几千年一直吵下去,总有一天要相互和好。所以,我对日中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在最近的30多年里取得了飞跃发展,保持了平均每年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目前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制定出到2012年以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日本、亚洲及世界的稳定和繁荣来说,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日本也很欢迎中国的发展。
  同时,对于中国来说,日本乃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以及世界头号对华直接投资国。我认为,就中国环保、节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努力,将成为两国的共同利益。
  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日中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我想,如前面所讲,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日中双方的国民来说,吵架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胡锦涛主席也曾表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对日中双方来说是惟一的选择。对此,我完全赞同。
  
  我们都须像看待自己人一样
  看待对方
  日中两国既然是不能迁徙的邻国,并且有着如此深厚的关系,那么,中国人真正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和日本人吗?同样,日本人对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国人有正确认识吗?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各种信息满天飞,我想,中国人虽然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有关日本的信息,但又有多少人有过亲眼目睹日本、直接接触日本人的经历呢?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们往往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有限的读物来判断事物,但是各类书籍和报道所展现的日本或中国的情况,却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人们习惯于“管中窥豹”认识世界,而无法做到莫大世界一览无余。因此,不要人云亦云“日本如此如此”“中国如此如此”,而要以亲眼所见、亲身感受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加以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最近的民调显示,似乎有80%以上的日本国民认为“中国不可信”。9月、10月在中国的不少场所发生了反日示威游行,所以可能有不少日本人认为“中国人讨厌日本人”。这是一种极为不幸的情况。我认为不应该用极其有限的信息或自己的经验这种“管道”来判断事物的全貌,而是应该尽可能地以广闻博见这种“大视野”来观看世界。如果双方只掌握对方数十年前的信息,并且既不曾谋面又不曾交流,那么自然就会出现“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中国人不了解日本”这一结果。
  作为人类,日本人和大家是一样的。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也都是一样的,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大区别。在任何国家,也都有怪人,也有好人和坏人。通过过去在纽约的工作以及长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我深切地感觉到用自己的眼睛进行判断的重要性——由于媒体对一部分人的极端言行进行渲染而导致误解、曲解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重要的是,不管日本人和中国人,我们交往都须与自己人同等地看待对方。
  常言道“愚者向经验学习,贤者向历史学习”。也许有人凭经验认为“自己是强者”,但有时这会导致这个人变得傲慢。我历任过民间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如果员工开始认为“自己了不起”或者“自己是强者”,那么他的能力发展往往就此停止。国家也一样,例如曾经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等,或许美国也是如此。日本也曾有过被称为“日本第一”的时期。这些我们都要向历史学习,这是贤者的生存方式。
  如果双方不是有意和睦相处、也不是日复一日地做出些微努力,那么即便别人要求他们好好相处,告诉他们战略互惠关系何等重要,他们也难免发生争吵甚至离婚。日本和中国是密不可分的邻国,如何处理好两国关系,答案只有一个。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讲,要充分认识到日中两国只能友好相处、争吵没有任何好处,双方不懈做出努力,才是两国的惟一出路。
  今后在日中关系上,也许会发生偶然事件、政治摩擦、各项交流活动被迫中止、伤害国民感情的事情。但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日中双方要始终秉持上述观点。
  
  推動国民草根层次的交流
  日中两国就充实、发展战略互惠关系已达成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两国众多国民积极参与日中关系发展这一事业至关重要。
  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也都表示过,不仅政治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很重要,国民间草根层次的交流也极为重要。
  在今年秋天,尽管日中之间出现了种种状况,但最近也有数千日本青少年访华,并与中方人士进行多方交流。肩负未来日中关系使命的是两国的青少年。不管有多少问题发生,持续进行这样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我本人也很重视发展这种草根层次的交流。我愿意尽可能地去中国各地方进行访问,与有关日本的信息匮乏、不太有机会接触日本人的人们进行交流,并向其介绍日本的文化。□
其他文献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年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日趋稳定。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增长计量方法的测算,中国金融业增长和多元化的速度远超过经济增速。    多元化进程加快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金融业已从一家依照中央预算分配资源的银行发展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跨业竞争的“战场”。当然,这个进程是循序渐进的。最初阶段先成立了四大银行——工、中、建、农,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使命——给主要工商业经济提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面临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困扰,去杠杆化的长期过程会使其经济增长低于过去的平均水平,进入一个所谓的“新常态”。  未来数年,中国必须解决自身的一些结构性失衡问题,同时还会面对人口结构变化以及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制约所带来的挑战。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还能以多快的速度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风险何在?  悲观人士认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下滑。而乐观派则指出政
期刊
这几年不断有记者受到打压,听多、见多了,公众的神经都有点麻木了。   这里所说的对记者权益“打压”,不是指正常的媒体管理。管理毫无疑问是需要的,任何国家都有对媒体管理的问题。但这里说的是不正常的管理,也就是违背国家关于“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精神的不当管理,甚至对媒体的非法打压。     记者权益受侵害还会发生  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国家不断推进媒体的开放。为适
期刊
全球经济将在曲折和不平衡中继续渐进性复苏之路,各国利益博弈引发的保护主义和国际金融监管强化的倒逼机制,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必须正视的时代挑战。中国大型银行加快跨国银行建设,是中国银行业适应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重构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选择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对于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中资银行而言,后危机时代就是一个遍布荆棘而又繁花似锦的年代,挑战和机遇并存,风险和回
期刊
当前,中美贸易不平衡仍是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近日,美中经济安全与评估委员会(USCC)向美国国会提交了2010年的年度报告,指责中国操纵货币,导致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该委员会在去年的年度报告中也曾提出,目前危机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  该报告认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支出者和借款人,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蓄者和贷款人,各自应为全球经济失衡承担一半责任。美国要运
期刊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了扩大内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要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
期刊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以及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资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政策多变的背景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在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回升之后,也呈现出低迷的状态,不确定性明显增长。    区位决定因素演变  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以及投资便利化三大国际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际投资格局。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各主要经济体在此次经济危机中
期刊
中国的政治改革为什么如此之难?许多人认为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既得利益太强大,他们不想改,且有足够的力量不让改。还有一个平行的逻辑,就是当政者想改,但不知如何改。  在我看来,这两个平行的逻辑都有一定道理。显而易见的是,只要决策层的主流相信自己还能按原来的方式治理下去,前一个逻辑就占据主导地位。但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就政治改革连续发表公开讲话,或说明当政者的主流倾向正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革就成
期刊
中国认为美国会阻止中国以一股强大的势力重新出现在这个世纪;美国担心随着中国的强大,它会寻求挑战美国利益,并改变国际制度。相互间缺乏战略信任不是一个可以一夜间解决的问题,但是双方共同朝着减低不信任和建立互信努力,可以阻止这种下滑的趋势    无可置疑,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这种重要性将持续数十年。中美究竟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伙伴还是战略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脚刚走,中国总理温家宝随后展开印度之行,此举再度为媒体炒作中印两国在全球经济中日渐增长的影响力提供了良机。而这两大经济体的缺陷也必将再次被掩盖在光环之下。  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相对停滞后,这两个共拥有全球五分之二人口的国家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快速收入增长的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和印度的服务业(特别是软件制造和业务流程外包等)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他们对全球企业的收购行为也引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