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四种题型的设题角度——词语、句子理解型,筛选整合型,技巧分析型,层意归纳型和复习策略。
关键词:“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广东“3+证书”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根据历年考题来看,选择的文章都是散文,以情景散文、哲理散文为主,小说、戏剧等没有被选过。2005年之前,考查5题,都是单项选择题,15分;2006年考查4题,也全部是单项选择题,12分;2007—2009年每年考查4题,但命题方式有变化,开始出现主观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题,主观题2题,分值12分,但具体到主观题的分值有变化:2007年每道主观题3分,2008—2009年,每年改为一道主观题2分,另一道主观题4分。2010—2011年每年只考3题,2道单项选择题,1道主观题4分,分值降为10分。
我们知道,散文大体上分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叙事类、议论类四大类。近些年来,“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选文基本上选前两类。如2004年选文《风》、2007年选文《城市的钟声》、2009年选文《鸟儿中的理想主义》、2010年选文《中国就像一棵大树》、2011年选文《观沙砾记》等都属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散文,2005年选文《安详》属议论类哲理散文,2006年选文《盼雪》属借景抒情类散文,2008年选文《启示》勉强可以算作叙事类散文。
依据广东“3+证书”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同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要求相同,也是从八个方面作规定。不同的是,科技文、社科文阅读侧重在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中信息的辨识和筛选,而散文阅读除了这些之外,对内容和主旨的概括,對艺术性的鉴赏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设置的范围要比前两种广。下面根据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谈谈复习备考的策略。
一、设题角度
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大致有这些方面:“词语、句子理解型”,“筛选整合型”,“技巧分析型”和“层意归纳型”等。下面对这几种题型逐一分析。
二、复习策略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广东“3+证书”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形式:根据文意,阐释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般是理解它的语境义,如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等。答题时就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具体做法:紧扣原文,筛选信息,整合概括。
如2005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时候少。
16.下列对“安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安详就是安宁、平静、沉着有定。
B.安详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用来缓和“不理解”的矛盾的一种处世策略。
C.安详是活着没有麻烦的事。
D.安详的最终目的是让一切好事都归于自己。
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时候少。”可以知道“安详”就是与“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相反的。B项主客倒置,C项曲解了原意,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句子:
1.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2.语意丰富、深刻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答题方略:
由于句子理解型着眼考查的是文本中位置重要、语意丰富的句子,所以答题时不能只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应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形象化的语句要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含蓄的句子要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具体做法:首先,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并对所选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对筛选的信息及分析概括的结论进行准确完整的表述,形成答案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组织答案。
如2007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时光就像一条前不见古船后不见新帆的长河,承载着历史滔滔不绝地向前流淌,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曾站在河边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今人们仍爱感叹时光的急促以致生命的短暂,又因为这苦短的生命中充斥了太多的无聊和无奈,一时竟忘记了欢乐的感觉是来自对有限生命的把握和运用。大家总试图把生命的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于是将过多的时光抛洒在无休无止的忙碌之中,忙着找工作,忙着奔仕途,忙着捞钞票,忙着去休闲,使自己像一只旋转永动的陀螺,一旦停下来,便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失去了独立的支点,这无疑成了一场心理饥荒,在忙和累中觅不到生活的意义。这时才发现,其实一生中有大片的空白是无法靠奔忙填充的,而自己沉下心来静静思考,倒不失为一种填充空虚的好方法。此时此刻,惟有钟声飘来,所有的思绪便乘上钟声的翅膀,这飞翔或许就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升华,让我们感受时光的韵律与和谐之美,而我们是否知道享用这生命中天使般的钟声呢?我禁不住套改了泰戈的一句话: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钟声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23.作者说“在忙和累中觅不到生活的意义”,请结合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①人们只顾忙碌而忘记了欢乐的感觉是来自对有限生命的把握和运用;②人们在忙碌中一旦停下来便不知所措,形成心理饥荒;③人生中的空白(或空虚)无法用忙碌来填充。
解析:这句话在文章第二段中间部分,是语意丰富、深刻的句子,因此理解时应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进行分析,通过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最后整合概括。
(三)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识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和答题方法:
1.设题标志:如果题干中出现“哪几点”“哪几类”“哪几种”等词语,则为信息归纳题。
2.据分值的设置归纳要点,信息归纳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要点,而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把握不准要点,要么多答,要么漏答。因此可据题目分值的设置确定要点,如4分的题,要么是两个要点,要么是四个要点。
3.答案要分点罗列。
4.找准信息段。信息归纳题的答案一定包含在相关的信息段中,因此找准信息段是答题的关键。
5.分层归纳要点。如果信息在一段中,则以句末停顿的标点(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为分层的依据,一般一句为一层,一层为一个要点(有时几句为一层,因此就要先划层,再归纳,一层为一个要点);在几段中,则分层归纳,不同层意的段为不同的要点,层意相同的段则为一个要点。
6.在归纳要点时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如2010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中国就像一棵大树(节选)
丰子恺
①新生的枝条长得异常的高,有几枝超过其他的大树的顶,仿佛为被斩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似的。我一看就注目,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②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③大家痛恨日本鬼子,大家愿意去当兵。所以中国的兵越打越多。正同这棵树的枝叶越斩越多一样。我们中国就像棵树。
④因为树大的缘故。树大了,根柢深,斩去一点不要紧。他能无限地生长出来,不久又是一棵大树了。我接着说:“对了!我们中国就同这棵树一样。”少年听了这话频频点头,表示感动。
⑤他每逢在报上看到我军失利的消息,失地中日军虐杀同胞的消息,愤懑得透不过气来。这时候他就去看这幅画,可以得到一种慰藉和勉励。我听了这番话,感动甚深。我赞佩这少年的天真的爱国热忱。他正是大树的一根新枝条。
22.结合本文,请你谈谈“中国就像一棵大树”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
答案:①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生命力顽强,是永远摧残不了的;②中华民族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后会更繁荣地生存下去;③中国人不甘忍受外来的侵略、占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世代相传;④新生的反抗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答对其中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解析:辨题。从题干看,“有哪些”,属于信息归纳题。分值为4分,从语段看应归纳4个要点。找准信息段(句),从全篇文章来看,可以把与之有关的信息段(句)划出来,即上文的①②③④⑤段。第①段可归纳为:新生的反抗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第②段归纳为:中华民族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后会更繁荣地生存下去。第③段归纳为: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生命力顽强,是永远摧残不了的。第④⑤段归纳为:中国人不甘忍受外来的侵略、占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世代相传。最后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四)技巧分析型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作用是什么?
2.……的好处是什么?
3.请分析……的表达效果
4.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略:
散文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悬念、照应、伏笔、衬托、渲染、象征、类比、想象和联想等。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如2009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节选)
筱敏
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
而我一直怀有敬意的,是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这种鸟儿太少,但我侥幸见过一只,因为总是无端记起,次数多了,竟觉得这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
我见到这只鸟儿的时候,它正在笼子里练飞。它站在笼子底部,扑翼,以几乎垂直的路线,升到笼子顶部,撞到那里,跌下来,然后仰首,再扑翼……这样的飞,我从来没见过。它在笼中划满风暴的线条,虽然这些线条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确饱涨着风暴的激情。它还绕着笼壁飞,姿态笨拙的,屈曲着,很不洒脱,很不悦目,但毕竟它是在飞。它知道怎样利用笼内有限的气流,怎样训练自己的翅子,让它们尽可能地张开,尽可能地保持飞翔的能力。
在这样一只鸟的面前,我感觉惭愧。
但在看到那只囚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23.文章开头说:“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①开门见山,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②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又如2008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这一年只剩下不多几天了,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向你表达一下我的祝愿,对新的一年,对你,也对我自己。你当然懂得,为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选择恰当的语言,并不很容易。
……
我该说的已经说完,与其说是我祝福你,还不如说是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启示。
23.文章的最后一段说;“与其说是我祝福你,还不如说是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启示。”结合全文,请谈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①照应开头;②点出题旨。
(五)层意归纳型
这种题型严格说来还没有单独考查,解题策略也离不开解答前三类题的一些方法,在此不必赘述。
如2009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但在看到那只囚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飛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2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答案:①由鸟及人,引发对人的存在价值(生存状态)的思考。②面对困境,要有信心,珍惜自己的生命形式,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总之,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只要掌握方法,分块突破,就一定能获得高分。
关键词:“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广东“3+证书”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根据历年考题来看,选择的文章都是散文,以情景散文、哲理散文为主,小说、戏剧等没有被选过。2005年之前,考查5题,都是单项选择题,15分;2006年考查4题,也全部是单项选择题,12分;2007—2009年每年考查4题,但命题方式有变化,开始出现主观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题,主观题2题,分值12分,但具体到主观题的分值有变化:2007年每道主观题3分,2008—2009年,每年改为一道主观题2分,另一道主观题4分。2010—2011年每年只考3题,2道单项选择题,1道主观题4分,分值降为10分。
我们知道,散文大体上分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叙事类、议论类四大类。近些年来,“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选文基本上选前两类。如2004年选文《风》、2007年选文《城市的钟声》、2009年选文《鸟儿中的理想主义》、2010年选文《中国就像一棵大树》、2011年选文《观沙砾记》等都属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散文,2005年选文《安详》属议论类哲理散文,2006年选文《盼雪》属借景抒情类散文,2008年选文《启示》勉强可以算作叙事类散文。
依据广东“3+证书”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同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要求相同,也是从八个方面作规定。不同的是,科技文、社科文阅读侧重在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中信息的辨识和筛选,而散文阅读除了这些之外,对内容和主旨的概括,對艺术性的鉴赏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设置的范围要比前两种广。下面根据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谈谈复习备考的策略。
一、设题角度
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大致有这些方面:“词语、句子理解型”,“筛选整合型”,“技巧分析型”和“层意归纳型”等。下面对这几种题型逐一分析。
二、复习策略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广东“3+证书”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形式:根据文意,阐释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般是理解它的语境义,如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等。答题时就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具体做法:紧扣原文,筛选信息,整合概括。
如2005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时候少。
16.下列对“安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安详就是安宁、平静、沉着有定。
B.安详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用来缓和“不理解”的矛盾的一种处世策略。
C.安详是活着没有麻烦的事。
D.安详的最终目的是让一切好事都归于自己。
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时候少。”可以知道“安详”就是与“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相反的。B项主客倒置,C项曲解了原意,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句子:
1.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2.语意丰富、深刻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答题方略:
由于句子理解型着眼考查的是文本中位置重要、语意丰富的句子,所以答题时不能只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应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形象化的语句要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含蓄的句子要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具体做法:首先,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并对所选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对筛选的信息及分析概括的结论进行准确完整的表述,形成答案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组织答案。
如2007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时光就像一条前不见古船后不见新帆的长河,承载着历史滔滔不绝地向前流淌,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曾站在河边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今人们仍爱感叹时光的急促以致生命的短暂,又因为这苦短的生命中充斥了太多的无聊和无奈,一时竟忘记了欢乐的感觉是来自对有限生命的把握和运用。大家总试图把生命的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于是将过多的时光抛洒在无休无止的忙碌之中,忙着找工作,忙着奔仕途,忙着捞钞票,忙着去休闲,使自己像一只旋转永动的陀螺,一旦停下来,便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失去了独立的支点,这无疑成了一场心理饥荒,在忙和累中觅不到生活的意义。这时才发现,其实一生中有大片的空白是无法靠奔忙填充的,而自己沉下心来静静思考,倒不失为一种填充空虚的好方法。此时此刻,惟有钟声飘来,所有的思绪便乘上钟声的翅膀,这飞翔或许就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升华,让我们感受时光的韵律与和谐之美,而我们是否知道享用这生命中天使般的钟声呢?我禁不住套改了泰戈的一句话: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钟声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23.作者说“在忙和累中觅不到生活的意义”,请结合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①人们只顾忙碌而忘记了欢乐的感觉是来自对有限生命的把握和运用;②人们在忙碌中一旦停下来便不知所措,形成心理饥荒;③人生中的空白(或空虚)无法用忙碌来填充。
解析:这句话在文章第二段中间部分,是语意丰富、深刻的句子,因此理解时应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进行分析,通过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最后整合概括。
(三)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识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和答题方法:
1.设题标志:如果题干中出现“哪几点”“哪几类”“哪几种”等词语,则为信息归纳题。
2.据分值的设置归纳要点,信息归纳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要点,而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把握不准要点,要么多答,要么漏答。因此可据题目分值的设置确定要点,如4分的题,要么是两个要点,要么是四个要点。
3.答案要分点罗列。
4.找准信息段。信息归纳题的答案一定包含在相关的信息段中,因此找准信息段是答题的关键。
5.分层归纳要点。如果信息在一段中,则以句末停顿的标点(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为分层的依据,一般一句为一层,一层为一个要点(有时几句为一层,因此就要先划层,再归纳,一层为一个要点);在几段中,则分层归纳,不同层意的段为不同的要点,层意相同的段则为一个要点。
6.在归纳要点时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如2010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中国就像一棵大树(节选)
丰子恺
①新生的枝条长得异常的高,有几枝超过其他的大树的顶,仿佛为被斩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似的。我一看就注目,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②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③大家痛恨日本鬼子,大家愿意去当兵。所以中国的兵越打越多。正同这棵树的枝叶越斩越多一样。我们中国就像棵树。
④因为树大的缘故。树大了,根柢深,斩去一点不要紧。他能无限地生长出来,不久又是一棵大树了。我接着说:“对了!我们中国就同这棵树一样。”少年听了这话频频点头,表示感动。
⑤他每逢在报上看到我军失利的消息,失地中日军虐杀同胞的消息,愤懑得透不过气来。这时候他就去看这幅画,可以得到一种慰藉和勉励。我听了这番话,感动甚深。我赞佩这少年的天真的爱国热忱。他正是大树的一根新枝条。
22.结合本文,请你谈谈“中国就像一棵大树”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
答案:①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生命力顽强,是永远摧残不了的;②中华民族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后会更繁荣地生存下去;③中国人不甘忍受外来的侵略、占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世代相传;④新生的反抗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答对其中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解析:辨题。从题干看,“有哪些”,属于信息归纳题。分值为4分,从语段看应归纳4个要点。找准信息段(句),从全篇文章来看,可以把与之有关的信息段(句)划出来,即上文的①②③④⑤段。第①段可归纳为:新生的反抗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第②段归纳为:中华民族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后会更繁荣地生存下去。第③段归纳为: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生命力顽强,是永远摧残不了的。第④⑤段归纳为:中国人不甘忍受外来的侵略、占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世代相传。最后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四)技巧分析型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作用是什么?
2.……的好处是什么?
3.请分析……的表达效果
4.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略:
散文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悬念、照应、伏笔、衬托、渲染、象征、类比、想象和联想等。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如2009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节选)
筱敏
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
而我一直怀有敬意的,是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这种鸟儿太少,但我侥幸见过一只,因为总是无端记起,次数多了,竟觉得这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
我见到这只鸟儿的时候,它正在笼子里练飞。它站在笼子底部,扑翼,以几乎垂直的路线,升到笼子顶部,撞到那里,跌下来,然后仰首,再扑翼……这样的飞,我从来没见过。它在笼中划满风暴的线条,虽然这些线条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确饱涨着风暴的激情。它还绕着笼壁飞,姿态笨拙的,屈曲着,很不洒脱,很不悦目,但毕竟它是在飞。它知道怎样利用笼内有限的气流,怎样训练自己的翅子,让它们尽可能地张开,尽可能地保持飞翔的能力。
在这样一只鸟的面前,我感觉惭愧。
但在看到那只囚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23.文章开头说:“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①开门见山,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②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又如2008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这一年只剩下不多几天了,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向你表达一下我的祝愿,对新的一年,对你,也对我自己。你当然懂得,为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选择恰当的语言,并不很容易。
……
我该说的已经说完,与其说是我祝福你,还不如说是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启示。
23.文章的最后一段说;“与其说是我祝福你,还不如说是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启示。”结合全文,请谈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①照应开头;②点出题旨。
(五)层意归纳型
这种题型严格说来还没有单独考查,解题策略也离不开解答前三类题的一些方法,在此不必赘述。
如2009年广东“3+证书”高考题:
但在看到那只囚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飛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2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答案:①由鸟及人,引发对人的存在价值(生存状态)的思考。②面对困境,要有信心,珍惜自己的生命形式,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总之,广东“3+证书”高考散文阅读,只要掌握方法,分块突破,就一定能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