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学 以读促写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笔者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四步导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步骤,减少自主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能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地震的相关知识。新课伊始,师生简单交流后,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围绕课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出示了自学要求: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进行理解,必要时做批注。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叙述时请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③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带着疑问,边读边思考。教师不间断地巡视,及时鼓励自学认真的小组,给小组加分,并鼓励1号2号学生对7号8号进行帮辅,发挥“兵带兵”的作用。通过自学和帮辅,90%以上的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互学讨论,合作探究
  互学即组员之间互相学习,检测自学生字词、自读课文的效果,或合作探究自学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练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小组成员按编号交流展示自学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有个组的学生在回答“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时,深情地说:“在大地震面前,生命如此脆弱,这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真了不起!”教师相机要求学生默读1—1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组内交流。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父爱的伟大有了更深切地理解。
  三、精学品味,感悟形象
  精学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走进文本,在有了切身感悟的情况下,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拓宽思路,走进人物内心。
  有个学生在小组智慧的启发下,找到这样一处细节:“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老师,我觉得他是一位好丈夫,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他先妥善安顿好受伤的妻子。”这名学生说,“他也是一位好父亲,一个‘冲’字,让我们感受到他想知道儿子安危的急切心情。”
  有个学生感动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朗读时,他读得情真意切,让大家感受到父亲的内心每一分每一秒都备受煎熬,却一直坚守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教师追问:“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漫长的36小时,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让父亲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有名学生深情地说:“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这位父亲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一直在挖。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塌方,也许会发生余震或大爆炸,但父亲一直没有放弃,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有了这样深切地情感体验后,教师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引导学生朗读。
  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
  生(齐):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人们都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生(齐):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齐):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通过这句看似简单的承诺,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精学是“四步导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通过读、悟、议、品等形式,将每一名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让他们的内心受到强烈地震撼,从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
  四、联学拓展,升华情感
  联学阶段,教师联系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引导学生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音乐声起,大屏幕上播出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教师深情地旁白: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再看这位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遗体,艰难地在山路上行进,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还有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只在临终前留下这样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父亲。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36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依然生死未卜。父亲的心饱受煎熬。此刻,他在心底呐喊:“阿曼德,我的孩子!你在哪儿?你还活着吗?不!你不会死的!你一定还活着!你还记得我对你的承诺吗?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你一定要坚持住,等爸爸来救你。我爱你,我的孩子!”饱含深情的笔触,加上省略号、感叹号等符号的连续使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四步导学”模式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作者单位:随县安居镇第三小学)
  【互动链接】
  说到“四步导学”教学模式,青年教师唐宇的话颇具代表性:用传统教学方法上课,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任务常常不能完成。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没想到,学校推行的“四步导学”模式破解了我的难题。现在的课堂,学生自主合作的氛围浓了,参与的热情高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能轻松完成,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唐老师的话引发了我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是否应该有教学模式?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对于我们这样一所乡村小学来说,教师的理论素养与课堂教学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习惯都不够突出。如何引导师生找到一条路,化解面临的困境?建模或许是不得已而又最有效的一种策略。
  课改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变化: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主动提问、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常常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老师们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每节课后,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讲述课堂中的精彩瞬间,办公室里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
  (随县安居镇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这里的“求变意识”指在数学教学中对题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如改变命题的题设、结论等)的演变,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思维品质。笔者结合几则教学实例,谈谈培养学生“求变意识”的具体做法。  一、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解既可以开阔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结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打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护航”篇中,中国女飞行员使用11式手枪(红箭头处)传说中的手枪空战  飞行员配枪的历史和军事航空历史一样悠久。飞机在发明后不久就被应用到军事领域,从最初的侦察校射到随后的空中战斗、对地攻击,这种长着翅膀的跨时代发明将战场从二维平面变成了三维立体。  不过,各国一开始都认为飞机对战争只有有限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参战的各国军队共有700多架飞机,但这些飞机很难说是军
一、重实践,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使他们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这种做法对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随县安居镇第三小学以此为核心,经过多年实践,构建了“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的推行,激活了师生潜能。课堂上,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动手动脑,享受成功的快乐;课堂外,老师们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课堂的精彩瞬间,享受着职业的幸福。  随县安居镇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安居三小”)以“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和幸福!让每位教师实现价值和梦想!”为理念,深化课堂
1970年11月,为了营救越战战俘,缓和国内日益高涨的反战情绪,美军对越南山西战俘营实施了一次代号为“象牙海岸”的突袭行动。“象牙海岸”行动是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特种作战行动,虽然由于战俘已被转移、情报分析不到位,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过其对以后特种空降作战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突袭行动背景    1960年代,美国在越战这个大泥潭中越陷越深,不但大批军费打了水漂,而且其伤亡日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由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主持。课题强调“课内大量阅读、课内学习”,强调实验“适合一般的学校、一般的老师和一般的学生”。实验从2006年开始,如今全国已有24个省(或自治区)、70多个县区、5000多所学校参与。我省的武昌、武穴、监利、蕲春、仙桃、宜昌和天门等地先后开展了这项实验。其中,武穴市、蕲春县是初中、小学全部参与,区域整体推进。  目前,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孩子们本身就需要不同的美育要求。就此而言,我们的美术教学应凸显个性化,发挥创造性,体现学科乐趣。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重视学生课堂内外的美术教育、发展创作性思维、倡导多元化美术学习、培养自身审美能力。我们希望把特色美术教育落实到常规教学之中,而不是只在少数的美术小组中开展;我们希望让全校每一个孩子都能深入学习版画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的教学素养包括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下面笔者以《小数的初步认识》2002版与2013版教材片段为例,初步探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  一、文本解读能力——教学素养的前提  文本解读素养是教学素养的基础,决定着后续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言,2002版与2013版的教材编写变化很大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设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通过引入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建模的兴趣。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多结合生活实际,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形成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用数学模型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与应用。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仅会写字、画画、干活,而且在它里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把它看作一场精彩的交响乐,结课环节就好似回味无穷的“尾声”,启人智慧,引人遐思。正所谓:“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余音绕梁”,从而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种结课方式,借力于目标、智慧、兴趣、内涵、期待、诗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