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和希望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兆言的《很久以来》描写了竺欣慰短暂的一生,从汪伪政权统治下的富家千金到文化大革命中的反革命分子,她的理想、爱情、家庭、友情在她短暂的一生不断的遭到毁灭。但她的悲剧并不仅仅时代造成的,而是在时代的发展下自行选择的结果,是时代的发展和个人选择的相互影响。尽管是在动乱的年代,作者笔下每一个人物还是保有一定的人性,没有泯灭的人性深藏着叶兆言对在动荡年代中生活过的个人和社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很久以来;悲剧书写;人性;时代发展
  一.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式的个人悲剧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将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女主人公竺欣慰的一生可以看做是人生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不断遭到毁灭的过程,她的理想、爱情、家庭、友情在她短暂的一生不断的遭到毁灭。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国民党政府恢复了对南京的统治。从这时开始,竺欣慰的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了大学以后,竺欣慰变得越来越要求进步,思想上也越来越“左倾”,经常上街游行示威,并且与看似进步实则虚伪的花花公子卞明德恋爱了。1949年之前,欣慰是一个思想上不断要求进步的女大学生,她与明德的恋爱,一方面是由于明德作为一个富家子弟确实风流倜傥,另一方面也与明德当时积极的领导了几场学生运动有关,欣慰和春兰甚至私下议论过明德是不是地下党。结果事实证明明德根本就没有什么革命思想,他参加学生运动只不过是为了发泄自己过剩的表演欲而已。新中国成立以后,欣慰作为女大学生、进步党员,本来能得到上级的提拔,但是随着明德被打成右派,欣慰也受到了党内处分被下放到乡下的农机厂做文员。文革开始以后,欣慰摇身一变成了农机厂造反派的头目,她一直以来的理想抱负似乎都得到了实现。这一时期的欣慰“精神很焕发,斗志很昂扬”。但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欣慰也被别人贴了大字报遭到了批斗,只能退回去做普通工人。随后欣慰遇到了与她志同道合的造反派头目李军,她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了,她不可自拔的爱上了李军。这一次欣慰的理想仍然没有得到实现,李军被打倒以后很快就供出了“同党”欣慰,欣慰因此受到牵连,最后因为误判被处以枪决。在欣慰的一生当中,曾经有过很多次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机会,但都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错过了,最后还因此送掉了性命。
  在欣慰的一生中,她曾经深爱过两个男人,一个是花花公子卞明德,一个就是出卖她害她丧命的李军。欣慰为了明德未婚先孕,名声受损,甚至拒绝跟父亲一同去台湾,但明德却屡屡出轨。明德被打成右派以后,欣慰拒绝听从上级的建议坚决不与明德离婚,甚至因此丧失了提拔的机会。但明德却死性不改,继续沾花惹草。忍无可忍的欣慰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遇见李军时,欣慰和第二任丈夫闾逵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欣慰和闾逵的婚姻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更让欣慰无法接受的是闾逵竟然强暴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春兰,李军的出现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军有文化,参过军,喜欢古典音乐和翻译小说,欣慰立刻“像吃错了什么药”似的爱上了李军,完全无视李军已经结婚了这个事实,甚至一度还想为李军生个孩子。但是欣慰对李军的爱再一次没有得到回报。在文革中被当成“反革命分子”逮捕的李军很快就像甫志高一样向暴力屈服了,并且供出了“同谋”欣慰。欣慰因此受到牵连,最后被枪决。
  欣慰少年时生活在“汪伪”政权统治下的南京,父亲竺德霖是“汪伪”政权统治下的中央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尽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艰苦的八年抗战时期,但是十几岁的竺欣慰仍然可以在父亲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甚至在闲暇时还可以坐着小车去学习昆曲。欣慰与母亲关系亲密,无话不谈,这让自幼丧母的春兰非常羡慕。弟弟泰秋虽然和欣慰同父异母,但欣慰从小便十分爱护弟弟。一家四口的生活虽然也有波澜,但基本上还是幸福美满的。解放战争胜利以后,欣慰的家庭开始分崩离析。先是父亲随军撤往台湾,然后母亲又抛弃她和弟弟偷渡去了台湾,一直到文革结束,竺氏夫妇才和内地取得联系,而这时欣慰已经惨遭枪决。欣慰和明德的婚姻因为明德的屡次出轨而充满痛苦,最后还是以离婚告终。弟弟泰秋结婚以后,由于弟媳慧贞对欣慰的不满,欣慰不得不搬出竺家的老宅。为了和第二任丈夫闾逵离婚,欣慰把和明德的女儿小芋送到弟弟泰秋家,慧贞趁机在小芋身上发泄对欣慰的不满,将小芋当佣人一样使唤,小芋在泰秋家的三年遭受了种种虐待,这一切都使小芋内心充满了对母亲欣慰的仇恨,她恨母亲为了自己的爱情自私的遗弃了她,也恨母亲把她送进舅舅家。于是在欣慰的批斗大会上,小芋带头检举揭发欣慰的“罪行”,并且当众表示要与欣慰划清界限。这是欣慰母女的最后一次相见,随后欣慰被关押、枪决,母女二人再也没有机会和解。作者叶兆言没有将欣慰和小芋母女的矛盾处理成单纯的由文革造成的亲情毁灭,因此《伤痕》中的晓华不同,即使是文革结束后欣慰得到平反,小芋还是拒绝原谅母亲,也拒绝接受母亲的遗物。亲情的毁灭在欣慰的身上表现的格外明显,如果说春兰是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亲情,那么欣慰则是在得到亲情后亲情不断的遭到毁灭。
  欣慰和春兰的友情是小说《很久以来》中最温情的描写。欣慰和春兰小时相识在学习昆曲的卞家花园中,从此成为一生的挚友。她们一起长大,一起念书,还一起喜欢上了卞家六少明德。春兰在遭到闾逵的强暴以后,欣慰从没想过为自己的丈夫遮掩,她立刻带春兰去警察局报案。欣慰在李军被打倒时已经有预感自己将要被捕,她对春兰保证说自己绝不会拖累她。但在欣慰的批斗大会上,春兰还是上台检举了欣慰,这场批斗大会成了两个女孩友谊的终点。
  以解放战争胜利为界限,欣慰的前半生充满了“得到”,后半生充满了“得不到”和“失去”。在人生前半段里得到的所有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都在后半段不断的遭到毁灭直到完全消失殆尽。
  二.个人选择与社会交织的悲剧
  与其他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直接将主人公的悲剧的归结为错误的政治运动对人性的摧残不同,《很久以来》没有直接对“反右”斗争、文革等一系列错误的政治运动进行批判,主人公的命运也不是时代强加的结果,而是在时代的发展下主人公自行选择的结果。1949年,欣慰的父亲在到达台湾后曾经想接欣慰母女同去,但是当时欣慰和明德处于热恋中且欣慰思想激进坚决拒绝离开,后来形势发生变化,欣慰的母亲想去台湾已经不可能,只好抛弃欣慰独自一人偷渡去了台湾,而且欣慰的母亲的选择偷渡去台湾并不是因为在大陆受到批判、侮辱,生活不能继续,而是她做梦梦到自己的丈夫被一个狐狸精一样的女人纠缠。如果解放战争没有结束,欣慰和明德的恋爱只是一场千金小姐和花花大少之间的风花雪月,但是共产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社会进入了工农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明德这样的旧社会花花公子在反右斗争必然会被被打倒,他和欣慰的关系从夫妻变为阶级敌对。欣慰作为思想进步的女大学生、共产党员,本来可以获得提拔,前途一片大好,但她无视上级领导的劝说,坚决不肯与明德离婚直接导致她受到党内警告并被带着女儿被下放到乡下的农机厂。   南京解放以后,春兰遇到了共产党干部罗福痒。“当时,像罗福庠这样来自解放区的老革命,又是共产党内的知识分子,很容易受到年轻女性爱戴 ”[1],春兰的确对罗福痒很有好感,但罗福痒已经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十几岁的儿子,春兰不想一结婚就做别人的后妈,于是申请去东北工作。东北条件艰苦,春兰因此耽误了下来,变成了大龄未婚女青年。直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春兰在东北的单位解散,她才调回南京,此时欣慰已经嫁给肉联厂的工人闾逵。春兰一直与继母关系不和,因此回南京以后便选择与欣慰一家合住。闾逵却趁欣慰不在家时强暴了春兰。欣慰想带春兰去警察局报案揭发闾逵,但当时的社会环境让春兰害怕事情暴露以后自己难以做人,最后不得已忍气吞声自己搬走。欣慰被判刑以后,十年文革,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下,春兰竟然与曾经强暴过她的闾逵日久生情,同时也是为了堵住众人的嘴,春兰选择与闾逵一起生活并生下了儿子小晚。
  与明德离婚后,三年自然灾害开始,欣慰再次结婚,对象竟然是肉联厂的技术工人闾逵。闾逵野蛮粗鄙又没有文化,欣慰嫁给他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闾逵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是社会进步的代表,与他结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自己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前夫是右派,母亲“叛国”偷渡去台湾等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闾逵作为肉联厂的工人可以私底下搞到猪油,在闹饥荒的年代,食品是最重要的。
  欣慰在和李军发生婚外情之后下定决心要离婚,她没和任何人商量就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同父异母的弟弟泰秋家,这件事因为欣慰的被捕打断了,小芋便一直留在泰秋家。泰秋的妻子本来就对欣慰不满,小芋的到来真好成为出气筒,在舅舅家的三年对小芋来说像是在地狱一样。因此在欣慰的批斗大会上,才12岁的小芋站出来公开揭露欣慰的“罪行”,小芋对欣慰的恨也许带有阶级性,这确实是文革给青少年一代的心灵造成的毒害,但是小芋对欣慰的恨更多的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儿对遗弃自己的母亲的恨,这种恨使得小芋拒绝承认欣慰,即便后来欣慰得到平反小芋也拒绝接受母亲的遗物。
  三.悲剧中未泯灭的人性隐藏着叶兆言对个人和时代的人文关怀
  尽管小说《很久以来》叙述的是一个个悲剧的故事,但在作者叶兆言笔下,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在一个人性应该被毁灭的时代,叶兆言并没有将人性完全毁灭给人看,而是选择让每个人物在极度政治化的语境下保存着人性真实的悸动。
  在极度动荡的时代中,欣慰的理想、亲情、爱情一一破灭,但人性却没有因此被扭曲异变。欣慰和春兰在大街上发现李军已经被打倒了,欣慰心里明白自己很可能会因此受到牵连,为了保护自己最好的朋友,欣慰要求春兰“如果有人问起你,你不要紧张,有什么你就说什么,用不着为我隐瞒什么。”[1]她向春兰保证,“你什么事都不会有,我不会牵连到你的,我绝对不会让你受到任何牵连。”[1]欣慰入狱后对来探监的闾逵提出离婚,让闾逵趁年轻再找一个,还把自己最好的朋友春兰托付给他请他照顾。尽管欣慰此前因为春兰和李军曾无数次有过这个想法,但这一次完全是从闾逵的角度出发,闾逵在批斗大会上不肯检举揭发她,她怕自己的入狱会连累闾逵,但是闾逵却拒绝了。
  春兰在对欣慰的批斗大会上检举揭发了欣慰,但她并不想这样做,她的内心满怀着愧疚,即便是在念发言稿的时候,她的心也是在流着血的。正是这份愧疚使得春兰在欣慰入狱后开始代替欣慰赎罪,她同情被蒙在鼓里的闾逵,觉得欣慰的出轨深深伤害了闾逵的自尊,闾逵在这件事中完全是受害者。也是正是因为这份愧疚,当闾逵质问春兰欣慰和李军的奸情发展到哪一步时,春兰向闾逵隐瞒了事实,一方面保全好友的名声,一方面又保护了闾逵的尊严。也正是因为这份愧疚,春兰原谅了闾逵曾经对她的伤害,又在文革动荡的年代里慢慢接受了闾逵。“在欣慰缺席的日子里,春兰觉得自己是在演戏,她的人生就是一场戏,不过是义不容辞地扮演了欣慰的角色 ,为她的丈夫代尽妻子的义务。”[1]当小芋哭着求春兰将她带回家时,春兰毫不犹豫的同意了,立刻挺着大肚子去泰秋家说理,顺利的将小芋接了回来。春兰对小芋悉心呵护,尽全力培养她,小芋也没有辜负春兰的期望,在文革结束后顺利的考进了大学。
  闾逵野蛮、粗鄙,他是肉联厂的工人,身上时刻散发出一股肉骚味。曾经是富家千金的欣慰和春兰看不起他,他也对此耿耿于怀。他故意在床上折腾欣慰给春兰听,就是想报复她、折辱她,最后还趁欣慰不在家时强暴了春兰。但他并不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在文革中春兰遭到造反派殴打,闾逵站出来保护了她。在欣慰的批斗大会上,尽管闾逵遭到殴打、恐吓,但他仍旧不肯站出来检举揭发欣慰,他鄙视春兰检举揭发欣慰的行为。欣慰被判刑以后闾逵申请去探监,欣慰感到自己可能再也不能出狱便向闾逵提出离婚,但闾逵却拒绝了欣慰的提议,并向她保证会等她出来。
  童年寄居舅舅家的三年给小芋的一生留下不能磨灭的影响,她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毫无印象,对亲生母亲满怀怨恨。小芋大学毕业后恋爱失败,最终选择出国。为了能出国,小芋写信给自己的外婆,也就是欣慰偷渡去台湾的母亲,结果却只得到外婆的告诫。失去外婆帮助的小芋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和意大利人假结婚,最终如愿以偿去了美国。小芋一生都缺乏爱,屡次求而不得,所以才会在国外多次结婚又离婚,最终选择了临终关怀作为终生职业。在小说的最后小芋带着孩子回到了中国,和小说的叙述者“我”的一家一起去参观世博会的沙特馆。在经历了堵车等诸多困难以后,大家最终到达了沙特馆。“终于,看到了沙特馆,远远地看过去,就像沙漠里一条昂首挺胸的大船。阳光依然灿烂,我们赶紧大踏步向它走过去。”[1]这样充满寓意的结尾蕴含着作者叶兆言对在动荡时代生活过的人们和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尽管经历过动荡的时代,人的自然本性是不会泯灭的,这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叶兆言.很久以来[J]收获.2014(1):137,162,170,185,
  [2]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在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达敏.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2004年的香港和大陆,掀起一阵金枝狂潮。然而,这部在10年以后仍被捧为宫斗剧鼻祖的大型古装电视剧,带给我们的不只感动和泪水,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揭开一幅从未见识过的画面,打开另一片丰富多彩的精神领域。本文主要探讨该影视背景下展现的人文情怀与揭露的社会本质。  【关键词】:古装;宫廷;争斗;人性;情感  古色古香的雕栏玉砌,历史悠久的建筑,飞扬的屋角,浅红的围墙,苍茫寂静的雪
期刊
【摘要】:两汉时期形成了两种重要的文学观,“发愤著书说”和“诗教说”。这两种文学观启发了曹丕、韩愈、欧阳修等人的文学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两汉文学;后代文学  一、“发愤著书”说对后代文学观的启发: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的“怨”指诗歌具有反映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到了司马迁这里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发愤著书”说。“怨”的内涵加深了,不仅可以
期刊
【摘要】:余华《古典爱情》中有关吃人的书写,以当下的历史现实和生存经验丰富了“吃人”命题的内涵,并进行了人性意义上的深层挖掘。“吃人”意象在故事情节中安插的突兀性,单线叙述中的重复与循环,以及语言的疏离与陌生无不显示余华的先锋探索。感召于鲁迅关于旧中国吃人本质的指认,余华及其他先锋派作家的文化精神和创作渊源,也就离不开文革时期留下的创伤性成长记忆。然而关乎文革的边缘性经验在与社会文化建制转型的碰撞
期刊
【摘要】:Abstract: Humor, a common word in our daily life which attracts many scholars to do some researches. And the analysis of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is being a trend in academia. As
期刊
【摘要】:释法天的《征南赋》以汉大赋的体制,再现了明代对云南的统一战争,高度赞扬了明朝的统治。  【关键词】:释法天;《征南赋》  释法天,号无极,太和(今云南大理)人,大理感通寺僧。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曾入京觐见明太祖朱元璋,“獻白馬一、茶花一、詩二章。……天顏喜,書二詩賜之。已而,又命諸詞臣各賦詩以送。上複製詩十八首,道其往還跋涉江山之況,且賜號無極。敕受大理府僧綱司都綱,世世無替。…
期刊
【摘要】: 《论语》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在记述思想家孔子以及弟子言论的同时,对“君子”的形象也有意无意地进行了罗列,几乎遍布《论语》的每一章节。而对“君子”的定义,也并非拘泥于一个或某个概念,而是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下的相同概念的多义化。对“君子”形象概念的探析也有利于研究孔子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论语;君子;德行;礼义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概念基本每章都有涉及,在全书二十章中,共出
期刊
【摘要】: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塑造了主人公金狗这个复杂而又简单、平凡而又神奇的艺术形象,他是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缩影,反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命运变迁与心路历程。  【关键词】:浮躁;金狗;灵与肉;复杂矛盾  贾平凹在《浮躁》的序言中曾说:“《浮躁》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部描写商州生活的作品,我试图表现中国当代社会的时代情绪,力图写出历史阵痛的悲哀与信念。”
期刊
【摘要】:《明朝那些事儿》是由当年明月创作,展现明朝三百年政治风云的长篇巨制。书中塑造了一系列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展现了与以往传统史观角度迥异的历史观点。该书凭借其通俗幽默的语言,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虽然《明朝那些事儿》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依旧存在着人物塑造模式化,文本格局偏小的不足。  【关键词】:明朝那些事儿;文学性 ;历史性  《明朝那些事儿》的横空出
期刊
【摘要】:对于中国文学文化来说,怎么样才算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但是,对于中国文学文化来说,相对于经济地位,处于严重的滞后地位。中国文学文化如何走出去,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我们平民百姓。还有相关教育部门及翻译界。  【关键词】:中国文学;文化;
期刊
【摘要】:丁玲,作为五四时期的女性主义写作旗手,却在创作后期却放弃自己的女性立场。本文从丁玲女性意识的萌发到消解的整个过程入手,以中国女性意识的产生背景为关照,试探探寻女性解放运动对中国女性意识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丁玲创作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女性意识;妇女解放;丁玲;创作转变  一、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意识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乃至女权运动有很大不同。西方妇女解放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