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妙用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吃螃蟹的孩子
  我的儿子优优特别爱吃海鲜,小小年纪无论是啃虾爬子还是吃螃蟹,他都像解牛的庖丁一样,动作十分娴熟,敢下手,还从未扎手,壳肉分离后,干干净净。
  三岁时,有一次看到买回的大螃蟹,他觉得好玩,就拿起来摆弄,不知怎么弄到脸上。等他开始哭的时候,半边脸都肿得吓人了。我和他爸赶紧抱他去医院,医生说是过敏。打了针,很快就消肿了。为了以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我们又做了一次过敏源检测。结果显示,优优虾蟹过敏,医生说不能再给孩子吃了。从此,优优只有看的份,没有吃的份。
  一晃一年多,平安无事。有一天,他的馋虫被动画片唤醒,一个劲说要吃螃蟹。他爸坚决说“不行”,优优听了哭起来。我忙拉着他的手问:“优优很想吃螃蟹是吗?”他含泪猛点头,“那我们一起吃,好不好?”
  他爸的眼睛一下子立起来,你葫芦里卖的这是什么药啊?优优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笑容,大声说:“好啊,跟妈妈一起吃螃蟹喽,咱们快去买吧!”我忙说:“先等等,儿子。”说完,我拿出一张白纸和几支水彩笔,“咱们今天吃彩色的大螃蟹。煮熟了,请爸爸一起吃,好不好?”
  优优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管他,铺开纸就在地板上画起螃蟹来。我刚画好螃蟹身子,还没来得及画螃蟹腿,优优就不再旁观,开始抢我手里的画笔,“你画的不对,螃蟹壳两侧有尖儿呢。”说完,他开始重新画起来。
  优优画画还真有天赋,一会儿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螃蟹跃然纸上。我忙说:“我们把它剪下来吧,不然怎么吃啊?”优优马上附和,“好啊,我去拿剪刀,我来剪!”
  等优优把这只五颜六色的大螃蟹剪下来时,他爸在一旁很快领会了我的用意,一边夸赞一边问:“优优,咱们先吃身子,还是先吃腿呢?”优优说:“还是整个吃吧。”说完,拿起“螃蟹”就往我的嘴里送,“妈妈先来第一口。”接着又往他爸嘴里送,然后自己像模像样地吃起来……
  一本书的启发
  晚上,优优爸夸我这招真厉害,我说,这不是我独创的招数,其实,我当时所以这样做,是源于一本书的启发,书中介绍了一种技巧,叫做:“用幻想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于是,我给老公讲了书中的一个例子:
  大卫:我要一个新望远镜。爸爸:新望远镜?为什么?你现在这个不是挺好的吗?大卫:(情绪激动地)那是小孩用的!爸爸:对你这么大的孩子足够用了。大卫:不。不够。我要二百倍的望远镜。爸爸:(看出事态要发展到争吵,我决定换个方式)哦,你真的想要一个二百倍的望远镜?大卫:对啊!那样我就可以看清陨石坑了。
  爸爸:你猜我怎么想?我希望能有足够的钱给你买那个望远镜。你喜欢天文,我希望能有钱给你买一个四百倍的望远镜。大卫:六百倍的望远镜。爸爸:八百倍的望远镜。大卫:(开始兴奋起来)一千倍的望远镜!爸爸:一个……一个……大卫:(激动地)我知道了…………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就给我买一个帕洛马山那种超级望远镜。
  听到这,我和他爸都笑了,体会到了用不同方式带来的前后不同的结果。尽管大卫知道爸爸说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但爸爸很看重他想得到望远镜的心情,孩子觉得很受安慰。
  用幻想满足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年经的爸爸妈妈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想要一种玩具,但大人们并不想给他买,觉得家里类似的还有很多。家长试图说,我们家有,这次就不买了,就给他解释一番。孩子就会说,我就要,我一定要,现在就要。
  在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一类爸爸妈妈会用别的事物来哄孩子,比如,咱不吃螃蟹了,去吃麦当劳。孩子如果不同意,就换别的项目,直到孩子满意。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逐渐掌握了这个“技巧”,天长日久甚至学会了用无理取闹去换取更大的礼物。这样更糟。另一类爸爸妈妈想到的是,不能溺爱和迁就孩子,觉得孩子哭闹一阵就过去了。于是,采取呵斥的方式严厉拒绝,然后置之不理,任凭孩子哭闹。其实孩子内心的愿望没有实现的时候,只会是暂时的压抑,内心却是更加渴望得到。这样做不仅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而且对他的情感也是一种伤害。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感受到成人的冷漠和拒绝,孩子就很难在今后人际交往中充满包容、情趣和热情。这与溺爱和随意满足孩子一样危险。
  我想优优在哭着要吃螃蟹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期望马上吃到螃蟹,他大概只是看到了某种场景,引起了他的一种想法,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接纳。所以,一方面亲子生活需要建立规则,另一方面对孩子的重视和接纳也很重要。直接的拒绝、严格的要求是底线,应该是在“非如此不可”的时候才用的,底线之上还有很大的空间。一味的理性,虽然符合逻辑,却不近人情。当孩子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心情被理解之后,他们会慢慢地接受现实。如果我们理解了孩子的心情,孩子还是能够通情达理的。当然,这招只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有效,而且孩子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当他们年龄大了,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招恐怕就不管用了。
其他文献
就像我们从过去的宏大叙事中走来,于今天突然发现中国的地大物博并非如过去描绘的那样绝对,所谓国人传统美德中的温良恭俭让也在一步步失守,在很多人那里让位于“冷恶倨奢争”。冷是拒人千里,恶是寡廉鲜耻,倨是心高气傲,奢是恣情纵欲,争是各不相让。这一关乎人与社会的全面退化现象,首先并只能首先体现于我们日常的语言行为上。  且不说我们早已背弃传统的儒学指南,单单是基础性的日常交流会话、面对问题时的意见交流、出
期刊
【背景故事】  当初介绍人问我对男方有什么要求时,我回答:不用有钱有权,人老实,会过日子就行。之所以有这样的考虑,倒不是我能忍受得了天当被地当床的艰苦,而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稳定,职位和收入也都很高,不需要再从物质方面对另一半做太多要求,差不多就行了。后来介绍人带来的人倒真是完全符合了我的期待,他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收入很普通,但是为人的确很实诚。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我们的感情逐步稳定,我对他的人品有
期刊
赢得市场竞争要兼顾许多方面,但说到根本,还在于产品和服务是不是真能迎合客户,外加那么一点点小心思。  曾经,某国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的手艺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一天,国王突发奇想:到底谁才是最好呢?我要搞一场比赛,胜者获封为“全国第一木匠”!国王的比赛题目很特别,限时3天雕刻一只老鼠,看谁做得最逼真。  经过3天不眠不休地工作,两个木匠把作品献给国王。国王把大臣全部找来,一起做本次比赛的评审
期刊
专家无所不能  那天,我买早点的时候顺手买份杂志,从头翻到尾,几乎看到十来处“专家意见”,“专家情感热线”、“专家健康热线”。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个抢劫案,案子报道完毕后,附上专家说法——中国某某大学的专家认为,抢劫是违法的。  如此说来,我们生活在这个专家时代,真是幸甚至哉!倘没有那些心理专家的苦口婆心,不知多少人从高楼往下跳;倘没有妇科专家,不知多少女性要活在地狱里。同样的道理,要是没有性学专家
期刊
被单位除名后重新参加  工作该怎么计算工龄    问:黑龙江哈尔滨刘燕  ——我有同学曾于1995年被单位开除,后来又重新参加工作,他是从1993年开始参加养老保险的。请问,他1995年之前的工作时间是否计算为工龄?  适用文件:《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除名职工重新参加工作后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办发〔1995〕104号  答:  文件规定:“1、关于‘辞退’职工是否可按《关于除名职
期刊
一位“京漂”的日记摘选  2005年5月2日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总算峰回路转,接到了影视公司的邀请,开始了我的“京漂”生活。下午2:50坐朝阳——北京的快客出发了。有些晕车,直到晚上9:00才到达北京八王坟长途汽车站。  影视公司王师傅接站,四十分钟以后到达了公司总部。只有我一个人吃饭,他们安排了房间。在王师傅的车上,我用手机往家里打了个电话。电话响了三声以后,我就挂断了。王师傅很奇怪,其实,这是
期刊
远古时代,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发现了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数量关系,因而产生了数学。与此同时,数字又与祭祀、卜算联系在一起。就像与天文知识共同发展的是占星术,与化学共同兴盛的是方士道士的炼丹术一样,数字解决工程难题,也被用于算命和祈福。  数数的学问  较早让数字沾上神秘色彩的是老子,他在所著的《道德经》中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谓一,是指天地万物形
期刊
刚过去的暑期电影档,《小时代》系列以接近8亿的票房成功登顶。该片引发的话题和2011年的《失恋33天》、2012年的《泰[回] [父] [口]》不相上下。但和前两者多收获称赞不同,对《小时代》评价则是天上地下。  90后“四迷(郭敬明粉丝的昵称)”对电影简单的思维逻辑和五光十色的奢侈生活非常受用,甚至奉为理想。而对那些年龄稍长的观众,小时代则毫无杀伤力,影评人周黎明就激烈地表示“《小时代》是朵奇葩
期刊
不久前,《南方周末》在报道中披露,当年,江泽民曾感慨“不可能休假,甚至一天也不能”。以世俗理性看,连最高领导人都无法休假,普通职工休不了假又算啥球事儿?认头吧!  可是,真的就认头吗?  先扯远点儿。各位发现没,中国几千年文化特征之一,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非制度层面,都讲究上行下效:官怎么做,会直接影响民怎么做。既然这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那好好利用一下,也算中国式智慧。可惜,主观上我们没想好好利用,客
期刊
咳嗽:当食物呛入气管、吸入刺激性气体时,咳嗽能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这样的咳嗽不能强忍。  反复咳嗽可能是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中医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心脏病引起的肺淤血,甚至外耳道异物都会引发咳嗽。因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打嗝:判断是否为疾病征兆有诀窍。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一样厚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