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读书时,思维在书中神游,情感在书中起落,书的魅力便在于此。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帮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我们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能力,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就要从小处入手,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书本就是知识,如果让孩子学会读书,爱上阅读,是功德无量的事!笔者以为这是大智慧。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富于幻想的,神奇动听的故事是打开学生阅读兴趣的第一把钥匙。优美的故事进入脑海,将幻化为神奇的力量,产生无穷的魅力!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可以经常用课前、自习课、阅读课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第一阶段,我们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兴趣、好感。中年级开始,给学生朗读优美的片段,提高学生赏析品读的能力。高年级,建议做优秀书籍、名著的推荐。不同学段,我们和学生一起开展不同的活动,身体力行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鼓励学生多识字,帮助阅读
低年级学段,我们通过语文课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授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低年级,我们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实就是为阅读做准备。学生认识了字,有了一定的“小本事”,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时教师应当支持鼓励,在阅读中巩固识字,培养阅读能力。识字的终极目的,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为阅读服务的。古人所说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意思。用汇报、交流、讲故事等方法,奖励鼓励学生读书,在读中认字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三、利用图书角、小书架,鼓励读书
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就是“课内得法,课外活用,相辅相成”。在学校,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利用课间、阅读课等边角料时间看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应该扩大知识面,多看书看报,看课外杂志,扩大视野,通过图书角书目的推荐,向他们介绍好书,认识好书,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持久性,不能抓一阵,放松一阵。
我所任教的年级举办的“读书漂流活动”,也是方便可操作的活动。在老師的带领下,挑选若干本好书,一本书就是一条漂流线,哪个学生拿到书,就在一周内阅读,并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范围比较宽,读后感、人物分析、一点小启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都可以,每周一把书和笔记本交到下一个想看的学生手里,开始下一站漂流。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不停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节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交换读书思想和心得,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是在家里,是对课堂学习最有效的补充。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我们通过家长会、班级QQ、微信群和家长一起探讨,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各种读物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内容丰富、情节有趣、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书,如动物画册、彩绘本等等。第二阶段是培养阶段,我们对孩子们看的书要有正确的引导,不宜对孩子的阅读书目、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在低年级,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满意了。慢慢的,我们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尽量地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对于书目的选择,不要过于呆板,过于束缚。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我们要引导孩子采百家蜜,看百家书。
四、创造学生展示阅读效果的平台
我从一年级就注意引导孩子读书,班里的文化墙、学习园地布置的读书栏里,每周都张贴获得“读书星”的同学制作的“读书小页”,这小小的一张纸,有小感想,有小插图,有摘抄,有故事梗概,等等。并在规定时间内给“读书星”颁奖,发小奖品,激励孩子读书。每周都单独拿时间出来,和同学们开展“读书交流10分钟”“讲故事”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督促孩子读书,激励孩子阅读。小学生因为其特有的心理特点,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肯定、奖励,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就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期末评比“读书小达人”,奖励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有进步的孩子,培养读书兴趣。
我在北京中关村四小看到他们每天午餐后有“金话筒”活动,在校内图书馆,学生通过阅读,把感想和全校同学们分享。期末,班级评出“阅读能手”,获奖的同学和校长合影,颁发奖杯。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认可和激励,非常值得借鉴。
只要我们多花一点心思,从小处入手,从课堂开始,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着手,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孩子构建读书框架,孩子们就会喜欢读书,爱上阅读!
编辑 赵飞飞
一、营造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书本就是知识,如果让孩子学会读书,爱上阅读,是功德无量的事!笔者以为这是大智慧。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富于幻想的,神奇动听的故事是打开学生阅读兴趣的第一把钥匙。优美的故事进入脑海,将幻化为神奇的力量,产生无穷的魅力!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可以经常用课前、自习课、阅读课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第一阶段,我们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兴趣、好感。中年级开始,给学生朗读优美的片段,提高学生赏析品读的能力。高年级,建议做优秀书籍、名著的推荐。不同学段,我们和学生一起开展不同的活动,身体力行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鼓励学生多识字,帮助阅读
低年级学段,我们通过语文课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授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低年级,我们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实就是为阅读做准备。学生认识了字,有了一定的“小本事”,必然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时教师应当支持鼓励,在阅读中巩固识字,培养阅读能力。识字的终极目的,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为阅读服务的。古人所说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意思。用汇报、交流、讲故事等方法,奖励鼓励学生读书,在读中认字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三、利用图书角、小书架,鼓励读书
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就是“课内得法,课外活用,相辅相成”。在学校,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利用课间、阅读课等边角料时间看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应该扩大知识面,多看书看报,看课外杂志,扩大视野,通过图书角书目的推荐,向他们介绍好书,认识好书,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持久性,不能抓一阵,放松一阵。
我所任教的年级举办的“读书漂流活动”,也是方便可操作的活动。在老師的带领下,挑选若干本好书,一本书就是一条漂流线,哪个学生拿到书,就在一周内阅读,并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范围比较宽,读后感、人物分析、一点小启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都可以,每周一把书和笔记本交到下一个想看的学生手里,开始下一站漂流。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不停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节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交换读书思想和心得,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是在家里,是对课堂学习最有效的补充。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我们通过家长会、班级QQ、微信群和家长一起探讨,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各种读物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内容丰富、情节有趣、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书,如动物画册、彩绘本等等。第二阶段是培养阶段,我们对孩子们看的书要有正确的引导,不宜对孩子的阅读书目、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在低年级,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满意了。慢慢的,我们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尽量地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对于书目的选择,不要过于呆板,过于束缚。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我们要引导孩子采百家蜜,看百家书。
四、创造学生展示阅读效果的平台
我从一年级就注意引导孩子读书,班里的文化墙、学习园地布置的读书栏里,每周都张贴获得“读书星”的同学制作的“读书小页”,这小小的一张纸,有小感想,有小插图,有摘抄,有故事梗概,等等。并在规定时间内给“读书星”颁奖,发小奖品,激励孩子读书。每周都单独拿时间出来,和同学们开展“读书交流10分钟”“讲故事”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督促孩子读书,激励孩子阅读。小学生因为其特有的心理特点,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肯定、奖励,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就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期末评比“读书小达人”,奖励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有进步的孩子,培养读书兴趣。
我在北京中关村四小看到他们每天午餐后有“金话筒”活动,在校内图书馆,学生通过阅读,把感想和全校同学们分享。期末,班级评出“阅读能手”,获奖的同学和校长合影,颁发奖杯。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认可和激励,非常值得借鉴。
只要我们多花一点心思,从小处入手,从课堂开始,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着手,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孩子构建读书框架,孩子们就会喜欢读书,爱上阅读!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