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别尴尬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y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性教育研究者都认为,严肃地安排一次正式的性教育,往往效果很差,家庭性教育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适时机,随时随地进行。
  前几天,一场思维跨度很大的亲子交流在我们家发生,让我意识到,家庭性教育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机会进行,而且内涵非常丰富,甚至可能对孩子的“三观”产生影响。
  突然聊“性”并不尴尬
  午饭后,吃得有些饱的儿子躺在沙发上摸着肚子,突然问我:“爸爸,为什么我呼吸的时候肚子一鼓一鼓的?”面对脑子里充满问号的儿子,我要随时准备解答疑问。还好,这个问题我略知一二。“因为你在进行腹式呼吸。”儿子对这个术语感到茫然,我继续说:“呼吸有两种方式。腹式呼吸更多运用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膈肌,让胸腔的高度发生变化,这样呼吸会更充分,男人大多數以腹式呼吸为主。”
  “那女人呢?”儿子当然会好奇。“男人腹腔基本上是消化系统,可女性不同,腹腔有很多生殖器官,因为要孕育生命,所以她们的膈肌小,胸腔形状也和男人不一样,这些都是为了怀孕做好准备。所以,她们更多以胸式呼吸为主,这样的呼吸比较浅,速度也快。”我说到两性的生理差别,儿子并不抵触,那么这个话题又可以继续深入了。
  “你知道吗?在一些极端的危险环境中,例如氧含量很低的时候,男人呼吸效率高,更容易存活下来。你看,女性为了人类的延续,作出了多大贡献啊!”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点头的样子,我趁热打铁:“那你觉得,我们常说的‘女士优先’,是不是有原因的呢?”“嗯,对!”儿子点头表示完全同意。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段对话的思维未免太跳跃,其实,这是我们家亲子对话的日常状态。心理学家说,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我非常赞同,也是这样做的。
  就像性教育,很多家长觉得尴尬,常常担心“是不是太早了”。其实,只要在家里性不是禁忌话题,就不会存在“太早”的担心。我能把话题从腹式呼吸聊到两性差异,既是出于灵机一动,也有充分的准备,多年来,我们对儿子的性教育有长期的积累。
  “谈两性”帮孩子树三观
  儿子五岁前,对于他“我从哪里来”的提问,我们没有用“垃圾箱里捡来”或“充话费送的”这种话来敷衍,而是简单地告诉他,他是妈妈生的。他追问自己怎么会跑到妈妈的肚子里去时,我就用当时他很感兴趣的植物知识来打比方:“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种下一粒种子,种子长大就变成了你。”七八岁时,他开始好奇自己和女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于是带他去书店,拿着带图谱的人体结构科普书,给他边读边讲解,就像讲昆虫和蜘蛛的不同一样,科普有什么可尴尬的呢?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妈妈找机会告诉他女人每个月会有几天不舒服,这是正常现象;我带着他一起去超市给妈妈买卫生巾,还跟他说,女生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也会出现月经,每个月会难受几天,也是女性为人类的繁衍作贡献。所以我鼓励他,如果看到女生裤子上有污渍,可以用校服上衣帮她围在腰上遮住,还可以告诉她不用怕,这是成熟的正常表现。
  很多性教育研究者都认为,严肃地安排一次正式的性教育,往往效果很差,家庭性教育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适时机,随时随地进行。我和儿子这次大跨度的聊天,就可以算作一次有益的尝试。
  父母努力寻找性教育时机非常必要,因为性教育可不是只谈论性行为,也不是以保护孩子性安全为唯一目的。通过性教育,我们还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至少我觉得,儿子今后成为一个善待女性的“暖男”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责编
其他文献
去年清明节的时候,我领着4岁的女儿一起去扫墓,她好奇地问我:“人怎么会死呢?人死了到哪里去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女儿童言无忌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为此,我专门对一些孩子进行了问询:看看清明节在他们的小脑瓜中到底是什么节日?  有的说“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有的说“应该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有孩子说“是给死人烧香的”。而问起他们父母有没有跟自己谈起“死亡”这个话题时,他们说,爸爸妈妈不让说“死”这样的字
期刊
健康的思维能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作文是学生思维世界的主观表现,正确的价值观是作文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表现。  “文章自古无凭据,惟要朱衣暗点头。”意思是考试作文的评价没有一定标准,关键是要得到主考官的认可。作文要让读者回味无穷,而且要有深度、有广度、有意趣,这样的作文就能达到“朱衣暗点头”的效果。  笔者在一所中职学校任教,拿所教学生的作文来说,积极健康的作文思想是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表现,如果作文思想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师问生答的对话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数学课堂,能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和整体学习。  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学生积极培养主体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重建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构建学
期刊
吃早饭的时候,我睡眼惺忪地抱怨:“怎么每次我回来,都有人在拔草,吵死人了!”早上五六点钟,甚至更早,我就被房前屋后的说笑声吵醒。正好尿憋得急,起床撒尿,伸头看看窗外,原来是一群妇女,罩着花布做的遮阳帽,戴着各色护袖、手套,在小区里拔草。  上完卫生间重新上床,再也睡不着,窗外,她们的喧闹声时高时低,似有似无,听得清又听不清,越是这样,我越是支棱着耳朵,想听清楚她们到底在说什么,哪来这么多话。  “
期刊
父子关系也好,母女关系也罢,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  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身形如初春的柳叶一夜萌生,亦如雨后的夏笋拔地而起,但女儿的几种表现不由得让我产生忧虑。首先,女儿不再如从前那样黏着父母,她仿佛多了一层薄如蝉翼的屏障,虽薄却无法穿越;其次,遇到困难时,她不再向父母寻求帮助,转而求助于身边的闺蜜;再者,女儿不再主动分享她的内心想法,仿佛躲进鸡蛋壳,把自己包裹起来。我思
期刊
[摘 要]在现如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挖掘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作为教学的关键,以此使得学生的审美心理正向影响学生音乐学习效果,并启导学生深化个性情感。因此,音乐教师要想科学、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音乐教学方案,将审美心理培养实效渗透,进而让学生在良性教学氛围中体会音乐之美,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关键
本文是以2018年3月最新出版的一首双钢琴作品《霓裳羽衣幻想曲》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通过这首作品的音乐学式分析即对音乐文化与音乐作品两者合一的分析.追溯《霓裳羽衣曲》
期刊
挫折教育从来不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要和他一起面对挫折。  暑假里,朋友吐槽儿子棒棒上了三年级突然就成熟了,但也不爱说话了。  棒棒活泼阳光,是全家的开心果,我直觉不是所谓的“成熟”。了解后方知,爷爷奶奶太宠孙子,朋友担心儿子以后可能经受不了挫折,于是有意对儿子进行了“挫折教育”。  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夸儿子:钢琴比赛得了二等奖,她表示还可以更好;和同学闹矛盾回来哭诉,她说没有肚量;吃完饭主动收拾碗
期刊
挫折教育的过程是,家长引领、指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调节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看到有关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的新闻:某大学大二学生时某,因为在补考中被老师发现作弊,心结难解,离开考场不久后便坠楼身亡;江苏某市一名小学生因为作文被老师批“负能量”而轻生……撇开具体事件中当事人的方法、态度另说,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值得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