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鼓浪屿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的一个午后,隔着深圳后海湾看着对岸的香港青山,突发奇想,立马订房订票,手提“小精灵2”,乘坐高铁到厦门,巡天遥看鼓浪屿!这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想到撞在小暑连大暑的节气点上,赶在超强台风“浣熊”出没东海的时段,各种酷暑闷热,马路暴晒煎烤,齐聚厦门岛。
  初上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本岛的西南隅,其实是厦门市最大的一个卫星岛,两岛间隔一道不足千米宽的鹭江海峡,所以厦门本岛又叫鹭岛。目力所及,彼岸景物清晰可见。为了保持鼓浪屿“从无车马喧”的安谧,厦门人坚持不架桥,仅靠渡轮往返陆岛之间。至今,岛内没有一辆汽车,环岛旅游交通仅限使用电瓶车。游人乘轮渡过海也就四五分钟,单程票价4元,这票价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可以乘坐天星小渡轮一个来回了。


  据说,鼓浪屿最早得名于明朝,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此屯营扎寨,操练水师,抵御外敌。鸦片战争后,先后有15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从此,华侨富商传教士纷纷登临岛上,建公馆、别墅、教堂;办学校、医院、洋行。清末民初,各路名流商贾闻风而动,通水电,装电话,炒地皮,贩劳工。不足2平方公里的鼓浪屿,一时成为西方列强的公共租界,成为富商豪强的海上花园。
  初次上岛,我们从三丘田码头上岸后,不辨南北,蒙查查沿着延平路顺时针走到天主教堂前,看看天青云淡,闷热无风,正是航拍的好时机。我们装上螺旋桨迅即让“小精灵2”升空航拍,四旋翼小飞机在哥特式教堂的白色塔尖上空盘旋,地面有几对新人顶着烈日拍摄婚纱照,新娘白纱曳地,新郎身穿花呢三件套西服,摄影女助手全身防晒装备穿成蒙面超人,拿着纸巾不断地给新郎拭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当天气温高达35°C,午间地面温度感觉远超过40°C了。新人们冒着酷暑摆出一个个pose,我的思绪却在冬夏之间纠结:这西洋结婚礼服,移植中国,咋就弄得冬穿新娘着凉,夏穿新郎中暑呢?
  二上鼓浪屿
  初上鼓浪屿只能算踩点试飞,按计划,次日我们准备先拍皓月园的郑成功塑像。时值旅游旺季,轮渡售票窗前,普通票排长队,我见旁边20元票窗口无人排队,为赶在夕阳西下前到达拍摄点,急匆匆买了20元的往返票。没想到这张船票并不直接上岛,而是绕着鼓浪屿环游35分钟,最后在内厝澳码头登陆。我急得直跺脚,谁知错有错着,海上环游让我看到鼓浪屿最美的风景最好的区域。我马上调整了拍摄方案,一上岸就直奔菽庄花园。
  这时,台风“浣熊”已与我国东海擦肩而过,经日本鹿儿岛一路向东横扫。远离了台风,鼓浪屿天边彩霞满天,夕阳正好,风速约在每秒3米左右,无持续风向。我让“小精灵2”在菽庄花园上空航拍,穿破云层的阳光,打在菽庄花园大片欧陆建筑的尖塔圆顶上,打在对岸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呈现一派金红色的灿烂。天上白云苍狗,地面变幻无穷,每一分钟的光影瞬息万变,每一分钟的变幻让人惊叹!可惜,当小精灵飞到半空巡看绿荫中千姿百态的岛上建筑时,不知什么原因,wi-fi连接上了,中继器却始终传输不回图像,时断时续折腾了十多分钟,看着一片黑屏的手机,真是无奈其何,只好凭感觉盲拍。当黄昏的余晖洒落在红白相间的建筑物上、折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时,我只好以裸眼代替“天眼”,轻轻拨动遥控手柄,默契按下了一个个快门。回来后把记忆卡塞进电脑一看,还好,小精灵不负我心,仅有几张画面歪斜了些,却有几张让我大呼惊艳!Oh My God!感谢主呀!果然是心之所至,图之所成。这小精灵真不愧是上帝之眼!
  三上鼓浪屿
  起了个大早,赶六点头班船过海,再上鼓浪屿。
  经过两趟鼓浪屿之行,基本知悉岛上的地形地势和日出日落点。因为九点要赶去观摩焦波团队拍摄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只能匆匆跑进皓月园去完成昨天未竟的光辉事业。鼓浪屿的太阳起得很早,晨光映照在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15.7米高的巨型花岗岩塑像上,通体金辉。我放飞小精灵,让飞机镜头对准郑成功塑像东南面,按下了手机上的快门。一幅郑成功身披大氅、手按佩剑、站在鼓浪屿覆鼎岩、面向万顷碧波的航拍照完成了。图片右边是高楼林立的厦门市中心,左边是绿树葱茏的鼓浪屿,航拍镜头还摄录到极远处的海沧区。宽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巡天遥看的大气象,绝对是拜高科技所赐!
  “小精灵2”全称Phantom 2 Vision,是当之无愧的低空拍摄利器。连拍了几天风光景物,虽然鱼眼镜头边缘图像有点模糊,但没有“小精灵2”,我们甚至连郑成功像的脸都看不清。高兴的是,最新一代飞行器已经全面改进,与手头这“小精灵2”相比,名称后仅仅多了一个“+”号,却是三级跳的升级换代。Phantom 2 Vision+启用全新的三轴陀螺稳定云台,这个灵巧的空中三脚架,无论飞机怎么翻腾,都能始终保持水平稳定。同时,带 “+”的小精灵搭配了高质素相机镜头,满足了专业摄影的基本需求。那个曾让我们抓瞎的中继器也提高了发射功率,无线图像传输更实现了从300米提高到700米距离的实时预览。


  小时候读叶永烈《科学家谈21世纪》,曾以为是奇思异想。而今,那些奇妙的新科技一点一滴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异想天开已是美梦成真。移动的银行,移动的通讯,移动的图书馆,已在手机终端实现。会飞的照相机,会飞的摩托车,会飞的自行车不再是童话,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只要你想到的,我们就能做到!”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要对未来轻易说“不”,不要对未知停止探索。
其他文献
我们乘坐的法航班机即将降落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机场,透过舷窗望去,盛夏阳光下马德里四周是茫茫荒丘,黄色沙土中缀些翠绿,色彩单调,貌不惊人。当我们步出机场,进入马德里作为旅游王国的都城,随后的旅程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这里深厚浓郁的人文历史和七彩缤纷的异国风情。  历史的色泽  西班牙这个曾经的全球性帝国,近年被列入“笨猪五国”。出发前总有朋友提醒,听说有些乱,多加小心才是。我们走近马德里,寻觅这座从前落
期刊
海螺沟——返回日隆镇  2014年7月16日  焦点:你们越走海拔越高了,今天有什么奇观吗?  建国:我们来到一个冰川森林公园,相比昨天的开阔,这里有很多不同形态的植被,山也更为险峻,我们身处峡谷之中,还能从树木掩映中看到冰川的美貌。  焦点:天气似乎好了很多。  建国:今天的天,蓝的不像真的。拍出来的照片都不需要后期处理,有蓝天,更有干净的白云。  焦点:天蓝蓝,云飘飘,山青青。真是个好地方!我
期刊
中国佛教四大道场,即通常所说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道场是佛教术语,指佛祖或菩萨显灵说法的场所。中国佛教除敬奉西方佛祖如来之外,还特别敬奉他的四个东来使者,也就是四大菩萨,因此,分别在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为他们各建立了一个道场。  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菩提意为觉悟,萨埵意为有情。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有:文殊菩萨(象征“智慧”),其道场在北方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
期刊
英国 伦敦  泰特现代美术馆  利希滕斯坦回顾展  2013年2月21日至2013年5月27日  展览汇集125件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这是泰特现代美术馆20年内举办的首个利希滕斯坦的大型展览。展出内容包括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如《看米奇》(1961年),从华盛顿国家画廊美术馆借出。  2月21日~5月27日  日本 东京  东京国家博物馆  大型神社神圣珍宝展  2013年4月11日至2013年6
期刊
藏族的神佛雕塑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兴盛。它与其它藏族艺术一样,有一个佛教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结合,并借鉴外来的技艺、融化外来的风格,以形成本地风格和流派的过程。如金铜佛像、木雕经封板、嘛呢石刻、擦擦、沙画坛城、供奉朵玛酥油花等都成了藏族宗教艺术的经典之作。  佛教讲究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要用具体形象来展现,那就是神像和佛像。因此,神佛造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一个最
期刊
杭州  浙江美术馆  浙美展览:20 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  2013年4月16日 ~ 2013年5月12日 每天09:00~17:00  中国美术馆与浙江美术馆共同举办“20 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美术作品展,旨在通过展示30 余位美术家留学苏联期间的作业与作品及大量图片、手稿、实物等文献资料,立体地反映他们学习、研究、创作的成果。  4月16日~5月12日  北京  国家博
期刊
张鹰1972年进藏,一直都待在那里,很民间的身份,持之以恒的低姿态:低位进入,低调行事,恪守谦恭朴实、保持谦和微笑,是其不变的风格和表情。到成名成家了,依然本色不改,让人不由不赞叹,民间文化工作者就该是这个样子。这一印象得自于从边多、廖东凡到一众民俗学家的群体表现。按说,为人师表,甚至德高望重,适当“端”点儿架子也无妨——我本人的确曾向他们提议过,不过不用对方回答,提议者自己先就否定掉了:跟谁“端
期刊
记者:您创作的书法作品“正、清、和”,有很深刻的含义,请您给我们谈谈好吗?  文怀沙:正,是儒;清,是道;和,是释。正:是儒家,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孔子讲正气,孟子讲浩然之气,孔孟其实就是一个正字;道家是清,是清同浊的关系,要发扬正气,反对邪气,这是道家的精神;和,释迦牟尼讲和,和气的反面是戾气,释迦牟尼重视的是和,所以佛徒叫和尚,和尚就是尚和。儒家尚正气、道家尚清气、释家尚和气;我把儒、释、道
期刊
寺庙,佛教传入我国后,把进行佛事活动的建筑称为寺庙(寺原指官署),寺庙雕塑指佛教寺院建筑中的佛教雕塑,是我国佛教雕塑的主要样式之一,在古代有关史籍记载中,对佛教雕塑的记载和歌颂,绝大部分以寺院作品为对象。首次明确谈到寺院造像的则是在《三国志·吴志·刘繇传》记载,东汉献帝时,丹阳人笮融广建佛寺,“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绵采”。一般佛教寺院中都供有佛像,以泥塑为多,外加各种装饰。  随着佛教的传入,
期刊
雕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留下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商周精美庄重的青铜器还是磅礴大气的秦始皇兵马俑,亦或朴拙生动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无一不让人叹为观止,而姿态各异、博大雄浑的石窟寺造像群无疑也是这浩瀚艺术海洋中不可多的的瑰宝。  最早的石窟寺起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的东进传入了我国。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和文物考古论证,我国最早的石窟寺大约开始于公元4世纪左右,虽然说法莫衷一是难以考证,但新疆的克孜尔千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