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意还是民粹主义?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外某些媒体对日本舆情的分析与报道,混淆了民意与民粹的界限,勾勒出迷离诡异的日本舆情幻影。日本右翼舆论是一种众意,不能与民意混为一谈,而这种众意处处闪动民粹主义的剑影。由于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界定岐说不一,日本某些媒体竭力借用民调歪曲民意,以民粹主义冒充民意,以混淆视听。本文阐述了民粹主义和民意的原理与二者的根本区别,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民粹主义本质。
  关键词:舆情分析;民意;日本右翼舆论;民粹主义
  中途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日本安倍政府图谋把自卫队改成国防军,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有媒体认为,安倍有民意壮胆,70%以上的支持率让安倍右翼之心骚动起来。[1]还有媒体断言:“安倍晋三上台后在国际上遭到批判,在日本国内的民意支持率却很高。”[2]这些媒体混淆了民粹主义与民意、极端民族主义与全民意志的界限,勾勒的是一幅迷离诡异的日本舆情幻影。
  媒体的舆情误导:众意﹦民意
  舆情分析要分清社会存在几种舆论,各种舆论是什么性质,它们的主张是什么;透视民意测验的数据,对社会舆论的演变及其后果做出判断。有些媒体对当前日本舆情的分析和报道,浑然陷入日本舆论的盲区,把民意和众意混为一谈,不能不产生舆情误导。
  舆情是社会议论、意见和各类表意行为的状态和趋势,把握舆情必须通过对表意量的剖析,确定各种舆论的性质和走向。表意量达到足够的比例,能够揭示舆论的性质,即它是众意、民意还是群意。正如威廉·阿尔必格(William Albig)所说:“我们知道意见是个人的表达。当它在一个群体中受到群体成员交互作用的影响时,就成了群体意见或者公众意见。”[3]P210群体意见是狭小社会环境中可以计数的多数人(至少达到具体场所中25%的人数)的一致看法,简称群意。而公众意见(public opinion)则包括众意和民意。众意是指县区及更大范围中25%-60%以下的人数所持有的一致意见,在一定社会空间同时有两种以上。而民意则是在以上同等社会空间中65%-70%以上人数的一致意见,即大多数人的意见,对某个社会问题只能有一种民意。在一般意义上,群意、众意和民意又统称为社会舆论。
  当前日本社会正处于各种舆论冲突的爆炸期,无论对修改宪法第九条、参拜靖国神社,还是对钓鱼岛、慰安妇和美化侵略历史等问题,都存在尖锐的意见对立。大体有三种舆论:一、右翼势力的舆论,意见坚定的人数约350万[4],即使过高估计支持他们意见的人数达到3000万,在日本1.2亿多总人口中也不过占30%。二、抵制右翼立场的舆论,总人数远远超过350万与3000万。三、处于中间状态的舆论,即处于“室语”形态的“沉默一群”,多是暗中抵制右翼舆论的人。不言而喻,日本右翼的舆论只能是一种众意,不能与民意混为一谈。
  民意又称公意、民心,是全民中大多数人关于公共问题和公共利益的一致意见,体现为人民的整体意志,具有最大的强度。威廉·班尼特·莫罗(Munro William Bennett )指出:“要想获取公众舆论,就必须在包含了足够数量的人中存在意见的一致性,如果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持有这个意见,那么就是更合适的意见。然而,鉴于公众舆论不仅仅是人数问题,所以人群中的大多数(持有一致的意见)并非是唯一必需的条件。持有意见的强烈程度同样相当重要。”[5]P87莫罗这里所说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并有强烈的一致性,正是指达到65%-70%以上指数的民意。
  根据卢梭的研究,“众意是人们相同的与不同的意志的混合物,而公意则是众意的最大公约数。”[6]P36黑格尔写道:“在公众舆论中,真理和无穷错误直接混杂在一起。”[7]P333这就是说,公意是正确的“合适的意见”,而众意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以安倍、麻生集团为代表的日本极右舆论,作为复活军国主义的一种众意,表现为日本右翼的民族霸权主义,妄图再度发动对外侵略,这同日本的民意水火不容。
  多年来,日本政府中右翼阁员渐占多数,同社会右翼势力相勾结,恫吓和打压左翼运动,对民众的正义呼声施加暴力。右翼势力的幕后黑手儿玉誉士夫曾经在晚年供认,他曾奉日本首相的暗中指挥,以控制“全日本的赌徒和流氓”,雇用生活贫困的社会底层人员冲击左派集会,破坏反政府行动。今天,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标榜“尊皇”、“打倒国贼”的右翼与力主“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反对安保条约”的左翼舆论对峙的场面。2013年5月1日,东京约4.2万人在代代木公园举行日本全国工会总联合会集会,反对修宪。据日本《东京新闻》和各家广播电视台报道,5月3日,日本赞成修宪派和反对修宪派分别举行大型集会,为各自的主张造势。在宪法纪念日到来之际,日本民主党、公明党、共产党、社民党等纷纷发表反对修宪声明。日本NHK电视台举办了宪法纪念日专题节目,邀请各政党要人进行辩论。日本富士电视台称,修宪话题不仅在日本各党之间激烈争论,在日本民间也非议强烈。日本《读卖新闻》曾发表评论认为,尽管极右势力标榜自己是爱国者,但日本民众通常将其以害国者视之。[8]某些媒体忽视日本社会舆论的对立和较量,对日本民意的现状缺乏全面考察,对日本舆情的认识不能不产生错觉。
  民意是怎样被歪曲的?
  民意有时是个隐身人,你看不到民意,但谁都可以把它放在嘴边,把自己的意见装扮成民意。有人被这种假象蒙蔽,称民意自古就是非理性的,西方一些舆情专家在分析某些民意测验时常常责怪“民意脑瓜迟钝,两眼昏黑,优劣难分”。美国早期政治家汉密尔顿曾说:“人民是扰攘多变的,他们极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9]P11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许多民意测验往往被某些阴谋家所利用,借助民意的嘴巴散布错误主张。这不是民意错了,而是民意被践踏、被歪曲,甚至被强奸,有些媒体则充当歪曲民意的工具。
  日本右翼势力经常美化自己,制造民意拥戴的假象,实际他们以自己的谬见冒充民意。日本2013年5月以来的多次民调数据尽管调查方式有严重缺陷,得出的数据仍大体稳定,揭穿了安倍集团“受到民意支持”的画皮。我们不妨把这些民调数据抄列如下:   日本青年会议所5月2日以问卷调查形式访问2300名会员,有58%的人赞成修改宪法第96条。日本NHK广播公司发布最新调查称,认为“修宪有必要”的达42%,“修宪没有必要”的为16%,“不知道”的则为3%。
  《每日新闻》5月3日公布的民调与前一天《朝日新闻》的结果不同,认为“应该修宪”的人成为多数,占6成。《日本经济新闻》在头版刊登其与东京电视台联合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赞成修宪者的比例为56%,认为应该维持现状者为28%。这是自2005年以来,选择维持现状的人数首次低于30%。
  日本共同社6月1日、2日两天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51.6%的受访者反对为放宽修宪提案条件而修改宪法第96条,这是自3月开始以来反对者比例首次过半数。赞成的人占37.2%。
  共同社7月6、7两日就日本参院选举选民投票意向实施了第三次全国电话舆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赞成修改宪法的选民比例为44.5%,较上次调查时的51.0%有所减少。反对修宪的选民比例从上次的33.6%增至38.0%。安倍晋三内阁的支持率也略有下降。
  据日本电视台8月18日报道,日本近期一项民调显示,有关安倍政权将要推进修改有关行使集体自卫权解释的做法,有近5成日本民众表示反对。支持安倍修改集体自卫权解释的民众占37.5%,表示“不支持”的人则为46.8%。在同一调查问卷中,表示“支持安倍内阁”的占到55.5%,较7月上升2.2%,表示“不支持”的为28.2%,较上月下降1.0%。
  2013年8月26日《日本经济新闻》与东京电视台联合民调显示,對安倍內阁的外交政策,肯定的民众占53%。对安倍晉三有意允許自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赞成者占32%、反对者占54%。[10]
  以上近三个月的日本8次民调,得出不同的数据,同一个调查机构前后调查的数据也有变化。但这些数据均表明,没有一次民调得出安倍政权有65%以上的支持率,更谈不上有稳定的(在三个月内,连续三次民调的数据大体相同,可谓稳定)70%以上的民意数据。尚须注意的是,这些民调的访问对象(样本)数量较少,多用电话、面访的方式,很难达到“科学测验”的质量要求。
  2013年上半年的日本民调,仅在二月和四月中旬有三次支持安倍政府的民意数据达到70%以上,这三次民调分别是:日本共同社2月23日、24日实施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内阁的支持率升至72.8%。日本经济新闻社和东京TV在2月22日、24日期间进行的舆论调查统计表明,安倍内阁支持率与1月份的统计相比上升2个百分点,达到了70%。《日本经济新闻》与东京电视台于4月19日至21日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安倍内阁支持率升至76%,
  据日本媒体报道,以上民调偏重于对安倍内阁经济政策的舆论调查,由于受当时经济指标好转的推动,民众对货币宽松政策“有望期待”,民意数据才出现大幅提升。就是说,支持率因“安倍经济政策”而超过70%,不是对他有关“修宪”、钓鱼岛、慰安妇、侵略定义、否定村山谈话、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极右言论的支持。正如共同社称,民众对旨在摆脱通缩的经济措施“安倍经济学”有期待感,使内阁支持率超过70%。[11]日本右翼势力及其媒体,把民意一度支持的安倍经济政策吹捧为支持安倍极右的政治路线图,是对民意的肆意歪曲。
  民意测验“用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来测量公众态度”[12]P118,是了解大范围公众意见的科学途径。在媒体与学术机构的广泛使用下,已经成为国外政治生活中舆情分析的主要手段,但它也常常被误用,借以篡改、歪曲民意。国外民调歪曲民意通常采取的手法是:一、确定民意测验的议题同它产生的空间和主体不相吻合:在哪里发生的问题不在那里测验,涉及全体人民的利害问题只在某个特定群体中调查;议题偏重某一类人的意向,或蓄意增加某一类群体的样本数量。二、测验的议题偏离要害问题 ,把不是对要害问题的答案数据归属于要害问题。比如对安倍内阁经济政策的短暂的70%以上的支持率,说成对安倍内阁奉行极右政治的支持率。三、民意测验不是专业机构所为,随便拉来外行进行这项工作。任何民调都要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编制问卷有严格的专业要求:题项要准确客观、明确易懂,不能有任何诱导;访员提问要坚持“密室原则”(被访对象回答问题不能让第三者知晓),不准记录被访者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四、在抽样过程中,为了达到调查者希望得到的结果,排除某些受访对象或避开某些问题。五、在本部门、本组织、本集团或在垂直管辖的系统中进行民调,然后把得出的意见数据宣布为全民调查的数据。例如日本青年会5月2日以问卷调查形式访问该会2300名会员,有58%的人赞成修改宪法。这个右翼组织支持安倍的政治图谋,得出接近60%的数据一点也不奇怪。六、民调抽样数量少,不能覆盖“全民”的范围。真正的民意测验必须在全国或主要省区范围抽样,根据选定省区的人口总量合理分配样本,总样本不能少于一万个。日本上述民调大都是在东京、大板等中心城市进行的,删除了占全国50%人口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根本不是全国性民意测验。媒体上(特别是网络)曾一度炒作的“65.9%中国人讨厌日本,78.3%日本人讨厌中国,是个别民调机构在部分有偏见的民众中收集群意数据,谎称民意,这是非常荒诞、轻率的行为。
  坚守民意测验的广泛性和准确性,是媒体舆情分析的前提,因为确定任何问题的民意、众意或群意,不能依据测验者的主观感受和猜测,一切结论只能立足于对全民合理抽样得出的客观数据。分辨真民意与假民意,确定民意的真实诉求,也是媒体舆情报道的重要原则。
  民粹主义与民意的根本对立
  安倍政府急于修宪,扩充军备,声言强行登岛,发表《防卫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种种言行背离日本民意,奉行的恰恰是民粹主义。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所说:“日本民粹派想通过中国问题来达到政治目的,助长反华情绪,能给他们提供很好的机会……甚至一些顽固的保守党都在担心石原慎太郎体制的民粹主义。”日本非政府组织--言论组织负责人工藤泰志也认为,“日本民粹主义者利用中国问题来达到政治目的,这种威胁越来越大。”东京坦普尔大学教授杰夫·金斯顿指出:“日本民粹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媒体极力煽动的结果。对于尖阁诸岛(注:我钓鱼岛),日本媒体充当了拉拉队队长,它们把理性的声音视为叛国的声音。”[13]   把民粹主义美化为民意,煽动狭隘、反动的民族主义情绪,是日本右翼政客的一贯伎俩,也是当前日本右翼媒体布防的舆论迷阵。作为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民粹主义已被许多人淡忘,学术界对其众说纷纭,始终没有明确、一致公认的定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民粹主义和民意、民主没有根本区别,许多媒体对此认识模糊,这对安倍集团掩盖其民粹主义本质,大打民意牌,恰逢良机。
  民粹主义不是对人民一致意见的追随,迎合人民的普遍要求和呼声;也不是推崇全民投票、全民公决(只在小国可行)这类西方民主形式,更不是把全体人民的拥护当作合法性的源泉。对民粹主义的这些解读恰恰掩盖、粉饰了民粹主义反人民、反民主的性质。
  尽管各类民粹派都打着人民的旗号,鼓吹尊重民意,但无一不践踏民主原则和法治,无视人民的整体利益,把民意视为玩偶。研究民粹主义的学者难以把握历次民粹运动的共同点,对各种历史条件下的民粹主义庞杂的象貌无法准确判断,至今没有出现令人信服的研究论著。正如保罗·皮可尼(Paul Piccone)所说:“大家对民粹主义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如此地模糊,以至它可以指一切东西,同时又什么也无所指。人们把罗斯·佩罗①看作是一位‘民粹主义者’,因而,克林顿和里根也被认为是‘民粹主义者’。在标榜人民主权的政治体制中,政治家总是声称‘代表’人民,因而从这个最基本的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民粹主义者’。”[14]P45显然,这个推断是十分荒谬的。
  本文认为,从理论上界定民粹主义,是指竭力煽动群氓的造反精神,依据愚昧的价值观和幼稚的所谓解放平民的策略,强悍地发动和组织部分民众进行反人类、反理性的变革,以操纵群众达到夺取权力的目的。从实践上看,民粹主义不了解社会现状,不顾事实,反对公平正义、人权和法律,崇尚以势压人和街头暴力。本文归纳的民粹主义这一内涵适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民粹主义运动。无论19世纪20年代美国西部的民粹派、40年代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到民间去”,还是20世纪我国文化大革命的“群众造反有理”,以至俄罗斯叶利钦的“民众自决论”,都竭力鼓动部分民众的极端思潮,以制造声威或暴力手段实施变革,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民主,崇尚的是“大民主”、“街头行动”和“群众运动万能论”。
  现在,日本右翼势力推行的正是这种民粹主义信条和策略,他们的言行处处闪动着民粹的剑影:在媒体和集会上高调鼓吹“皇国史观”、“大和民族优秀论”和“侵略有理论”;叫嚣霸占邻国领土,煽动国民接受军国主义思想;极力为东京审判翻案,推翻制裁日本战争罪行的一系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高喊“打倒Y.P(雅尔塔、波茨坦)体制”,废除和平宪法。右翼暴力团体经常纠集人马上街游行,黑色宣传车装有高分贝喇叭,悬挂过激的政治标语;一队队手持“旭日旗”、穿戴二战侵略军衣帽、挥舞军刀的地痞狂呼右翼口号,行为暴烈,向左翼群众挑衅,时有流血冲突。学术右翼分子与右翼文化人著书立说、发表演说,删改历史,为新老军国主义杜撰理论根据。在落后、新兴国家崛起的时代,日本右翼势力如此猖獗,绝非是一种理智,一旦他们轻举妄动,必然遭到周边国家的毁灭性回击。正如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最新报告指出的:“安倍等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民粹主义者(strong nationalist)意欲恢复战前日本体制,与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息息相关。这决非正当、合理的民族主义,而是曾祸害亚洲和世界的军国主义的复归。中国、亚洲和世界绝不允许日本如此复归。”[15]
  日本右翼大造舆论,裹挟日本部分民众的无意识躁动,企图重走军国主义老路,其目标是要在东亚燃起战火。正如荣格所说:“当集体无意识在更大的社会团体内积聚起来,结果便是疯狂,是一种可能导致革命、战争或类似事物的精神瘟疫。”[16]P46错误的众意或群意都有群体极化的特征,责任感消失,不顾理性、道义和法律,以荒诞、暴虐的方式表达意志。民粹主义潜伏的这种舆论灵魂,是与民意根本对立的。
  一、民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渴望人民生活幸福、和平安康、平等和谐,反对欺压、专制和对外侵略;民意超越小集团的利益,反映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要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民粹主义是众意,属于部分低劣民众的意志,通常表现为某个集团的政治投机;习惯于发动群众运动,制造社会动乱,达到邪恶的目的。
  二、民意在民主与法制社会更为发达:人民享有知情权,对公共事务能够进行平等、公开的交流,最后形成一致的正确意见。民主制度下的法律又是民意的产物,是通过民意代表或直接创制出来的。但民意大都是分散地表达意见,一旦处于专制、暴力政权的肆意摧残,民意中的许多人便隐蔽起来,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民意测验中沉默不语。民粹主义正是利用民意的这种特性鼓吹少数人的直接民主和“大民主”,践踏法律,打击不同意见,傲慢地自诩人民的代表,以实现其利益或阴谋,
  三、民意是由众意演化来的。众意分为阶级舆论、阶层舆论、政党舆论和其他团体舆论。在民主环境下,对公共利益问题人数越来越多的众意,在吸纳其他众意合理意见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民意,进步阶级、阶层及其政党的舆论也能逐渐转化为民意。民意一旦形成,长时期不会改变根本主张,由民意代表或意见领袖表达它的要求或理论意识。民粹主义只是某个众意,即某个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的主张,竭力把特殊利益鼓吹为全民利益,不断由其精英人物制造荒诞的舆论。民粹主义也不会在短期内放弃错误主张,只有在舆论较量或其它形式的斗争中彻底失败,才能最终消散。
  四、民意在舆论领袖主导下,利用媒介宣传真理,广泛开展公共讨论,通过说服教育引导民众正确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变革。民意绝不会打击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因为民意具有绝对数量的优势,任何敌对意见都不能动摇它的强大基础,它却有瓦解一切敌对意见的真理性力量。民粹主义坚持不合时宜的意识形态,利用大众传媒抹黑正确观点,混淆是非,抨击不同意见,挑起舆论纠纷和舆论斗争,甚至进行暴力胁迫和暗杀。所以保罗·皮可尼(Paul Piccone)对它批评说:“按照以前的解释,民粹主义首先与人民统治的黑暗面相联系:暴民统治、3K党的集体非理性、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和外国恐惧症。”[17]P45不过,暴民统治绝不是人民统治,一切民粹主义者的所作所为都有暴民的味道,这是需要澄清的。   注释:
  ①罗斯·佩罗,美国实业家、政治家,世界最大独立计算机服务公司EDS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他富有且喜欢哗众取宠,以和底层民众打成一片而自居。他每天过普通人的生活,与员工一起乘电梯,不用保镖上街,坚持用自己的钱造福社会,周济穷人,捐献给各种慈善机构,积极从事社会改革活动,他自己出资成立“改革党”。他的格言是“对人民说服而不是强迫,是使人民相信的唯一方法”。他的声威节节上升,频频在电视上露面。1992年共和党的布什和民主党的克林顿竞选时,电视台接到无数电话,要求为佩罗的竞选做志愿者。他代表无党派人士参加竞选,煽动人们对现状不满,获得19%的选票,创造出不属于美国两党的第三股力量。
  参考文献:
  [1]安倍向右转是民意壮的胆[N].国际先驱导报,2013-5-9.
  [2]专家:安倍虽遭国际批判 国内民意支持却很高[N].环球时报,2013-5-15.
  [3]Albig, William (1956), Modern Public Opinion. New York: McGraw-Hill.
  [4]百度“百科名片”:《日本右翼势力》。
  [5]Munro William Bennett (2013), The Government of American Cities,Hard Press Ltd.
  [6]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63.
  [7]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79.
  [8]日本右翼势力被民众称作害国者[N].国际先驱导报,2010-10-17.
  [9]Jerry L. Yeric;John R. Todd(1996), Public Opinion: The Visible Politics, Itasca, Illinois: F.E. Peacock Publisher, Inc.
  [10]本文引用的民调及其数据,在互联网上均能搜索到,本文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11]安倍不断“秀强硬”欲强行修宪 遭日本民众反对[N].环球时报,2013-5-3.
  [12] [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M].华夏出版社,2002.
  [13]日民粹主义利用中国问题获益[N].英国:经济学人,2012-10-4.
  [14]Paul Piccone(1995),Postmodern Populism,Telos No.103,Spring.
  [15]安倍从麻烦制造者走向威胁制造者[N].美国:侨报,2013-7-24.
  [16] [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7]Paul Piccone(1995),Postmodern Populism,Telos No.103,Spring.
  作者简介:刘建明,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授提名小组成员,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北京政协特邀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新闻学、舆论学和媒体批评研究。
  (责任编辑:陈合营)
其他文献
摘要:猕猴与岩魔女的神话传说不仅广泛流传于藏区民间,而且还被载之藏传史册,作为历史事实和藏传佛教传统而被藏民族普遍接受,这一传说其实质是藏民族的族源认同,是藏民族心理构成的原代码。对流传于民间以及载之典籍的这个神话传说予以分析,从中看到藏民族自我认同的关键因素——族源认同及其与宗教认同的相互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藏民族的心理结构形成和民族认同的历史,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藏民族;猕猴与岩魔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当时的世界形势和大背景下,中国唯一可以学习借鉴的就是苏联的建设经验。陈云在政府中长期主管经济工作,三次出访苏联,他总结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过许多重要论述。陈云等老一代革命家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一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陈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
期刊
摘要:文化和科技的内在联系使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态势逐渐明显,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与日俱增。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西安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西安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分明确。通过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公共平台建设、优化服务保
期刊
摘要:作为“百濮”的后裔,芒景布朗族自然承袭了祖先剽牛的习俗,但又以祭祀茶祖的仪式来呈现其盟誓文化,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他们的生存“拐杖”——茶息息相关。其剽牛盟誓既是对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宣誓,同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达茶农的集体理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布朗族;盟誓文化;民族性;意义  中途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也是大学教师最根本、最神圣的使命;教师的科研水平、综合实力首先应该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学生的反应上;对大学老师的考评机制也应该突出教学这个中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教师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把自己的科研体现在课堂上。文学研究的科研性质远不及自然科学技术,文学课教师更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上,用精妙的语言文学知识充实人,以丰厚的人文素养陶冶人
期刊
摘要:内蒙古101个旗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30%的21个旗被列入国贫县和区贫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贫困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贫困既是区域性贫困,也是民族贫困、家庭贫困。其根源在于:人多地少,灾害连年。家庭承包制下传统农牧业的承载力无法提升。没有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收入结构单一,生产上无特色。生产成本普遍增加。生治成本增加,特别是疾病和学生上学,是贫困者难以
期刊
摘要: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乡彝族支系的他留人,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其祭司铎系集他留社会智慧和力量于一体,既是他留社区宗教的神职人员,又是他留文化的保存者,具有双重的社会文化职能。  关键词:他留人;铎系;社会职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示码: A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自有史记载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宗教文化的传承者。如,彝族的“毕摩”,傈僳族的
期刊
摘要:关中地区考古资料显示,从百万年前蓝田猿人敲击石块,打制尖状器开始,到北首岭、老官台、泉护村、姜寨半坡的彩陶图纹,先民们对于线条的感觉可能会逐渐清晰且自觉,因为那石块上线条突出的棱或刃,都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生命存在方式密切相关。先民们因此而开始隐约地感受到了线条的力量与功能。在记忆不能企及、想象也难以追踪的时代,那也就是我们的先民对于事物形体原初的抽象感受与具体表达。  关键词:形式;仰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汉朝公羊学经典与近代学者对公羊学的研究,驳论了古今对于公羊学的三种流俗误解,即:公羊学乃政治化的儒学;公羊学只重权术霸道;公羊学专注于谶纬方士之学。在学理意义上论证了公羊学在三个层面上的一统化成之功,即:以传经存大义为体,以褒贬权谋制度为用;统心性修为于政治实践;将圣人、圣法之张力在行教化的意义上进行了贯通。从而,揭示了公羊学的历史意义与时代精神。  关键词:公羊学;流俗误解;一统化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之中,而社会结构的转变蕴含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分化。但当社会阶层的流动渠道阻塞以后,就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形成。造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固化的原因既有经济动因,也有政治动因、文化动因、社会动因。引导社会阶层科学合理分化,防止阶层固化,是我党必须重视解决的时代课题。应大力发展经济,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营造有利于阶层向上分化的政治环境;以社会主义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