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缘何“对仗不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t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这是季羡林先生的名篇《清塘荷韵》中的一段文字。很奇怪,“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从格律上看,无论是平仄还是词性这两句诗都对得极为工整。上联“池花对影落”属五言三仄尾,在《全唐诗》中,五言三仄尾约占五言诗总数的百分之七,非为罕见;联内“花、影”“鸟、声”,平仄相对,符合“逢双必反”原则;上下联二、四字平仄皆相对,第五字“落”“飞”平起仄收,均符合对仗要求。从词性上分析,“池”“沙”,“花”“鸟”,“对影”“带声”,“落”“飞”,词性、结构对应皆一目了然,用词上也不能说不工。我们一般说工与不工,无非是指音律是否相对、词性是否基本相同。但季老却认为这两句诗对仗不工。
  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季老所述“此联‘不工’”大致有两种理解:一是上句營造的是宁静的禅意境界,而下句动态感过强,破坏了上下句整体意境之美;二是“沙鸟”句的动态意境与上文赏荷的寂静空灵意境不合。
  我觉得从意境上探讨这两句诗“对仗不工”理解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季老在说完“对仗不工”后,紧接着就说:“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此处“对仗不工”当指意境而非格律。
  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乃至“以声显静”均为诗中极为常见的写景手法,“沙鸟带声飞”亦可理解为这便是诗人要营造“宁静”而特意采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所以动态与静态意境不匹配的解释似有牵强。
  此外,季老应是借荷来传达自己对生命密码的某些领悟,文旨关键词当为“生命与品质的境界”:“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飞,最后一接触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这段文字正是“池花对影落”的散文式书写。莲,于寂静中不事喧哗、坦然开落。生而为花,芬芳与美丽并不需要生命之外的青睐与赞叹,就这样静静地开,静静地落,芬芳与美丽是自我生命的内在品质与内在需求。这是怎样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生命境界!又是怎样一种淡泊、高洁、内敛的品质!“池花”句的境界是宁静而阔大的,凝聚着生命的品质。因此,从禅意上来探讨此联是否工整亦为不妥。
  与此同时,“沙鸟”句与“池影”句的境界不匹配也就获得了印证。季老称此两句诗是其“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而具体源自哪本诗话,出自哪位作家,已不可考。可查的,仅存唐人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怀》中的 “沙鸟带声飞远天”一句,季老所读那本诗话极有可能就取此句前五字。而李群玉作此诗于清明节之夜,其孤身一人栖居荒野古寺,天空愁云翻滚,连仅有的一丝月色亦被遮盖,诗人内心充满着迷茫与担忧。陡然间,一只沙鸟扑愣着翅膀,泼喇喇地飞向远方,如同受惊一般,诗人凄凉心境可见一斑。只是,此种心境格局较小,显然与季老淡然、坦然的心境不符。
  当然,化用前人诗句,内涵意境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沙鸟带声飞”一句,除了给我们的耳膜增添一些鸟儿拍翅扑楞的声响之外,恐怕再难读出更为深邃的境界了,尤其是意关生命的境界。可见,上下意境份量极不匹配的对句当然犹如“貂不足,狗尾续”了。这便是“对仗不工”的含义。
  另外,我们也可从上下文的连贯性来印证上述解读。季老在行文中“想起”这两句诗是紧承上文描述的“静静地坐在”荷塘,看见荷花飘落水面与影合二为一的场景。前文中曾提到,当周一良赐荷以“季荷”之名时,季老觉得“非常感激”,并以一种欣喜而不敢置信的语气表达道:“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透过这两个或直接或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我们不难发现季老对自我生命的内在期望与追求正是“以荷而传”,这也正是他爱荷写荷的缘由了。那么,季老写此文时已近九旬,这朵在学术清塘中一直以淡泊的姿态宁静地释放着自己芳香的花走过了那么多的绚烂,经历了那么长的风雨,当爱荷的季老,当追求以荷而传的季老,当一位感受敏锐、心灵丰富的学者在“静静的端坐”这一极能激发深沉感悟的时机中,看见荷花飘落的情景,怎能不激起他形而上的追思?怎能不让他“参悟”到“池花对影落”是怎样一种不事喧哗、坦然宁静地告别生命枝头的酒脱而深沉的情怀与境界?
  可见,《清塘荷韵》行文至此联想到的这两句诗,绝不是源自笔法或知识储备上的偶然,而是源于心灵追求与感悟的必然。荷的生命品质牵动着季老对自我生命历程的观照与思考,故而紧跟“对仗不工”的后面季老才会感叹“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的确,年少不更事者自无法领悟,汲汲于名利之灵魂同样难以领悟,非历经风雨与绚烂、非淡泊宁静以致远的德高长者方能参悟到此中的深意。而“参悟”当然并不是指如上文般的对诗句意境文字上的领悟,它更应是领悟后人们在生活中不折不扣、身体力行的坚定执著。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214411)
其他文献
新课改强调探究实践新型的学习模式,其中互动探究课堂学习模式得到广泛应用。那么,如何强化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呢?  一、注重互动预设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互动学习,要做好必要的前期工作。如在学习小组划分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水平、个性特点、班级氛围等因素,不能按个人意愿硬性划分,要制定科学的标准,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为课堂互动奠定基础。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词时,可结
新课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展现,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这种变化。实践表明,文章细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多变的细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做一件事情便容易感到乏味无趣,语文阅读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一种形式进
一、选择良种选用甜度高、产量高、耐运输的品种.如山东益都银瓜、龙甜1号、白沙蜜、盛开花、齐甜1号、富尔富裕、超甜蜜宝等。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曾坦言,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和空洞无物的表达,足以展现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浮躁”,作文离学生真实生活也越来越远。缺少“真”作文,不能不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隐痛”。但痛也好,苦也罢,教师应先学生一步反思一番,要想彻底抛弃“矫情造作”与“泛泛而谈”,恐怕作文教学仍要回归生活这根主轴,从教材文本启发学生思维灵感,在现实生活中洞察真实,于细微处描述真情实感,让作文真正成
近些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少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发展性、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多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积极和有深度地开展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根本上减少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少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古诗词则是其中的精髓,是语言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统一。提高中学古代诗词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应有内容。语文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古代诗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古诗词教学的体会,与同仁分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诗词教学重在意境,也只有学生沉浸在意境之中,才能品味诗词的美妙之处。因而体验最重
由于汽车市场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越来越重视.其中,发动机的减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地匹配悬置系统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善,灯光的景观功能逐渐产生并日益重要起来了.现在所谓的城市景观灯光,指的是照明器具等发光源与受光体相组合的人文景象,是照明技
工程建设实施招投标制度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分派建设任务的主要方式.招投标作为施工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做好投标工作.本人通过多年招投标工作,认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的修建也越来越多,工程量的逐年增加,但同时对技术的要求也会相比以前要高出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管理方面多下工夫,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