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学学科门类是年轻的,而艺术史论专业也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学科专业,如何对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规范已经成为了制约很多开办此专业的院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的学科、课程模块进行梳理和规划。本文将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史论专业艺术史课程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群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以及进一步优化改革的方案,希望对艺术史论专业的专业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艺术史论 艺术史课程群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76-02
2011年3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从此不再归为文学门类之下。伴随着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升级,艺术史论作为其下设5个一级学科都有所涉及的二级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艺术史论专业作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整个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学科,更是亟需加大力度扶持的特色学科。在广西艺术学院设置艺术史论专业,既有支撑艺术学各学科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又有拓展艺术学各学科史学研究层面的重要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广西艺术学院即已开始开展有关艺术学理论的学理研究,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拥有艺术史、艺术理论与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艺术管理、艺术教育研究、艺术文献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民歌传承研究等八个方向,在多个方面对美术学、音乐与舞蹈、设计学等一级学科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2014年,艺术史论专业获得本科招生资格,现已连续招生三年(2014—2016年),在读学生共计85人,2018年第一届毕业生即将毕业。
梳理2014年至今的艺术史论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的艺术史论专业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因地制宜的培养模式。在学院的支持下,艺术史论按照既定培养方案,教学活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准不断提升。
在最开始的培养方案中,艺术史论专业更多停留在碎片化的课程设置阶段。艺术史课程群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中外音乐史》《中国舞蹈史》《中外戏剧史》《影视艺术史》《世界文化史》等。这些艺术史课程群中的各门类艺术史是相对独立分散的,彼此之间联系不足,课程之间缺乏前后关照,没有形成互为支撑的课程群体系,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割裂了门类艺术史之间的相互关系,变成了门类艺术史的大拼盘。针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主要做出了如下调整。
一、將艺术史专业与学院其它各专业方向互为融合,发挥成熟专业方向对艺术史论专业的辐射作用
目前学院共有文化产业管理、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美术学(文化艺术管理)、艺术史论等专业。相较而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2004年办学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艺术史论专业应该借鉴和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相对成熟的教学成果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故而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纳入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课程从而使原来分散的艺术史课程群更好地整合完善。在新的培养目标中我们力求达到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质、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中外艺术学史和各个艺术门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综合的方法分析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文化遗产调查与项目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经济学》《艺术管理学》《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创意项目与策划》《文化场馆经营管理》《文化经纪人》《艺术品经纪》等实践性、实用性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更好地将学生所学的各门类艺术史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让将课本知识更好地与应用结合。在学生进行项目创意策划、文化场馆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势必需要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甄别、选择和包装,这些艺术鉴赏能力都有赖于艺术基础审美能力的提高,而艺术史课程群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上经典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读史以明鉴,艺术史中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时间考验而留存下的艺术精品,通过音乐史、美术史、舞蹈史、文化史各种经典作品的浸润,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经典作品的标准,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也才能选择高质量的项目进行孵化。
二、尝试将艺术史类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相结合
依托已有的艺术管理成熟课程体系,运用史论类课程的优势,引进“艺术导赏”活动。艺术史论课程多为理论类课程,如何将枯燥、学理性强的理论类课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艺术史论课程改革的难点,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发挥广西艺术学院综合性艺术大学的优势,在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导赏活动。广西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下设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影视学院、舞蹈学院等,各个学院经常举办各种规模的艺术展演活动,如音乐学院承办的广西东盟音乐周、设计学院承办的艺市集、影视学院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毕业展等以及各类毕业音乐会和毕业展演活动。这些活动在广西艺术学院已经形成常态化,每年也会吸引大量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活动中有些作品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引导才能被观众所了解和欣赏,所以需要一些了解艺术并能够将其介绍给普通受众的艺术导赏员。艺术史论专业的同学虽然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不及各专业学院的同学,但经过大量艺术史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对作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欣赏和分析,完全可以胜任艺术导赏员的工作,从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帮助受众欣赏艺术作品,从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三、加大艺术史论专业中“论”对“史”的渗透作用
艺术史课程群是艺术史论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艺术史专业核心课程除了“史”类课程外还应包括“论”的课程。概论性质的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抽离出史类课程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从横向帮助学生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加深对所学核心课程的理解。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增加了《艺术批评学》《艺术传播学》《田野调查基础》《文化人类学》等概论性质的课程,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和眼光。
四、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打造精品课程
广西艺术学院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南宁,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应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交流战略、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等诸方面需要,艺术史论专业侧重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的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能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来进行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的眼光与基本专业能力,并能适应当前国家和广西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从事相关文化遗产考察与保护,以及文创产品设计与项目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特别加大了这一部分的培养力度,增加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广西民族艺术研究》《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加入可以使学生在熟悉艺术史上的经典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同时也了解广西本土的艺术文化资源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艺术史论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与亮点。通过培养鼓励学生站在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审视和重新定义古老的艺术形式,充分挖掘和保护广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艺术史课程群也在这样一种结合中重新从历史走向当代。
五、结语
艺术史类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的核心课程群。立足于学科专业属性,整合艺术类课程群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广西本土化的艺术史论类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更将对于培养广西本土高等艺术管理人才、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将会对泛北部湾经济建设、东盟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假以时日,本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必将明确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孙绯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M].高福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简圣宇.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的考察与思考[J].歌海,2008,(01).
关键词:艺术史论 艺术史课程群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76-02
2011年3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从此不再归为文学门类之下。伴随着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升级,艺术史论作为其下设5个一级学科都有所涉及的二级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艺术史论专业作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整个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学科,更是亟需加大力度扶持的特色学科。在广西艺术学院设置艺术史论专业,既有支撑艺术学各学科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又有拓展艺术学各学科史学研究层面的重要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广西艺术学院即已开始开展有关艺术学理论的学理研究,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拥有艺术史、艺术理论与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艺术管理、艺术教育研究、艺术文献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民歌传承研究等八个方向,在多个方面对美术学、音乐与舞蹈、设计学等一级学科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2014年,艺术史论专业获得本科招生资格,现已连续招生三年(2014—2016年),在读学生共计85人,2018年第一届毕业生即将毕业。
梳理2014年至今的艺术史论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的艺术史论专业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因地制宜的培养模式。在学院的支持下,艺术史论按照既定培养方案,教学活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准不断提升。
在最开始的培养方案中,艺术史论专业更多停留在碎片化的课程设置阶段。艺术史课程群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中外音乐史》《中国舞蹈史》《中外戏剧史》《影视艺术史》《世界文化史》等。这些艺术史课程群中的各门类艺术史是相对独立分散的,彼此之间联系不足,课程之间缺乏前后关照,没有形成互为支撑的课程群体系,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割裂了门类艺术史之间的相互关系,变成了门类艺术史的大拼盘。针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主要做出了如下调整。
一、將艺术史专业与学院其它各专业方向互为融合,发挥成熟专业方向对艺术史论专业的辐射作用
目前学院共有文化产业管理、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美术学(文化艺术管理)、艺术史论等专业。相较而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2004年办学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艺术史论专业应该借鉴和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相对成熟的教学成果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故而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纳入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课程从而使原来分散的艺术史课程群更好地整合完善。在新的培养目标中我们力求达到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质、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中外艺术学史和各个艺术门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综合的方法分析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文化遗产调查与项目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经济学》《艺术管理学》《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创意项目与策划》《文化场馆经营管理》《文化经纪人》《艺术品经纪》等实践性、实用性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更好地将学生所学的各门类艺术史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让将课本知识更好地与应用结合。在学生进行项目创意策划、文化场馆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势必需要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甄别、选择和包装,这些艺术鉴赏能力都有赖于艺术基础审美能力的提高,而艺术史课程群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上经典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读史以明鉴,艺术史中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时间考验而留存下的艺术精品,通过音乐史、美术史、舞蹈史、文化史各种经典作品的浸润,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经典作品的标准,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也才能选择高质量的项目进行孵化。
二、尝试将艺术史类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相结合
依托已有的艺术管理成熟课程体系,运用史论类课程的优势,引进“艺术导赏”活动。艺术史论课程多为理论类课程,如何将枯燥、学理性强的理论类课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艺术史论课程改革的难点,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发挥广西艺术学院综合性艺术大学的优势,在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导赏活动。广西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下设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影视学院、舞蹈学院等,各个学院经常举办各种规模的艺术展演活动,如音乐学院承办的广西东盟音乐周、设计学院承办的艺市集、影视学院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毕业展等以及各类毕业音乐会和毕业展演活动。这些活动在广西艺术学院已经形成常态化,每年也会吸引大量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活动中有些作品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引导才能被观众所了解和欣赏,所以需要一些了解艺术并能够将其介绍给普通受众的艺术导赏员。艺术史论专业的同学虽然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不及各专业学院的同学,但经过大量艺术史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对作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欣赏和分析,完全可以胜任艺术导赏员的工作,从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帮助受众欣赏艺术作品,从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三、加大艺术史论专业中“论”对“史”的渗透作用
艺术史课程群是艺术史论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艺术史专业核心课程除了“史”类课程外还应包括“论”的课程。概论性质的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抽离出史类课程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从横向帮助学生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加深对所学核心课程的理解。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增加了《艺术批评学》《艺术传播学》《田野调查基础》《文化人类学》等概论性质的课程,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和眼光。
四、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打造精品课程
广西艺术学院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南宁,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应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交流战略、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等诸方面需要,艺术史论专业侧重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的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能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来进行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的眼光与基本专业能力,并能适应当前国家和广西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从事相关文化遗产考察与保护,以及文创产品设计与项目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特别加大了这一部分的培养力度,增加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广西民族艺术研究》《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加入可以使学生在熟悉艺术史上的经典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同时也了解广西本土的艺术文化资源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艺术史论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与亮点。通过培养鼓励学生站在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审视和重新定义古老的艺术形式,充分挖掘和保护广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艺术史课程群也在这样一种结合中重新从历史走向当代。
五、结语
艺术史类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的核心课程群。立足于学科专业属性,整合艺术类课程群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广西本土化的艺术史论类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更将对于培养广西本土高等艺术管理人才、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将会对泛北部湾经济建设、东盟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假以时日,本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必将明确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孙绯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M].高福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简圣宇.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的考察与思考[J].歌海,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