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论专业艺术史课程群改革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学学科门类是年轻的,而艺术史论专业也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学科专业,如何对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规范已经成为了制约很多开办此专业的院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的学科、课程模块进行梳理和规划。本文将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史论专业艺术史课程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群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以及进一步优化改革的方案,希望对艺术史论专业的专业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艺术史论 艺术史课程群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76-02
  2011年3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从此不再归为文学门类之下。伴随着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升级,艺术史论作为其下设5个一级学科都有所涉及的二级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艺术史论专业作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整个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学科,更是亟需加大力度扶持的特色学科。在广西艺术学院设置艺术史论专业,既有支撑艺术学各学科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又有拓展艺术学各学科史学研究层面的重要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广西艺术学院即已开始开展有关艺术学理论的学理研究,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拥有艺术史、艺术理论与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艺术管理、艺术教育研究、艺术文献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民歌传承研究等八个方向,在多个方面对美术学、音乐与舞蹈、设计学等一级学科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2014年,艺术史论专业获得本科招生资格,现已连续招生三年(2014—2016年),在读学生共计85人,2018年第一届毕业生即将毕业。
  梳理2014年至今的艺术史论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的艺术史论专业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因地制宜的培养模式。在学院的支持下,艺术史论按照既定培养方案,教学活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准不断提升。
  在最开始的培养方案中,艺术史论专业更多停留在碎片化的课程设置阶段。艺术史课程群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中外音乐史》《中国舞蹈史》《中外戏剧史》《影视艺术史》《世界文化史》等。这些艺术史课程群中的各门类艺术史是相对独立分散的,彼此之间联系不足,课程之间缺乏前后关照,没有形成互为支撑的课程群体系,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割裂了门类艺术史之间的相互关系,变成了门类艺术史的大拼盘。针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主要做出了如下调整。
  一、將艺术史专业与学院其它各专业方向互为融合,发挥成熟专业方向对艺术史论专业的辐射作用
  目前学院共有文化产业管理、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美术学(文化艺术管理)、艺术史论等专业。相较而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2004年办学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艺术史论专业应该借鉴和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相对成熟的教学成果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故而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纳入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课程从而使原来分散的艺术史课程群更好地整合完善。在新的培养目标中我们力求达到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质、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中外艺术学史和各个艺术门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综合的方法分析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文化遗产调查与项目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经济学》《艺术管理学》《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创意项目与策划》《文化场馆经营管理》《文化经纪人》《艺术品经纪》等实践性、实用性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更好地将学生所学的各门类艺术史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让将课本知识更好地与应用结合。在学生进行项目创意策划、文化场馆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势必需要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甄别、选择和包装,这些艺术鉴赏能力都有赖于艺术基础审美能力的提高,而艺术史课程群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上经典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读史以明鉴,艺术史中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时间考验而留存下的艺术精品,通过音乐史、美术史、舞蹈史、文化史各种经典作品的浸润,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经典作品的标准,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也才能选择高质量的项目进行孵化。
  二、尝试将艺术史类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相结合
  依托已有的艺术管理成熟课程体系,运用史论类课程的优势,引进“艺术导赏”活动。艺术史论课程多为理论类课程,如何将枯燥、学理性强的理论类课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艺术史论课程改革的难点,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发挥广西艺术学院综合性艺术大学的优势,在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导赏活动。广西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下设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影视学院、舞蹈学院等,各个学院经常举办各种规模的艺术展演活动,如音乐学院承办的广西东盟音乐周、设计学院承办的艺市集、影视学院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毕业展等以及各类毕业音乐会和毕业展演活动。这些活动在广西艺术学院已经形成常态化,每年也会吸引大量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活动中有些作品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引导才能被观众所了解和欣赏,所以需要一些了解艺术并能够将其介绍给普通受众的艺术导赏员。艺术史论专业的同学虽然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不及各专业学院的同学,但经过大量艺术史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对作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欣赏和分析,完全可以胜任艺术导赏员的工作,从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帮助受众欣赏艺术作品,从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三、加大艺术史论专业中“论”对“史”的渗透作用
  艺术史课程群是艺术史论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艺术史专业核心课程除了“史”类课程外还应包括“论”的课程。概论性质的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抽离出史类课程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从横向帮助学生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加深对所学核心课程的理解。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增加了《艺术批评学》《艺术传播学》《田野调查基础》《文化人类学》等概论性质的课程,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和眼光。
  四、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打造精品课程
  广西艺术学院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南宁,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应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交流战略、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等诸方面需要,艺术史论专业侧重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的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能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来进行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的眼光与基本专业能力,并能适应当前国家和广西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从事相关文化遗产考察与保护,以及文创产品设计与项目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特别加大了这一部分的培养力度,增加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广西民族艺术研究》《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加入可以使学生在熟悉艺术史上的经典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同时也了解广西本土的艺术文化资源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艺术史论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与亮点。通过培养鼓励学生站在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审视和重新定义古老的艺术形式,充分挖掘和保护广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艺术史课程群也在这样一种结合中重新从历史走向当代。
  五、结语
  艺术史类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的核心课程群。立足于学科专业属性,整合艺术类课程群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广西本土化的艺术史论类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更将对于培养广西本土高等艺术管理人才、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将会对泛北部湾经济建设、东盟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假以时日,本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必将明确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孙绯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M].高福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简圣宇.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的考察与思考[J].歌海,2008,(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论文以江南民歌小调“茉莉花”主题音乐为中心,结合当代创作歌曲《难忘茉莉花》作品为例,分别从声乐演唱、创作和表演等方面来阐述声乐演唱艺术美学思想的表达。  关键词:茉莉花 旋律 演唱 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15-03  一、“茉莉花”主题音乐分析  在中国民歌当中,“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主题,通常以“花”来比喻人,表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水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对广西融水、宜州两个水族地区的民歌进行搜集、整理,在文化变迁的视角下对其现存的音乐结构进行研究,并与贵州荔波水族民歌结构进行对比,结合其生存环境,探究文化变迁中的广西水族民歌。  关键词:文化变迁 广西水族 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34-03  水族主要集中分布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
期刊
摘要:伴随音乐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当下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日益被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北部湾地区广西少数民族本土音乐的研究,针对传承现状,试图运用文献分析法、教学研究法等方法来探究防城港市本土音乐文化内含价值,探索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多元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对保护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承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北部湾地区 防城港 本土音乐文化 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太平鼓”舞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在其传承与发展中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本文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以京西太平鼓与抚宁太平鼓的发展现状依托,分析和探索针对于“太平鼓”舞更有效的传承方式与发展途径。  关键词:“太平鼓”舞 传承方式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建立自己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位高中美术教师的笔者也把德育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德育教育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做到避免教条式教育,循循善诱自然渗透,同时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到处都存在着渗透德育的切入点,我们应利用美术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情感性抓住每个渗透德育的机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关键
期刊
摘要:回顾近60余年的发展历程,板胡艺术家们秉承传统与创新理念,将板胡艺术深深地根植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逐步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板胡艺术创作开始移植小提琴作品,这种创作形式拓宽了板胡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提升了板胡的演奏技术和表现力,更是推动了板胡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移植 改编 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
期刊
摘要:黔西北大花苗教会音乐的发展史可以理解为基督教在黔西北苗族乃至整个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的缩影,笔者在田野考察获得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就基督教音乐在大花苗地区的演变过程进行历史回顾和梳理。  关键词:大花苗 基督教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32-03  1904年,生活在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区的大花苗族在西方传教士的引领下整个
期刊
摘要:舞剧《青衣》改编自毕飞宇先生的同名小说《青衣》,由亚彬舞影工作室出品,讲述了青衣演员筱燕秋执着追求戏剧的一生。本文从道具镜子的重复利用,打造多重意象;静谧的環境营造,暗示人物悲剧性走向;精简的表现方式,呈现极简主义理念;打破传统真正跨界,多媒体导入舞剧这四个方面对舞剧《青衣》进行分析,探究舞剧特色、挖掘编导的内在表达。  关键词:《青衣》 舞剧 王亚彬  中图分类号:J723.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从高中步入大学,是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过程。专业的学习与之前的业余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单从时间上面就有非常大的差别。笔者认为“专业”的学习,就是指在某个特定事物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超过80%以上。在从业余到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转变,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都需要更加的“专业化”。而且音乐的专业化学习也更具特殊性,笔者也将从自身的学习过程为出发点,以琵琶曲《陈隋》的自我学习为
期刊
摘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法斯基对于表演的创作原理和训练方法称之为“体验派”,要求演员成为角色,与角色合为一体,去进入角色的内部达到“无我之境”。它要求演员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去真正的完成体验,不是为了完成机械程式化的动作、神态、表情、台词,而是站在角色的位置上,遵循生活的逻辑经验和规律,在剧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