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会探究过程的曲折与乐趣,从而科学地理解并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转化。因此,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的职责。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探究在课前——思考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吸收的过程,它必须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就探究性思考相关的内容,收益远比到了课堂上再思考来得快。
  以这篇《荔枝》课文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刻意隐瞒要学这一课的意图,只是布置他们回家仔细想想妈妈平时是怎样对自己的,选择一件令自己很感动也忘不了的事记下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片断。学生认真想的真不少。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经课文中母亲所做的平凡小事的提醒,记忆之门打开了。在感悟思想感情时,真是有话可说,七嘴八舌地发言了,学课文的兴趣高涨起来,发言也越加精彩,不时能联系自己的情况发表见解。课文最后“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当我要求学生替作者说出他想说而没说出的话时,学生们个个都很动情,有的说:“如今,荔枝年年依旧红,可爱吃荔枝的母亲却离我而去了。三年来,每当看到荔枝,我都会想到母亲吃荔枝的情形,心中就无比难受。”有的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每当看到荔枝,就会想到母亲临终前都没舍得吃上自己喜欢吃的荔枝,我感到自己真不孝啊……”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却也个个真情流露。
  我感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入情,很到位。虽然这是一篇比较浅显易懂的文章,但如果没有课前学生的一番思与想,没有教学过程中的联系与自悟,也就没有那么动情地自主地去学习。
  这给了我一个提醒,让学生预习课文的目光不能仅放在课文内容上,更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先探究性地动手找一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既能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二、探究在课堂——解惑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根本性资源,“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依靠教材,超越教材,深度开掘体现教材中所潜存着的情感因素、理性因素、思辩因素和审美因素,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悟,从而实现教材与人的双向联系。使教材不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也不是枯燥机械的文字组合,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以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为基础,融进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与教材零距离接触。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课后为什么称“美丽的南国的树”的确是鸟的天堂呢?同时启发学生变换思维的角度去感悟课文的内容。这无疑给学生探究思路搭了一座桥,探究思路一下子得以畅通。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纷飞的群鸟,爱护自然的农民,枝繁叶茂的大榕树。转换角色后,对刚才的问题就有了具体的理解:大榕树又高又大,枝繁叶茂;农民不许“人们随便上去”,鸟儿集在一起,自由生活,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确是“鸟的天堂”。
  解惑不是老师的专利,让学生质疑后仍让学生自己解惑,引导他们探究性学习,自行获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探究在课后——积累
  只学课本知识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是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
  学生学完《鸟的天堂》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者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或者用自己的知识的积累,写一篇导游词。更多的学生知道从课外搜集更多的资料。不少学生从网上查找到一些资料,写成了一篇篇有深度的文章。有介绍“鸟的天堂”美丽风光的,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介绍“鸟的天堂”来历的;有介绍“鸟的天堂”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有对于现状而发出感慨和担心,并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的环保问题。
  学生的思维不再受教材的束缚,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积累,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没有因下课铃响而结束,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
  探究,让学生从读物的语言文字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去收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习惯,具备探究的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四种
期刊
通过改革开放,先进的交通工具、生产工具、时尚的家用电器等正迅速地走进农村生活,从而使农村小学生安全问题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交通事故、中毒、触电、意外伤害等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
期刊
在音乐教学中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出的。通过对具体音乐现象的理解概括形成音乐概念。笔者认为,直观性原则在音乐课中的运用应理解为:使学生认识音乐现象,必须首先通过他们的视、听觉对音乐的感受来实现。因此,视、听觉直观性是感知音乐的基础条件,是从感性到理性形成音乐概念的前提。有时从具体的音乐现象感知,有时也可以从概念理性开始。尽管感受的序列形式不同,但都是
期刊
一、新课标下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有“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课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重新审视它,赋予它新的意义。大家认识到太牢的示范教学,约束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然而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模仿,老师用娴熟的画笔亲历地为学生作技法示范的情景几乎看不到了,从而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不动笔墨光动嘴皮,这种矫枉过正、顾此失彼的现象,应该说是个目前美术教学改革之中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那么只有权衡示范教学中的利与弊,恰如其份地处理好
期刊
儿童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其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凝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记忆和表达情感,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儿童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教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期的诗歌教学,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教育,才能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如何搞好儿童诗的教学
期刊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两个学年了,在县教研室和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推广和指导下,我校的老师们已能熟练使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精心编写学案,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效果。  学校注重老师们在理论上的学习。学校详细印发了有关“学案导学”模式的相关资料,指导老师们学习、提高。  首先,明确了什么是“学案”: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
期刊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近三年的过程中,经过各类学习培训,实践探索,我们不约而同地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课改”就是“改课”,要踏踏实实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要做好基于创建高效课堂平台上的教法改进、学法改变;要真正遵循教育规律,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过程及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进行了许多不同层面的培训,内修外研,上下联动,学科培训,通识培训,同课异构,专题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中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数学素质又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成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下面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