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米的距离 父子俩走了6年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在豆腐脑里打洞”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修建一条铁路,但因当时的铁路技术不够先进,只能停留于幻想。这条铁路就是途经甘、陕、川、渝22个县、市、区,可扶持13个国家级和4个市级贫困县的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兰渝铁路。2017年9月29日,这条曾让世界专家束手无策的“天堑”铁路,全线通车。
  这条从重庆到兰州,总里程仅800多公里的铁路线穿山越岭无数,有226座隧道,396架桥梁。其中更有被称为兰渝铁路“鬼门关”的“胡麻岭隧道”。这条隧道虽然全长只有13.6公里,但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围岩岩体比面粉还要细,挖掘起来就像在“在豆腐脑里打洞”。意大利专家对此束手无策,美国专家对此大呼无奈,德国专家带着世界顶级设备和专业团队连连失败,直呼“不可能”。因此,这条隧道被定性为“世界难题”、“头号重难点”工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却被中国的铁路建设者,用中国人的智慧攻克了。
  在《欢乐中国人》的舞台上,中国故事讲述人李展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在攻克胡麻岭隧道的过程中,工程师夏荔和夏付华父子两代人在修建”鬼门关”胡麻岭隧道背后的血与泪。
  以每个月五米的速度向前推进
  “我是一名铁建工程师,但是说直白一点,我就是一个修铁路的。我参与修建的这条铁路,就是兰渝铁路,它现在已经成为继京广铁路、京沪铁路之后,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兰渝铁路全长850公里,历时9年完工,而其中有一座隧道却挖了8年,这座隧道就叫作胡麻岭隧道,而我就是胡麻岭隧道2号斜井的总工程师。”夏荔介绍说,“胡麻岭隧道全长13.6公里,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已经挖通了十多公里,但是在最后的173米,我们却整整用了6年。因为当隧道贯通还有173米的时候,隧道出现了变化,从我们隧道的前方涌出了大量的泥沙,我们的工地被迫停止施工,经过地质勘探学家探测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地层被命名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这个地层属于我们国家的六级危岩,稍有不慎隧道就会出现变形、塌方,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当时我们请了国外专家进行研究解决方案,尝试了很多方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德国专家在离开我们工地的时候给我们说了三个字‘不可能’,说人类不可能在这种地质中打隧道。”
  夏荔介绍说:“我们当时崩溃了,胡麻岭隧道已经挖了13公里,难道就这样废弃吗?兰渝铁路已经修了八百多公里,到了胡麻岭怎么办?飞过去吗?如果飞不过去,我们就必须要把这条隧道打通!”
  随后,夏荔还介绍了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世界难题”的过程:“地层里面全是粉细砂,我们就往里面注入化学浆液固结它,隧道里面全是水,我们就进行抽水排水,甚至我们还想到了一种九宫格的方法来挖掘隧道,就是把一个大的隧道分解成九个小的隧道来进行开挖,就好像我们平时吃的九宫格火锅一样,把九格火锅放大二三十倍,然后扣在隧道上。就这样,我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以每个月五米的速度在向前推进,虽然慢,但是我们的隧道还是在挖着,就这样我们一步—步的在把隧道再延伸。”
  一家三代人结缘胡麻岭隧道工程
  “世界难题是挺难的,但是我们中国人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把这道难题解开了。在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终于贯通了,贯通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也是一名铁路建设者,他是铁路上的一名施工测量人员,他修建了一辈子的铁路,转战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毕业后我也跟随我的父亲一同修建了铁路。”夏荔在节目中深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
  夏荔的父亲夏付华今年55岁,是中铁十九局胡麻岭隧道三工区的测绘员,2009年3月进入胡麻岭隧道工程现场。夏荔今年29岁,2010年9月大学毕业便来到胡麻岭隧道工程现场。
  父子俩虽然在一个隧道里工作,但这8年来,除了春节或者开会能见一面外,两人连—顿饭都没吃过。
  “我的工作是测绘,相对来说,他的工作太忙了,几乎没时间见面,虽然有电话,但隧道里没有信号没法打,他闲时给我打电话我却进隧道了。有时想他了我就一个人徒步到距离10公里外的骡子滩二号斜井去看他,可大多他都在隧道里,见不着,我就又走回来了。”
  夏荔讲起了他与父亲两代铁路人之间的故事:“记得小时候,经常见不到父亲的身影,父亲每年只能回家两次,而每一次只有十几天,初中的时候老师让我写关于父亲的作文,我写不出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写我的父亲。还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母亲去接我的父亲,一下火车,父亲看到我就哭了,我问我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对我说:‘父亲去年走的时候你才这么高,今年你已经比他高出一头了’。就是在这种极有限的时间里面,父亲还是喜欢带着我去坐火车,他总是对我说:‘儿子,这条铁路是爸修的。’父亲也总对我说,他就是铁路上的一块砖,但是在我心目中,父亲就是我的英雄。”
  不只父亲,夏荔的妻子也奋战在胡麻岭隧道项目中。当然,这个工程师家庭奋战在隧道项目中的还有夏荔2015年在这条铁路上出生的女儿。
  “我记得女儿出生的那天我在产房外足足等了八个小时,听到产房里面传出一声婴儿的哭声,我也跟着哭了,当时胡麻岭的进度不容乐观,但是,我女儿的降生,让我莫名地感觉到我能战胜这个所谓的世界难题。”夏荔说。
  “我有充足的信心,我一直以为我的女儿会陪伴着我,一直等到把隧道打通见证火车通车的那一刻。但是我错了。”夏荔在节目上讲起了他女儿不适应胡麻岭的环境的故事,“就在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她高烧40℃,整个人晕过去了,全身发青,我和妻子都吓坏了,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得了高热惊厥。医生说我女儿太小了不适应胡麻岭的环境,如果要再次高烧的话就很有可能烧坏脑组织。就这样,我把我的妻子和女儿一起送回了老家,同样也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聚少离多的代价就是女儿对父亲的不理解。夏荔说:“今年我的女儿已经三岁了,在每一次我和妻子视频的时候,我的女儿总会喊着说‘不要爸爸,不要爸爸’。就是在前几天我见到我女儿的时候,女儿还不认识我,妻子让女儿叫爸爸,女儿怯怯地叫了一声‘爸爸’。当时我心里面真的很难受,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没能陪伴她,陪伴着她成长,这是我作为一个父亲最惭愧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总有那么—天,我的女儿也会理解我,就像我理解我的父亲一样。”
  兰渝铁路是人类与大自然的一场“拉锯战”。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奇迹,而是无数像夏荔、夏付华一样的人用超凡智慧和钢铁意志,生生干出来的,祖国的强大离不开這些伟大的建设者们。
其他文献
团扇在2015年被纳入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过七旬的梁季兰作为传承人,专注团扇已有60余年。多年来,她对团扇的热情只增不减,她以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塑造了上百个精美绝伦的作品,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匠人精神,为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创造着非同寻常的价值。  梁老师能有今日的成就,得益于她年轻时的刻苦用功,梁老师钟爱工笔画多年,从年轻时就经常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到天坛、中山公园等地写生,捕捉生趣
期刊
继谢军、诸宸、许昱华、侯逸凡、谭中怡之后,居文君是第六位登上世界棋后宝座的中国女棋手,也是上海的首位国际象棋棋后。  5月18日,2018世界国际象棋女子锦标赛冠军对抗赛在重庆闭幕,在此前的半个多月里,经过10盘棋的激烈麈战,27岁的挑战者居文君以55比45的总比分,战胜了谭中怡,加冕国际象棋历史上第十七位棋后。也许在少年英雄辈出的国际象棋圈,27岁摘冠并不算早,不过对于居文君而言,从7岁的时候第
期刊
【第四十一辑】41池子里儿『跑』着呢  其实,口语带儿化韵,并不是北京土话所独有的现象,比如东北人说话就离不开儿化韵。  “热”,东北人会说“热儿乎儿的”;凉,东北人会说“凉儿嗖儿的”;“痛快”,东北人会说“痛儿陕儿的”(“快”,变音为一声);“实在”,东北人会说“实儿栽儿的”(“在”,变音为一声)。  咱们前文已说,古典小说《金瓶梅》里的人物对话,有许多儿化韵,因为作者写作使用了大量现在北京、河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十年前的那一刻,顷刻间摧毁了无数家庭的梦想,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如今,十年了,当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到这个令人熟悉又悲痛的“5-12”时,人们想得更多的是,我们能做什么?本文中的军人李振波,10年前临危受命带领15名勇士空降灾区,连续7昼夜救援,徒步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危难时刻展现军人本色。如今他一直在从事着空降兵投放技术、空降装备的研究,也在创造
期刊
张小娴现在爱情的味道是什么呢?她说,那是一种白水中带甜,有时酸甜苦辣,有时甚至麻辣的味道。翻开张小娴的微博,这样的文字映入眼帘:  “幸福是自己的,离开任何人,你也依然可以幸福”。“有时候,你不是对离开的那个人一片痴心,而是对自己情深一往”。“为了忘记一个人,我们又做了多少伤害自己的事,夜夜买醉、长夜哭泣、孤零零出走,甚至跟—个不爱的人在一起,可惜这样的遗忘却常常都是徒劳的”。“懂得治愈的人,必然
期刊
老魏,我发小儿,处女座,和我一样,也是一个极爱收拾家的人。随着生活的富裕,老魏搬了几回家,房子是越位越大,但我无论什么时候去,屋子里都整洁得让人舒心,而后,我们俩就可以在沙发里,各自一个“葛优瘫”,天南地北不知疲倦地神侃。  去年,老魏又搬家了,他打来电话让我帮他收拾一房子大了,一个人收拾不过来,况且,我也有收拾屋子的好儿。不过,老魏倒是说了一句:“这回,住到死也不搬了,搬一次家,太累,太麻烦——
期刊
指甲桃不是一种桃子,而是一种草本的开花植物,小时候在东北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常见这种“草花”。植株一尺左右,叶子碧绿细长,跟桃树叶相似,或许因此有了指甲桃的名称吧。  该花学名不知为何,那时人们常管它叫指甲花。之所以跟指甲扯上关系,大概与花的功用有关。盛夏花开时节,摘下指甲桃的花瓣,捣碎,将红红的花泥糊裹在手指甲上,像上药治灰指甲一样,待到风干去掉花泥后就可以得到十个红指甲:如果花泥足够多的话,也可
期刊
今年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在经历了四次挑战失败后,于北京时间5月14日10时41分,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登顶珠峰的残疾人。站在峰顶的这一幕,他心心念念了43年。他用自己追逐梦想的一生给人们诠释着一个现实版“老人与山”的故事。  “要平安下来”,夫人隔着电话不断叮嘱  此次陪着夏伯渝冲击珠峰的柯庆峰正在珠峰南坡大本营。作为夏伯渝纪录片《勇者》的负责人,柯庆峰第一时间拨通夏伯渝的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关注那些把青春献给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地球把脉人”。湟源地震台,海拔2829米,条件艰苦,空气中含氧量只有零海拔地区的55%,气候恶劣,经常风沙弥漫。台长叫白占孝,藏族,从防灾技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地震台工作,“怎样有效提高测震成绩,怎样使地震分析更准确”,这成了他毕生的追求。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地震监测台站
期刊
老家的山水、花花草草,是我最初的审美启蒙。我偏执地喜欢花卉,比如单瓣的百合、郁金香,重瓣的山茶、樱花、牡丹、芙蓉、橘花、栀子花等,还有田野里漫山遍野开放的各种菜花、不起眼的无名花等。爱花人之心态便是,快乐离我们只有几步远,人人触手可及。  斯人爱花,也爱吃花,尤其用花做的菜。几乎每个季节,专有收集花瓣一项工作,晾干后泡水喝。春暖花开,孩子们听从大人吩咐,在乡下赶集的日子里,去果树林边守花。我站在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