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可当教学改革,“有效教学”是评判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之后,学生获得成长和进步,这种成长和进步称之为“有效”,成长和进步的多少则是评判“有效”性大小的标准,评判的标准在于学生,不在于教师。本文对于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农村小学 语文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是效果不明显,教师和学生都觉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就是“有效教学”的缺失。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过多,缺乏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有诸多规定,提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1],总结起来就是引导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目标的优点在于全面,但是同时也有教学目标过于复杂,无法兼顾,所以造成教师、学生压力过大,无法全面实施有效教学。这些过于繁杂的教学对于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造成的压力尤其之大。
(二)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较差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与城市小学教学条件差距之间比较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之间的学校教学条件差距也很大。对于教学条件不好的农村小学,没有充分的教学设施可以利用,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单一传授知识,辅之以少量的多媒体媒介,学生无法通过全面立体的教学接受知识。以图书为例,教育部门对于农村小学的图书数量有硬性要求,但是当图书质量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却无法对于图书质量进行控制,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图书种类的更新和扩充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三)农村小学课堂灵活度低
现在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最主要的手段还是考试,考试内容集中在知识考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简化之后的教学关系,就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在这种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很低,农村小学课堂灵活度很低。“填鸭式”的教学并未真正离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低,那么教学效果当然无法达到预想的程度。
(四)学生学习任务依然很重
新课程在全国推广之后,积极倡导为学生“减负”,虽然硬性作业降低了,但是其他软性任务却增多了,学生压力过大。以阅读为例,农村小学很少开设阅读课程,更多的是把阅读任务布置到课外,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究其原因,还是对于这类阅读类课程的不重视,其实更多的研究表面课堂阅读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课堂阅读对于课外阅读有着更大的知道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的效用。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瑞士教育家斯泰格齐把教学的目的进行了总结: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2]。 那么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也可以以斯泰格齐关于教学目标的论述为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强调核心,简化目标
多余繁杂的目标对于教学教学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强调核心,简化目标。我们认识到发展思维是教育的第一目标,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如此,那么我们可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简化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围绕这一思维,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倾向于传递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当然简化目标的目的不是忽略其他教学目的,而是突出重点。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传授给学生知识。以一带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在于为这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教育部门在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应该着重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有利于软文化建设的资源,比如定时更新一些与时俱进的图书,为农村小学提供发达地区的教学视频、课件,为农村语文小学教师到发达地区提供一些交流学习机会。
(三)改变考察方式,改进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改变以往“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学生成绩动态考核机制,不只以考试评判学生,不轻易判断学生的优劣。改进课堂模式,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帮助同学树立安全、自由、开发的心态。师生之间的互动越多,教学质量越好,教学效率越高,也就更容易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减轻学生學习任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真正贯彻新课程为学生“减负”的要求,减少学生的硬性作业,同时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尽量把更多的教学任务安排到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习效率提高到可能的范围。把阅读之类的课程,尽可能放在课堂之上,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对于课外作业不应作硬性要求,而应该以趣味性、轻松性的任务为主。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总体把握,完成从教到学习的转变,给予学生真正的自由,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使得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采取各种,进行“有效教学”,真正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瑞士.斐斯泰洛齐.教育史讲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农村小学 语文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是效果不明显,教师和学生都觉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就是“有效教学”的缺失。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过多,缺乏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有诸多规定,提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1],总结起来就是引导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目标的优点在于全面,但是同时也有教学目标过于复杂,无法兼顾,所以造成教师、学生压力过大,无法全面实施有效教学。这些过于繁杂的教学对于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造成的压力尤其之大。
(二)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较差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与城市小学教学条件差距之间比较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之间的学校教学条件差距也很大。对于教学条件不好的农村小学,没有充分的教学设施可以利用,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单一传授知识,辅之以少量的多媒体媒介,学生无法通过全面立体的教学接受知识。以图书为例,教育部门对于农村小学的图书数量有硬性要求,但是当图书质量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却无法对于图书质量进行控制,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图书种类的更新和扩充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三)农村小学课堂灵活度低
现在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最主要的手段还是考试,考试内容集中在知识考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简化之后的教学关系,就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在这种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很低,农村小学课堂灵活度很低。“填鸭式”的教学并未真正离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低,那么教学效果当然无法达到预想的程度。
(四)学生学习任务依然很重
新课程在全国推广之后,积极倡导为学生“减负”,虽然硬性作业降低了,但是其他软性任务却增多了,学生压力过大。以阅读为例,农村小学很少开设阅读课程,更多的是把阅读任务布置到课外,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究其原因,还是对于这类阅读类课程的不重视,其实更多的研究表面课堂阅读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课堂阅读对于课外阅读有着更大的知道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的效用。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瑞士教育家斯泰格齐把教学的目的进行了总结: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2]。 那么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也可以以斯泰格齐关于教学目标的论述为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强调核心,简化目标
多余繁杂的目标对于教学教学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强调核心,简化目标。我们认识到发展思维是教育的第一目标,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如此,那么我们可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简化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围绕这一思维,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倾向于传递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当然简化目标的目的不是忽略其他教学目的,而是突出重点。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传授给学生知识。以一带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在于为这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教育部门在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应该着重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有利于软文化建设的资源,比如定时更新一些与时俱进的图书,为农村小学提供发达地区的教学视频、课件,为农村语文小学教师到发达地区提供一些交流学习机会。
(三)改变考察方式,改进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改变以往“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学生成绩动态考核机制,不只以考试评判学生,不轻易判断学生的优劣。改进课堂模式,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帮助同学树立安全、自由、开发的心态。师生之间的互动越多,教学质量越好,教学效率越高,也就更容易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减轻学生學习任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真正贯彻新课程为学生“减负”的要求,减少学生的硬性作业,同时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尽量把更多的教学任务安排到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习效率提高到可能的范围。把阅读之类的课程,尽可能放在课堂之上,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对于课外作业不应作硬性要求,而应该以趣味性、轻松性的任务为主。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总体把握,完成从教到学习的转变,给予学生真正的自由,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使得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采取各种,进行“有效教学”,真正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瑞士.斐斯泰洛齐.教育史讲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