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素养对提高中职数学素养的作用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生;数学素养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和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社会人在从事某一项具体活动中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从大的方面分为“德”与“才”两个方面。“德”是指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根基,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完成,逐步完善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才”是职业技能,包含职业知识、语言、思维、技术等方面,是支撑一个人的表象内容,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获得。如会计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会计学习和培训,一般在一定的年限内,都可以考取相应的证书,从事相应的工作。
  职业道德: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密切关联的,符合职业特点所有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质人员在职业活动种行为的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附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被称为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包含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
  职业习惯:是行为习惯。职业能力的提升,让你以更高的一个层面认识职业兴趣、挖掘职业兴趣。没有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只是空想,职业能力不能发挥,职业生涯也将索然无味。
  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考核鉴定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
  对企事业单位来说,职业素养越高越好,从河源近几年的中职生招聘单位反馈来看,企事业单位对新入职的要求是:对企业忠诚,有归属感,综合素质好,友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有专业技术的,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协作能力,认同企业文化,带激情去工作。
  学校则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下素养的中职生:(1)以德为本,诚实守信;(2)集体观念强,会合作;(3)善于创新;(4)终身学习,会自我管理,能塑造自我;(5)坚强的毅力和高尚的品格;(6)较强的文化功底和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7)较强的计算机應用能力。
  二、中职生素养状况
  1、新入企业的毕业生的状况
  笔者在2018年12月对2017届和2018届毕业生及其单位发放了300份的调查问卷,回收问卷,除去12份无效问卷,388份有效问卷显示,认真工作、态度好,用人单位免疫的,占12.1%。能准时完成任务,态度一般,并不是特别积极,用人单位无意见或意见较少的占46.3%。工作能力不足或态度不好,用人单位不是很满意的占31.6%。在这些毕业生中,有20%的一年内换过一个单位,有的甚至换过三个以上的单位。有8%的新入职者,在第一份工作辞职之后,半年内未找到合适工作或不愿意找工作的。由此可知,我们中职生一些新入职者,并未达到企事业单位的要求。
  2、在校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不足之处
  在2018年12月,对在校中职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在新生(2018级学生)中,92%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干什么的,知识依据自己的感觉或家人的意愿填报的专业。二年级学生(2017级学生),有20%的学生没有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方向。30%的学生会依据老师的要求被动地去做,如考取专业证书,但对于职业要求并不清晰。只有13%的学生有较明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为职业做特定的训练。
  总体而言,目前中职生素养不足之处有: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做基层的事务;过度追求收益与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期望较长的假期;专业特长不明显,较多按部就班,不喜理论学习。
  企事业单位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与我们中职生现在的职业素养的差距,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应按照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改革,积极构建职业素养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并将德育融入其中,深入企业,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并要一定的实习,提升自我。将职业素养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三、影响职业素养提升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教育的影响的长远的,是一生的。在对河源中职学生状况调查中发现,有13.3%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或寄养亲戚家的。有45.7%学生的服务是外出务工的,学生则是和爷爷辈的一起生活。在访谈中发现,有21%的学生表示父母根本不管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只要求在校长大即可。有17.2%的父母的粗暴管理的,压根儿不管孩子的想法。总体而言,将近70%的父母是对孩子的职业素养毫无贡献的。
  2、学校、教师的影响
  学校的规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企业合作的程度,也将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高。教师对社会、企业的了解程度,教师的技能是否先进,也一样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也要终身学习,深入社会,方能不与社会脱节,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3、学生的自我认识
  学生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能根据老师、社会的要求提升自己,方能好好提升素养。如果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游戏、娱乐等无关的事情上,必将影响自己的前途。
  4、社会关注情况
  在社会里,总有一些人认为,中职生素质比较低,不如高中生,也不如大学生,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若是如此,则对中职生整体的提升有很不利的影响。
  四、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职业素养对一个学生极其重要,对于数学课来说,也必须根据职业素养的要求,提升数学素养,建设优秀的数学课堂。
  数学素养是指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品质等。
  1、数学素养的主要成分
  (1)数学基础知识   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数学能力
  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较强的自学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表达数学和交流能力。特殊能力一般是指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熟练的数据运算能力、灵活的数学建模能力。
  (3)数学方法
  主要是数学猜想方法和论证方法。猜想方法由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主要是指判断、推理和证明。
  (4)数学意识
  创新意识和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处理数量关系和数据比较敏感,善于把实际问题与数学内容相结合。
  2、中职数学素养的作用
  (1)是专业课的基础
  对于中职生来说,许多专业都是需要数学基础的,如建筑专业需要向量、角等几何知识。会计专业则是需要金融、统计方面的知识。
  (2)对中职生个人素养培养也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论证性很强的科学,让人懂得尊重事实。数学也是一本逻辑性很强的科学,有助于培养客服困难的性格。研究数学,让人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健康。
  五、职业素养对中职数学素养的作用
  1、职业素养的方向决定了数学素养的方向
  数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逻辑推理,数据处理,几何等,内容多。但是学生精力有限,基础也比较差,不可能样样都学。故而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按照学生的专业,社会需求,职业素养的要求来设计。
  2、职业素养决定了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职业素养不要求学生必须与社会相结合,适应社会。我们数学课堂,不能和以往一样,也不能喝高中一样,满堂讲,习题多的方式。而是要注重适合专业,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能将数学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3、职业素养决定了数学也要和企事业单位合作
  往往有人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就像买个菜,不需要三角函数一样。但实际上,数学学习也要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否则,数学缺乏应用,就像拥有了屠龙之技。
  4、职业素养的要求改变数学评价方式
  以往,数学成绩决定了一个人数学学习是好还是不好。但,这种评价方式明显已经不适合中职学校了。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也不能完全和高中的评价方式一模一样。我们必须将数学应用、数学实验等融入数学评价中,多方位地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这样才不会有中职生不会数学的错觉。
  六、根據职业素养提升数学素养的方法
  1、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数学内容
  数学作为中职学校一科文化基础课,以往都是单一的方式,无论什么班级,内容几乎都是集合、不等式、函数这样的一个次序。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安排。在中职学校实践中,我们学校根据专业不同,选择的数学内容也不一样。具体为:
  美术:数字的美、几何、射影几何
  会计:统计、经济数学、金融数学
  学前教育:幼儿数学及幼儿数学教学法
  其他专业也是一样,各不相同。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各个专业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和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学生学习效率也比较高,也不会认为数学是没有用的,也不觉得初中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数学。
  2、根据职业素养,构建数学素养的理论和操作体系
  一年级基础知识是指含初中的基本内容,数据、几何等基本常识的内容和继续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一般及专业需要的,又相对比较容易的知识。
  二年级专业相关知识是指每个专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需的知识。
  三年级实践就是将数学应用于实际。
  3、开发校本教材
  在中职,专业课老师和文化课老师比较倾向于“独立作战”,彼此之间交流比较多的都是学生的表现,很少针对学生其他问题进行讨论。在职业素养的要求下,各专业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老师应相互讨论,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如美术的《素描与几何》,会计的《金融数学》等。
  4、加强社会实践中的数学应用
  职业素养要求我们的中职生必须有相应的技能。在数学方面,学生必须有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中职生参加实践时,数学老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指导、培养和加深。像学前教育的实践,如何较好幼儿数学,幼儿数学有哪些特点和应用都是很重要的。财会专业也是,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等的培养。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诊断式教学法;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思政课堂教学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必修课,不仅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同时也肩负着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面对当今迅猛发展的医疗技术和复杂的医患矛盾,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医学生澄清对思政课的认识误区,搞清医学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即使是同龄的大学生,所见所闻大致相同的情况
期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学;起点  在所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语文学科提出了一个鲜明的授课理论:由学定教。此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把教学中心明确的定在“学”上,学生的“学”一定要排在“教”前面,即教师通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从而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案。教师的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要由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开展,教师需要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授教,遵循学生“学则教,不学不教”的准则。学生需要从被动学习转变
期刊
情绪,是人类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最普遍的情绪有喜、怒、哀、恐、爱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身心状况的目标二中指出:“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愿意,并努力缓解。”  成年人会因为复杂的情绪影响日常学习、生活,那么,懵懂无知的孩子们该怎么处理情绪问题本?尤其是部分家长没有做到科学养育,无法帮助幼儿有效地调节情绪。在实施市级课题《情绪绘本在家园互动中对幼儿情绪情
期刊
关键词:服装专业;产教融合;教学;培养  前言  产教融合主要指的就是高校根据学校内自身所设置的专业,将教学与产业进行有节的结合,使其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扶持,从而将学校打造成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服务为一身的产业性实体经营,并且这样也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教学整体的有效形成。对于产教融合来说,产属于基础,教主要就是为产而服务,将产教进行结合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实施教学,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所
期刊
1、家长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也倍受关注。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自己孩子成为佼佼者父母亲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存在一些盲目的教育活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了部分家庭教育优越性的缺失。我国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现象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教育意识方面  要想家庭教育得到开展,必须解放教育思想,在这里我认为现在的家庭教育意识薄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来自父母亲对教育本
期刊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尤其是中小学语文,它是引领中小学生感知世界、提高理解能力、丰富内心情感和实际运用知识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课内阅读是教学的基础,而课外延伸阅读则是巩固基础和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外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在课外阅读教育方面,要从教学方式和学生本身两方面同时入手,这样才能将课外阅
期刊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生对新鲜知识的学习持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这一发展阶段培养学生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核心科目,其中阅读教学更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既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也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教
期刊
关键词:现实;理想;自由;限制  1.作者简介  安德鲁·布伦南(Andrew Brennan)是拉筹伯大学的监察员和名誉哲学教授。1999年至2002年间,他在奥斯陆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92年至2006年,在西澳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兼主席一职;2006年至2015年,受聘于拉筹伯大学任哲学教授兼主席一职;2009年至2015年,升任为拉筹伯大学的副校长;2016年至今,担任拉筹伯大学
期刊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为顺应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必须对教育事业加大重视,由于培养孩子要从小做起,因此也就导致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小学生的教育上面,尤其是小学生的语文教育,这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是一个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语言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又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发展,进而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多元化趋势  一、新媒体的时代背景  (一)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新媒体最开始的提出与定义是来源于一位美国学者一一戈尔德马克,同时它也被称作第四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新媒体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新的时代潮流中新的技术作为支撑体系所衍生出来的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数字报纸和杂志、数字广播、移动手机短信、触控媒体等等。因为它们区别于传统媒体,比如报刊、广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