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挖掘儿童的想象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力是人类得天独厚的才能,是艺术创造,科学创造,技术创造乃至一切人类创造活动的共同思维形式。钢琴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及钢琴学习中培养想象力的现状与缺失,并从创设钢琴学习环境、教师教学用语、学会倾听、音乐情节性的创造表演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挖掘儿童的想象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 象像力 挖掘 培养
  
  一、前言
  想象力是人类得天独厚的才能,是艺术创造,科学创造,技术创造乃至一切人类创造活动的共同思维形式。
  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是综合型的、全面型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其中创造能力则是所有素质中最迫切需要提高的。想象力是创造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心智的发展,促进其思维及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对于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学习钢琴,让儿童从小接触音乐,体验和表达不同情感,不仅能他们提高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在学琴过程接触各种类型音乐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思维方式。”具有形象性,同时具有新颖性,奇特性,超前性。这是人类得天独厚的才能,是艺术创造,科学创造,技术创造乃至一切人类创造活动的共同思维形式。
  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形象思维的启发。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数倍的启发,完成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数的实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受音阶的启发而发现了原子递增规律。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由此可见想象是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音乐的角度看。人类在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也正是想象和概括的思维过程,也正是科学研究中想象的实践过程。人类能否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到美,进而创造美,想象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欣赏音乐或是创造音乐,都需要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的翅膀,把自己的感知和体验融入音乐当中,更为充分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三、钢琴学习中想象力培养的现状与缺失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钢琴热”慢慢地在全国范围发展开来。但是在汹涌的学琴大军中又有多少家长考虑学琴的真正用意呢?笔者认为弊病如下:
  (一)程度的评定标准的偏颇
  中央音乐学院的周广仁教授就曾强烈抨击过盲目地把考级作为学琴的目的和程度的评定标准的现象。考级成为一个衡量钢琴水平的准绳,这大概也背离了制定考级制度的专家们的初衷吧。不少学生一年甚至几年只练考级的那几首曲目,死记硬背,全靠老师硬灌。作品涉猎面很窄,拔程度,赶进度,很难全面地达到钢琴所需要的各项要求。
  (二)重技术,轻音乐
  孩子们在学琴的过程中,一味单纯地强调技术练习,对音乐的内涵没有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想象。因此,很多孩子技术很娴熟,却常使人感到死板而缺乏情感,机械而没有光彩。
  这样从技术到技术的教学过程,把孩子们纯真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制约在严格、繁多的条条框框之中,不仅伤害了音乐,还违背了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孩子们缺乏主动的思考,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光彩的演奏”实际上是以对弹奏的多项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精确控制与操作。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使其能自由地徜徉在音乐的海洋呢?
  四、 如何挖掘儿童的想象力
  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练琴的能力,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钢琴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钢琴的教学中,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在一个无拘束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尽情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少批评多表扬,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能说出自己对乐曲的一点点理解,哪怕是错的也要发自内心地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绩,然后再具体指出不足之处,相信孩子一定会很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帮助,更加努力地思考。学琴的主体是孩子,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很难想象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禁忌和束缚的学习环境中真实的展示自我,而创造性自我表现正是丰富想象力的外在体现。
  想象是具有个体的独特性的,特别是孩子和成年人眼中的音乐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同样的乐曲在成人听来是这样的感受,而在孩子的眼中却是另一种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想法,把成年人的思维法强加于他,而是要加强引导他们,正确地去释放自己的想象。为他创设一个自由纯洁的,可以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运用正确教学的语言
  所谓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5—12岁的儿童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了解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使教师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
  比如说五六岁学琴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运用形象的简单易懂的儿童语言来教学,诱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其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枯燥的钢琴技巧的掌握。
  如一些学生刚开始学琴时,总是解决不好手臂与手指的紧张问题,这时候就可以把手臂比喻成架在两棵树之间的吊床,肩膀和手指非常牢固,而手臂自然下垂,非常放松。练习断奏时,用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抬起,落下时比喻成跳伞的飞行员落在地上一样牢牢站住。
  讲弹奏的手型时,可用“搭房子”来比喻,告诉他们正确的手型时弹奏的基础,双手放在琴键上要像搭房子一样,房顶(掌关节)拢起来,柱子(手指)支结实,门(虎口)打开,此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手型,看看手型还可以比喻成什么?有些小孩就会发挥想象说像挖掘机的钩子,有的会想象成一个桥梁的拱门,有的甚至会想象成 一只只有五条腿的蜘蛛,自己就成了蜘蛛侠。这样孩子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参照物,可以很快找到正确的感觉,消除紧张心理和紧张状态。
  运用这些形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在互相交流当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让孩子主动倾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发展音乐的审美听觉,培养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是钢琴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好钢琴的一个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弹奏声音的“倾听”能力,诱发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与追求,是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倾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倾听作品的音乐语言,发现和感受音乐的美。对于学钢琴的孩子,我们需要培养他们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辨别旋律、节奏、和声、音色所表现的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艺术形象,把音乐同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展开想象。
  比如听一首进行曲,要让小孩子通过坚定有力的音乐节奏联想到步伐整齐、威武雄健的行进队伍,感受到进行曲的节奏特点,风格特征。听一首优美抒情的摇篮曲,启发孩子像摇着摇篮里的宝贝睡觉那样,去倾听和感受摇篮曲的情调,感受它的抒情性和摇动的美感等。
  此外可以设置主题,分类倾听。把内容相同的作品放在一起,从音色、和声、节奏、旋律等不同的角度去对比、感受乐曲。如关于水的音乐作品,就可以将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拉威尔《水妖》,吴祖强《水草舞》等放在一起,让孩子感受一幅幅美妙的水景图。
  只有这样,注重对孩子听觉能力的培养,丰富其听觉的想象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才能使孩子有美感的产生,激发想象力,才能奏出更美好的声音,表达出更准确、更具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四)音乐情节性的创造性演奏
  怎样准确地把握作曲家的意图,更好地表达感情。这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对钢琴曲创造性的演奏。对抽象的音乐赋予具体的情节,这能激发孩子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准确生动地完成乐曲的演奏,同时更是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钢琴文献中就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能激起他们的内心共鸣,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比如钢琴小品《鼬鼠逃窜舞》(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第三册)。这是一首需要学生掌握落滚技巧的入门曲目。因为乐曲较简单,学生可以很快将谱面的记号、音符弄清楚,准确弹奏。
  我想起了学生平时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于是我给学生讲解动画片猫捉老鼠的情节,并结合乐曲给学生讲解落滚在这首曲子中的含义,学生立即产生了共鸣,明确了意图,并自己把乐曲末的强音想象成老鼠被猫追赶把桌子上的花瓶打碎发出的响声。由此一幅鼬鼠逃窜的落魄情景浮现于学生脑海中。学生很快就将音响与画面,音响与动作建立对应的联系。不仅落滚这一技术迎刃而解,而且音乐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情节性的想象能使孩子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知世界,使他们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游戏中去体验音乐的快乐。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不拘一格,形式各异,但其目的都是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勇敢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孩子新颖独特的想法,老师要给予特别的赞赏,哪怕他的想法很幼稚甚至是错的,也要先肯定其创新精神,再耐心告诉他错在哪里,引导孩子学会有目的、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音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象力在钢琴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发展和实践也表明,想象力是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在钢琴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儿童想象力的挖掘和培养,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钢琴这一载体,翱翔于音乐的天空,体验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但昭义. 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山 峰. 钢琴教育与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中国音乐艺术网.
  [3]李玫.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关于附中专业教与学的思考. 钢琴艺术,2003(7).
  [4]吴少华. 动画片与音乐教学——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途径新探.中国音乐教育,2005(1).
  [5]宇文俨琼. 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讲述——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音乐学习. 中国音乐教育,2005(1).
  [6]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钟恺琳通讯员穗房宣)2012年6月6日~10日,市住房保障办联合共青团广州市委(简称团市委)、白云区团委、金沙洲街道等单位在金沙洲新社区共同举办“情满金沙一共建保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包熔化的铁水,它可以浇铸各种各样的形状,但等到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美丽的奇葩,绽放着迷人的光彩。特别是古诗词,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读来朗朗口。经典诗文语言优美,积文字之精髓,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经历岁月磨砺,积淀了深厚的德育、美育等因素。古有“身教莫如礼,礼教莫如诗”之说,可见,经典诗文形式、内容、思想、境界的高度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深远的作用。因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
写记叙文时可抓住感点谋篇布局.拿到题目后要围绕文题迅速捕捉到与自己的心灵发生碰撞、交汇的“感点”,并能准确提炼感点;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巧择材料,关注细节,着力渲染的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正确指导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当老师的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每位教师都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教学成绩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最直接的肯定.我作为一名老师,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在小学数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应该相信,我们所教的学生,人人都有创新潜能。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传统文化熏陶感染,与教师人文素养相通,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细度、密度和高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