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象征寓言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x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场寻根运动已经渐行渐远。回顾这段并不太长的当代文学史,总会与一些作品不期而遇。它们保持着历史的温度,散发出意味深长的魅力。韩少功的《爸爸爸》,是寻根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其文本世界所具有的玄奥、诡谲的色彩,使得对它的重读有了无限的可能。于是,对《爸爸爸》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重新解读,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韩少功;《爸爸爸》;民族文化;象征寓言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说,“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寻根“只是寻找我们民族的思维优势和审美优势。企图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意识给予现实的影响,进行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则吸取精华,注进现实生活,光大发扬,给当代人来个扶阳补气,益精固本”。依循作者的这一思路,对《爸爸爸》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细致的解读,自然成为重读的重要命题。
  一、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思维方式
  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曾以崇实际,倡力行,贵人事,明政法;重阶级,尚经验,喜保守,言排外,主自强等,表达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心理状态。韩少功正是深刻感知了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之后,在《爸爸爸》中,象征性的表达了他的文化视点:对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思维方式的进行了审视性的反思。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历经时代迁徙而连绵不断的人际关系网络,同西方讲等价、公平交易的人际关系原则十分不同。民间社会更是崇尚率性而为、义气用事。我国古典小说象《水浒传》里的“聚义厅”,《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等都生动地表现了这样的传统与民俗。具体到民族的思维方式,则典型的表现为一种无理性、无判断的集体无意识。鲁迅刻画的麻木看客,老舍描摹的病态灵魂,无不充分体现了类似的精神本质。丙崽,这个《爸爸爸》中最经典的形象,无疑成为这种文化视点最重要的符号象征。丙崽对世界所有的理解与反应,都只用他那著名的两句话来表示。喜欢即“爸爸爸”,不喜欢则“X妈妈”。一卑一亢,一喜一怒,非此及彼,二元对立。没有任何理性的思维判断。一切全凭瞬间的生理感知印象。这就是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思维方式的生动写照。
  二、愚昧、冷漠、嗜血、尚武的民族性格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民族个性在漫漫岁月的历练中,呈现出斑驳陆离、多元共生的含混状态。其中,固然有勤劳、善良、坚韧、顽强等优秀品质,也有自私、狭隘、愚昧、冷漠等民族劣根。针对复杂混沌的民族性格,韩少功的《爸爸爸》也进行了象征性的表达。“从李泽厚的概念(文化—心理结构)出发,寻根文学产生出两种不同的意向:一方面延续了启蒙主义和“国民性”批判的主流思路,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寻找中国落后的深层文化根源,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批判性重建;另一方面则为文学建立了新的支点和视野,从思想批判的激情转入了审美视野的开拓。审美,而不再是政论开始成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支点。”《爸爸爸》显然属于前者,通过对民族性格中不合理部分的大胆裸露、剖析,达到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批判性重建。鸡头寨这样的生存土壤,滋养了鸡头寨人愚昧、无知、冷漠、嗜血的性格特点。收成不好,祭祀谷神要杀一个须发茂盛的男人。杀人的恶行,被愚昧、无知的鸡头寨人赋予了神性的灵光。如果说打冤前的吃“枪头肉”,还可以理解为鸡头寨人同仇敌忾的意气用事,那么,通过对打冤过程的细节描绘,韩少功对鸡头寨人残酷、血腥、尚武、好斗的性格特点,无疑进行了批判性审视:“一伙满脸涂着血污的男女,据说嘴里念了刀枪不入的金刚咒,据说头上淋了驱邪避祸的狗血酒,越过大木横陈的路卡,操持刀枪哇哇哇往上冲,如同阎王殿开了大门。他们与迎战的壮丁们混成一团,又砍又劈,又戳又刺,又揍又踢,又咬又啃,经常分不清你我敌友。杀红了眼的时候,一锄头挖到自家人也是难免的。看花了眼的时候,对着一个树蔸大砍大杀也有可能。杀呵,杀呵,杀呵——杀你猪婆养的——杀你狗公X的——在那一刻,一颗离开了身子的脑袋还在眨眼。一截离开了胳膊的手掌还在抓挠。一具没有脑袋的身子还在向前狂跑。很多人体就这样四分五裂和各行其是。黑红色或淡红色的鲜血,迅速喷红了草坡和田土,汇入了干枯的沟渠……。”这是鸡头寨人血拼的场景,也是民族性格的镜像化写照。中华民族的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一腔尚武好斗的血脉。韩少功以一个现代智者的眼光,审视着处于原始蒙昧状态的鸡头寨人的嗜血与好斗,是否希望由此探明,当代物化社会自然生命力羸弱的拯救之路?当然,在这种血腥暴力的性格背景下,鸡头寨人最后面对死亡的冷漠姿态,似乎也不足为怪了。
  三、独特、奇异的民族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情感、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因而,作为“社会集体的思维的本质特征应当在它的成员所操的语言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反映。集体的智力习惯终究不能不在它们的表现方法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鸡头寨人冷漠愚昧的性格特征、原始单一的思维模式、闭塞僵化的生活空间,造就了他们独特奇异的语言方式。比如“‘视’是看的意思。‘渠’是他的意思。‘吾’是我的意思。‘宝崽’是‘呆子’的意思。…把‘说’说成‘话’,把‘站立’说成‘倚’,把‘睡觉’说成‘卧’,把近指的‘他’与远指的‘渠’严格区分,颇有点古风。人际称呼也特别古怪,好象是很讲究大团结,故意混淆远近和亲疏,于是父亲被称为‘叔叔’,叔叔被称做‘爹爹’,姐姐成了‘哥哥’,嫂嫂成了‘姐姐’,如此等等。”因此,不仅外人常常难以明白鸡头寨人语言的表象意义,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他们话语表达的逻辑关联。韩少功对湘西民间的方言、俗语有着相当的了解,他通透地洞察了民间社会对于方言俗语及其语言逻辑杂草丛生般的运用。这是一个尚为被开化的生存空间,自然有尚未被开化的语言方式。正如德国文体学家施皮策在分析作家的文体风格与心理的关系时指出:“背离正常的精神生活引起的精神激动,必须有一种背离正常用法的语言来表达它”。《爸爸爸》独特、奇异的语言风格,也正是民族语言文化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芭芭拉.詹森《批评的差异:巴尔特/巴尔扎克》.载周宪等编《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5页
  [2]韩少功.《文学的“根”》[J].《作家》,1985年第四期
  [3]旷新年.寻根文学的指向[J].文艺研究,2005年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由于我国大类招生下的专业分流处于探索阶段,大类招生改革也带来了些学生管理工作及教学资源配置的问题。基于上述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拟作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考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探究专业分流选择不尽科学的原因,寻求改善其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影响因素;建议;自我认知  一、专业选择意愿分析-基于问
期刊
摘 要: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族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音乐旋律和歌唱技巧,有着独特的民族特征,富有浓郁的地域民族风情,深受蒙古民族及其它兄弟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长调是伴随着草原游牧文明的诞生而传承至今的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长调艺术,对繁荣民族文化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非遗;长调民歌;保护  长调是伴随着草原游牧文明的诞生而传承至今的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
期刊
摘 要:巴金在其处女作《灭亡》塑造了杜大心这一经典人物形象,但在创作生涯中,他屡次提到笔下的杜大心与他是不同的。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及材料辅证,从青年巴金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体验,病痛经历,思想感悟四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点,探究《灭亡》背后巴金若即若离的主体言说。  关键词:巴金;灭亡;形象比较;肺病  二十世纪20年代末,巴金在法国巴黎写下了他的处女作《灭亡》。这一本“排遣他心底寂寞与孤独的练习
期刊
摘 要:苗年是苗族人民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习俗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翻仰村苗年的年前准备,年中活动以及过苗年的禁忌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苗年;习俗;风情  黔东南丹寨县兴仁镇翻仰村是一个苗族人口众多且聚居的地方,苗族风情浓厚。苗年习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丹寨翻仰村苗年习俗研究可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年前准备  笔者全程考察翻仰
期刊
摘 要: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为促进民族团结,营造文化氛围,不断探索和实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动学院民族团结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内涵建设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有着近30年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学院位于江西省共青城市,占地面积104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将成为中学的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本文通过探讨信息技术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无限的创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将逐步成为中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
期刊
摘 要:《推拿》问世引起了人们对盲人推拿师群体的极大关注。本文以都红为切入点,试图从美学角度挖掘人物意蕴,探析都红之美的概念诱惑,以及其所具备的人格面具。  以小说中的几位女性为切入点,探讨作家在小说中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  关键词:《推拿》;都红;美学;人格面具  在毕飞宇的《推拿》中,都红是一个貌美如花,气若幽兰,同时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有着不顾一切的孤勇的形象。如果去问推拿中
期刊
摘 要:自1992年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问世以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得到了相当的载誉,获奖无数。学术界亦一篇褒奖之辞,即使如此,作品仍难掩其局限性。其中,关于生与死的探究更是如此,作者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深刻体会,对命运有着独特的体察,却未将其完全展现出来。  关键词:余华;生死;苦难;命运;民族性  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我国,为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教育现状,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  课堂教学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