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探究的生成处追问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ang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是在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认识。课堂上有效对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追问”与学生的“答问”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它既是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进行碰撞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共享美好生命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须促进学生间的众多信息相互碰撞交织,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促进其数学思维获得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谈谈如何实现教师的“追问”与学生的“答问”的有效互动。
  【片段一】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分小组探究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板演)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的。我把3个小杯替换成1个大杯。替换后就有3个大杯来装720毫升的果汁。所以我用720÷3=240(毫升)求出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然后用240×=80(毫升)求出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师:对于他的解法有没有哪位同学需要补充的?或者有疑问的?
  生:老师,我不知道他的算式720÷3中的“3”是怎么来的?
  师:对啊,这个“3”是怎么来的?你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所以3个小杯可以替换成1个大杯,6个小杯可以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一个大杯就是3个大杯啦。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你刚才的想法表示出来?
  生:可以。在刚才列的算式上面补上6÷3+1=3(个)。
  【剖析】教师追问“3”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由表及里,使他们自己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学到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学生对自己整个替换的过程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提炼,并把替换的过程整理成算式,也就是将整个替换的思考过程数学化、模型化了,学生们也就深刻地认识到了替换策略在解决这个问题中的作用。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把大杯换成小杯,可以用6÷3+1=3(个)这个算式来表示整个替换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又可以用一个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生:因为1个大杯可以替换成3个小杯,再加上原来的6个小杯就有9个小杯了。所以我用6+3×1=9(个)来表示大杯替换成小杯的过程。
  师:哪个同学是这样替换的?
  生:刚才说了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后就有9个小杯来装720毫升果汁,所以我用720÷9=80(毫升)求出小杯的容量,然后用80×3=240(毫升)求出大杯的容量。
  【剖析】教师通过适时的追问,设置了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同时,在追问中让学生思考另外一种替换方法,则将大杯替换成小杯的过程数学化、模型化了。
  【片段三】
  师:刚才同学们列式解答了这道题,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求的结果对不对呢?
  生:可以检验。用小杯的容量×6再加上大杯的容量,看是否等于720毫升。
  师: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吗?
  生:我觉得还应该满足“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条件。
  师:对。我们求出来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剖析】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一组关系与原题相符,另一组关系未必与原题相符。此处的追问不仅能让学生清楚求出来的结果要满足两个已知条件,验证了替换策略的可靠性,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片段四】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用一种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例题1中是把720毫升倒进两种杯子,不能直接求出每个杯子的容量。我们是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
  师:那在替换的过程中,你是依据什么来替换的?
  生:我是依据题目中的“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这就可以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或者把3个小杯替换成1个大杯。
  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替换呢?
  生:因为题目中把720毫升倒进两种杯子里,不能直接求出大杯或小杯的容量,替换后,就相当于用一种杯子来装这720毫升的果汁了,就能够直接求出大杯或小杯的容量,问题变简单了。
  【剖析】解决问题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不断地体验作为策略的价值才是其关键所在。替换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要进行替换?替换之后数量关系有什么变化?替换的依据是什么?此处的追问,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替换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更让学生明确了替换的真正价值在于使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片段五】
  (教师引导学生用两种替换的方法独立解决“练一练”中的题目: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的多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刚才有的人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有的人则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你们觉得哪一种替换方法好?
  生1:我觉得把大杯替换成小杯的方法好。因为这只需要把一个大杯替换成一个小杯,果汁总量就少一个20毫升,这样计算比较简单,也比较好理解。替换后就相当于这(720-20)毫升果汁倒进7个小杯,题目也变简单了。
  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两种方法都好,这两种办法都是把题目中两种杯子替换成一种杯子,使题目简单化了,可以直接算出大杯(或小杯)的容量,再根据“大杯的容量是小杯多20毫升”求出另外一种杯子的容量。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得有道理。运用“替换”策略都是使问题简单化,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好策略。
  【剖析】教师在此处追问引导学生去辩论,在反思、比较中整理策略,分析运用该策略的题目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替换策略的认识,再一次体会到策略的价值,并能优化策略。
  总的说来,本节课的几个探究生成处的追问,能够凸显运用替换策略的整个思考过程的数学化和模型化。在追问中,学生先总结了自己整个“替换”过程,然后层层深入地去思考,使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大杯替换成小杯和小杯替换成大杯)的思路整体呈现出来,不但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这种探究生成处再进行追问,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能力,使其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同时,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
  (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中涉及很多公式的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探究公式由来的过程”还是很难落实到位,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实施。浙江省“教改之星”毕宏辉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成功范例。  【片段一】呈现真实状态,任务驱动确定起点  师:有两个图形(出示1个长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先测量相关的长度,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学生在练习纸上测量、
期刊
【片段一】字词,从来都不应当是孤立地存在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到黑板前听写,一人写一组。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第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师指点
期刊
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是赣州市章贡区的一所老牌名校。近年来,学校开展读书活动,致力打造书香校园,取得明显成效。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充实着他们的精神家园,提升着学校的办学品位。走进这所学校,你会感受到整座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环境浸润: 让每一面墙会说话    赣州市大公路是一条繁华街道,该校位于这条街道的中段,校园内却洋溢着与商业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安静、优雅。一株高大的古榕树伫立在操
期刊
【片段】  (为达到明理践行的目的,课末,师抛出话题“这一元钱的官司该不该打”,让学生发表意见,本以为会有不同意见,岂料全班学生一致认为不该打,教学眼看要陷入僵局)  师:大家都认为不该打,那么,现在请你们作为反方辩手,老师作为正方辩手,特邀听课老师做评委,我们展开一场辩论,如何?  (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为了一元钱去打官司,耗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学生,会影响上课,知识远比一元钱重要;如果是工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遇事求解是人的渴望,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是最聪明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家畅所欲言吧!  生:古长城为什么变矮了?  师:好极了!(板书——变矮?)  生:为什么士兵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板书——没笑容?)  生:为什么打仗的时候战场上是“叮叮当当”的? 
期刊
肖莉属于“爱荷一族”,这位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主任,最喜欢的画是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水墨画《荷韵》,最爱背诵的古文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连开博客也取名叫“清清心荷”。她对《爱莲说》情有独钟,对篇中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独到的感悟——莲之“不染”“不妖”是因为它具有“我思故我在”的独立精神。  也许是莲文化的滋养让莲的品性内化成了肖莉的生命及其生命所具有的品格特质。采访肖莉,记者从她20年
期刊
据朱振岳报道,为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浙江省政府决定于2009~2011年,每年投入专项经费5 000万元,面向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启动实施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据介绍,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第一轮“农远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并达成预期目标:为30个县(市、区)的2380所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了光盘播放设备和与新课程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农村乡
期刊
“函数的概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北师大版)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罗文静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问题为基础构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既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又达到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问题1〕(多
期刊
(本刊讯 记者邓园生)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让教师真参与、乐参与,是赣州市章贡区沙河中心小学进入课改实验初期开展校本研修时面临的现实难题。近年来,该校搭建“百师讲坛”平台,让全校教师在互动式的讲座活动中成了校本培训的主角,破解了这一长期困扰该校发展的难题。  据介绍,该校每星期安排一次全校教师参加的“百师讲坛”讲座活动,这是从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百家讲坛》讲座式培训模式中受到启发的。其目的是解读古
期刊
据新华网王亦君报道,国务院9月6日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该条例自10月1日起实施。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介绍说,为激励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国务院决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提高公民身体素质,有必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民健身条例》。   为切实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条例对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提出了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