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生身体锻炼行为的作用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体育社团高校生身体锻炼行为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任何一个体育俱乐部后,一学期后的体质测试成绩显著提高,未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普通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结果变化不明显。建议:大学生应该参加体育协会的活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体育社团所举办的相关活动,并且加大经费投入,让高校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物质奖励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能感受到参加体育社团的好处。
  关键词:体育社团 锻炼行为 作用
  中圖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b)-0075-04
  体育俱乐部是一个针对体育或体育活动的社交团体。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1]。由于体育文化的群体性、社会性和非专业性,成员体育方面具有一定地条件,并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其一定的职能分工,并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任务。在体育社会中,学生对体育参与过程中的运动反馈非常丰富,志同道合的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评价、指导和鼓励,使得他们养成了按时参加体育俱乐部的习惯,这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社团的成员和组织者。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为了深入的了解高校体育协会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对该校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参加上海师范大学足球社团30人、篮球社团31 人,同时,同时,参考43名不参加任何社团组织的同年级学生。在受访者入组第4周预测试运动时间和体能测试分数;一学期后进行相同指标的后测。
  2.1 结果
  2.1.1 参加社团组织的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对比
  通过表1可知,一学期后参与任何一个社团组织、俱乐部的体质测试成绩都得到显著提高,未参加体育俱乐部的的普通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提高并不显著。
  上述分析方法不能进行组间的差异测试。如果对不同组进行差异测试,并且不可避免的受到预测结果的影响,则使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测试。协方差分析显示,在参与测试之前,控制了物理测试的分数后,每组受访者测试的物理测试得分存在着显著差异。(F=60.728,P=0.000)(表2)。两组之间的成对比较发现,足球俱乐部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分数显著高于篮球俱乐部和未参与俱乐部的学生,篮球社团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显著高于未参加社团组织的学生(表3)。
  2.1.2 社团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比较
  通过表4可以看出,参加任何一个俱乐部的每周运动时间在一学期后变化是显著的,而没有参加体育社团的一般大学生时间变化并不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在参加俱乐部之前控制运动时间后,不同组之间的运动时间存在显著差异(F=167.547,P=0.000)如表5所示。相比之下,发现足球俱乐部学生的运动时间明显多于篮球和未参加俱乐部的学生,如表6所示。由于受访者都是同年入学的新生,入学后一般生活基本情况也是如此。
  2.2 分析
  2.2.1 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大学生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
  当在今社会,人才不再仅仅是知识渊博的能力, 而是有一种健康的身体。健康决定了生活质量,也决定了工作质量。因此,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身体和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人。大学生来家庭,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社会中的人们的观念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念, 大学生追求健康的身体并参与体育锻炼,是时代的必然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象征,也是高校学生就业的需求[2]。
  2.2.2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1)高校体育社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花样跳绳、健美操等其它协会和俱乐部。它不仅包括学校的所有学生,还包括跨学院和跨学校。社团具有广泛的辐射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2)在高校生中的影响广泛。由于社团成员具有广泛的来源和交流,信息传播有很多目标,而且速度快,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社团成员将成为社团的次要媒介,既是参与者又鼓励了更多的人参与。(3)意志品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中对规则、章程等的运用,培养大学生在参加运动时的行为方面地约束。高校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协会、社团,亲身体验,自我参与,增强感性认识。这对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3]。
  2.2.3 高校体育俱乐部活动对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影响
  除了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很多课外活动,比如上海高校足球联赛,上海大学生武术比赛。包括校内、外的运动会,都需要选拔出运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社团正是培养这样人才的摇篮。体育俱乐部专为学校体育人才而设,可为学校创造出好体育表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并提升了奥林匹克精神。许多的年轻体育教师都担任社团的指导教练,并与学生一起成长。
  2.2.4 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作用
  每个体育俱乐部、社团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同龄大学生之间彼此志趣相投间并且相互竞争和鼓励,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他们可以及时互相反馈,使大学生运动的自我效能处于良好状态,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社团和俱乐部的体育文化的刺激给大学生带来更强的动力[4]。而社团、俱乐部有其明确的运动目标,并且也可以通过比赛展示个人或团体专业水平,并获得较高的个人职业体育能力评估,通过建立适当、具有挑战性和明确的体育目标,这种活动可以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定期参加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锻炼是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体质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的基础上表达出的人体形态、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身体锻炼能力水平、心理发育水平和适应性。同时,认识到遗传因素的作用,它强调了后天塑造的重要性。根据调查结果,参加体育俱乐部后,学生的体测的成绩和运动时间均明显改善,体育俱乐部成员的体测成绩和运动时间明顯高于普通大学生。这一结果显然在意料之中。一方面,体育社团的活动,如参加训练比赛,自然会增加成员的运动时间和数量,自然会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不可能排除一些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具有体育锻炼经验,或者具有较强的体育自我效能和较强的体育兴趣,更加容易的去参加体育社团。因此,有必要确定加入体育协会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身体素质的影响,必须要排除社团中具有专业体育技能和超出一般体质健康水平的成员。该研究将受调查初始参与体育运动时间的样本和体质测试得分作为协变量,对受调查对象一学期后的体测得分和锻炼时间作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仍然表明,社团成员在两个指标中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表明参加体育协会及其活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因素。
  在明确了体育类协会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值得关注得另一种情况是体育俱乐部之间(本研究的足球社和篮球社),其成员的体育锻炼行为和身体健康也存在显著差异。对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理解体育协会的不同运作方式对其成员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3.1.2 大学体育协会的体育活动是对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
  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学生体质上升后下降的情况与高校体育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规定,一、二年级的高校生开设体育必修课,三年级及以上开设体育选修课。在低年级,强制性体育课后没有课程限制。因此,有必要将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和培训视为“潜在的体育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它被纳入体育课程,形成学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体育俱乐部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体育协会的男性和女性身心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这充分说明了体育社团在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体育协会的组织管理,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1.3 大学体育俱乐部限制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大学体育社团是一个志愿体育组织,由志趣相投与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组成。大学体育协会是由大学生对健身、娱乐、社交、情感的需求所产生的,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去竞技化、休闲化、娱乐化趋势显而易见。大学生参加体育协会的动机很大一部分是爱好和情感的需求,而体育协会的组织是不够的,协会开展的一些活动是盲目、随意的和短期的,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全面改善。这也使体育协会对改善学生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协会对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具有积极作用,在体质方面,男女学生出现差异,可能与体育社团计划和学生参与的差异等因素有关。可以看出,改善大学生身体健康是高校体育协会职能的基本方面,也是开展各种体育社团活动的基本方面,科学指导和培训,加强组织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体育功能。
  3.2 建议
  大学生应该参加体育协会举办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体育社团所举办的相关活动,并且加大经费投入,让高校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物质奖励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能感受到参加体育社团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曹钰.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 龙志伟.现行体育课程模式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0(3):151-152.
  [3] 梁红霞.试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3(4):95-98.
  [4] 王哲,梁红霞.湖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87-93.
  [5] 李兰.职业学校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86-88.
  [6] 王莹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08.
  [7] 安红.汉英幽默语篇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2016,36-38.
  [8] 魏志耕.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式。也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园足球的核心价值观是由校园足球活动蕴含的素质教育价值、强身健体价值、足球知识和技能普及提高价值、足球人才培养价值、文化建设价值。因此,要把校园足球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增强学生的
摘 要:该文在资源依赖视角下,以张家港市实践为案例,分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的相互依赖关系,建议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提出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应从公共服务初期政府主导的“k型”依赖模式向成熟的市场化“招投标”模式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购买服务。  关键词:资源依赖 政府 体育社会组织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我国游泳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提高我国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角度切入,浅析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内涵,论述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分类培训理论以及系统培训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的策略建議。  关键词:游泳 社会体育指导员 培训 理论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摘 要:“互联网 体育场馆”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体育场馆结合起来,在体育场馆经营、体育场馆服务业等发展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该模式的发展将为体育场馆带来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转效率、形成增值效应等巨大变化;同时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方便、快捷、高效、实用,为我国全民体育人口的增加创造了条件。该文就“互联网 ”体育场馆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促进
摘 要:该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市高校选修跆拳道课程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得出:(1)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和兴趣爱好是学生选修跆拳道课程的主要原因;(2)学生跆拳道选修课程开设的满意度较低;(3)影响跆拳道选修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授内容不喜欢、班级学生过多和场馆设施条件差。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高校 跆拳道 选修课 现状研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096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摩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教育相关理论为基础,高校足球课程为范例,对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路径。研究表明,足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增进健康、培养体育道德和优良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及知识增长、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发展身体实践能力等作用。目前高校足球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087  摘 要:根据广西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半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旨在切实推进该校综合改革方案,保证该校体育教学效益的延续性和延伸性,进而推动该校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关键词:“课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10  摘 要:体育舞蹈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学习中不仅只有技术的练习,还有文化内涵的学习,作为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礼仪具有特殊的作用。该文结合个人训练体验,查阅资料,总结培养体育舞蹈礼仪的一般方法有:结构-定向辅助教学;形体训练法;课堂训练与竞赛相结合;课堂行为规范法及教师示范作用。  关键词:体育舞蹈 礼仪 培养方法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25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是整个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未来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改革之路,该文就以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分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56  摘 要: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精神,各地高校积极致力于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健身需求,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服务社区。该文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学校大学体育部推进场馆开放工作为主线,以市场化的视角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