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卷讲评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着特殊意义,是深化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以下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要把握试卷讲评的基本原则
  1、突出针对性
  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试卷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另外对关联知识较多或考试时易出现的热门题型,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错误,也应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加以针对性的强调讲评,以发挥试题的更大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强调层次性
  讲评是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不同学生存在的失误不尽相同,因而要设法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朝“最近发展区”前进,有所收获。
  3、注意新颖性
  由于试卷所涉内容是对一段时间内知识的再检验、再复习和再巩固,因而讲评课往往演变成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因此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设计讲评方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4、讲究激励性
  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外、有创造性等应提出大力表扬;讲解时可将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展示于课堂,也可由学生讲解,还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
  二、要抓住试卷的讲评技巧
  1、抓住讲评的最佳时期
  有些教师为了反馈及时,往往是批阅完试卷后发下就立即讲评,认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因为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是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因此,教师应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
  2、试卷讲评的关健是备课
  讲评试卷时,在知识的难点、疑点和关键点的处理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凡是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的,往往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其实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均已掌握,教师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精心备课,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应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找出学生在理解概念、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注意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
  3、试卷讲评要重视技巧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讲评课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2)注意分析归类,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便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可按以下三种方式归类:
  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如把一份综合测试卷分为:⑴一题多解类;⑵多题一解类;⑶用方程思想解题;⑷用函数思想解题等类型。
  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⑴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⑵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⑶思维定势的负迁移;⑷数学模型建立失当;⑸运算错误等类型。
  (3)注意试题的变式或延伸
  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已知条件、结论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
  三、要注意试卷讲评后的矫正补偿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待再次复习时,教师再把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重做红笔订正的题目。使学生的复习有了针对性,加深了印象,避免了机械重复,提高了復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这是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培养人才素质的要求。将课堂生活化,是改变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学习生活化”趋势的一种必然要求。  (二)素质教
期刊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但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我最有感触的是《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在孔子看来,只凭记诵的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人师。  一、教师应当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
期刊
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够培养学生语感,也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加强学生知识迁移,朗读训练更有丰富的多样性,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训练学生的朗读呢?  一、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语言?  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材的始终,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类重要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把这一重要内容安排在高中化学课本  (必修1)的第二章,真可渭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期刊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石和证据,充分利用史料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索精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分析运用史料  史料的正确与否和合理的筛选应用直接关系到史料教学的课堂效果,直接决定了史料教学的成败。史料教学运用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共同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原始史料或历史背景材料,并在课前进行筛选,以备课堂
期刊
一、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概述  语文有效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从而形成快乐课堂,高效课堂。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仅要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自然地融为一体。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要关注“教学细节”。所谓的“语文教学细节”,是指外显的语文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在特定的语文教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应奉行的一个基准。教育要做到人民满意,既要不断加强教育投入,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和创设更为充足的教育资源,以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保障,也要建立公共教育资源合理、公平配置的政策制度,以保障公共教育资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既要使现有基本教育资源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共享,也要努力创设优质教育资源、环境总量,逐步实现
期刊
在一次讲解练习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学生主体的发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发展是评价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准。因此,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指某方面知识的获得,而是全面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
期刊
一、教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憾  1.主体迷失。所谓“主体迷失”是指主体对自己应有的、客观的立场的误解和错失。当前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主体迷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主体地位的误置。聘用制的普遍推行实施教师,使得校长在学校的主导性加强,校长职权行使不当,容易造成教师认知上的偏差,极易导致工作是给校长干的等意识的形成。二是教师主体价值的偏失。将教师的劳动价值异化为考试分数的工具,升学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