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阅作文的新视角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固定化的模式,学生也在这种批改方式的指导下,以格式化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作文,结果出现了一篇篇毫无个性生命的“八股文”。原因何在?不恰当的评改方式扭曲了学生的真实写作。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一种理解、尊重、欣赏、交流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进入学生作文,也许能使学生的作文焕发出更多的生命活力。
  一、以同龄人的身份阅作文
  理解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应摒弃先在经验和评价标准。教师阅读学生的作文,应本着一种理解和尊重的心态。以“零期待视野”来关注学生的作文,是教师以读者身份阅读与理解学生作文的关键。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时,如果能愉悦地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进行阅读,那么教师就不仅能消除批阅时的失望情绪,而且能闯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去发现另一番天地。
  二、以写作者的身份阅作文
  (一)尊重学生个体话语权
  所谓个体话语权是指个体以自己的话语系统言说自己思想的话语权利,也就是用自己的言说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现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自我言说自由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模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在不断模仿借鉴的过程中,写作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方式,应当允许学生有言说的自由,有选择语言的权力,有自己的写作探索方式。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创作过程
  写作是创造性极强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想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首创性、新颖性和独立性。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两者的创造空间也必然不同。在学生写作创造过程中教师过多的干预,一方面会束缚住学生发散的思维,使得原本已构建好的写作框架被打乱,另一方面也可能间接地把成人的思维方式灌输进来。教师應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写作过程,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学生创作的意图,切不可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扼杀学生的创造灵感。
  三、以欣赏者的身份阅作文
  (一)教师以多重身份欣赏学生作文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写作时头脑中都会有一个隐含的读者,学生就是期望通过与隐含的读者交流来释放内心的活动。写作者有时并不是为自己创作作品,而是一种为他人的艺术;写作本身也是交流的需要。但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学生写作时预想读者并不能一一真实地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学生的作文时承担起多重读者的身份,以满足学生与不同假想读者交流的目的。教师应努力根据学生作文风格和学生预想读者的不同,变换着阅读者的预设身份。教师要以多重身份欣赏学生的作文,更好地理解学生在作文中传达的情感,与学生作深层次的心灵交流。
  (二)多角度寻找欣赏的亮点
  每个学生都期待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赞许,这种成功的喜悦是促使他们修改前篇作文或再次作文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寻找作文中可供欣赏的亮点,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以达到激励学生作文的目的。对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也不是直接画杠画叉或是漠然视之,应该努力多做一些征询和商榷性的探讨。教师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是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和兴趣的关键。
  (三)不仅关注成品,更要欣赏学生作文背后的努力
  面对一篇篇学生作文,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文章本身的优劣,而更应看到作文背后的努力、超越、创新乃至冒险;看到学生的作文进步和在作文中的成长,这才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读者的睿智洞察。
  四、以知心者的身份阅作文
  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进行接触的过程,教师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学生的知心者的身份来批阅作文。
  (一)作文评语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对话的平台
  课堂上的写作,学生是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的积极回应。这其实反映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期待心灵对话的渴望。没有情感参与的交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把视角转向对学生生命体验的感悟的评语是基于作文又高于作文的,是师生情感互通的渠道,作文和批语成了交流的平台。
  (二)交流是学生再次写作的动力
  作文评改时,教师在发觉学生的情感变化后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给学生提供一种信息的反馈与交流,也许这正点中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学生“彻悟”之后就有更多想法想和老师进一步交流;也可能教师真正读懂了学生的心,人生难得知音,学生对待读懂自己的人是毫无任何心理防线的,于是就会在一次次的作文中真诚地敞开心扉。
  总之,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换一种心情,也是对作文评价体系的探索,这也可能是增强学生写作动力、提高写作兴趣的一条出路。
其他文献
一次动画片《柯南》结束后,听到了略带悲伤的曲调,那集刚好是有关哀的,顿时觉得要写一首词给哀。“灰色草原的哀伤”合并起来意为“灰原哀”。  夕阳如同渐渐逝去的生命  生活在黑暗中也没有了光明  以为回忆中的甜蜜也不会被唤醒  感觉心情也已不会再放晴  时光如流水你的出现就像风一样轻  你不会知道我多么庆幸    你的笑多么阳光啊  我的心突然豁亮了  眼中的希望瞬間定在那一格  除去所有的阴霾 抛掉
期刊
应试的大背景下,我们做老师的还是要把学生的得分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学生作文而言,我们还是要把得高分而无误的招数找给同学们,设法避开于得分不利的诸多因素,让学生平稳地得高分——这是我们作文课的硬道理。  关于含蓄的作文,我们已经听到过不在少数的负面新闻,谁谁作文主题含蓄“雾”住了阅卷老师而被判低分,谁谁作文高手的文章受了主题含蓄之害而得分很低,谁谁谁……可以很明确地说,写含蓄的文章,让读者蒙在烟尘里,
期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可以漂起木棒呢?”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
期刊
中学语文课本,有一些课文感情色彩强烈。如以歌颂赞美、陶冶情操为主的散文《春》《黄河颂》《海燕》,以表现人物感人事迹为主的《邓稼先》《藤野先生》,抒发作者情怀、表达“爱”的高尚主题的《背影》《再塑生命》,讽刺批判统治者的《皇帝的新装》等等,这些文章在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情感或叙或议,高潮迭起,极富感染力,读后使人记忆深刻。那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把握课文情感,使学生有所感,感而情至呢?  一、以情导入,
期刊
中学语文大纲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注意精神。这就给语文教学提供出了十分明确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是否能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陶冶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使他们具有美的心灵、美的素养、人格心灵、美的理想、美的行为,从而使教育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景观: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猜想、想象、探索的空间,成了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美好的经历。课堂教學中学生情感体验、思维创新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但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热闹课堂”还需冷思考。  一、关于“积极发言”与“学会倾听”的思考  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
期刊
一、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设计一种情境,寻求一个突破口,找到一个激趣的问题等“招法”是设计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灵窗口,让智慧的阳光照射进学生的心扉。我用“挑战名家”这一激动人心的问题切入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
期刊
如何迅速地提高写作水平,一直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妨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写作同样也要循序渐进。基于这种想法,对每一届学生,从起点我就从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步,鼓励学生写生活笔记  一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写什么内容,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约束,学生觉得有什么东西可写就写什么
期刊
最近一连听了数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几节课都没有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语。导入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主要用来讲课之前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集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于一身的导语对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导语是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漪)  导语决定一节课的基调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中最为艰巨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班主任所教学科外,班主任教师还要经常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学生的“领头羊”的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接触,随时要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而班主任的语言是否有艺术,将直接影响到日后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班主任的语言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班主任除了一般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