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促进村小德育发展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国学经典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起点和核心,农村小学相对城市小学而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差。随着外出务工父母的增加,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是摆在农村基础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最好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的一些蒙学读物,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最好教材,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直以来,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案为本位,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知识容量小,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如《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又如《三字经》作为古代的蒙学教材,涉及内容广泛,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之中。书中“首孝悌,次见闻”正与当今社会提出的“德育为先”不谋而合。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中学生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运用国学经典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我校秉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感恩教育和书香校园”为基础,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实践,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各年级国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安排一至六年级每周一节课为国学课程,分学段将《三字经》《弟子规》作为我校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经典教育深入到课内,渗透到课外,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育人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以学习《弟子规》为例。无论你走进哪所完小,《弟子规》内容随处可见,它已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弟子规》读本师生人手一本,由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国学课、读书活动进行诵读。教师边教读边讲解句意,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德育小故事,寓教于乐。目前很多学生都能熟背《弟子规》,在很多场所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弟子规》。
  二是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升道德品质。每周一课时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老师组织指导下进行。低段诵读《三字经》,以指导诵读了解文意为主,中高段诵读《弟子规》,注重感悟作品历练心灵。同时各班还以“国学飘逸”“经典怡情”等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手抄报、黑板报评比活动。多才多艺的师生还结合学校实际将《三字经》《弟子规》部分内容创编成课本剧、大课间活动。我校从2009年起,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都要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诵读内容除校本课程《三字经》《弟子规》外,还以礼仪孝道、誠信守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染为宗旨,从经典诗词以及优秀文学作品中精选诵读内容。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道德的种子已慢慢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之中。
  三是注重知行结合,培育良好品德。以节庆为载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如在三月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义务清扫村道,培养学生弘扬社会公德、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在国庆节创作书画作品、进行演讲比赛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在10月敬老月组织学生到镇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进行慰问演出,加强对学生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教育等。同时,每季度一次的经典阅读讲座;每学期一次的“感恩演讲”比赛;一年一度的“美德少年”“十佳系列”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尊老爱幼、诚信待人、爱国守法等观念,在孩子们的心灵中逐渐树立起来。
  实践证明,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最好教材,笔者认为,运用国学经典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更是进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上课老师的娴熟的教学技巧。然后在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境。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些所谓“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数学教师独具的灵敏的课堂教学智慧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
期刊
小学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对于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人教版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学生学好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因而,这部分知識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呢? 
期刊
30年的辛劳汗水在平凡的讲台上挥洒,30年的青春芳华在学生成长路上绚丽绽放。“平凡却不平庸,直爽、果决、敢承担责任、处事公正,善于开启师生‘智慧之门’。”这就是师生家长眼中的刘春伟。  为自己开启一扇“奋进之门”,从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首届春城名校长,她最大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家长学生开启一扇服务之门,动员教师和家长开展
期刊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的重任。目前高中已将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归结为直观想象,作为六个数学核心素养成分之一进行讨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亦沿用此方式。小学阶段则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素养,几何直观视为空间观念的衍生素养进行素养架构。本文从空间观念入手,以现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并利用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框架对其做出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充满着童真童趣,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很贴近,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会感到可亲可近,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童真童趣中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感知诗意中想象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代诗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写岀儿童追逐黄蝶的情景,既生动
期刊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教师在教学中要引
期刊
一、什么是强制报告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别,在遭受暴力尤其是家庭暴力时很难自己主动向相关机构报告并寻求帮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儿童保护系统中,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一直备受重视。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一些国家已经通过了未成年人遭受暴力的强制报告制度,规定医生、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人员和专业工作者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有义务向权威部门或儿童保护机构报告。目前,我国也已经通过
期刊
虽说小升初免试入学,但课堂体验已经成为另外一种筛选形式。2016年小升初距今近一年,2017年的小升初家长、老师们正紧锣密鼓展开。数学是小升初课堂体验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快速有效掌握2017年小升初的备考动向已经成为昆明市多数老师、家长们关注的风向标。现就昆明市第一次统一民办初中招生课堂体验作分享说明与评析,希望家长、老师、学生有所借鉴。  第一部分:昆明市2016年民办初中招生课堂體验反馈  2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是一篇描述“乡村生活”的精读课文。课文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那如画、如诗、入情的优美语言,并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揭示课题  1
期刊
教材研磨: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篇课文短小,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情节曲折,主题鲜明。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常常这样,只要你善于思考,劣势往往可能转化为优势,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学生对课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