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管工作中空气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工厂的建设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等,都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空气污染与文物保管之间关系密切。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为保证文化得以传承,就要设立专门的保管机构,对其进行有效保管。而在这一过程中,空气的污染物浓度会影响文物保管情况。本文首先叙述加强对文物保管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文物保管工作中空气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以及造成的不良后果。最后,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提出了相关的文物保管措施。
  加强文物保管的重要性
  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历史,文物保护对于历史文明的传承至关重要。文物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受到损坏就无法复原。文物的保存对于其密封性要求很高,需要保持文物的独立性。通常文物馆使用玻璃柜、库房、储藏箱等来存放文物,但由于空气质量以及环境变化通常是不可控制的,在这些环境下保存的文物,经过空气中颗粒物以及酸性气体的腐蚀,逐渐地被破坏甚至是无法修复,最终历史文化的进程传承受到了影响。这就要求文物馆的管理人员,要注重文物周围的环境变化,保护文物周围的环境稳定,延长文物的保存时间,把文化传承延续下去。
  文物保管工作中空气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
  1.酸性气体
  酸性气体主要是硫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这些物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在空气中以及物品中吸取其中的水分,从而形成硫酸破坏物质以及空气质量,硫酸的腐蚀性极强,会对各种材质进行腐蚀,破坏物质的本来样貌对于有机质文物档案来说,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停留在纸质文档上.经过时间的积累会使文档的内容被逐渐地腐蚀直到变成粉末。目前在博物馆中这样的案例有许多,比如大英博物馆的油画因为空气中硫氧化物,而造成油画逐渐被腐蚀开始出现结晶颗粒,最终对油画产生毁灭性的破坏。
  2.氧化性气体
  氧化性气体主要通过和空气的结合产生多变相互转换的化学裂变,并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让文物周围的臭氧数量不断减少,最终产生对于文物的氧化作用,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机文物的氧化反应
  氧化性气体在空气中进行综合裂变,再附加以阳光的光合作用,让文物尤其是带有纤维类性质材质的文物,最后都会被氧化,从而失去原本色彩的同时,也会使材质逐渐脆弱,最终破坏文物的整体结构,使文物产生损害。
  (2)金属文物的氧化
  金属文物被氧化反应综合其中的金属原子,最终产生生锈现象,失去原本颜色的同时,逐渐腐蚀金属文物的硬度,瓦解金属本来结构,此现象在潮湿环境下更为明显。
  3.甲醛与挥发性有机酸
  甲醛是由于装修中的胶水以及树脂等物质分解而产生的,甲醛在水中可以形成乙酸,最后形成甲醇,不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对文物产生伤害,并且甲醛的潜伏期长,如果通风的效果并不良好,甲醛的潜伏期可以长达数十年。甲醛的破坏力主要体现在密不透风保存在容器中的纸质有机档案,这些资料被保存在木质的展柜中且有一定的密封性,木质展柜中甲醛酸性氣体的长期积累最终会对文档产生破坏。
  4.颗粒物质
  颗粒物质有大小的区分,并且颗粒物质漂浮在空气中有些肉眼可见,有些肉眼不可见,颗粒物夹杂在空气中,随时积蓄着能量对文物产生破坏,颗粒物质多数附着于文物的表面,逐渐通过空气变化的影响,积累最终对文物造成破坏。比如,翻阅文物书籍手指的摩擦,会使得文物书籍的纸张逐渐产生磨边以及虫卵等现象。
  加强文物保管的相关举措
  1.选择合适的文物保管部门的地址
  (1)文物保管部门地址的选择
  对于文物的保管部门的设置,主要需要考虑的是是否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因此对于周围环境的考察要特别关注空气综合质量问题,也要深入了解区域内未来政府的规划方向,对于未来周围要设置成工业区的以及处于工业区流动下风处的不予以考虑,因为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要选择上风处空气的流动速度快,可以减少污染源对于文物的破坏。
  (2)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于文物的保护不仅要在选址的源头上进行保护,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人员的文物维护工作上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只有这样才可以双管齐下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在日常的管理制度中要对文物的如何清洁以及保管维护给出明确严格的规定,并且要定期进行控制质量的检测,要保持文物保护馆的空气质量,并且要维持环境质量的稳定。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让文物维护人员更好地明确如何保护文物,减少空气质量对于文物的破坏。
  2.减少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动,进行合理的通风
  (1)减少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动
  对于文物的保护要十分注重文物的密封性,尤其是书画等带有颜料色彩的,这些文物的共同特点在于容易被酸性气体进行腐蚀。经过科学的调查,增加文物保管密封性可以提高文物保护的质量,减少室外的有害气体进入到文物保管部门。比如,文物保管部门选择旋转门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被污染气的进入,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的本来面貌。再比如文物保管部门选择密封性较好的窗,隔绝有害空气以及颗粒物的进入。
  (2)合理的通风时间
  我国的文物保护部门要根据检测到的控制变化以及周期内的天气预报,来制定通风的时间节点以及不同季节需要通风的时间状况。我国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要根据天气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通风时间设置。比如,在北方的冬季,因为集中性供暖的原因空气质量较差,这时候通风时间的规划要按照少通风的原则。在夏季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较少,空气流动性大可以选择多通风。
  3.将有害气体进行排除
  (1)利用高压水枪
  文物保管部门要根据馆内的空气质量综合情况,定期地运用多种方式来对馆内的有害物质进行清理。馆内的有害颗粒物质可以通过高压水枪的压力进行冲洗,最大程度减少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质,尤其是附着在文物表面的颗粒物质,并且高压水枪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成分,增加文物周围的环境湿度。   (2)利用活性炭进行过滤
  活性炭可利用缝隙吸收空气中较小的污染物质,从而对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文物保护馆要多选择吸附能力强的活性炭,最好让活性炭和文物融为一体,减少污染物的间时也可以增加文物的美感。
  (3)利用陈列橱内的吸附作用
  对于文物的保护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运用橱窗,在橱窗内安装相关的空气净化设备或者是活性炭,时刻检测橱窗内的空气质量,并且最大可能地隔绝橱窗外的空气,进而减少文物被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破坏。但目前我国的文物保护橱窗,因为缺乏相关科技成果的支持,其密封性较差,使橱窗内的空气受到外来空气的影响,很可能会逐渐破坏橱窗内的空气,最终对文物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4.选择适当的处理办法,进行合理的除尘
  (1) 处理方式要适当
  首先,针对木材的特性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许多文物采用木质材料作为保护,而大多数木材自身会挥发有机酸,进而对放在其中的文物产生破坏性。因此,在木质材料中保存的文物,要定期地对其是否挥发有机酸进行检测,且要根据有机酸的数量,对木材保管箱进行通风等处理。其次,针对灭火器特性采用适当处理方法。若文物保管过程中有火灾出现,在对文物实施抢救措施的过程中,要谨慎使用灭火器,因为灭火材料的主要构成为二氧化碳、水等,會对文物造成重大破坏。最后,针对共振破坏的特性,采用适当处理方法。共振是指当物体经受某种外来撞击时,会产生声音震动。在保存文物的过程中,若是保管箱与文物发生了共振,当频率一致就会损坏到文物。所以,一定要注意共振的破坏性,避免这种问题出现。
  (2) 进行合理的除尘
  文物的除尘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入库时,要对文物本身的尘土除尘,这样可以保护仓库内的空气环境,从而减少颗粒物污染以及酸性气体的破坏。另一方面,仓库的陈设安排上要科学、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的文物要有特定的保护措施以及区域的划分。比如,对于纸质有机档案的保存,要用专业的密封袋保存,隔绝空气和颗粒物对于文档的破坏。
  在室内保管文物的过程中,室内空气经常与室外空气交换,若室外空气污染物的含量很高,就会增加室内污染物的含量,进而对文物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要提高对文物的保管水平,选择合适的文物保管部门的地址,减少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动,进行合理通风。还要将有害气体进行排除,并选择适当的处理办法,合理去除室内灰尘,从而保证文物的完整性,有效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作者郝晓亮,山西大学历史专业,工作于太原市龙山文物保管所,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类;第二作者苏慧,工作于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其他文献
谈及德化陶瓷,人人皆知其白瓷闻名遐迩,尤其是雕塑,鲜少有人熟知瓷画这一德化陶瓷文化。德化自明代开始烧制青花,但没有受到官方的扶持和保护。到了近代,德化瓷画的传承与发展却面临众多困境。通过现代瓷画新秀探讨德化瓷画文化之路,做到守好源头、开创佳境。  中国白与中国画、陶瓷与绘画,皆是不同的两个领域,但皆源于生活、思于生活。温润如玉的德化瓷以粉墨淋漓,并画入匠心,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锦上添花。  丹心
期刊
根据已有的考古分析,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它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且收藏界还有“唐代瓷枕小,宋代瓷枕大,金、元瓷枕千变万化”的说法。瓷枕属于民间陶瓷美术的范畴,且其上的每一种装饰绘画、雕塑、书法乃至细小的辅助性装饰纹样,皆表现了历朝历代艺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迄今
期刊
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是战国中山国最鼎盛时期的一代国王的墓葬中出土的一件稀世珍宝。它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装饰华丽、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战国中山国高超的制作技艺,还展示中山统治阶级白狄族肯定力量、崇尚武力、敬畏强者,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在燕赵大地上曾经有一个神秘的王国——战国中山国。这个由白狄族建立的神秘王国在燕、赵等诸侯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并凭借不断地努力逐渐强大起来。骁勇善戰的中山
期刊
【摘要】宋代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辉煌时期,以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代陶瓷工艺为后世所追捧。在五大名窑的光彩之下,以及众多的黑瓷窑口之中,南方建窑黑釉陶瓷为何能独树一帜,深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雅士的喜爱?本文试从建盏传统烧制工艺出发,探寻建盏的文化、艺术魅力。  【关键词】建窑建盏,传统工艺,器型,文化,审美  时下饮茶之风盛行,茶道文化也风靡一时。作为茶道文化代表器物之一的建盞,也随
期刊
唐代社会繁荣,政策开放,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唐人带着欣赏的眼光,为我所用的气概,吸纳融合了大量来自域外的音乐舞蹈。当时的音乐舞蹈等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无论宫廷、军营、寺院、酒肆……都有着各种“乐伎”进行演出。对这些演艺,诗人有吟咏,史籍有记载,遗存的各式文物也有反映。唐代墓室、敦煌莫高窟及其他石窟的壁画、雕塑,都有着大量的伎乐形象。在莫高窟,有伎乐壁画的洞窟有240个,而其中唐五代的就有112个;在
期刊
上个世纪40年代,福建仙游籍的印尼归侨青年才俊杨夏林和京城名门孔家四小姐孔继昭,相识于当时国内最高美术学府——重庆国立艺专,由此结下一世情缘,也因此成为福建第一对珠联璧合的夫妻画家,他们合力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   杨夏林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中国画传统与西洋的结合,深得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等大师的赏识。杨夏林享有“中国榕树王”的美誉,他所创作的大海与惊涛骇浪更是“中国一绝”。孔继
期刊
社会教育是当代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中小学生成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对象,博物馆也就成了中小学生校外教育重要地方之一。知行,指人的思想追求与其生活方式,也指读书与实践。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近年来,陇西县博物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并于2016年策划推出“知行课堂”项目,先后举办开展活动100余场次,近10000人参加了各类活动。在运行过程中,经过反复推敲提
期刊
杨夏林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厦门、福建乃至中国山水画一张靓丽的名片。如果没有他在1951年于厦门成立了“厦门文联美术协会美术研究班”和1952年创办私立的“鹭潮美术学校”,厦门和福建的美术史可能就要改写。他和他的学校艰苦创业、历经沧桑,培养了大批的骨干画家和工艺美术家。  杨夏林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奠基人,是美术界德艺双馨的楷模。他幼年侨居印尼爪哇岛,12岁回国,先后在家乡
期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器作为古代政治生活战争的物化形式,对我们了解古代战争有着重要的作用。青铜戈作为先秦时期最主要的长柄格斗兵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三代武库之主宰”。戈的产生受到石器时代的石镰、陶镰、骨镰的启发,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戈”作横刃垂直于长柄上部的象形,现代汉字中“武”“战”等字均从戈,即源于此。青铜戈由一定比例的铜与锡混合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冷兵器时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兵器
期刊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次播出,但是没有引发人们大多的关注,当视频在上传到B站后,却迅速爆红,引起广泛热议,收获了一片好评。受众对传统文化传播这个话题并没有太多青睐,而《我在故宫修文物》却能打破常规,成为纪录片界的“网红”,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从传播者和受众两个方面分析文博类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初的拍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