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个聚焦点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仅限于教学生阅读方法,生字词语的读写需要教,句子的积累理解需要教,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还有读写结合中的写作教学。在不同学段需要聚焦各自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以求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本领,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能力,让阅读能力成为支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教学目标;语言训练
  [作者简介]汪东玮(1978—    ),女,江苏启东人,启东实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仅限于教学生阅读方法,生字词语的读写需要教,句子的积累理解需要教,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还有读写结合中的写作教学。根据具体文本和所在学段的目标要求,聚焦不同的重点: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学词、学句就是聚焦的重点,中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重点指向段落的把握,而进入高年级应以篇章的学习为主;但整体上都应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聚焦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结合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突出语文要素的学习,把人文主题融入语文要素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整体目标下,具体到不同的学段、年级、单元、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关注课文内容所承载的语文要素的学习,又要关注课程内容的学习,即课文内容中所蕴含的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且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与方法。也就是说,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具体的字词句段篇各方面的语言学习、积累、运用,还要指向概括性的方法、策略的把握与运用。
  例如,笔者在《盘古开天地》(四年级上册第12课)公开课上,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就进行了反复打磨和斟酌。第一次确定的教学目标有:认识“劈、浊、丈、隆、肢、体、液”,会写“劈、宗”等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展开想象,练习表达。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同一教研组的教师经过认真研讨,给出的意见是:四年级学生的识字、学词,需要抓重点难点,自己能够学会的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落实语文要素训练的学习要求;与想象有关的训练中,关于表达的练习看上去也是泛泛而谈,似乎放在哪一课都行,没有找准本课中有特色的语言训练点。笔者针对一些建议再次潜心钻研教材文本,结合学段阅读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训练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注意“浊、丈、肢”的读音,会写“劈、缓、撑、累、液、茂”等难写的字,正确认读“筋疲力尽、奔流不息”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认识故事的神奇性;想象画面,说出盘古的样子,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品味课文对偶、排比的句式特点,仿说(写)“他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的 _______”。这样的目标,在识字学词上,充分体现了学段特点,指向清晰、具体、操作性强,既突出了课后练习所体现的语文要素学习的关注点,在关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想象神话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又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抓住课文中突出的语言特点进行表达训练,在文本语境中力争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可以说,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聚焦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应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发展区的要求。
  二、聚焦选择有效的语言训练
  统编教材为了使“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提出了语文要素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有些教师认为,语文要素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不用再练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显然是一种简单化地理解语文要素的观念。语文要素虽然包括语文知识、方法、策略、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但在每篇课文中还需要细化,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才能落实。课文中没有直接的语文要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并与語文要素训练的要求相结合形成语言训练点,这样才可以使语文要素的学习通过语言训练点来得以具体化、情境化。
  (一)选择关注内容的语言训练点
  语言内容的学习是语言训练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学习无法绕开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从课文的语言特点入手,看清楚这些特点是由哪些内容来体现的,如果换成其他内容能否体现,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学习,就是既聚焦语言学习,又借助语言学习来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进而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言意兼得的功效。如教学《花钟》(三年级下册第13课),需要学习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课文第1自然段中写了多种花儿开放的情形,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在描写不同的花儿开放时拟人的手法叠加成排比句式,可以找出的关键语句是“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果课文在内容上一律是“几点钟哪种花开了”,那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就无法吸引人,也就失去了特定的意义,文章就不可能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本。由此可见,课文中“不同花儿的开放”关键是开放的表达上同中有异、异中求新,从这个训练点上来学习文本语言,才能够让语文要素学习中的“概括”变得有意义。
  (二)选择语言运用方面的训练点
  学习语言的关键是内化语言,教师可以通过学会表达和学会运用语言,把文本静态的消极语言转化成动态的积极语言,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体现出语文要素的价值。通常这种转化就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训练点,如《火烧云》(三年级下册第24课)一课中的第4至6自然段的内容是描写火烧云形状上的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的特点,即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的异同。文中在写“马”“狗”“狮子”时都是按照“出现”时很像、逐渐变化、不见(不像)了的步骤进行的。抓住这一关键点,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想象——火烧云还可以出现哪些特别的形状,再进行仿写。这样把关注表达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内化语言的抓手才显得有力。
  三、聚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也就是具备自主阅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效果。阅读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解释能力、预测能力、概括能力、质疑能力、归纳能力、综合理解能力等,其中概括能力和质疑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统编教材一以贯之的编排思路,从低年级的讲故事就开始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做准备,接着在中年级详细复述课文内容和简要复述课文内容,之后水到渠成地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例如二年级语文教材“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三年级语文教材“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带着问题阅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语文教材“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语文教材“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六年级语文教材“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等,如果教师只着眼于单元或单篇语文要素的学习,不注意这些能力之间的互相联系和递进关系,就不可能最终形成对各种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统编教材对此进行了细化安排,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会提出问题的尝试,进入中年级后,把提问作为小学阶段的四大阅读策略之一安排了专门的单元进行训练,并在随后的课文学习中,继续安排进一步提问的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质疑能力是贯穿整个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是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最重要的抓手。
  总之,在不同学段需要聚焦各自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以求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本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能力成为支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教育政策、经济状况、毕业生就业升学等社会支持方面有着密切的關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将培养主观幸福感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幸福观;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以大学生主观幸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到一条有效的德育途径,是当前小学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有效的小学德育途径应当是: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节当中寻找德育素材,抓住德育契机,并确立在小学生生活的细节中渗透德育的思路,通过“德育引导学生生活,生活培训学生品德”来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德育;德育途径;新时代  [作者简介]张金福(1974— ),男,甘肃高台人,高台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外界不良因素极易对其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富有人文性的教材蕴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对德育渗透十分有益。基于此,全面合理且富有人文性的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前提,创设情境、在语文活动中自然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
期刊
[摘 要] 在“后疫情”时代,德育工作者应积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当下小学生德育管理方式,选择符合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正面管教,以期达到价值理念下的育人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抗疫教育;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朱少平(1982— ),男,江苏江阴人,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一级教师
期刊
[摘 要] 学校特色建设已成为一种潮流,推动中小学校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文化品质是学校内涵之根本,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应从办学思想、人文情怀、课堂文化、活动文化发力,提升学校文化品质,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落地。  [关键词] 学校建设;文化品质;办学思想  [作者简介]孙盛宇(1972— ),男,辽宁庄河人,庄河市徐岭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
期刊
[摘 要] 文章基于教育信息化和科学减负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背景,分析当前主流作业模式的弊端和学习过程数据采集存在的主要问题;描述江西智慧作业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主要特色;详细解释江西智慧作业的使用流程;从多维度学习空间和功能模块两个方面阐述江西智慧作业的平台架构;同时从试点情况、全省推广情况两个角度展示江西智慧作业的建设成效;最后提出未来升级的四个方向。  [关键词] 智慧作业;科学减负;大数据分析;名
期刊
[摘 要] 深度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经历思维探索、获得深度体验的教学。要想真正实施深度教学,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教师就必须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充分掌握学生学情、不断提升爱生艺术、着力渗透学科思维,使深度教学得以真正发生。  [关键词] 深度教学;学情;策略  [作者简介]高博(1984— ),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把目光聚焦到课堂上,可以发现阅读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怎么学”,学习效果并不好。文章从语文阅读“教学合一”的现状分析及矫正策略等方面探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合一”;背离现象;语文阅读  [作者简介]苏亚(1989—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科技城西
期刊
[摘 要] 文章阐述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实施精准教学。此外,文章重点探讨基于信息融合的精准教学模式,以期促进“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 精准教学;减负增效;中小学  [作者简介]陈世勇(1975— ),男,江西进贤人,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
期刊
[摘 要] “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师在平时试题命制中恰当地使用原题,有利于实现“教—学—考”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是落实“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的基本手段。文章从原题使用依据与使用策略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达到高中语文“教—学—考”一体化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高考;原题  [作者简介]李观福(1975— ),男,江西于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