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着力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解决学生学习和实际工作脱节问题,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实现利益双赢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校中企”、工学交替、“订单式”合作、校企互动等。本文阐述了“校中企”合作模式的产生背景,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剖析了“校中企”模式具体内容,提出了“校中企”合作模式中的一些关键点,并总结了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汽车维修;校中企;合作模式
“校中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引进学校,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按照企业要求建立工厂并组织生产,按照学校要求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共建“校中企”,是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与企业联手推动校中企合作管理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一、背景
毕业季,很多汽修专业毕业生反馈就业难,企业则感叹学生眼高手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教授内容严重滞后与行业发展,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汽车维修服务高端化的社会需要。结合企业用工和行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应该解放思想,注重疏通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渠道,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课题。
构建“校中企”的合作模式,探索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业院校办校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优势
学校虽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但是由于受制于实训设备、师资、课程体系等因素,学生理论知识落后,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远远落后于现实的人才需求。“校中企”合作模式既可以解决学校实训设备、实训经费和前沿技术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地不足问题,使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发展,使学生学到实践技能,学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三、合作模式
分析“校中企”合作的具体内容主要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签订协议,二是创办实训工厂,三是确立人才培養方案,四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五是制定考核标准。
(一)签订协议。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量化合作指标,明确双方责、权、利,共建实训工厂,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专业共建的和谐互动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确保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
新生入校通过与企业双向选择,确定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并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联合培养协议,双向选择一般包括笔试、面试等环节。学生通过这个契机可以增进就业意识,更好地找准方向,初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则可以得到持续、优质的人才供应,为建设人才梯队体系提供保障。
(二)创办实训工厂。校企双方共同投入建设实训工厂。学院在校内提供场地,校企双方根据实训基地和企业标准共同制定建设方案,然后企业出资建厂房、购设备,建立技术先进、环境真实的实训中心。学生能在实训工厂提前了解到本专业的实际运用情况,直观看到自身与行业需求的差距并更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确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创新课程培训体系,使职业教育最大限度与企业接轨。
校企双方应按照企业标准与技能需求,探索开展模块教学、实战教学和应用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校就能掌握多种维修技能、熟练操作各种设备,毕业后直接上岗,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摸索、学习。另外,参照企业汽车维修手册操作流程,开发校本教材,如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检测与维修、电器系统原理与维修等。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的双师制,学校老师负责汽车理论知识讲授,侧重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企业老师负责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课时安排为2:3,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另外,学校和企业专门成立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处理合作中的相关事宜。
(五)制定考核标准。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应包含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考核评价,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考核条例和考核标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包括老师与老师互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两部分。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考核评价包含学生互评、老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评价。通过综合考评,推动学生融入企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四、关键点
(一)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自身软硬件条件,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一些服务,制定吸引企业的优惠政策,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建设,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有机衔接。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获得实惠与利益前提下,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才会提高,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获得实惠与利益呢?首先,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表现出色的学生,企业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降低,其次,学生实习不仅不给企业增加负担,反而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最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转移到学校教学环节,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二)校企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于学校来说,建立“校中企”的目的是利用企业环境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解决前沿技术匮乏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合作的宗旨是获得人力资源补充,提高经济效益等。两者利益大不相同,只有双方切实深入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利益双赢,这样的合作才能走得更长远稳定。
(三)校企双方共月投入。共同投入将校企联系成利益共同体,学校要充分挖掘在校场地、技术、设备、人力等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完善校企合作体制建设;同时企业积极响应,获得实惠与利益的同时,将职业院校作为企业后被的人力资源库。
五、成效
(一)推动双师育人良性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依托“校中企”合作平台,学校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探讨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开辟了培养学生新路径;教师接受企业培训或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训,既掌握了新技术,又开拓了教学新思路;教师与企业增加了交流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汽车行业新动向,不断补足自身知识储备与社会新要求之间的差距。
(二)激发学生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体会真实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清晰的规划,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断调整和重新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渴望掌握更多技能。
(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由于学生实训时间和实训人数相对稳定,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与学校联合培养了高素质人才,赢得了担当社会责任的美誉。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校中企”合作模式,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企业一线的实战经验,很快地适应新环境,掌握新技术,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汽车维修专业与岗位需求的有机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汽车维修;校中企;合作模式
“校中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引进学校,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按照企业要求建立工厂并组织生产,按照学校要求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共建“校中企”,是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与企业联手推动校中企合作管理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一、背景
毕业季,很多汽修专业毕业生反馈就业难,企业则感叹学生眼高手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教授内容严重滞后与行业发展,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汽车维修服务高端化的社会需要。结合企业用工和行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应该解放思想,注重疏通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渠道,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课题。
构建“校中企”的合作模式,探索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业院校办校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优势
学校虽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但是由于受制于实训设备、师资、课程体系等因素,学生理论知识落后,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远远落后于现实的人才需求。“校中企”合作模式既可以解决学校实训设备、实训经费和前沿技术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地不足问题,使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发展,使学生学到实践技能,学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三、合作模式
分析“校中企”合作的具体内容主要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签订协议,二是创办实训工厂,三是确立人才培養方案,四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五是制定考核标准。
(一)签订协议。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量化合作指标,明确双方责、权、利,共建实训工厂,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专业共建的和谐互动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确保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
新生入校通过与企业双向选择,确定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并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联合培养协议,双向选择一般包括笔试、面试等环节。学生通过这个契机可以增进就业意识,更好地找准方向,初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则可以得到持续、优质的人才供应,为建设人才梯队体系提供保障。
(二)创办实训工厂。校企双方共同投入建设实训工厂。学院在校内提供场地,校企双方根据实训基地和企业标准共同制定建设方案,然后企业出资建厂房、购设备,建立技术先进、环境真实的实训中心。学生能在实训工厂提前了解到本专业的实际运用情况,直观看到自身与行业需求的差距并更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确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创新课程培训体系,使职业教育最大限度与企业接轨。
校企双方应按照企业标准与技能需求,探索开展模块教学、实战教学和应用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校就能掌握多种维修技能、熟练操作各种设备,毕业后直接上岗,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摸索、学习。另外,参照企业汽车维修手册操作流程,开发校本教材,如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检测与维修、电器系统原理与维修等。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的双师制,学校老师负责汽车理论知识讲授,侧重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企业老师负责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课时安排为2:3,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另外,学校和企业专门成立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处理合作中的相关事宜。
(五)制定考核标准。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应包含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考核评价,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考核条例和考核标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包括老师与老师互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两部分。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考核评价包含学生互评、老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评价。通过综合考评,推动学生融入企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四、关键点
(一)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自身软硬件条件,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一些服务,制定吸引企业的优惠政策,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建设,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有机衔接。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获得实惠与利益前提下,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才会提高,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获得实惠与利益呢?首先,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表现出色的学生,企业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降低,其次,学生实习不仅不给企业增加负担,反而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最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转移到学校教学环节,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二)校企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于学校来说,建立“校中企”的目的是利用企业环境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解决前沿技术匮乏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合作的宗旨是获得人力资源补充,提高经济效益等。两者利益大不相同,只有双方切实深入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利益双赢,这样的合作才能走得更长远稳定。
(三)校企双方共月投入。共同投入将校企联系成利益共同体,学校要充分挖掘在校场地、技术、设备、人力等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完善校企合作体制建设;同时企业积极响应,获得实惠与利益的同时,将职业院校作为企业后被的人力资源库。
五、成效
(一)推动双师育人良性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依托“校中企”合作平台,学校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探讨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开辟了培养学生新路径;教师接受企业培训或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训,既掌握了新技术,又开拓了教学新思路;教师与企业增加了交流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汽车行业新动向,不断补足自身知识储备与社会新要求之间的差距。
(二)激发学生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体会真实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清晰的规划,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断调整和重新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渴望掌握更多技能。
(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由于学生实训时间和实训人数相对稳定,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与学校联合培养了高素质人才,赢得了担当社会责任的美誉。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校中企”合作模式,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企业一线的实战经验,很快地适应新环境,掌握新技术,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汽车维修专业与岗位需求的有机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