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短、平、快”作文教学策略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更新观念,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作文教学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让作文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为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短、平、快”抓起,求真务实,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短——低起点,树信心
  笔者在作文教学时发现,有许多学生惧怕写作文,教师一布置写作任务,他们就条件反射似的情绪低沉、手心冒汗、心底发虚,头脑一片空白,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胡编乱造,要么是言之无物。要想解决学生畏惧写作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降低作文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细心地加以引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一、二年级虽然未要求学生写作文,大多只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看图写话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学生认字已有一千多字,阅读量在增加,口语水平也有所提高。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想、喜欢问,因此,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知识,为他们接下来的习作学习做好准备。
  那么,如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使他们能喜欢上写作呢?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让学生对作文课产生兴趣。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味“拔高”,一布置学生写作文,就要求作文字数在600~800字,作文内容要具体,详略要得当,主题要鲜明。面对这些作文要求,学生望文生畏。结果就是,越怕就越差,越差就越怕,如此恶性循环,作文教学就陷入了“高投入低回报”的怪圈。
  小练笔是笔者常用的极为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小练笔的特点是文章短,训练要求单一(重点掌握某种写作技法即可),学生易于完成。小练笔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围绕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小练笔,并长期坚持,这对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夯实学生作文基本功及写好单元“大作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低起步,从小练笔入手,着眼于为学生写好作文打好基础。小练笔积少成多后,学生达到了一定基础,就能让习作水平更上一级台阶。如果一开始就对学生的习作提出太多、太高的要求,就会把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这样就谈不上作文素质教育了。
  二、平——求质朴,现真情
  叶圣陶先生曾有言,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學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文章写得是否真实自然,情感流露是否自然,是衡量学生习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学生的习作就是要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一篇好文章,并不是只要用好词好句堆砌就行,而是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呈现,做到“我手写我心”。
  不久前,笔者布置了一篇主题作文《爱》。笔者有个教学习惯,在对全班学生进行正式的作文指导之前,总会先在几个习作优等生那儿“试试水”。这次,笔者同样先将这篇作文布置给几个习作高手去完成,然后准备从中找出几篇美文佳作在班上进行讲评。结果是,这几个学生的作文虽然用词华丽,但文章没有特点、没有真情实感。经过笔者的讲评,这几个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其他学生也知道了该如何写。他们都选取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来写,写出了个性,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有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就饱含深情地叙述了自己在父亲的陪伴下,艰难地成长的故事。又如,有个学生写了父母生了二胎弟弟后,自己从讨厌弟弟再到喜欢弟弟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两篇文章,都写得真实自然,令人动容,堪称佳作。可见,好的文章,就是真情之作。
  其实,在生活中,学生所见所闻的事并不少,可一旦让他们写作文,他们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究其原因,是他们对写作缺乏真正的兴趣,把写作当成一项烦琐的任务,这样当然就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布置学生写作任务时,暂时先不作任何写法的要求,而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告诉他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笔者在习作教学时,常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取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家里的一张老照片,来写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学生兴趣盎然,从自家影集中挑出一张照片进行叙述。他们有的写今昔生活的变迁,有的写游玩时的趣闻,有的写全家团聚时的幸福——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冒出来了。
  三、快——高效率,促思维
  《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反应快,构思敏,落笔疾。
  1. 平时勤观察重积累,是提高习作效率的前提。
  有些学生的作文干干瘪瘪,像记流水账;有些学生的作文寥寥几笔就写不下去了。为什么他们会对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无感呢?究其原因,还是他们不会去观察生活,不会去体验生活。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眼睛当做取景框,用心去捕捉周围的人和事,就不会缺少习作素材。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笔者告诉学生,唐朝有个叫李贺的诗人,他喜欢骑驴外出,并且随身携带一个锦囊,想到好词佳句,就随手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中。李贺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被人誉为“鬼才”。笔者鼓励学生要学习李贺善于观察生活,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头脑中有了素材库和词句库后,到了写作文时,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2. 变革课堂结构,鼓励快速作文。
  教师要变革习作课堂教学结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运用准确的语言,快速作文,并当堂成文上交。教师也要当堂评讲,及时反馈,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实践证明,学生的写作潜力是很大的,短短的课堂40分钟,学生就能完成300~500个字的记叙文。教师可以通过当堂讲评、范读几篇学生的习作,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修改文章,布置学生回家誊写抄正,来完成此次作文的教学任务。
  通过写作速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敏捷,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写作速度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课外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这样的训练,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又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指向的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教师必须认真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由浅入深,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必备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好基础,帮助他们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青口大义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信息
  本刊数字版合作:中国知网 龙源期刊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编后记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教学方法,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求真务实,切实引导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本专辑的这两篇文章在指导后进生习作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方面分别做了探索,可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是学校构建全面科学培养人才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各地中小学在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编者按】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提高学习兴趣,拓展阅读视野。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料的潜在价值,更好地辅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专辑围绕“小学语文拓展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课后的“阅读链接”是与课文一脉相承的,这些“阅读链接”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
期刊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托,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明晰统编版教材编排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文学习方法,并能够在自主运用中检验学习成效。  识字、阅读、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主要任务。在教学识字时,阅读是一种很好地理解词义的方式,一个字在不同的句段中有不同的解读,随文识字能很好地解决一字多义的复杂问题;在教学阅读时,识字为阅读打下了基础,阅读如能从
安溪县第十九小学因地处山灵水秀的午峰山下,仰望午峰,有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之意,故提炼出学校的办学发展主题——“卓雅教育”. “卓”就是卓越、卓尔不群的意思,是一种内在
期刊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会打破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思维的不平衡,从而激活思维求得新的平衡。因此,常常引导学生质疑,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内部语言、外部语言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必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可以有效防止教学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有助于让语文教学指向核心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
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教育评价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学生评价改革的范式与走向——立体评价。所谓立体评价,是指将学生纵向学习的全过程与横向发展的全要素整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软件,推进课堂立体评价。  一、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用爱教育学生才能够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阳光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都是生命成长的颜色。因此,自2016年开始,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开始设想并初步探索构建的校本课程,将七种颜色作为生命成长的颜色赋予校本课程不同的内涵。我们探索构建以“七彩课程”为核心的爱的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研究背景——爱的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情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脱离文本、简单定论、缺乏个性与生命力的“标签化”阅读教学并不鲜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如何避免“标签化”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人物形象立体化  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文本,教师极易刻板地照本宣科,做教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搭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层阶梯”,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