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想实现强军目标,须“心连心”,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促进重要领域深度融合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部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通信导航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加强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进步,高新技术装备不断装备部队,尤其是以高度集成、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通信导航设备。由于受到现有抢修设备工具、人员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仅依靠部队装备现有的维修保障力量,无法满足当前的保障需求[1]。面对这一形势,须积极探索加强军民融合式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满足现代作战保障需求以及维修保障需求,切实提升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一、积极转变观念,打牢思想根基
要想建设军民融合式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以提升通信导航装备作战保障能力,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必须确立科学的军民融合式维修指导思想以及建设理念。第一,要在基于通信导航作战保障特点的基础上,培育军队核心保障能力。对于一些不宜由地方承修的重要装备,由军队负责承修,而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军队不具备修理能力的通信导航设备或部件,可由地方修理厂承修,以便更好更高效地完成维修保障任务。第二要充分认识到通信导航装备实施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的重要性及意义,打破以往封闭保障的传统维修保障思想及思维模式,主动融合,为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在创新思想上提供有力保障。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从思想上,彻底打破军民融合发展的壁垒。借此构建新的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充分发挥军队与承修单位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以形成维修保障合力。
二、聚合军地力量,助推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
高新技术通信导航装备不断装备部队,对提升部队的战斗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赢聚合军地力量,拓展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的新思路,以强化维修保障能力,进一步助推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
(一)整合军民维修保障资源
首先,按照类别对军地维修保障機构进行合理整合。通过采用“改、建、合”并举的手段,建立集“修、供、管”于一体的技术维修保障体系,形成集约化、区域化军地联合综合保障机构,打破传统体制的限制,充分挖掘军地的维修保障潜力,解决通信导航装备维修困难问题。由该机构负责管理与协调军地维修保障事宜,继而实现维修业务直线对接、分工明确且具体、无缝对接等保障目标。其次,按照实际需求改建民用修理设施。可按照国家规划方式对地方上可用来维修通信导航装备的各类设施进行改建或者改造,培养并提升其等级修理能力。最后,按照地域建立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平台。对于一些没有条件构建修理点的地域,可以依据修理等级,通过配合修理箱组、抢修车等方式,战时将需修理的通信导航装备或部件运送至指定的地域,实行快速组合,然后抽组地方力量与部队修理分队,完成所在区域的维修保障任务。
(二)建立军民技术人才体系
首先,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可以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等地科学筛选通信导航装备维修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构建通信导航装备军地维修保障人才资源数据库,以便在战时可通过该数据库进行查询、编组、调动等,为部队提供远程技术资源。其次,加强军地两用技术人才的选择与培育。从修理机构、技术院校等地积极选拔通信导航设备维修技术骨干,为部队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形成主体支援力量[2]。从参与军民通信导航装备研发以及生产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形成维修保障专家体系。接着再从选拔有一定维修技能的工人,作为通信导航装备维修的骨干群体,在经过短期培训或者临时培训之后,为设备维修提供支前保障。最后,进一步完善军地人才管理机制。比如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以往通信导航维修保障的垄断现象,利用市场培育竞争主体,并按照“优胜劣汰”方法,营造“靠本事吃饭”的良好氛围,继而从整体上提升维修保障质量。这是建设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体系的重要前提。另外,还需对军地技术人才进行岗位定编与专业分类,避免出现人才无序流动情况,同时,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维修保障评价体系,对军地人才、单位等进行评定,然后结合评价的结果,采取不定期或定期方式,调整参与通信导航装备修理的地方名单,并且结合评价结果、维修质量与时效等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建设已成为部队装备保障方面的基本模式。所以,必须从多角度优化其建设,不断推动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郑之光.推进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法规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25(30):251.
[2]李龄,宋超.加强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的几点思考[J].机电信息,2018(30):159-160.
关键词: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进步,高新技术装备不断装备部队,尤其是以高度集成、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通信导航设备。由于受到现有抢修设备工具、人员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仅依靠部队装备现有的维修保障力量,无法满足当前的保障需求[1]。面对这一形势,须积极探索加强军民融合式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满足现代作战保障需求以及维修保障需求,切实提升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一、积极转变观念,打牢思想根基
要想建设军民融合式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以提升通信导航装备作战保障能力,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必须确立科学的军民融合式维修指导思想以及建设理念。第一,要在基于通信导航作战保障特点的基础上,培育军队核心保障能力。对于一些不宜由地方承修的重要装备,由军队负责承修,而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军队不具备修理能力的通信导航设备或部件,可由地方修理厂承修,以便更好更高效地完成维修保障任务。第二要充分认识到通信导航装备实施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的重要性及意义,打破以往封闭保障的传统维修保障思想及思维模式,主动融合,为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在创新思想上提供有力保障。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从思想上,彻底打破军民融合发展的壁垒。借此构建新的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充分发挥军队与承修单位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以形成维修保障合力。
二、聚合军地力量,助推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
高新技术通信导航装备不断装备部队,对提升部队的战斗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赢聚合军地力量,拓展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的新思路,以强化维修保障能力,进一步助推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
(一)整合军民维修保障资源
首先,按照类别对军地维修保障機构进行合理整合。通过采用“改、建、合”并举的手段,建立集“修、供、管”于一体的技术维修保障体系,形成集约化、区域化军地联合综合保障机构,打破传统体制的限制,充分挖掘军地的维修保障潜力,解决通信导航装备维修困难问题。由该机构负责管理与协调军地维修保障事宜,继而实现维修业务直线对接、分工明确且具体、无缝对接等保障目标。其次,按照实际需求改建民用修理设施。可按照国家规划方式对地方上可用来维修通信导航装备的各类设施进行改建或者改造,培养并提升其等级修理能力。最后,按照地域建立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平台。对于一些没有条件构建修理点的地域,可以依据修理等级,通过配合修理箱组、抢修车等方式,战时将需修理的通信导航装备或部件运送至指定的地域,实行快速组合,然后抽组地方力量与部队修理分队,完成所在区域的维修保障任务。
(二)建立军民技术人才体系
首先,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可以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等地科学筛选通信导航装备维修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构建通信导航装备军地维修保障人才资源数据库,以便在战时可通过该数据库进行查询、编组、调动等,为部队提供远程技术资源。其次,加强军地两用技术人才的选择与培育。从修理机构、技术院校等地积极选拔通信导航设备维修技术骨干,为部队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形成主体支援力量[2]。从参与军民通信导航装备研发以及生产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形成维修保障专家体系。接着再从选拔有一定维修技能的工人,作为通信导航装备维修的骨干群体,在经过短期培训或者临时培训之后,为设备维修提供支前保障。最后,进一步完善军地人才管理机制。比如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以往通信导航维修保障的垄断现象,利用市场培育竞争主体,并按照“优胜劣汰”方法,营造“靠本事吃饭”的良好氛围,继而从整体上提升维修保障质量。这是建设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体系的重要前提。另外,还需对军地技术人才进行岗位定编与专业分类,避免出现人才无序流动情况,同时,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维修保障评价体系,对军地人才、单位等进行评定,然后结合评价的结果,采取不定期或定期方式,调整参与通信导航装备修理的地方名单,并且结合评价结果、维修质量与时效等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建设已成为部队装备保障方面的基本模式。所以,必须从多角度优化其建设,不断推动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郑之光.推进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法规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25(30):251.
[2]李龄,宋超.加强通信导航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建设的几点思考[J].机电信息,2018(3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