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核心词“黄”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词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系联“词族”特别是核心词的词族,对于我们探讨汉语以及民族语言的历史及进行历史比较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核心词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核心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在汉语词汇史的建设及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成果斐然。在研究方法上,黄树先先生另辟蹊径,采用“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以此来检验亲属语言的关系。即先根据核心词的语义建立一个语义场,在这个语义场之下再系联同族词。①用一个语义场以及一系列同族词和亲属语言进行比较,就能使语言之间的比较更科学。
   “五色”之“黄”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在斯瓦德什的《百词表》中“黄”居89位,在郑张尚芳300词表中“黄”居274位,且为100最核心的词之一。张永言先生在《论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一文中将上古汉语和“黑白赤黄青”五色有关的词系联到一起,并将其和民族语文对照,对颜色类核心词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探讨,做法值得推崇,但仍有个别词例未能收入。②
  1.1“黄”系列
  本系列包括:黄*gwaa、璜*gwaa、皇*gwaa、騜*gwaa
  (1)黄*gwaa:《说文》:“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郭沫若《金文丛考》:“黄即佩玉……复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易·坤》:“天玄而地黄。”孔颖达疏:“天色玄,地色黄。”
  金理新先生(2001:24)拿汉语的“黄”和缅语进行比较,“缅语wa:,汉语‘黄’,《绿衣》:‘绿衣黄里。’”与“黄”相关的亲属语言材料:贝特语oi“黄”(藏-缅语*m-sow),克伦语ba~b“黄”。③黄树先先生(2003:86)认为汉语的“黄*gwaa” 和缅文的“wa3(果实熟时)发黄”(缅汉词典,P937);“waa2 黄色的”(缅汉词典,P925)对应。《诗经·绿衣》:“绿衣黄里。”西田龙雄(1976)、H.Luce(1981)、Bodman(1980#98)等都拿汉语的“黄”和缅文进行比较。
  (2)璜*gwaa:黄色石。《正字通·玉部》:“黄石曰璜。海虞有璜泾,泾底有石而黄,以石名水,以水名地。”
  (3)皇*gwaa:黄白色。《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毛传:“黄白曰皇。”又指胯间毛色黄白的骊马。《诗·鲁颂·駉》:“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毛传:“骊马白跨(胯)曰驈,黄白曰皇。”
  (4)騜*gwaa:《尔雅·释畜》:“(駵)黄白,騜。”郭璞注:“《诗》曰:‘騜驳其马。’”郝懿行义疏:“黄色兼有白者名騜。騜。《诗》作‘皇’。毛传:‘黄白曰皇。’”
  1.2“黊”系列
  本系列包括:黊*gwee、蘳*gwraa、華*qhwraal
  (1)黊*gwee:《说文》:“黊,鲜明黄也。从黄,圭声。”段玉裁注本依《玉篇》、《广韵》作“鲜明黄色也”。徐灏注笺:“黊者,形容黄色之鲜明,如今人言黄瀓瀓也。”
  (2)蘳:《说文》:“蘳,黄华。”徐锴繋传:“谓草木之黄华者也。”
  另外,“蘳”的上古音也可做*qhwe,据此,下一条可能也属于这个子类:
  (3)華*qhwraal:黄色。《礼记·玉藻》:“大夫大带四寸,杂带,君朱绿,大夫玄華,士缁辟。”郑玄注:“外以玄,内以華。華,黄色也。”④
  1.3“絞”系列
  本系列包括:絞*kreew、鳭*k穕eew、蔈*pew
  (1)絞*kreew:《集韵·爻韵》:“绞,苍黄色。”《礼记·玉藻》:“麛裘青豻褒,绞衣以裼之。”郑玄注:“绞,苍黄之色也。”
  (2)鳭*k穕eew:[鳭]黄鸟。《玉篇·鸟部》:“,鳭,黄鸟也。”
  下一条可能也属于该系列:
  (3)蔈*pew:《说文》:“苕之黄华也。”《尔雅·释草》:“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茇。”郭璞注:“苕,华色异,名亦不同。”
  1.4“雚”系列
  本系列包括:權*gron、蠸*gron、騝*gr鉵
  (1)權*gron:黄色。王国维《<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下》:“權及權舆皆本黄色之名。《释草》‘權,黄华’《释木》‘權,黄英’其证也。《(释)虫》:‘權舆父’注以为瓜中黄甲小虫,是凡黄色者谓之權,长言之则为權舆矣。余疑權即之初字,《说文》:‘,黄黑色也。’《广雅》:‘,黄也。’今验草木之萌芽,无不黄黑者。故蒹葭之萌,谓之俞,引申之则为凡草木之始……始之义行而黄之义废矣。”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五色之名”:“黄色之名,则有若權、若蠸、若華。”
  (2)蠸*gron:《尔雅·释虫》:“蠸舆父,守瓜。”郭璞注:“今瓜中黄甲小虫。”《列子·天瑞》:“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张湛注:“谓瓜中黄甲虫也。”
  下一条可能也属于该类:
  (3)騝*gr鉵:黄脊的骝马。《尔雅·释畜》:“駵马黄脊,騝。”《广韵·仙韵》:“騝,骝马黄脊。”
  1.5 “顑”系列
  本系列包括以下三个子类:
  ①顑*khoom、颔*glwwm、颌*gloom、顲*b穜wm、燣*b穜wwm
  ②黅*krwm、金*krwm
  ③黇*kh穕eem
  (1)顑*khoom[顑颔]食不饱而面黄肌瘦。也单用作“顑”。《说文》:“顑,饭不饱面黄起行也。”《楚辞·离骚》:“苛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洪兴祖补注:“顑颔,食不饱,面黄貌。”
  (2)颔*glwwm:面黄。《说文·页部》:“颔,面黄也。”
  (3)颌*glwwm:同“颔”。脸色发黄。《集韵·覃韵》:“颔,面黄也。或作颌。”
  (4)顲*b穜wm:[顑顲]面黄肌瘦貌。也单用作“顲”。《说文·页部》:“顲,面顑顲貌。”按:小徐本作“面顑顲貌。”此条虽语音与以上各词差异较大,但从意义上来考虑却非常接近,也归入该子类。
  (5)燣*b穜wwm:焦黄色。《玉篇·火部》:“燣,黄色也。”《集韵·感韵》:“燣,焦黄色。” 这一条语音与“顲”甚为接近,也归入这个子类。
  (6)黅*krwm:黄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谷玄黅。”王冰注:“黅,黄也。”明·杨慎《丹铅续录·间色名》:“青别为苍,赤别为朱。……黄别为黅,白别为缟,黑别为玄。此正色之别名也。”
  (7)金*krwm:《说文·金部》:“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郑玄笺:“金舄,黄朱色也。”“金”当是得名于黄色。张永言先生(1992:注72)用亲属语言的材料说明了“黄”与“金”的密切关系:“阿细彝语a(黄/金),撒尼彝语(黄/金);藏语ser-po(黄)/gser(金),嘉绒语k’sr-po(黄)/k’sr(金)。”白保罗(1972:217)也为此提供了证据,“藏语ser‘黄’,gser‘金子’。”
  下一条可能也属于“顑”系列:
  (8)黇*kh穕eem:浅黄色。《说文·黄部》:“黇,白黄色也。”段玉裁注:“黇,白色之敝而黄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黇,浅黄色。”
  1.6“芸”系列
  本系列包括:芸*Gun、曛*qhun、麴*khu
  (1)芸*Gun:花草枯黄貌。《集韵·焮韵》:“芸,艸木落之色。”《诗·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毛传:“将落则黄。”孔颖达疏:“芸为极黄之貌。”
  (2)曛*qhun:赤黄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所至为高明燄为曛。”王冰注:“曛,赤黄色也。”
  (3)麴*khu: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也作“鞠”。《周礼·天官·内司服》:“鞠衣、展衣”郑玄注:“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唐·贾公彦疏:“鞠尘不为麴字者,古通用。”
  1.7 “黈”系列
  本系列包括:黈*thoo、斢*thoo
  (1)黈*thoo:《集韵·韵》:“黈,黄色。”《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礼:天子诸侯〔之楹〕黝堊,大夫仓(苍),士黈。丹楹,非礼也。”范宁注:“黈,黄色。”
  (2)斢*thoo:黄色。《广雅·释器》:“斢,黄也。”《集韵·韵》:“黈,黄色。通作斢。”
  1.8 “緗”系列
  本系列包括:緗*sqa、纕*sna、
  (1)緗*sqa:《说文新附》:“缃,帛浅黄色也。从糸,相声。”《後汉书·舆服志下》:“贾人(嫁娶),缃缥而已。”又浅黄色。《释名·释采帛》:“缃,桑也,如桑叶初生之色也。”《急就篇》第二章:“郁金半见缃白。”颜师古注:“缃,浅黄也。”
  (2)纕*sna:同“”。《集韵·唐韵》:“,缃,浅黄也。或从襄。”
  (3):浅黄色。《广韵·唐韵》:“,浅黄。”
  1.9 其他
  汉语中有些词,与“黄”有关,但是音义关系复杂。存疑备考:
  (1)柘*kljaks:柘黄,赤黄色。自唐以来为帝王服色。唐 王建《宫中三台》:“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鵉扇遮。”
  (2)蠟*raap:淡黄如蜡的颜色。宋·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
  (3)羳*ban:《说文》:“羳,黄腹羊。”《尔雅·释畜》:“羳,羊黄腹。”郭璞注:“腹下黄。”
  从以上对“黄”族词的分类考察中可以看出,汉语颜色词“黄”这个概念总是依附于一定的实体而存在的,除了依附于土地、玉石、丝织物、动物、植物外,还和人的“面色”有关,这也是人类对“黄色”的特殊认知方式的体现。通过分类考察和相关民族语方面的比较研究,我们对汉语中“黄”的整体面貌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注释:
  ①如说“膝”[J].古汉语研究,2003 (3);说“手”[J].语言研究,2004(3)等文章。
  ②本文对有关汉语词上古音值的构拟依据郑张尚芳、潘悟云的拟音体系。
  ③以上亲属语言的语料来自于P.K.本尼迪克特《汉藏语言概论》汉译本,P69、P143.
  ④而俞樾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華”乃是“赤色也”,他说“华之训黄,未详其义。晋羊舌赤字伯华,孔子弟子公西赤字子华。古人名字相配,然则华非黄色,乃赤色也。郭璞注《穆天子传》曰:‘華骝色如華而赤,今名马标赤者为棗骝。’此古人谓赤为華之证,郑因其与元(玄)对文,定为黄色,殆失之矣。”
  
  参考文献:
  [1]白保罗.Sino-Tibetan:A Conspectu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汉藏语言概论”,乐赛月、罗美珍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1984.
  ——再论汉藏语系 乐赛月、罗美珍译,“汉藏语言概论”附录,1976.
  [2]黄布凡主编.藏缅语族语言词汇[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3]黄树先.汉缅语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张永言.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A].张永言语文学论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6]郑张尚芳.上古音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缅汉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L.Sagart.关于邢公畹教授对拙作《汉语南岛语同源论的评述》[J].民族语文,1992,(5).
  (龙丹,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其他文献
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丈将探讨留学生中高级阶段丈化专题课的新模式:将案例教学法思想引入其中,使丈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得到巧妙融合,以此开
将菲利浦公司的模拟电视信号采集处理芯片TDA8275、TDA8290和该公司的解码芯片SAA7133,同三星公司的具有PCI接口的ARM9核S3C2510A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存储电视节目和上网功能的机
利用以极大函数表示的关于Sobolev函数的一个逐点估计,来构造全局的Lipschitz连续的检验函数,并利用Hardy不等式,得到方程-div A(x,Du)+B(x,u)=div(|F|p-2F)在一定条件下的很
研究了用大孔树脂吸附和分离月见草花黄色素,比较了5种树脂(D-101、DA -201、DM-301、DS-401、X-5)对月见草花黄色素的吸附,选用DS-401作吸附剂.比较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和不同试
期刊
介绍了一种用软件编码取代BM2262硬件编码的方法,电路采用AVR系列单片机作控制器,硬件电路简单,无需其他外围芯片.该编码方法具有功能多样、灵活性强的特点,因而软件编码电路应用
一、引言    在汉语中反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所谓反语,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辞格。[1](P165)反语大致可分为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前者多用于揭露、批判及讽刺,后者则用于风趣、幽默、诙谐等,对反语传统的研究一直是修辞学家们的“份内事”,然而修辞学关注的都是静态的语言,是既成事实的反语的修辞效果。而真正的言语行为总是
用实空间重整化群方法研究了一维长程相互作用反铁系统。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分析,发现此系统在有限温度下不发生相变,与铁磁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一)文化空缺现象   空缺现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random holes in patterns (偶然的缺口)的概念。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在对比不同语言词汇时,采用了“无等值词汇”的术语.80年代末俄国学者索罗金等人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出了 vacancy(空缺) 理论。语言作
为了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保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顺利进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