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阈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之上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起源,实质及分类的介绍,旨在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转换的必要性。同时,本文作者在对源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围城》(译者珍妮·凯里和茅国权)中隐喻翻译的例证,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围城》;隐喻
  【作者简介】崔洋通(1991- ),男,汉族,吉林延边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围城》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围城》是著名学者钱钟书所著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作者用锋利而又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知识分子的窘困状态,并以此为镜,折射了那个灾难年代各个阶级的众生百态。
  卡特福德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其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转换”概念定义为:“从源语到目标语过程中的形式对应的偏离”。卡特福德在书中提出了两种翻译转换方式: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其中范畴转换指:“翻译中对形式对等的偏离”。这类转换随即又被细分为四个类别:(1) 结构转换;(2)词类转换;(3)单位转换;(4)元系统转换。本文仅以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为例,分析钱钟书《围城》英译版本中的几处隐喻翻译,以此分析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从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角度对《围城》中隐喻的研究
  1.词类转换。词类转换是翻译策略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用来打破原语的固化形式,从而使原本呆板冗长的译文变得自然流畅。在实际翻译操作中对翻译转换并没有明确规定,比如当原语信息是名词时,不同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翻译成动词或者副词。以下就是词类转换在《围城》中的实例:
  原文:美國人办事交涉请吃饭,一坐下去,菜还没上,开门见山谈正经。(钱钟书,1998:97)
  译文:When Americans invited someone out for dinner to conduct negotiations, they came straight to point and began talking seriously the moment they sat down, even before the food was served. (Jeanne Kelly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专家,文楚安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对“垮掉派”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他在翻译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是选择用一种较为自由、目的语导向的归化翻译策略,并贯穿始终。本文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理论为基础,讨论贝尔曼的“澄清”、“理性化”、以及“扩展”三种变形倾向在文楚安版《在路上》的体现,希望以此可引起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们对这些变形倾向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保留原语
【摘要】对我国石油科技英语翻译研究成果予以了解,确定其中依旧存在语言问题、修辞问题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从文本类型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如何良好的展开石油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文本类型;石油科技英语;文本翻译  【作者简介】郝馥嘉(1994- ),女,满族,北京人,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石油英语应用翻译。  石油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应当以强调文本本身的内容和话题为主。
在高中阶段,除了英语听力、阅读训练之外,英语写作应该就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向了。尽管如此,很多英语教师还是感觉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难度很大,学生也觉得无从下手。结合近15年的英语教学,笔者就自己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方面的几点浅见分享大家。  一、做好最基本的词汇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英语写作要求就像我们小学的“写话”一样,词汇无误、基本句式正确、
期刊
【摘要】俚语是在美国十分流行的一种语言,广泛出现在影视文学、报刊杂志等类型的作品当中。随着美国俚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俚语在英语语言当中的作用以及地位变得更加突出。美国俚语具有突出的语用功能,因此成为了美国英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要素,对于了解美国语言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意识到美国俚语的语用功能同时,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进而为美国俚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美国俚语;语用功能;翻
“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工程”项目,是落实中国气象局和河北省气象局加强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根据对省内部分地区中小学校的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防雷设施
期刊
【摘要】科普纪录片属于科普作品的一种,打破了单纯依靠文字传播科学知识的局限,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实现了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科普纪录片的多模态性注定翻译策咯不同于单模态科普文本,本论文重点研究科普纪录片中多模态语篇中语言符号的翻译特点和翻译策咯,论文以BBC科普纪录片Life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对以后科普纪录片的翻译提供一些借鉴,促进科学知识
【Abstract】The Three Unities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cept in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which has a last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In the Art of Poetry, Boileau synthetically
【摘要】在语言翻译中,文化视角的转换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对当地文化进行了解是有必要的,同时也需考虑到发源地的各类思维习惯以及思考、生活特性,使得语言翻译后的意思更为合理与准确,也使得沟通与交流更为顺畅。本文通过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重要性、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以及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技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跨文化视角转换技巧  【作者简介】袁鑫,北京
【摘要】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许多人通常对其有一定的误解,因而伪翻译在人们的认知中常常带有贬义色彩。但无论人们对其有什么样的认知或误解,其仍是社会文化中一个真切的存在,而且似乎将长期存在,并与真正的翻译一起促进文化演进。本文试图从对三个问题的论述揭示伪译与翻译及文化的互动。  【关键词】伪译;翻译;文化  【作者简介】邱彦(1993- ),女,汉族,河南正阳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
【摘要】《发条橙》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埃里克斯从无恶不作的小混混,变成一个无法反抗任何暴行的“残疾人”。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创伤。分析埃里克斯的创伤,有助于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增强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发条橙;安东尼·伯吉斯;创伤  【作者简介】商轶,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1917年,安东尼·伯吉斯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