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理性化、成人化的现象,这导致语文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要激活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坚守儿童本位,回归儿童的情感、儿童的思维、儿童的生活,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儿童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阅读教学 儿童本位 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24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发展最快的阶段。发展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潜能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仔细审视如今的语文课堂,理性化、成人化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导致语文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要激活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要遵循儿童本位的原则。这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项教学策略。那基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应该从何入手呢?
  一、以情动人——回归儿童的情感世界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又比较敏感,容易被感动。根据儿童心理上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从情感入手,先打动学生,然后再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如,苏教版的《金蝉脱壳》一文,以生动形象、充满趣味的语言具体描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在初学课文之前,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描写不会关注。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关注语言呢?根据儿童总是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吸引的特点,在板书课题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看到真实的蝉脱壳吗?”然后,通过课件把金蝉脱壳的经过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他们学习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进入文本。这样,他们的体验感受会更加深刻。
  在这个教例中,针对儿童的学习特点,教师从情感入手,通过课件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关注思维——回归儿童的思维方式
  成人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总是理性的、客观的,不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左右。但是,儿童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喜欢从直观的、表面的现象来看待一些事物。基于这点,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从儿童思维方式出发,基于儿童,巧引妙牵,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有效降低思维的难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大海睡了》一课时,在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时,有一个小朋友问:“大海为什么要睡觉?”有的学生说:“大海累了,想休息了,它要睡觉。”有的学生说:“太阳落山了,天黑了,大海当然也该睡觉了。”这时,一个学生说道:“大海不是人,它不会累,不应该睡觉。”在他们争持不下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呢?”我默默地看了看他们,然后微笑着对他们说:“大海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早上起床,晚上睡觉,一天天成长着。”听了我的话后,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开心地笑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在预设里,我是要告诉他们这是拟人的写法,也就是把一些动植物当做人来描写。正是因为关注了儿童的思维方式,我及时改变了原先的想法,这样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儿童有着他们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儿童的思维方式,才能使语文课堂绽放出人性之美、和谐之美,从而滋润儿童幼小的心灵。否则,整个课堂将会显得呆板、生硬、枯燥、无趣。
  三、链接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实践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与语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脱离生活引领学生枯燥学习,学生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基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就应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回归生活,在链接生活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认识。
  如,在教学苏教版《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针对横着切苹果可以发现五角星这一特别发现,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过和常人思维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的例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自己的生活观察或生活体验纷纷述说起来。有一个学生说:“在竖着切白萝卜时,发现萝卜里面的纹路好像量角器似的。”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怎样切西瓜可以不用吐瓜子,因为这时它的籽全部裸露在外边。”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快速取石榴籽的办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同时也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要基于儿童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回归儿童的生活实践,这样学生才会想说、会说、能说,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儿童是一张白纸,一泓清泉,一株嫩芽。他们满怀童心,带着期待和激情走进语文课堂。由于教师对儿童意识关注不够,导致阅读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应坚守儿童本位,回归儿童的情感、儿童的思维、儿童的生活,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儿童发展的助推器。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写完以后自己读一读,不满意的地方认真改一改。  评价过程  一、展示例文:《丢手帕真有趣》  今天上午,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体育课——老师教我们玩丢手帕的游戏。  老师先让同学们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再让体育委员李刚出来丢手帕。我以前从未玩过这种游戏,同学们也很好奇。李刚绕着圆圈跑了几圈,不知什么时候把手帕丢到了我的背后,我还一点儿也不知道,正高
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唉,公开课上过之后,还得再补上一课。”我很纳闷,费尽心思、精心设计的一堂公开课,为什么让我们许多教师不喜欢?怎么样的课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深得学生的喜欢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于是,我常常在平行班中进行不断尝试,觉得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很有意义。我执教了好多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由于学生
[摘 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层次的限制,接受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较低。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去精心运筹,让抽象变具体,让深奥变浅显,让亘古在眼前,这样使学生走进课文,轻松地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 低年级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64  低年级学生由于
问课哪得“轻”如许?为有媒体活水来。  课堂是教师、教材、学生、媒体大融合的空间。教师是学习的催化剂,教材是学习的指挥棒,学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媒体是学习的源头活水。多媒体以其能创造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的优点,使教师的教得心应手,学生的学如鱼得水。  一、渲染气氛,激发情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在教师轻轻点击鼠标的时候
[摘 要]语文课堂上随意连问、简单追问、习惯性碎问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思维质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比较而言,余映潮老师提出的“主问题”教学理念简练而深刻,能有效连缀起课文内容与教学过程,而标题型问题、情感型问题、线索型问题的设计则为课文的教学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问题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一、缘起  十月份,诸暨市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活动在我们陶朱小学开展。此次活动,翁老师要求我们学校的老师针对新课标的理念上三堂有特色的课。我上课的主题是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拓展阅读。我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这首古诗,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课外诗歌阅读量。  二、炼狱般的磨课和上课  1.第一阶段的课后拓展实效不大  在第一阶段试教时,
[摘 要]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又要挖掘文本的写法,做到读中悟写,把读和写无痕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更有效,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一定的写作技能,同时又不偏离阅读教学的本身属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指向写作 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叙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品
常常听到同行们说:“《嫦娥奔月》《牛郎织女》这些民间故事学生都能读懂,上课时没什么好讲的。”每逢这时我总会想:这两则故事承载着本民族文学的优秀特质,简单浅显却都出现在五六年级的教材里,编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我们高年级的孩子又该从中读些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才能用好这些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民间文学宝库的窗户呢?这些,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践行。  一、从创作原点出发,指导民间故事的阅读  民间故事生动有趣,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是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活动。“美丽的谎言”群文阅读教学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等文章组成群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推论、印证等方法对这组文章进行探究性思考,让学生在获得系统性知识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