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百花香自异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有嘴,张嘴都会说话,但说出的话来却如百花盛开,芳香各异。哲学家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语言学家断言:“人问不会有两个言语相同的人。”
  言语的千姿百态是怎样形成的?
  分寸感。是受性格制约的。性格急躁的人说话火力威猛,如炮弹刚刚出膛;沉稳的人说话温文尔雅,像奏小提琴抒情曲。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态度往往有天壤之别。如河边有个青年用脚踹断刚刚栽活的小树,性格不同的目睹者言辞就大不一样。老干部模样的人见了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哪,是该好好教育教育了。”旁边的年轻老师则说:“教育也不万能,我看要罚,毁树一棵,罚款1000元。”性格火爆的管理员接上话茬:“罚轻了,还要像新加坡那样,加20鞭子,新加坡的文明就是打出来的。”正在植树的绿化工人更激愤:“要我说啊,毁树一棵,砍手一只。砍他几个示众,就不会有破坏的了。”
  如果光从制止毁树的效果看,绿化工人的做法肯定最有效,但,一项本是文明的事情,怎能搞得如此血淋淋的呢?其他人的意见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老干部显然是位慈祥平和的长者,言辞间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年轻教师或许对某些现状不满,故提出天文数字的罚款。管理员更急躁一些,他没注意到,北欧的文明不亚于新加坡,却主要是靠教化出来的。绿化工人最暴躁,简直“愤”不择言,他提出的砍手剁脚的办法,完全不适合我们这个文明时代和国度。
  言语的老练与率真是跟年龄有关的。孩子的话如春日之花,夏天的风,爽朗明快;老年人则慎于思考,往往“话到唇边留三分”。有一个“老三届”聚会,昔日同窗现在都五十开外了,教授、工程师、作家、艺术家各行各业都有。晚宴上,气氛欢洽。有人出了道智力题叫大家抢答:“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欢腾的。席面顿时平静下来,良久无人作答。出题人便点艺术家的名,艺术家连连拱手:“老兄免了,我从小就怕数学。”他悄悄指了指教授。教授微微一笑说:“我这脑瓜子反应越来越慢。——呶,我们的作家从小就有个绰号叫‘机灵鬼儿’。”作家倒是笑得爽朗:“我啊,数学老师送我的,全还给他了。哈哈……”打排球似地推了好一阵子,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射向高三数学老师。这下是“专业对口”,无法推辞了。数学老师颇有几分尴尬,正准备做玄妙文章,不知是谁带来的孩子,大声嚷起来:“这还不容易?1+1加错了就不等于2。”“妙!妙哇!”大家一起叫起来,一份纯真将欢乐气氛重新点燃了。
  言辞有文野之别、雅俗之分,这主要是由文化素养决定的。田野的劳动者,说话质朴,泥土味浓;文人爱咬文嚼字,文质彬彬。同是表达爱情,刘三姐的山歌唱道:“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李商隐的《无题》诗却是这样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通俗活泼,一个典雅深沉。口语表达差别就更大了,知识分子喜拐弯抹角,或从莫扎特、施特劳斯的名曲谈起,或从汤显祖、曹雪芹的妙文人题,然后感叹“高山流水,知音难遇”,以此试探对方的心曲。工农大众要直率得多,要么说“交个朋友吧”,要么更直截了当:“我爱你。”然而阿Q直则直矣,就是太粗俗了,他喜欢吴妈,只会说:我,我……同你困觉。
  “文革”中有首歌唱道:“什么树儿开什么花,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太绝对了一点儿,但也不是全无道理。有个故事颇能说明这个问题。一天大雪,秀才、商人、财主、农夫四人同在亭子中避雪。商人先开口:“大雪纷纷下地。”——显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心态。秀才立刻接上:“都是皇家瑞气。”——歌功颂德的媚态露出来了。财主也不甘落后:“如此下他三年。”——反正我有的是钱。最后是农夫说了:“放你娘的狗屁!”——下三年雪老百姓饿死,你也休想活!
  与此相关,政治意识也会渗入言语里。国共和谈时期,由中苏友好协会出面邀请国共两方面的新闻记者参加酒会。酒会有一项猜谜活动,有人出了一个谜面:“日本因此投降”。谜底打一我国古代人名。结果有人猜“屈原”,有人猜“苏武”。猜“屈原”的是《中央日报》记者,他认为日本投降是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猜“苏武”的是延安《解放日报》记者,他认为日本投降是因为苏军击溃了日军主力关东军。谜底不同原是政治见解相左。
  实际上,言语的个性化并不只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它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前面所举年轻人毁树的例子,评论者措辞分寸不同,性格是主要原因,其中也掺和着职业、年龄以及彼时彼地心理情绪等成分。曹雪芹是擅长语言描写的巨匠,我们随手采摘《红楼梦》中一个片断便可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十回写贾宝玉和众姐妹乘棠木舫去蘅芜院玩赏。水面上有许多败荷衰叶,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语中透逸出贵族公子的骄气,口气是命令式的。宝钗听了马上说:“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功夫呢?”这可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闺阁语言,她是从体贴下人的角度说的,难怪上上下下没有不说她好的。不过,宝钗的话还有弦外之音,一方面看似解释,实则是安慰宝玉;另一方面是向宝玉表白,你不喜欢的我也不喜欢,顺从和取悦之心都在其中。
  这些,林黛玉是看得极明白的,心里早已酸酸的。此时她冷冷地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荷叶了。”林姑娘这话不但显露了她的性格,而且飞扬着她的文采与聪明灵性。人都说林姑娘“小性儿”(用今天的话说是心胸狭窄、嫉妒)。不过,现代读者大多能谅解,因为性爱本身是排他的。黛玉这话正是针对宝钗的,你说要拔,我偏主张留,以此掂掂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份量。不出所料,宝玉立即表态:“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黛玉的聪明就聪明在她能将李商隐的诗句恰到好处地摘来。而且先抑一笔:“我最不喜欢”;再高高扬起:“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本有一种幽深的凄清美,经她一卖关子,更觉意味隽永。不由宝玉不赞同她的看法。而且“你们”二字别具匠心,“你”而不带“们”,就会显得太尖酸太刻薄太裸露。“你们”实际偏指宝钗,这样,既发泄了怒气,又掩藏了锋芒,真乃是“绵里藏针”之法。林姑娘不愧“心较比干多一窍”。
  
  (责任编辑/丰霖)
其他文献
常言道:“不觅仙方觅睡方,养生妙招枕中藏。”古人并没有把枕头简单看作卧具,还将它作为一种医疗辅助器具,作祛病养生保健之用。  装入药物的枕头,称之为“药枕”。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头颈之处,经脉网罗密布,穴位庞难岂富,久卧药枕,可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促使药枕所盛的药物的有效成份散发出来,缓慢持久地刺激经穴,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国古代佛家和道家都有卧药枕的传统。唐代义净和尚介绍过当时僧侣们常
期刊
前不久,具有现代化高技术设备的装甲车开上了太平洋上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与岛上的吃人巨鼠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大战……    走私船误泊巨鼠岛    那是1985年初夏的一天,一艘伪装的走私船顺利地驶出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东港,前往美洲销售走私物品。一连数日,晴空万里,海面微波荡漾,走私船巧乘洋流,很快绕过关岛,进入太平洋深水域。这是素有“东方百慕大”之称的魔海之域,但走私船上的老大罗伯特(美国人,走私
期刊
肖克,1908年生,湖南嘉禾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裴足喜,江西余江人,1940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于曙光,1944年生于河北磁县,现为中国书协编辑部副主任。系中国书协、美协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
期刊
邓小平70年代的一次南巡    1976年下半年,当时毛泽东已逝世,“四人帮”面临倒台之际,社会上亦到处可见“批邓”的标语口号。这时邓小平来到了广州市,由许世友亲自派了几十名彪悍的便衣负责保护。  邓小平来到一个肉菜市场,他把帽沿压得低低的,把眉毛也给遮住了,所以没有人认出他。他来到一处国营的蔬菜摊前,只见摊挡上的菜全是青黄色的,他便问这蔬菜部的职工说:“怎么卖这些黄叶菜?”这职工没想到是邓小平,
期刊
“厌胜钱”又称“压胜钱”,古代自汉至清铸成钱币形式的吉利品或避邪品,其意出自方士的一种以诅咒制胜人或物的巫术。厌胜钱正面文字多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有各种图案,如星斗、双鱼、龙凤、宝剑、龟蛇等。此类钱只供佩戴玩赏,不是货币。    清朝制作过一套四枚“八宝图案钱”。正面文字分别为:“一品当朝”、“寿同山岳”、“荣封九锡”,“元享利贞”,币背有同样的四个显示某种物形的图画
期刊
香港回归灯谜热  刘 山    香港回归,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广大谜人接连掀起了“九七香港回归”的灯谜热潮。  北京的“迎九七盛喜谜赛”,是谜界九七“开门红”的第一件大喜事。50条赛题,引人入胜。如:“首都旭日升”(猜铁路名),谜底是“京九”;“祖国安定昌盛”(猜滇、苏地名各一),谜底是“华宁、泰兴”。大家越猜越高兴。  浙江舟山举办以“舟山人民热烈欢庆香港回归祖国”14字的命题创作,接着又举办“迎
期刊
遗嘱    某人被狗咬了一口,伤口拖了好长时间仍不痊愈,才觉事态严重,忙去看医生。医生瞄了一眼,叫他把狗牵来,正如医生所忧虑的,狗患有狂犬病。即使给他注射血清亦为时太晚,医生觉得有必要为其准备后事了。  见他坐在医生桌旁振笔疾书,医生安慰道:“说不定情况并不恶劣,你大可不必现在就立遗嘱。”  “我并非写遗嘱,我只是列出该被狗咬的那些人的名单。”    握手之后    “你认识银行家杜朗吗?”  “
期刊
电影《荆轲刺秦王》已经开拍,据说这是本世纪末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艺术家们将如何再现这一两千二百多年前的事件,现在尚不得而知。然而这一事件的本身就是那么惊心动魄,令人作历史的回想。  “荆轲刺秦王”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怀着极大的同情描写荆轲,把他写成一个失败的英雄,虽败犹荣。古来咏唱荆轲的诗篇,最有影响的首推陶渊明的《咏荆轲》。这位田园诗人以热烈的感情,歌颂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荆轲,最后说:“其
期刊
凌云海 主持    海洋国家与海洋经济    凌云海:过去,我们一直都有一个很深的观念,认为中国就是一个大陆国家。其实不然,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足以证明中国也是一个海洋国家,只是传统的内陆农业文明中心观念使我们很多人淡薄了本应有的海洋意识。从历史学的角度,我们应如何重新认识?  杨国桢:海洋是中国社会和人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考古学界的新发现已经显示,中国古文明的发
期刊
主持人(江西教育学院副教授,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会长、本刊特约主持人):应邀主持“本期话题”,我很高兴。谱牒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文化价值与史料价值,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尤其在今天海外华人的“寻根热”中:作用就更大。大家可以就谱牒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些介绍,以飨读者。    上篇:谱牒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许怀林:(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江西历史学会副会长、江西谱牒研究会副会长):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