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视域下民族团结教育的课例反思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团结教育需要以政治认同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来统领。通过对两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公开课的教学研讨,我们发现这两节课都存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没有被真正“带入”的现象。如果目标设置多考虑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问题设计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探究能引发学生较多生活关切,则教育效果会更理想。
  关键词:政治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目标设置;问题驱动;活动探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时代,用政治认同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来统领民族团结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不久前,某校高一政治组围绕“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以下简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开展同课异构。两位教师的课各有特色,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本地教师甲采用主题情境教学设计,教学推进很顺利;外地教师乙注重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在课后评议时,有听课教师提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这两节课中,都少有学生主动发问和质疑,尽管课看起来比较顺畅,但部分学生没有被真正“带入”也是事实。看似精彩的课堂背后,为何会缺乏学生发自内心认同的“真学习”?笔者拟结合这两节课从目标设置、提问驱动、活动探究三方面进行反思。
  一、目标设置应以核心素养作为统领
  教学目标是教学价值的集中体现,它反映学生素质发生变化的内容和程度。适切的目标设置对课堂教学的指向作用不言而喻。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又像一座灯塔照亮教学之舟,给予学海边探索的学生以收获和回味[1]。
  教师甲在进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目标设置时,确立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及形成原因;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意义;懂得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等教学目标。
  从上述目标设置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表述比较科学具体,但几个目标主要指向知识层面,一个涉及情意层面,缺乏能力层面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统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6年征求意见稿)中对相关内容的表述如下:
  由上可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隐含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内容目标里,并通过议题活动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解读课标,发挥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设置的统领作用。笔者以为如果教师甲把教学目标改成:(1)课前观看反映民族团结的影视作品《红河谷》,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观后感,了解和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2)结合生活中不同民族的中国人和睦相处的典型事例,理解和认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3)作为中学生,应努力为多民族和睦相处做点事情。这样修改后的目标既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处理民族关系三个基本原则的知识目标,又有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意目标,既能体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这对促进政治认同目标的达成将起到积极作用。
  目标如何“精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建议本课教学内容整合成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趋于用议题—活动—表现—评价来指导学生学习。上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教学提示中指出:以“不同民族的中国人怎样和睦相处”為议题,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该议题充分体现目标旨趣在于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以下共识:五十六族,历史久长;各族同胞,同衰同昌;团结是福,分裂是殃;平等基石,互助保障;团结主导,和谐吉祥;和衷共济,共浴春光;爱我中华,繁荣富强。
  二、问题设计应驱动学生主动参与
  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方法,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提问。教师乙在这节公开课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她设计的问题丰富多样,但有些令人眼花缭乱。
  她先运用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天山情》导入,设计两问:(1)你想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库尔班大叔和张会计之间的关系?(2)《天山情》为什么能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大受观众赞誉?讨论完上述问题后即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堂调查:(3)我国有几个民族?除汉族外的其他民族被称之为_____?(4)徐州有___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___?(5)你的民族有哪些传统文化或风俗习惯?(6)你及家人与其他民族相处得如何?
  针对以上六个提问,笔者觉得(1)(2)两问可以重新设计为《天山情》所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由此引出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谋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3)至(6)问可放到课前小调查。至于第(5)问则可改成:你所属民族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属于一定民族,而不是民族属于你、我、他。这一问可在课上随机分享,未必都呈现在课件上。
  接着该教师又要求学生结合丰富的事例说明徐州援疆的“徐州模式”:(7)试举一实例,说一说徐州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哪些做法。(8)谈谈社会各界、党和国家为什么认可、点赞、推广“徐州模式”。然后又以“援疆行动之再判断”引发学生辨析以下两个观点:观点1:国家举各地人、财、物之力,只为边疆地区少数人,这不值得;观点2:汉族开展对口援疆行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会受到现代文明冲击。(9)作为徐州人,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如何回应这种质疑?(10)如果请你与某一位少数民族同胞小伙伴结对认亲,你打算怎么做?请你列出具体详细结对做法。其中第(8)和(9)问具有思辨价值,遗憾的是现场没有辩起来,草草收场,教学效果不理想。第(10)问中与少数民族同学结对认亲,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可改成:如果你想与少数民族同学结成友好对子,计划怎么做?
  教师乙本节课设计了多个问题,涉及《天山情》节目探讨、徐州本地少数民族概况、民族团结工作的“徐州模式”,以及参观清真寺、与少数民族小伙伴结对子等。由于提问多,且内容不够严谨,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加上背景材料欠选择,信息量较大且杂,学生阅读耗时多,导致重点不突出。一些提问一闪而过,更不用说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互动了,出现“你问与不问,问题还在那里”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他文献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首先准确把握试题中所给材料的主旨,否則就会出现“离题”、“跑题”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所给“材料”的主旨呢?  一、抓标题  有些“材料”是有标题的,而这些标题,有的是对“材料”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则是对“材料”主旨的直接揭示,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把握住了“材料”的主旨。请看下面这道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
“有文采”,这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文采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是凭直觉就可以感知的。例如我们读名家的文章,常有词清、句丽、出语如连珠之感,这就是“有文采”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记叙文词句漂亮,行文华丽,固然是“有文采”,但更多的情况下,文采指内含的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它以自然流露为上。如作家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结尾处写道: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
摘 要: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结合北大才子创业故事,重点介绍主题式课堂设计的三部曲,即“围绕主题,精选话题”“巧问妙答,彰显主题”和“精彩小结,点亮主题”,具体阐明了主题式课堂教学是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主题式课堂;教材研读;主题确立;课堂设计  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的新理念。笔者以为,主题式课堂教学是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华丽转身的有效策略。现以“新时代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第二批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省份山东、北京、天津、海南统一命制高考模拟样卷。其中,文言文考点强化了信息的筛选概括,新增主观表述题,难度明显加大。这是多年来全国卷从未考过的题型,预示着未来的全国卷将悄悄“变脸”。这一新题型更加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文言核心素养,进入或即将进入新课改省份的同学应引起备考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新题型呢?  首先,要明了命题的常见角
文言文考查,总离不开词义的理解。这些词义往往是临时义,命题者一般不会照搬书上的原句来测试。因此,这就给同学们答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如果平时学得牢,用得活,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我们在答题时一定可以准确推断。下面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  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以形为本,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帮助。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
摘 要:从浙江省初中综合社会科“素养立意”课堂的特征入手,探讨素养立意课堂转变的实施路径,其包括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材處理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同时,提出了当前学科素养目标要真正落地于课堂教学之中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社会科;课堂教学;素养立意;特征;实施路径  有人说中国教育已开始进入“素养时代”,核心素养几乎是无人不晓。那么,素养立意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如何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是以间断性的内容信息符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文本。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数则相对独立的材料。这些材料大多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中心话题。各材料单独看是相对独立的,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合在一起又能完整地、全方位地表达意义。各则材料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
一、英语中比喻的成分分析,主要分类及其修辞功能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将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取其相同之类进行比较,将平实的语言赋予审美意义。它主要用于揭示事物的特征,使语言形象,具体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首先是结构成分的分析,包括基本成分的确定、成分的特点与功能分析。比喻在结构上有:本体,喻词,喻体。在英语修辞格中,比喻主要有两
摘 要:任何的教学设计都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自主问答式教学也不例外。编码特异性原则、头脑风暴效应和齐氏效应等心理学原则与主动问答式教学“超”链接可以让课堂焕然一新。  关键词:主动问答;心理学 ;教学设计;思想政治  教学是针对人类心灵的工作,教学实践需要心理学的引领。主动问答式教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心理学效应,让学生在“学堂”中学习提问,尝试答问,在答问中遇见新的问题,如此
Unit 3  Ⅰ. 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该单词的适当形式  1. He hears an a scream — his mother has just died of Aids.  2. She wanted to laugh and w all at once.  3. I hope the doctor can c the pain in my shoulder.  4. Its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