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差错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芬(1965-),女,专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液成分制备。
  摘要: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成分制品种类的增加和成分制备过程中的环节增多,如果在血站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监督措施不到位,差错就会不断发生,给血液质量带来很多隐患。所以,如何加强过程管理,杜绝和降低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发生,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血液质量成分制备差错控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46-01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汇总2008-2012年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案例95份。
  1.2采用同类差错比较的方式,总结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
  1.2.1制备记录差错、贴产品码错误、使用过期转移袋,这几项是因为工作人员未检查、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采取的措施是增加1位复查员,发现问题退回,让责任人纠正并扣除其质量分。
  1.2.2分析热合漏血是经验不足、热合时未能随电压高低及时调整热合机的档位、血液管路不干燥造成。采取的措施是与新进员工多交流、交换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责任心。
  1.2.3离心血袋破损:①边沿和底部不规则裂开;②瘤状突起破损是由于装罐时中间的血袋悬空在两个血袋之间,未与离心罐充分接触[1]。改进的措施是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
  1.2.4沙眼和底部未粘合完整、侧面直线裂开,此类是血袋质量引起。改进的措施是与血袋提供单位沟通改进质量。
  1.2.5分离成分错误是沟通不到位。改进措施是在过去口头交接的基础上增加文字交接,交接双方签字后再次核对。
  1.2.6血液的总袋数与血量毫升不符。这是因采血人所记录采血量与实际血袋血量毫升不符造成。改进的措施是交接双方面对面交接签字,并细化数量和质量,把差错杜绝在成分制备前。
  1.2.7微机操作失误。这是由工作人员操作不熟所致。改进的措施事加强对责任人的岗前培训,熟练上机。
  2结果
  为加强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减少差错率,2008年始科室建立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分析单,以便责任人通过分析差错,改进措施,提高质量,至2012年共产生15份质量分析单。为进一步加强对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减少差错率,2010年科室又建立了质量管理细则,至2012年每月对质量管理细则表进行检查汇总,3年来差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项目达到零差错。见表1。
  3讨论
  任何行业都在改进中求发展,血液成分的制备也不例外。建立和完善血液成分制备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确保各环节质量,形成“自我控制、环节制约、科室制约”的质量控制系统[2],减少和杜绝差错发生,从而提高血液制品质量。
  成分制作过程中的差错原因分析可归纳为:工作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贴签操作前后未进行核对,新进员工操作不到位,血液交接时未细化,口头交接后未进行再次记录单核对,监控措施不到位,已制定的制度未切实落实等。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制定质量管理细则,责任人通过个人写出质量分析单和整改意见,逐步增强血液质量意识;工作人员严格核对制度,并增加成分制备后续的再次核对,专人负责原材料的使用检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汇报解决;对新进员工安排专人负责代培,与他们多沟通交流;建立齐全的交接制度并细化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把质量教育纳入每周科室学习的重点,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沟通,让各个环节均有口头和文字交接,并签字核对。
  通过上述成分制备过程中的一环紧扣一环的一系列管理和监督:即,严格按照设计的质量细则进行制备,并通过质量分析单进行分析整改,再通过内部监督进一步核对,最后,通过全流程再次核对4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和监督环节,促使差错率在管理系统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并最终达到零差错,进而提高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体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涛,血站成分制备质量控制作用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75
  [2]袁中晶,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8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分析仪应用于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中的方法与意义。  方法:对80例浆膜腔积液分别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 比较两法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对64份无异物标本,显微镜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52—9700×106 /L,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49—9819×106 /L,二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16份有异物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对危重患者行生化检验时动脉血气剩余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危重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所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液标本收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标本的检验性失血情况。  结果:两组标本的AKP、Cr、TP、DBIL、AL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
期刊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理论和药物配制的需要,将药材进一步加工的传统工艺。中药经炮制后用于临床,对保证其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资料,阐述如下。  关键词:中药炮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35-0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理论和药物配制的需要,将药材进一步加工的传统工艺。中药经炮制后用于临床,对保证其安全有
期刊
摘要:政府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希望能规范其津贴补贴的发放,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稳定医疗队伍,提高其社会公益性,最终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但要使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制度达到最初目的却需要更多努力,如果实施不恰当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政府及卫生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指标及合理的分配制度,这样才可能达到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目的。本文就浅谈基层医疗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巢式PCR在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文采用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并与常规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半巢式polA PCR检测出阳性37例,阳性率达30.83%(37/120),常规polA PCR检测出阳性7例,阳性率达5.83%(7/12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半巢式polA PCR检测结果与常规polA
期刊
摘要:2011年北京市开始推广使用预付费制度,而作为预付费制度分组的基础,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质量将对预付费制度标准起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医疗保险的成本核算以及医患保三方的利益。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分类了肿瘤疾病的内容,这不论对于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的肿瘤患者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ICD-10制定了标准的肿瘤疾病分类编码,既为预付费制度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又是广大肿瘤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礠敏感成像技术检测治疗颅脑疾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颅脑疾病患者49例,对患者采用礠敏感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常规的MRI成像技术对比,探讨礠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治颅脑疾病的临床作用。  结果:与传统成像检查相比,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将患者的颅内异常出血灶以及血管异常等情况更清楚地显示出来。本组49例患者中,11例脑外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天然多糖类药物的检验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天然多糖的主要临床应用,本文以人参多糖对胸腔积液治疗临床效果为例探讨。  方法:纯化得到多糖纯品,采用人参多糖注射,针对200名患者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人参多糖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果,尤其是对肺癌、胃癌和乳腺癌有明显疗效。  结论:人参多糖可用于治疗胸腔积液,对肿瘤细胞有杀伤力,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天然多糖类药物检验临床应用现状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846例体检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结果:对比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前后,体检人员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及健康问题发生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后,体检人员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及健康问题发生率(96.45%)显著低于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快速更新,新的查寻方法和新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和积累,本文旨在对现有最新的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及其查寻途径做简要的介绍,为医务及医学研究人员了解本专业前沿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关键词: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获取应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43-01  1文献资源数据库  Pubmed(htt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