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推理 深度学习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下第96至97页“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推理等方式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多边形边数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出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一般方法。
  2. 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活动经验,感悟类比、归纳、数形结合、转化、模型等数学思想,初步形成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将多边形转化成若干个三角形,发现分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并能用数学模型表示。
  【教学过程】
  一、特殊到一般,诱发猜想
  1. 依次出示一条线段、两条线段,首尾连接,不能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再出示一条线段,引导学生发现至少要有三条线段首尾连接才能围成一个封闭图形。
  2. 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三角形有3条边,有3个角,三角形3个角的度数和叫作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是一个四边形呢?
  3. 出示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
  师:它们的每个内角都是90°,它们的内角和是90°×4=360°。长方形与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根据这些,你能提出怎样的猜想呢?
  预设:是不是任意一种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呢?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提升数学思维的综合实践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了解了多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内角和引发对于四边形内角和的猜想,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探究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 出示一个四边形。
  师:这是一个一般四边形,你能自己想办法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探究单上尝试画图操作。
  预设1:从一个顶点引出1条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
  预设2:受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正迁移,学生可能会把四边形的四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
  组织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方便快速。学生选择画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就是四边形的内角和。
  2. 師: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六边形呢?你能自己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内角和吗?
  预设:学生受上述方法的启发,迁移类推:从一个顶点引出2条(3条)对角线,把五边形(六边形)分成3个(4个)三角形。从而推理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3=540°,六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4=720°。
  教师同步展示课件。
  3. 师:如果边数再多一些,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引导学生列表探究,把下表填写完整:如果是七边形呢?从一个顶点引出几条对角线呢?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是多少呢?内角和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就得有“活动”的机会,有“亲身经历”(用自己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去模拟、简约地经历)知识的发现(发明)、形成、发展过程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把一个多边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的方法依次找到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然后借助列表推理研究,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归纳出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感悟抽象、推理、建模等数学思想。
  三、深入思考,理解实质
  1. 师:经历了这个结论的推导过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预设:为什么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对角线的条数是“边数-3”呢?
  预设:以一个六边形为例,六边形就是6个顶点,只从一个顶点出发,不能向相邻的两个点引出对角线,再去掉自己本身这个点,可以连出(边数-3)条对角线,这样就把多边形分成了(边数-3+1)个三角形,也就是(边数-2)个三角形,因此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边数-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推导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借助六边形来说明为什么引出对角线的条数是“边数-3”,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思考规律背后的原因。
  2. 回想整个规律的得出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猜想——验证——归纳——反思”。
  四、深化新知,拓展思维
  1. 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180°×边数-180°×2
  =180°×边数-360°
  师:这个推理出来的结论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多边形来说明问题,你能看图说一说吗?(图1)
  预设:这是一个四边形,在四边形内任意点上一点,每个顶点与这个点都连起来,这样就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4个三角形,这4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4,不过在这4个三角形中,有这样4个角是不属于多边形内角和,这4个角合在一起就是360°,所以再去掉360°,也能求出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2. 师:多边形的内角和还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1)-180°,你能借助这个五边形说明这种形式也是正确的吗?(图2)
  设计意图:运用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得到公式的另外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说明这两种结论的正确性,殊途同归,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再次验证结论,开掘思维的深刻性。
  五、应用研究,拓展延伸
  1. 工人师傅用地砖铺地,我们会看到形状为正三角形的地砖(正三边形),正方形的地砖(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那么有没有正五边形的地砖呢?
  思考:地砖可不可以是正五边形的呢?我们现在把几块正五边形铺在一起,发现没有铺满,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预设:原来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5-2)=540°,正五边形的每个角的度数都是一样的,540°÷5=108°,360°-108°×3=36°,还会留下一个36°的缺口。这就是没有正五边形地砖的原因。(图4)
  师: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为什么可以铺满呢?你能自己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吗?(图3)
  设计意图:应用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解决正五边形不能密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验证,培养应用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演绎和归纳是科学研究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两种逻辑思维方法。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知识推导出个别结论的过程。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这两种推理方法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常用方式,各有所长,互相依存,本無优劣之分。但当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投射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效果也迥异。本文着重从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的《半截蜡烛》课堂教学案例的比较中,
期刊
习作教学乃小学语文教学之“半壁江山”,可提起习作,学生个个唉声叹气,叫苦不迭——不好写也不愿意写;教师则认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好教也不乐意教。尤其单元习作成为教师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缘于无从下手,无法操作。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巧引妙导,使得习作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借范本引路,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个个充满童心、
期刊
课程改革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良好的师生交流为桥梁,以生活情境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贴近生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对生活的兴趣亦逐渐增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
期刊
在小学数学中,“数感”一词经常被提及。数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然而,数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思考,数感是不是自身对数的感觉,能敏感地领会“数”所表示的意义或内涵,数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靠的是体验和感受。  俞正强老师提出,数感是所有可表达和不可表达的总和,它是鲜活的,是持续生长、不断丰满的。一个好的老师,数学学习的指导过程就可以描述为对学生已有数感的依赖与使之渐次丰满的过程。
期刊
习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国民要热爱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這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鞭策,值得反思。落实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从小进行学习和发扬,文化自信谈何而来?人教版语文课本在五、六年级安排了几篇短小、有趣的文言文,这样编排不仅适应了学生认识螺旋上升的需求,也为七年级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
期刊
【版块一】  (师自我介绍,出示台湾的照片)  师:有很多鲜艳的花。最美的是哪一朵花?  生:第……呵……第三幅。  师:请你深情款款地看着我,你说第三幅,是我最美,是吧!台湾有许多美景,但台湾最美的是人!丽云老师很喜欢读我们的古诗文,看到美景,我马上想到这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可是最近台湾好喜欢下雨,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立刻想到这首诗。一起读前两句。  生:空山新雨后,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引入崭新教学理念,智慧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品德与社会活力课堂。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对教材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以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对教学突进展开多元优化,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对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升级,以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一、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最为密切的关联,教
期刊
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数学学习离不开抽象,数学抽象是核心素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设计有效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呢?  一、立足学生实际,大胆整合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蓝本,作为组织教学的参考材料。伴随着教学观念的日趋理性,“以人为本”的教學理念逐步深植教师的教学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进行数学教学成为大家的共识。
期刊
2017年11月11日,应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的邀请,福建教育出版社组织《新教师》编委会暨福建省名校长名师送课入台交流活动。这次活动有11人参加,走访考察5所学校,送课3节,其中笔者送教1节《篾球投掷》课,这是“福建省小学体育阮光清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入台教研交流活动。  一、课的准备  台湾新北市贡寮区澳底小学是这次送课活动的首站,也是笔者送课的学校,它是一所百年老校,学生最多的时
期刊
“人们在保持真实面目的时候,绝对不会是可笑的;只有在装模作样的时候,才显得可笑。”柴斯特菲尔德的名言同样适用于品德课堂。在品德课堂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往往说出的不是自己的真实看法,又或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只是照本宣科,按“书”索骥,猜测教师所希望得到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心悦诚服,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时常背道而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等于零,不仅可笑,甚至可以说是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