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是遇见自己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读书和以往不同。以往读书或是纠结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或是沉溺于人物情感的百转千回,而作为读者的我,只是我,故事外的看故事的我。而今已近不惑,捧卷再读,却总在不经意间,在书中的故事里,遇见自己。
  龙应台在作品中写出自己生命历程中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二是目送渐渐老去的父亲的背景,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当读到送华安第一天上小学,“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汇,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时,那纠缠不舍的母子亲情一下子将我拉到过去。我眼前突然浮现的是儿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托班时的情景。不像别的孩子还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溺爱中任意地撒娇,刚刚两岁半的他,不得已背着一个印有小熊维尼的卡通背包,带着水杯、小毛巾进了幼儿园。当我把他的小被褥按老师的规定安放好走出寝室之后,心里就一直纠结着要不要隔着门看看他在教室里的样子。他有没有哭?有没有不合群?看了,怕揪心;不看,又不放心。最终,我还是驻足在教室门前,透过高高的玻璃窗,我看到他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听老师讲着什么,尽管身边不乏初次离开父母大哭大闹的同龄人。就在我要转身的那一刻,所有的孩子按老师的要求排队走出教室去操场活动。楼道里,“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汇”。那一刻,我看出他的不舍,但他没有哭闹,只是可怜地瘪着嘴随着队伍往前走,而头却一直看向我。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我想:儿子长大了!至少,他已学会不哭,学会坚强。
  华安16岁到美国做了一年交换生,在龙应台和儿子照例拥抱时,“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读到这里时,我又一次遇见了自己。我突然想起一次寒假,上四年级的儿子每天都要去兴趣班学绘画。几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一直是我接送他。而这个寒假,我想,自己是不是该放手?9岁的男孩怎么能总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呢?于是,几次接送中,我总是有意带他步行于一条小路,指点他看路上那些没有大人陪伴的孩子是多么的独立。看他有羡慕的意思后,一天早晨,我谎称有事走不开,让他自己去上课。他犹豫了好久,在我的“请吃必胜客”的诱惑下,最终还是答应了。可我怎么能放心呢?估计他走远后,我匆匆下楼尾随而去。走出小区西门,凛冽的寒风不断地冲击着我的眼睛和鼻子,模糊的泪光里,我看到他戴着白色运动帽,穿着蓝色羽绒服的小小的身影跳跃在球场旁边的小路上,就像一只放飞的小鸟,自由自在。那一刻,我舒了一口气:儿子长大了,独立了!我突然觉得,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时,见证他的成长!
  龙应台在书中还记述了她目送渐渐老去的父亲远离的背影、父亲的小货车噗噗地冒着黑烟驶出巷口的情景,及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缓缓往前滑行的情景。一次次的目送见证着父母的老去,见证着至亲的生死别离。在她的故事里,我仿佛看到结婚那天父母离开我的婆家的背影,风中是婆家人的欢语和我感觉被遗弃的眼泪。我仿佛看到有了自己的家后,父母来温居离开时的背影,父亲的背不在那么挺拔,母亲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那么刺眼。我仿佛看到每次离开父母的家时,即使汽车已经驶出很远,后视镜里仍是他们模糊的但凝固不动的身影。我突然觉得,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时,见证他们的衰老。
  是啊!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要独立面对的,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而我们能做的只是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感谢作者!感谢《目送》!是她们和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得以在阅读中遇见曾经的自己,让我们重温过往,珍惜现在,憧憬未来。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二中)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关于《荒野生存》  美国影片《荒野生存》改编自著名作家乔恩·科莱考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散文集《阿拉斯加之死》,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问询生命真相而毅然投身荒野悟道的故事。主人公克里斯家境优越,毕业于名校,并被保送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前程似锦。但是,他放弃了哈佛,脱去了所有文明的外套,成为一名“超级流浪汉”,走进阿拉斯加寻找生命的归乡之路。在荒野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重回人群的洒脱。然而,四个月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梦”关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和公民应当如何担当”三个层面的问题,明确给出了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要构建“自由、平等、公正、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的是学校文化的变革与转型。广义的学校文化涵盖了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教研文化等层面,其中,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包含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塑,因此在基础教育变革尤其是学校文化变革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建设新型教研文化、激活教研中层组织的文化活力、借助教研层面的文化构建来带动整个学校文化深层次的重建,已经成为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平原,是一所县城小学。这所学校基础设施差2016年,才实现班班多媒体;师资力量薄弱,全校仅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具备中师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名校。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乐陵市实验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引路人。是他,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国家课程真正落地生根;是在他的引领下,乐陵市实验小学才走进了全国
那日匆匆去二炮医院看望黄先生,遗憾的是只能透过视频远远地凝望着先生,不想这远远的一刻凝望却成为了今生今世与先生的永别。  我与先生相识于1992年初冬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的教育哲学年会。当时我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基本理论的硕士研究生。西南师范大学地处西南一隅的重庆北碚,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当年学术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基于这样的原因,教育系非常注重学生的培养,常常邀请教育心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到
教师教育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者的质量。教师教育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未来发展有赖于一支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研究队伍。他们在传承、研究和实践教师教育中扮演着中坚力量,为此,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接受田家炳基金会的赞助,从报名参会的青年学者中选拔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开设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以下简称“田青论坛”),旨在为优秀青年学者及国外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提供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促进
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在一起研讨学校文化和教师专业的问题。有一点先做一下说明,“丰悦于心,慧通于世”是郭锋校长提出来的理念,我也非常赞同,所以我就按学校的要求题写了这几个字。今天来到学校,听了校长的介绍,我对樱花园实验学校有了很形象的、很好的印象。确实,学校这几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特别是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校文化。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一个是学校文化,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主题是学
王笑梅,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心理中心科研员,北京市德育学科骨干教师。  《中国教师》:生涯规划在国外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而我国开展得比较晚,也不成熟。具体到海淀区,是从什么时候、基于何种考虑开始推行高中生涯规划的呢?  王笑梅:从全国来说,民国时期开始就已经有生涯指导了,但那个时候主要是侧重于对职业的指导,后来是间断性的。20世纪90年代国家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生涯指导,但当时侧重于农村
编者按:  成立于2009年,办学仅有两年多时间的深圳市南湾学校,在教学质量突飞猛进的同时,以其家长义工和国学特色这两道亮丽风景在深圳市享有美誉。享誉深圳的南湾“家长义工制”有着怎样的源起和发展?面对建校之初的种种困难,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校长李化春和他的团队打赢了那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学校发展进入平稳期后,年轻的学校又是如何挖掘自身的国学渊源,将国学底蕴融入办学思想与日常教学?本期《校长论坛》将
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儿子和孙女也走上了教育岗位。儿子已经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我们县的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孙女也于2013年成功应聘特岗教师,在县的一所中学担任英语教师。我希望他们能真正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口述者:李南生,男,汉族,1940年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毕业于剑阁初级师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1959年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先后在1所中心校和4所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