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老人那期盼的眼神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qu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的很想孩子们!因为快要过年,想得更心切了。”
  ——经常听到两鬓斑白的老人这样感叹,离年关越近,他们的心绪越不宁,越忐忑,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默默地等待,无论心里有多么急切,他们拿起电话的手也往往会再次放下。不是矫情、是不忍惊扰;不是烦躁,是害怕失望……这就是扶门相望等待孩子回家的爸爸和妈妈们。这是一年中他们最大的盼头,这期盼也许从孩子离家那一天开始便生成,随着春节的临近,渐渐地凝结成了殷殷的渴望。
  回想那些过往,老人们眼中荡漾更多的是欢笑:每年的这一天,即便再不拘礼节的人也要像模像样地穿戴整齐,满脸堆笑,叫开每一户的家门,然后一揖到地,口里连称“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各家各户的孩童们,追逐嬉戏,燃放鞭炮;大人则推杯换盏,海阔天空。那真是“户户但听妇孺笑,家家扶得醉人归”。这就是老人们记忆中亘古不变的“中国年”——“团圆年”。
  但是,如今的老人们困惑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中国人视为第一节日的春节越过越寡淡,越过越无趣。城市人大多草草应付,农村人也慢慢古风淡然——那些往事已成陈年。
  好在,不变的还有期盼,期盼团圆,期盼子孙绕膝前,期盼家里的一张张笑脸。这看似平常的期盼、父母们已苦熬了一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心里也知道,惊喜开始离他们越来越远。但老人们不会放弃,家里的年夜饭已置办齐全,满屋更是一尘不染,两颗温热的心早已化成春风漫卷。
  远方的孩子们,打拼、挣扎一载,或踌躇满志,或平淡无果,或伤痕累累,或绝望无助,无论是什么,此时也该让身心泊岸,不仅为来年的以利再战,更是为回应那急切的期盼。社会总是在倡导感恩,倡导回报。其实,最该得到回报的是年迈的老爹和老娘,虽然他们也许从不知道还可以得到补偿,从不知道回报也有重量。
  通讯越来越便利,可问候的语音越来越稀少;交通越来越发达,可归途上的身影越来越稀疏;网络语言越来越丰富,可跟父母越来越寡语少言……这是美好时代的瑕疵,但不能成为忘却感恩的理所应当。冷漠不是个性,繁忙不是借口,囊中羞涩更不是遮掩,面对那风中的白发,能想到的词只有:回家!
  年迈的爸爸、妈妈想你了,那个留下你稚嫩身影的“家”想你了。
  回家,马上回家。不用行囊满满,不必光鲜灿灿,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一个人、一家子,一颗心,一份情,给老人一个拥抱,给爸妈一个傻傻的憨笑,还冬季一个暖阳。
其他文献
小侄女已经穿红戴绿、在她家客厅里兴奋地蹦蹦跳跳,攥在她手里的红色纸包儿已经出现了褶皱。这是三岁的她可以“独立行走”和“自己支配自己”后的第一个春节,所以,对于她来说,年里面出现的任何东西都是新奇的,她高兴异常。而给她混乱却欢快的舞步做背景的则是嫂子比平时更加忙碌的身影。头发凌乱、睡衣肥大……这是2009年大年三十早上的一幕。我呆坐在沙发上,唯一能做的就是无目的的四处张望,而后无意识地记住这样一幕。
期刊
猛然间发现,一年的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摊开掌心,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似乎习惯了在年终岁尾的时候整理一年的心情,盘点得失,看那些不确定都一一变成了确定。得失之间,冷暖自知。  我是一个喜欢满世界晃荡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某一天,能够放下工作,背一个大大的行囊,穿一条大短裤,踏一双帆布鞋,到处游荡,看尽这世间的美景。然而,忙碌的工作,繁琐的生活,让我只能把梦想搁置起来。在今年春节长假即将到来之
期刊
在这个信息多于信仰的年代,我们的传统标记在哪里?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春节,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远远超出其他节日,它就是我们的标记,它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它对我们弥足珍贵。  过年,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你可以找出多种拒绝融入它的理由,但你只要是中国人,那么“年”就是你永远摆脱不掉的烙印。  过年,回家过年。
期刊
从期盼过年到害怕过年,中间的分水岭就是结婚单过。原先不用自己操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都要自己张罗。对之前期盼过年的兴高采烈有了怀疑:那时候是我吗?  准备过年的过程那是最心疼的。这都是钱闹的。人至不惑,单说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要照顾,要给老人买些保健品,给孩子买点礼物,这都算在办年货的货单里。其他的诸如吃的、用的、需要新置办的东西都要从可怜的工资里挤出来。面对商场的打折促销,抻长了脖子排队等候,谁不
期刊
  
期刊
缩水的谎言  任冬生    汽车跑着跑着,天就慢慢黑了下来,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弯曲的公路,全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不得不开了车灯,放慢速度,寻摸着路迹慢慢前行。我—下子焦躁起来。都走了一天了,天都黑了,又累又饿,我要去的那个边城还有好久才能到啊?但急有什么用呢,我只得耐着性子枯坐着,感觉莫名地惆怅和恐慌。  不知过了多久,一丝微凉的清辉洒在我的身上,月亮出来了。我推开车窗,冒着冷风探出头去,可
期刊
过年中的重头大戏莫过于年货,没有年货还过什么年啊!家里的老人刚进腊月便开始物色年货,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仿佛要把一年的东西全都买完。现在的年货除了这些经典的物件,还着实多了不少,不论是采购方式还是年货种类,全都令我们眼花缭乱。小到瓜子’崩豆,大到家用电器和汽车,平时没舍得,过年总得奢侈一把;平时太贵,过年赶上促销没理由不出手;平时用旧的就凑合了新年新气象,总得更新换代一下……要是想找出买
期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儿晚上与家人围坐在煤球炉子跟前,嗑一地的瓜子皮儿不许扫,十二点的钟声一响就得咬口素饺子……这些过年的老例儿你还记得多少?  在曾经的曾经,一个年是要过上一个多月的,从泡腊八醋开始,饶是正月二十五把吊钱儿撕去,那一缕红通通的年味似乎还随着填仓的烟火缭绕。这繁复冗长的一个年,过起来隆重得让人心生敬畏,敬畏岁月的波流涌动,敬畏人
期刊
母亲从老家赶来,没顾得上休息,就失急慌忙地解开她带来的大包小包,一样一样的东西被母亲摆放在橱柜上。辣椒,一撮一撮,还带着叶子,油亮亮冒着红光。母亲说苞谷糁是新下来的苞谷打的,香着呢……母亲拿一样说一样,我蹲在一边听她絮絮叨叨。  母亲说还拿了点芝麻叶,我惊奇极了,说这可是新鲜东西,多久都没吃过了。母亲捋一下额前的白发,说晒干的芝麻叶是干净的,只需用开水烫一下,就可以下锅了。吃前记得用盐和香油拌拌,
期刊
先要说清楚,这里讲述的“玉兔”可不是传说中月宫里的玉兔,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兔子,只因生存的地域发生了变化,从中国到澳洲,它的主人变成了一对善良而淳朴的澳洲夫妇,兔子的身价便就此飙升,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主人级待遇,故冠名为“玉兔”。  这“玉兔”之死的故事可能还要从我搬到堪培拉南部一个相对僻静的小区说起。就是这样一次普通的换房经历,让我见证了“玉兔”之死。  房东夫妇在宠物市场买了一只极其普通的小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