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情报科学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一个时期以来,谍报题材的影视剧火爆银屏,《暗算》、《潜伏》、《最后的99天》、《绝密1950》、《风声》……,几乎都赢得了较高收视率,吸引众多观众目光的不再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敌我双方最高层次的博弈——基于信息情报的智慧较量。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关于情报方面的论述和应用,依据《孙子兵法》,情报即谍报,可分为“乡间、内间、反问、死间、生间”五种,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难以捕捉到敌我用间的规律,这乃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是国君胜敌的法宝。所谓“乡间”,是利用敌国乡人做间谍;所谓“内问”,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问”,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制造假情报,并通过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传给敌间(使敌军受骗,一旦真情败露,我方间谍不免被处死);所谓“生间”,是探知敌人情报后能够生还的人。
  人与情报之间的故事,被影视剧演绎得高深莫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实质上,情报工作不仅应用于军事、政治领域,它“潜伏”在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有意识、有方法地捕捉、应用信息情报的过程中,能使我们大大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智力思维水平、提高做事的成功率。本文重点探讨情报与情报科学的相关知识,在科学、系统地认识情报工作基础上,启发读者关注我们身边的“情报”工作。
  
  关于情报与情报学
  
  情报,弥漫在空气中
  情报,是一个外来语,来自日语的“情报”,主要指“信息、资讯、消息”。
  情报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情报一股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知识或信息;二是要经过传递;三是要经过用户使用产生效益。情报不仅取决于情报源,也取决于情报用户。
  21世纪,信息与知识得到了“爆炸式”大发展,一方面,历电与新的信息和知识不断被编辑、整理、结构化、电子化;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我们瞬间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与知识,比如搜索引擎的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络最实用的工具之一。
  可以说,当今时代,“情报”就弥漫在我们的空气中,只要明确目标对象,我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涵盖古今中外最丰富的信息源以及大量有价值的知识线索,为情报分析、事物判断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最大益处在于,万事都可“情报”先行,在掌握了大量信息后再做出各种决策,比如理财决策、旅游决策、购房决策、求职决策等等,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少遇到很多遗憾与迷茫。只是,我们光有情报还不够,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最不缺就是信息情报,但最重要、最紧缺地是科学分析与应用情报的学问。
  
  情报学,深刻影响人类社会
  
  有关情报的学问,即情报学。它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
  例如,苏联是世界上较早提出情报学概念的国家,以米哈依洛夫教授为代表的苏联情报学家认为:“情报学是研究科学情报及其交流全过程的学科。它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共同特性,研究其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60年代末,美国情报学会主席雅荷达曾指出,“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特性与活动,管理情报过程的手段,以及为保证情报的有效利用所必需的加工技术的学科”。德国的情报专家则把情报学称之为情报文献学,视其为研究情报和文献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和工作方法的学科。“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的专家给情报学规定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科学情报工作者对情报学开展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且认为它在世界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尽管其定义尚无严格的统一表述,但都包括了以下共同点: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
  ◆情报学研究科学情报的产生、内涵、表征、传播、流通等自身特性和规律,以及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科学情报的技术与手段。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防止情报知识自身的老化;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从西方视野转向东方思维,从社会学科到实践应用,情报学的科学发展,其根本立足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导向,提供便利的情报汲取技术、情报分析方法、情报信息资源,使人们真正做到,凭借强大的“无形”信息与思想,驾驭、管理好“有形”世界,并不断把“有形”的物质世界转化为“无形”的知识经验,以指导未来的实践与生活。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文字为载体,文字所承载的就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所有情报,它教会我们科学地识别外部世界,更教会我们独立思考、探索本源、不断追求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世界与中国的情报学发展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階段:
  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人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井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 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杂志,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学者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嘲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J,de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
  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后来,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
  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學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 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
  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白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情报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情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的各种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所以情报学的内容主要有11个方面:
  ◆情报的产生、内容、特点和结构;
  ◆情报的传播、交流和利用;
  ◆情报的贮存和检索;
  ◆情报的标准与规范;
  ◆情报系统和网络;
  ◆情报用户和情报需求;
  ◆情报的大容量存储和高速传递;
  ◆情报学与相关学科;
  ◆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学情报领域的应用;
  ◆情报的经济学与社会学;
  ◆信息化社会。
  除上述普遍承认的有关情报学11项内容的论述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于1979年对情报科学的内容进行了另一种归纳,认为其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
  ◆情报的标准与计量。例如,情报系统的基本特性;情报的数量、复杂性、含义、利用和价值;情报的计量和算法;标准实验条件的定义和测试等。
  ◆情报的结构。研究课题包括情报搜集和存取系统的结构性质;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即语法学和语义学);语言结构和情报之间的关系;情报的统计理论以及情报模式如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加以验证和自动识别等。
  ◆情报传递。主要是研究“人”作为情报加工者的能力和限制条件。研究课题包括人的情报加工特性;人和情报系统、情报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情報的表述。
  ◆情报经济学。主要研究情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所研究的问题包括情报学概念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情报经济模型等。
  在学科构成上,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3部分。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中国将其归纳为情报源、流,用的研究模式。情报学按传统着重研究源与流两方面,认为用是属于用户本身的问题,近来则有趋势强调用的研究,要研究交流的全过程。由于其他学科在情报学中的交叉渗透,相继产生了一些分支领域:如情报经济、情报心理、情报术语、情报数学、情报控制、情报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会使情报学的面貌一新。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上要关心它们的共性问题。理论情报学的观点还很多。如M,c,约维茨的决策论观点,日、葛劳斯的结构与功能观点,S,K,森的情报基因观点等等。
  应用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工作与事业这样一些偏莺实践的问题,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研究这些环节中的规律性问题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微观方面。情报事业则是指一个较大领域(如国家、地区、大的团体等)从事的社会情报活动,对它的研究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宏观方面,并多涉及情报的基础结构,如情报政策与规划、情报机构、情报中心、情报学会、情报标准化、情报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情报吸收能力,也是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关心的一些问题。应用情报学在中国有较大影响,中国的科技情报学家在这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
  情报丁程技术主要包括情报技术、情报系统等方面。情报技术主要是指与情报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又可以按流程分为情报输入技术、情报存储技术、情报处理技术、情报输出技术以及情报传输技术。情报技术相对于信息技术则偏重于应用层次,其中联机情报检索、自动标引、机器翻译、光盘技术应用等是目前颇受重视的一些领域。由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知识工程的运用、智能情报检索、专家系统等给情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在情报系统方面,比较典型的是通过数据传输网将计算机、情报资源、情报机构和用户联成有机整体,形成联机检索系统,情报资源共享。这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情报系统。中国历来较为重视情报工程技术,各个专业部委在这方面倾注心力较多,其成果较多反映在历届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研讨会上。
  情报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目前情报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社会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针对社会现象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用现场观察法,后者又 分作访问调查与调查表调查。
  ◆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如对于某国、某学科的论文数量、年度增长率、利用状况、对文献中所附参考文献种类、数量等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数学分析法。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在情报学的研究中都在应用,如在情报检索理论、情报传递的机制、情报采集方案的确定中,概率论、集合论、模糊数学、微分方程、运筹学等均在应用,甚至数论、图论、泛函分析、变分法等,也可以应用。
  ◆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情报系统各个侧面与总体,可通过引进系统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规划与设计。如情报机构的工作量与处理时间,报道与检索类刊物的时滞,对收藏的文献进行评价,对情报产品进行测试,对情报服务工作进行评价,对索引方式与检索系统进行分析、试验与评价。由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众多,对某一具体研究对象来说,就需要比较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方法,以期获得最优的结果。
  ◆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的研究一般先鉴别一个历史问题,搜集有关史料,形成假说。然后进一步严格搜集与组织史料,认真加以核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这种研究要力求从经验走向科学,尽管在这一分析中要做到精确是不容易的。歷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报学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与方式。通过情报学发展过程的剖析,可以加深对于情报学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此外,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还很多,诸如德尔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哲学研究法,多综合加以运用,近来又出现空白点分析法、聚类映像法等。
  情报学的学科结构
  情报学不是单独一门科学,而是由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构成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根据国内外30多位专家的意见,情报学包含人、知识和工具三大部分,涉及情报与社会、情报与服务、情报与学习三大领域,其学科结构为:顶层——情报学;应用层——科技情报学、图书文献情报学、军事情报学、商业情报学、医疗情报学、战略情报学等;基础层——信息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美术、社会学、管理学、电信学、图书馆学、组织控制论、通信科学、空间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文献学、密码学、词汇学、科学学、演讲学、语义学、精神语言学、机器人学、符号学、分类学、生存系统学、语言学等。
  按照情报学的学科结构,情报学显然会从其他学科吸收知识和技能,大大增强情报学自身的核心能力,这包括:比较卓越的学科知识创造力,强有力的学科整合能力,高效的学科组织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学科特色的能力。由此,我们应重点了解以下一些与情报学紧密相关的学科。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英文名称也是informationscience或informatics,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群体,正处在统一化、体系化的过程中。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信息论,它只研究信息传输的共性,而不研究信息传输的特性,不涉及传输的知识内容、价值或语义问题。而情报学除了关心传输中的情报结构与形式,还关心传输的知识内容。情报学中专门有一个分支一隋报研究,专门研究所传输的知识内容,分析各个学科、专业的水平动向,并进行适当归纳与综合,为各种决策提供支持。但人们仍相信,信息科学可以对情报科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如它对于消息中有关信息量的概念提供了明确的处理方法。情报学要充分吸收和利用信息论的成果,以提高情报传递的效率。
  ◆计算机科学是通过对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进一步对软件、特殊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数学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性和理论性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一种工具,计算机科学与情报学有着密切的交叉关系。电子计算机在情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使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传输、开发利用工作之便用等工作及其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改变了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传统观念和服务方式。
  ◆文献学与图书馆学关系十分密切,文献学或文献工作是情报学的基础之一,因此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也较密切。但是情报学现在已越出了传统的以记录载体为主要对象的阶段,着眼于广义的人类知识交流。一般来说,图书馆是以藏书、出纳、阅览等为工作重点,而情报中心则侧重加工、报道、研究以至提供各类情报,要求揭示每篇文献以至每个数据的内容。目录学是图书馆学重要分支,而情报学则侧重于文献内容之文摘法、索引法与述评法。藏书量是衡量图书馆规模的重要标志,而情报中心则以文献加工数量,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质量以及情报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为衡量其工作之重要标志。
  ◆科学学以科学技术整体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构、机制、趋向及与相关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是综合性很强的新学科。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一个研究课题确定后,先要查文献。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出人才出成果,而人才与成果最终也要在文献上表现出来,这是情报学着重探讨的一些问题。因此情报学也同科学学密切相关。再如科学计量学是科学学的一个分支,而在情报学中也有所谓文献计量学,两者内容是相同或接近的。只不过前者侧重为科学管理决策服务,而后者侧重为情报的科学管理服务。
  ◆管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情报管理就是管理学中的一部分。政府、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领导人要在复杂情况下做出判断与决策,必须要有信息与情报做根据,而下属机构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又要不断将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为了使各种情报在部门内部外部顺畅流动,必须对情报流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制订正确决策,并使之顺利实施。
  在情报活动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因此它与物理、机械、电土、电子等硬科学也有密切联系。此外,情报学还与控制论、通信科学、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报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历史地、动态地看待情报学的发展,人们形成以下一些哲学思考,这既是对情报学发展历程的总结,也是未来趋势的展望。
  ◆技术是情报学发展的推进器。近十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情报工作的模式,推动了情报学的发展,使情报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基础理论在网络环境下得以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因特网和网络技术,就没有网络信息计量学与网络信息检索。
  ◆社会信息需求是情报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情报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科 学,它的发展是人类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和情报学自身发展中的矛盾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社会提出了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情报活动从传统情报活动发展为现代社会情报活动,情报学理沦从传统情报学理沦发展为现代情报学理论。
  ◆分化与综合的交替运动是现代情报学的发展规律。20世纪90年代,现代情报学发展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新态势。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对象——情报范畴的迅速扩展,即由“部分对象发展为全对象的对象趋全性”,即情报的概念由科技情报向人类社会的全情报——社会信息延伸;另一方面,表现在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而全面的交叉、分化与整合的相互作用过程。近十年来,情报学与其他基础学科之间不断地交叉、分化和融合,产生出许多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孕育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分支学科。
  ◆时代观是情报学发展的显著特征。情报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这是符合科学的“运动观”和“发展观”的。从科技情报观(小情报观)到大情报观(信息观),再到知识观的演变,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突出地反映了情报学研究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构成学科发展的辩证过程。近十年来,情报学的发展体现了科学与技术互动及科学与技术辩证统一的发展历程。一方面,科学理沦是技术进步的前导,科学成果渗透列技术领域后成为技术发展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技术又是建立新科学理论的强大基础和工具。从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到网络信息检索理论,从知识组织、知识挖掘技术到知识管理理沦,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的发展,深刻铭记了,技术手段推动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对近10年情报学发展脉络的总体把握基础上,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ACP兰带研究组的研究以及英国AKT研究组的研究,今后10多年,情报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将集中于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对大量分散的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组织、共享和集成,对物理对象的模拟传感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数字化;第二,对全球网络空间信息进行批量变换和开发利用;第三,开发各种强大功能的工具,使各种相关联的信启,转变成新知识;第四,以新的范式进行信息分类、信息表达(如标准、协议、格式、语言)、信息变换、信息可视化;第五,开发先进的知识技术(AKT),更好地管理知识;第六,创建新的情报学理论,在情报科学之上构架全新的情报哲学体系。
  
  情报学的有关学术观念
  
  关于情报学的思想观念,国际上从不同视角出发,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
  布鲁克斯的知识观:布鲁克斯(B,c,Brooks)是现代情报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是《情报学的基础》。他从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出发,认为情报学是关于客观知识的分析、组织、传递和利用的科学,并预言“情报学将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就像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一样”。他建立了用以表达知识与情报关系的著名方程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认识地图”、“知识地图”等概念。布鲁克斯的情报学发展观立足于对客观知识进行分析、组织和利用,重视情报学的定量研究,提出“等级位次排序”和“对数透视规律”作为情报学定量化的途径。布鲁克斯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哲学倾向,体现了英国唯理论派的学术传统,对未来情报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米哈依诺夫的科学交流观:米哈依诺夫(A,M,Mnxall/lOB)是情报学科学交流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是《情报学基础》和《科学交流与情报学》。他将情报学研究范围局限于科学情报,理论基础是科学交流。米哈依诺夫注重于情报学的社会关系研究,认为情报学属于社会科学,情报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科学交流的理论。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米哈依诺夫的理论逐渐显示出不适应性,但其严谨的逻辑理论体系仍对世界情报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瑞塞维克的通信观:萨瑞塞维克(T,Saracevic)是通信观的提出者,代表作是《情报科学导论》。他在借鉴信息论、控制论的基础上,认为情报学是专门研究人类通信现象和通信系统特性的科学。他将情报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认为情报学分为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两大分支。前者研究情报特征、利用、评价等问题,后者研究知识交流的技术问题。萨瑞塞维克的通信观反映了当时美国情报学界注重研究应用性问题的传统。
  约维茨的决策观:美国情报学家约维茨(M,c,Yovits)从决策论的角度研究了一系列情报理论问题,如情报效率、情报价值和情报量的测度等。他认为情报是“对于决策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料”,情报学研究对象是“一般化的情报系统”。决策观的主要内容是对决策过程的情报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学习、选择、预期价值、不确定性、效能的系统化和定量化。约维茨的决策观以广义信息系统为依托,从广义角度分析情报流、情报量,力图使情报学成为一门精密学科。
  贝尔金等人的认知观:贝尔金(N,J,Belkin)是情报学认知观的主要倡导者,其著名理论为“知识非常态状态”理論,即ASK理论。认知观是情报学在吸收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1977年,德梅(M,Demey)首次提出了情报学的认知观概念。1981年,美国情报学家格里菲斯(B,c,Griffith)认为,情报处理过程研究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情报科学就必须采用或建立一门应用认知科学。布鲁克斯、萨瑞塞维克、英格沃森、德尔文、约兰德都从不同角度对情报学的认知观作出了贡献。情报学认知观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需要的情报在情报生产者和用户之间传播。
  德本斯的系统观:德本斯(A,Ddbons)在其代表作《情报科学:一种综合观》中主张从情报系统的结构的认识来理解情报学,情报学的研究范畴是情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情报系统是知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德本斯的系统观对于情报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并且为情报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集成框架。
  哥夫曼理论:哥夫曼从传播角度研究情报现象,探讨传播过程动态规律,将知识传播与传染病传播看作相似现象,从而提出了社会传播传染病学理论,形成了情报学的“传播观”。
其他文献
中国的管理咨询业如今好不热闹,群雄并起,公司林立,你方唱罢,我又登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所谓“第二代咨询”的产生。什么是“第二代”?管理咨询真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吗?新的咨询模式又将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呢?  最近,友泰咨询组织了一次北京地区多家咨询公司参加的HR咨询师沙龙,约请各位专家畅谈体会,席间各位专家反映最强烈的是,现在HR咨询越来越难做了,很多咨询公司项目都在延期,客户要求必须跟踪实施,
期刊
2010年初,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措施,从“国四条”到“国十一条”,再到“国19条”,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密集发布,楼市市场观望情绪开始加重,各大城市楼市销量纷纷出现下滑。然而,商业地产却因为不受这些楼市新政的影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预期,备受投资客的关注。    商业地产成为香饽饽    今年4月份以来,房地产调控为住宅罩上了愁云惨雾,却为商业地产带来了契机。根据多家研究机构的市场
期刊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性能计算机已然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支撑国家尖端科技项目的重要装备。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与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日益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支柱。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为“云计算”从“云深不知处”的概念迅速走向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云计算及其基础设施将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平台,其所蕴含的技术变革和创新服务模式,将深刻影响到产业技术创新及产业竞争格
期刊
冬至的这天,北京下了2008年的第一场雪。这场雪宣告了季节的轮换,也似乎在预示着经济寒冬的到来。对于南方人来讲,冬天是让人好奇的,雪更是让人惊喜的冬日精灵:对于北方人来讲,冬天是一种习惯和必然,四季中怎么可能没有个性鲜明的冬天?!上天安排冬天是有用意的,不然都是炎炎夏日或溫暖宜人的春秋似乎也让万物惬意得放任。冬天的肃杀和盛夏的烈日都是为锻炼生命力而准备的,否则当生存不需要考验的时候,哪还会有发展,
期刊
學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期刊
两会刚过,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成为整个社会新的关注话题。近些年来,伴随着每一届党和政府工作会议的召开,总有一些新的提法迅速成为流行的语汇,进而风靡大江南北,见诸于很多领导的口头、书面的报告中,比如现阶段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很多人热谈此题的时候,不禁引人细想,何为“民”,何为“生”?“民”字也许好理解,“生”字的含义就太广泛了。民之根本,生之所依,各个地区的民不同
期刊
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窖。象其物宣。是故谓之象。  如果以章来区分的话,此句为第八章的章首。通览一下前面的文字,在此前的七章中,约略可以对主要内容做一归纳:前三章主要谈的是《易经》中的基本概念,比如乾坤、阴阳、彖、爻、辞等而后四章是在基本概念基础上的系统推演,其中谈到了《易》的弥纶天地,又进一步推及人事,谈到如何成就圣人的盛德伟业,再而谈及《易》的广大悉备。先贤的思路在文字间驰骋,我们的见识
期刊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分别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突出困难以及战略机遇-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总体原则和方针路线;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具体内容、组织方式等。  学习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们从内在逻辑上读懂、读通中央精神与战略部署;从科学系统上把
期刊
从中央到北京,实现明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需要做好两个贯彻落实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重要的是从自身特色出发,系统理解中央文件精神,创新发展理念,设计发展路径,针对突出问题,找好切入点,大力发展体现综合价值取向的实体经济、实体项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北京提出依据首都的
期刊
三聚氰胺事件给因食用被污染的奶粉而危害身体健康的婴幼儿和其他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害,对他们造成的身体和心灵伤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抚平。这个事件也为牛奶行业及其下游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整个行业的商品消费量大幅减少。在这一轩然大波尚未平息之时,最近,在输港鸡蛋中又查出问题,再度引起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的种种努力之余,如何开展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措施,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