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杂志一个经营的支点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0624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文化》杂志对期刊经营的尝试还刚起步,很多地方尚处于摸索阶段。立足于服务,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或许,传统期刊与数字期刊化出版过渡的衔接点大约就在于“读者服务”。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下属有三个学术期刊,除中医药核心期刊《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外,还有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办刊宗旨的《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是一个学术期刊,有20多年的办刊历史,由于读者面相对较窄,期发行量一万多册,是个小众杂志。在中医药期刊中,《中医药文化》的定位比较特殊,既有中医药学术期刊的定位,又有中医药文化普及性期刊的定位。这样的定位看起来并不准确,但实际上满足了广大非中医专业的中医爱好者的需求,在分析《中医药文化》杂志的读者构成中,编辑部对个人订阅的10000名订户进行了数据输入,读者背景研究,找出读者服务的切入点。
  作为学术性较强的杂志,《中医药文化》小众杂志的特点,既是先天的劣势,同时,其中也包含了优势——《中医药文化》小众读者多为中医药文化的热心读者,是杂志的忠实读者。
  分析这10000个读者数据,其中中医药从业人员占45%,非中医药从业者和研究者占55%;除此之外,尚有1000多份为政府医药卫生管理机构、国外研究机构、国内高校图书馆、医院资料室等公费订阅。经过读者问卷调查,个人订户的期刊传阅为2~3人次,图书馆、资料室的有5-10人次的阅读率,其中城市读者占76%,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占20%左右。以11000份的月发行量计算,《中医药文化》的定价5元,发行收入不到3万元,如果仅靠发行,《中医药文化》杂志每期亏损达到10万元左右,所有费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支出。
  办刊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在仔细研究了《中医药文化》的读者对象后,提出了服务好每一位读者作为期刊经营支点的办刊思路,走出象牙塔,一两年内实现了经营上的平衡。
  首先,在期刊编辑工作之外找服务读者的切入点,以详细的读者数据库作为经营的平台,拓展期刊经营空间。
  《中医药文化》的读者多是中医药从业者和爱好者,他们喜爱中医药文化,其中还有大量中医药的热心者。编辑部根据读者情况,以《中医药文化》杂志为核心,向读者推介与中医药、中医药文化有关的产品。
  以广告为例,尽管《中医药文化》杂志读者数量有限,但是中医药文化的相关产品宣传对象非常集中,容易形成有效宣传效果。
  编辑部联系了国内一家近年来出版了大量中医药文化方面的图书的出版社,实事求是地介绍了《中医药文化》杂志的发行量和读者分布情况,出版社负责宣传工作的业务人员根据编辑部提供的读者数据库中的电话作了随机读者访问,结果认为在《中医药文化》上刊登中医药图书广告是有效的,有较高的性价比,签下了一年的每期两面的彩页广告定单。此外,编辑部还与数十家国内知名中药企业洽谈,以《中医药文化》编辑部和企业的名义设计、印制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画赠送给全国中医院和乡镇医院张贴。对于这些中医药企业来说,通过这样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由高校主办的杂志代发宣传品,产品信息几乎能够到达全国各地的中医院和乡镇医院,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而编辑部做这个工作,充分利用了读者资源,通过各地的读者把宣传画发送到各地,具有公益性质,读者和医院相当于得到了额外的服务。这样的思路还延伸到全国30多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中医药文化》编辑部还计划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印制关于中医药史、中医药知识的教室、教学楼走廊彩色挂图,免费赠送;还在尝试设计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户外广告,如灯箱广告等;此外,编辑部还尝试设计中医药家庭保健知识挂历,按照读者数据库名单及读者提供的亲友名单赠送给社会大众。这些都由编辑部设计印制,由国内知名大型中医药企业提供赞助,做到广告客户、读者、编辑部三方受益。
  其次,《中医药文化》在做好社会大众传播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工作的同时,《中医药文化》还立足社会现实生活,在大众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院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尝试,试图把中医药文化做“活”。
  各地都有养生文化习俗。比如,冬至过后,到了上海人熬制膏方的时节,编辑部联合相关中医药企业主办了“膏方养生文化周”活动。编辑部利用背靠高校的优势,培训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为市民培制膏方提供咨询服务,为市民冬季保健养生提出个性化建议。这既扩大了相关中医药企业的知名度,也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编辑部组织相关中医药的研讨会、宣传营销策划活动也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这样的活动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给社会大众,深受市民和读者的喜爱,也提升了杂志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中医药文化》尝试了“走出去办刊”的思路,充分利用杂志拥有的全国知名中医药研究专家的作者资源和中医药行业从业者、爱好者的读者资源,开展经营活动。杂志与全国各地200多家中医院较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20多家中医院策划设计了宣传画册,出版了光盘,充分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拥有的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出版权为全国中医院服务,总结中医院科研和临床经验,树立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品牌,为推广中医药文化知识作切实的工作,与中医药企业的合作已经成为《中医药文化》杂志发展的重要平台。
  再次,《中医药文化》尝试了“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以品牌串起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和经营性活动。例如,注册“中医药文化大讲堂”商标,注册成立“中医药文化旅行社”,开展与文化养生相关的读者活动,把读者资源做了深度开发。以“中医药文化旅行社”为例,每期有50位读者参加,设计出中医药文化考察的线路,如“地道药材之旅”,“名医故里之旅”,等等,还有的考察中药老字号,如杭州的胡庆余堂、北京同仁堂,等等。“中医药文化旅行社”还利用杂志拥有的中医药专家资源,为参与中医药文化之旅的读者提供中医专家诊疗服务,吸引大量的读者预约。这些活动与《中医药文化》办刊宗旨相符合,在具体操作上,编辑部设计策划,主要利用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资源,让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旅行社专职导游一起带团,把“中医药文化”旅游与养生文化、自然历史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期刊经营的一个亮点。
  随着期刊之外的经营活动的增加,《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提高,发行量也随着逐渐提高,尽管作为小众期刊,发行量的提高还只是每年的月发行量以几百册上千册增加,但对于这样一个学术期刊来说已经让人欣慰。《中医药文化》杂志形成了以杂志为核心,以一系列依托期刊而开展的经营活动来实现更多社会效益,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使一个学术期刊形成以大众服务为中心的期刊经营模式。
  这样的经营活动立足于办刊,又对是对期刊编辑工作的拓展,扩大了期刊工作的外延。未来的《中医药文化》怎么办,编辑部同仁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有的编辑提出,把读者数据库建设成“读者中医保健服务中心”,为每一位非中医专业的读者组建“健康档案”,以体检、 诊疗、健康指导等服务吸引读者;为中医专业的读者提供相关的学科前沿信息及出版信息等服务。有的编辑提出,成立“中医药文化传播公司”,整合图书出版、期刊出版和音像出版资源,联系全国中医院和中医院校,为全国各地中医院的品牌宣传作策划宣传工作,为全国中医院校的学术项目作出版、宣传策划;落实到读者服务方面,尝试全国连锁的中医药VIP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会员提供中医健康指导、特色诊疗等方面的服务。有的编辑提出数字化期刊出版的思路,提出一整套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衔接的方案——其立足点还在于更多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对新的期刊出版模式做了探索。这些思路都大大拓展了学术期刊经营的思路。
  《中医药文化》杂志对期刊经营的尝试还刚起步,很多地方尚处于摸索阶段。立足于服务,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或许,传统期刊与数字期刊化出版过渡的衔接点大约就在于“读者服务”。
其他文献
[摘 要]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履责担当情况,并探索其应急出版机制。以21种CSSCI期刊的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征稿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方法从期刊属性、征稿启事、征稿效果三个维度解析征稿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征稿主体以社会科学期刊为主且数量较少,征稿主题紧扣疫情并立足期刊发展定位,评审采用快速通道,但成果宣传较为薄弱。因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应急出版机制、优化组
期刊
[摘 要] 通过介绍我国数据库出版概况,利用网络抓取USNEWS世界排名前20一流大学的数据库信息,清洗并统计国际一流大学我国中文数据库的订购信息,讨论国际一流大学倾向订购的通用性中文数据库和选择性中文数据库。从国际一流大学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分析我国中文数据库的国际影响力现状,并从重视国际营销、提升内容质量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提出在国际一流大学推广中文数据库的建议。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中
期刊
[摘 要]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共192本专业必读书目作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进行统计,归纳5个大类、9个一级编码领域和12个二级编码领域,从中提取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面貌。研究发现,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存在着知识的广度不足、视域狭窄,实践性知识比重低以及知识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前沿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提升知识更新速度、运用融合
期刊
尽管营销机制创新是个老话题,各种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也层出不穷,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思索,尤其企业面临体制改革转型时期,更显得刻不容缓。    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图书营销部门是出版社自身产品完成经营过程、实现有效销售的重要枢纽,也越来越肯定其职能的专业化特征。近几年,更是把营销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进行产业布局、流程设计与人才配置。不可否认,营销理念的
期刊
我到作家社后,提出了“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向读者奉献最好的书”的理念,这是我对作家社的定位。文化不能完全像商人那样操作,文化要不断提供原创作品,培养青年作家。    何建明,著名作家,其创作的《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国家行动》等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杂志主编。
期刊
图书编校质量事关图书的生命力和品牌,事关出版社的竞争力和声誉。在文化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的新视角,寻求新策略,解决图书编校质量下滑问题,势在必行,未有穷期!    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抽查全国少儿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率为22%。2006年总署对58种教辅读物的编校质量进行专项检查,不合格率为29.3%,差错率高达5.3/10 000。《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数据称,对382种出版
期刊
[摘 要] 图书选题决策制度是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出版社的重要管理制度。本文梳理两所大学出版社出版决策制度确立、完善的历程,决策机构的职能、组成及运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由知名教授组成的出版决策机构严格审核选题和书稿,并做出是否出版的决策;严格的出版决策制度保证了两所大学出版社始终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同时也避免了因人事变动或其他因素而对出版社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社
期刊
《政道:仇和十年》的热销,既得益于时代大背景下大众对时政图书的内在需求,也为时政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壮大,注入了活力和养料。    《政道:仇和十年》自2009年1月出版后,受到业界及读者的关注和好评,短短五个月,加印五次,总发行量达到14.5万册,并在持续热销中,给时政图书市场增添了一丝亮色。这一销售数字在畅销书中虽是一个小数,但在传记和时政类图书中,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数字。《政道:仇和十年》
期刊
也许编辑工作是平凡的,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接受它,试着爱它,心理状态的转变,会使编辑真地喜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也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出版业竞争的加剧、繁杂的工作对象、高负荷的工作压力、管理者的不当管理以及编辑自身的认知偏差、个性弱点等因素,使编辑在工作中产生了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 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
期刊
无论是成人读物“走出去”,还是儿童读物“走出去”,总体形势和格局,诸多困难和阻力都差不多,关键是我们不能只讲问题,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希望所有有志于少儿图书“走出去”的人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作出各自的努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这项意义重大、前景美好的事业。在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播下种子,收获硕果。    少儿图书“走出去”个案分析    一、接力出版社“淘气包马小跳”为何能够走向世界    “淘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