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黄金的稻穗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金的稻穗》是日本童话作家浜田广介的童话集。
  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黄昏:或许是秋天,或许是冬日,一整天没有太阳,暮色早早地来到村庄,天空稀稀疏疏地下着雨,天气清冷,于是一家人早早地吃过晚饭,一门心思地呆在屋子里。门檐低垂,屋内幽静,灯盏黝暗,黄黄的灯火,摇曳晃动。爷爷团着手,坐在被窝里不住地打盹。而精力旺盛的孙子孙女们摇晃着爷爷的肩膀,央求说:爷爷,我们睡不着,你给我们讲故事吧!
  “又要听故事?”
  “要听!”
  “好吧!”爷爷开始讲了,“有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农夫……”
  屋外的光线一下子全黑了,屋内的灯火就显得旺盛一些,明亮了许多,人和物的影子重重叠叠,变得拥挤而温暖。
  爷爷就点着了他那长长的油亮的烟斗,他惬意地吸一口,烟斗里闪动着红红的火焰,不时地有几颗火星子掉到清水荷花图案的棉被上,一下子被冷空气灭了。
  爷爷有的是故事,比他的胡子还多。他的人生,生活,生命,岁月,劳作,他眼中的天地日月,草木虫鱼,山川河流,风霜雨雪,他经历与面对的得意与失落,平淡与辉煌,圆满与残缺。沉淀出闪闪发光的智慧,犹如闪闪发光的金子,纯粹而珍贵。
  浜田广介的童话故事契合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智慧!
  有一缕缕烟在房梁间缭绕,爷爷的声音低沉温和,却很有穿透力。
  “农夫有一匹马,这一匹马长年为他干活,现在已经衰老,连驮运重物的力气都没有了,可是善良的农夫并不斥责这匹马。”对于农夫来说,马不仅是是他干活的帮手,也是他的亲人,他的孩子,他的兄弟。所以农夫的稻穗还在稻田里,当马劝说农夫去稻田拉稻穗时,农夫选择了在家照料他的马,“马的宝贵生命只有一次,我怎能离开它去运稻子呢!”
  “可不能让珍贵的粮食烂掉啊,你别管我啊,把稻子运回来啊!”
  农夫和马兄弟般的情深义重,都为对方着想,为对方着急,可是却说服不了对方放弃坚持。
  而大雪过后,稻田里的稻穗变成了黄金。
  这黄金是农夫的心,也是马的心啊!
  无私的爱让我们的付出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主人啊,这三匹马往后就做你帮手吧,它们是我死后留给你的力量呀。如果从前你是鞭打我,逼我干过重过累的活,我的力气就用尽了。”马和农夫的告别并不是生离死别,而是留下永恒的情义与关爱。马儿死去,可留下了三匹小马,继续帮助农夫。生命在延续,爱也在延续。
  爱,生生不息!
  《黄金的稻穗》是浜田广介的童话合集中的一篇小童话的题目,作为集子的总题目,很能概括童话的主题!浜田广介秉承真善美的信条,把纯朴,善良,热情,真诚,坦荡,无私,忘我,关爱,关注,关怀,奉献,这些美好的词语与它最初的含义一样还原最真实最纯粹的面目。天地万物,原本是平等友爱,和睦相处,互助互爱,温暖而美好的。
  我们想象浜田广介生活的时代,他笔下的年代,应该是机械文明还不发达,物质文明还不富裕。人们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见过大世面,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大。但无比热爱整个世界!他们的眼神是木讷的,但无比干净。他们可能笨手笨脚,但热情似火,不管是熟悉还是陌生,满心欢喜地拿最好的食物、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毫不保留的给予,哪怕明天全家饿肚子。
  人们的生活就如童话故事,那个时候不叫童话,就是他们的平常日子。
  童话集的主题是真善美,但浜田广介丝毫没有说教的意图,而是充满慈爱的,充满情味地讲述一个个有趣而美好的故事,柔柔的,软软的,触摸我们内心,让我们无比幸福与安祥。
  所以,在秋日的下午,记得看看田野上黄金一样的稻穗,或者在冬天的黄昏的家里,在明亮的灯火里读读这一本叫做《黄金的稻穗》的童话集,与你的家人一起围炉而坐,并分享我们童话一样的生活,黄金一样的岁月!
其他文献
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地区,号称“世界最后一片净土”。为发展经济,格陵兰岛准备发掘蕴藏于此的丰富资源,当地人却纠结万分:开采,怕破坏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不开采,怕就业难、人口流失……  绿色的土地  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据记载,公元982年,一个叫埃里克的挪威人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大岛,并将其命名为“绿色的土地”。埃里克企图以这个“
期刊
2005年全国首批农家书屋在甘肃定西、天水等地正式挂牌启动,截至2012年5月,全省共建成16860个农家书屋,提前3年实现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目标。之后,从2013年起,甘肃又在嘉峪关、金昌等地先行试点农家书屋向自然村延伸建设工作,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建好还要管好,管好还得用好,怎样让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生活中发挥真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直是甘肃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着力研究和解决的
期刊
三十年前,你若有幸到过山西崞县(原平旧称),随便推开一户像样些的人家屋门,或是夏天撩起一幅竹帘儿,来自异乡的你定会被那半壁锦绣惊呆的——乌旧的天棚、黝黑的灶台、一领暗黄的苇席铺满土炕,土炕上方白壁底部三尺的高度,却是一溜儿云纹山水,花鸟秀朵。  拙朴的乡村亦可暗藏繁华。在山西,那叫墙围,也就是炕围画。  土炕精灵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写到:“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以发火,谓之‘炕’。
期刊
1926年6月10日,一个年轻人在日记中写道:“从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名字,就叫做废名。”  这一天之前,这个年轻人叫冯文炳,这之后,叫废名。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上世纪20年代开启的年代,一如这个世界变幻莫测,对废名来说,却是无数小事不断地冲击他敏感的内心。  这些事情主要与乡愁有关。甚至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
期刊
每每看见接送孩子的长龙车队和学校门口的拥堵景象,我就思绪万千。现在的路况那么复杂,媒体上也常见哪里的儿童被拐卖被绑架事件,况且现今都是独生子女,不是口中宝玉就是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手里怕摔了,真有个闪,几辈人都崩溃了,所以孩子们能够独自背着书包上学的,竟成了凤毛麟角了。  可是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哪家父母要做这类服务的。  我的初小在自己村里读。学校离得近,只要跑过一条辘轳把胡同就到了,自然
期刊
简洁高大的流线型架构,通体透明的玻璃墙壁,郁郁葱葱的墙体绿植,种类颇多的空中农场……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此类图纸,也许会认为这些都是科幻书的插图,事实上,这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设计图是文森特·凯勒博对生态建筑的期冀。  凯勒博是比利时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凯勒博特别强调“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使建筑内居民在生活中需要的物质
期刊
在许多人眼里,吾之一生算是不错了,颇有成就。吾以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尽然。吾从一个手艺人的儿子,成为一名领导干部;父母目不识丁,吾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衣食无忧,夫妻相亲,儿孙绕膝。人生一世,更复何求?“算是不错了”,吾很知足。然而,若谈到成就二字,那实不敢当!因为,吾一生虽然忙忙碌碌,未敢偷闲,但细细想来,实在没做成什么像样的事情,成就从何谈起!  没有成就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吾以
期刊
最近几年,有一个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困扰着我:村里随礼习气越来越夸张。我还以为乡亲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见识越来越广,办喜宴随礼这种事情能够有所改善呢,没想到却已经发展到了打肿脸充胖子也得随礼的地步。我大概算了下,我家去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两三场宴会邀请,一年就随了8千块礼金出去。有些是发自内心的庆祝,必须;有些却是赶鸭子上架,勉强。  村里各种随礼名目越来越多了,以前主要是婚丧嫁娶,现在孩子满月、孩子生日、孩
期刊
几年前,一部《还珠格格》把满族宫廷里的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北京怀柔、大兴等郊区的村落,至今仍有满族人聚居——随龙入关360多年来,大兴西红门的满族人从最初三户人家发展到数百人的群体;怀柔长哨营乡、喇叭沟门等汤河川一带,满族人达2.3万人之多。只是当高速公路从村庄穿过,高楼增多,他们的生活早已汉化,无人会说满语成为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京郊各个满族村仍在守护那些久远的记忆,如西红门满族人寻源溯祖,
期刊
聊天时,朋友问道:你们那儿的花馍怎样?我不禁语塞。从字面来理解,“馍”指的是馒头类的面食,“花”指的是花样多,其实问的就是我们胶东本地的花样馒头呗。但在胶东本地是没有这个叫法的,与之对应的面食在我们这儿叫“大饽饽”。  大饽饽这个词是方言,其实很形象。在胶东农村,有时戏称妇女乳房就是“饽饽”。当然这是诨话,登不得大雅之堂。实际上大饽饽在以前一般只用在婚娶的喜庆场合和过年祭祖的神圣场合,不可谓不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