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能力得到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效果相对较差的问题,为提高物理合作学习效果,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策略: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充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改背景下倡导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也就是经由教师的指导,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内学生通过互助以及自主探索实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个性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索两者进行充分融合,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协调发展。然而,现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大部分为形式上的合作,其实际效果相对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健康持续发展。鉴于这个原因,笔者提出改善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以期为提高物理合作学习提供借鉴。
  1、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对于小组的组建,通常情况下,可以安排4至6人为一组,人数过多为教师的有效控制增加难度,同时会造成合作学习效率较低;而太少则对小组间的交流非常不利。分组时候应该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进行考虑,具体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工,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组合,各小组均包括优、良、差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按不同层次分为1、2、3、4号)。这样通过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学习,对他们彼此帮助、共同提高非常有利,使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得到继续提升;一般的学生从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而能力相对较差的得到适当的帮助。同时还需要设置组长,通常先让学习好、能力强,具有奉献以及合作精神的人担当,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组员的合作互助的习惯,注重培养组长的组织以及管理能力。小组合作开展熟练后,可轮流让组员尝试担任组长,锻炼其组织以及领导能力,使其体验到各个不同角色。这样,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的合作信心得到增强。
  2、充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首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前预习活动。课前预习,能够使教学难点得到淡化,使课堂教学负担有所减轻。对于小组合作预习,属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应该注重从物理课开始时候做起,一步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精神进行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多年有意识对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进行培养,我感觉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带着事先设计好的问题通过诸多手段尽量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到非常多的资料。以组为单位将每个人搜集的信息仅汇总,然后选择出有用的信息以备使用。例如,在《电流的热效应》学习过程中,小组通过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然后课堂上每一个组将自己的资料展示出来,针对展示内容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再次,让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纠错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新授课的时候,教师不应该过分提醒学生那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让学生亲身体验错误,从而能够在方法上实现改进。学生在错误的教训中找到解决的措施,使其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牢牢掌握知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物理活动的经验得到积累,有助于学生养成一种批判性以及深刻性的思维,对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非常有帮助。在开展习题课过程中,首先通过小组内对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对于大家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在小组讨论后由1号或者2号同学在班内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补充;对于错误较多的但难度不大的可在小组讨论后由3号或者4号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在组内纠错开展时,让各同学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让组员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对其进行纠正,从而使各个组员均能够从中获得收获。
  3、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一方面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还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合作的过程;一方面对各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小组的整体情况;一方面对发言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还需要强调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倾听他人发言的时候的态度;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合作精神以及情感等方面。教师利用评价机制,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找到自信。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以及水平实施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表扬;有时候一个眼神以及表情均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鼓励,老师的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使其勇于提问、敢于表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每一个假设以及实验设计在口头上进行鼓励,同时还可以对具有独创性的优秀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最佳合作奖、最佳组员、最佳创新奖、最佳成果奖以及最佳小组奖等各种奖励,必要时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以及合作信心。除此之外,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改善合作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于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几种形式,每一种评价均能够使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属于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方式之一,相信在学校、教师以及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其一定能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获得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牛永霞.浅谈如何把合作的意识引入班级管理之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2]王春林.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关键设计[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Z1.
  [3]勾福忠.浅谈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J].考试(教研版),2012,7.
其他文献
前言:脾门淋巴结(No10)属于胃上部癌的第二站淋巴结。为彻底清除脾门淋巴结有时要合并切除脾脏,而脾脏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如何选择脾切除术的适应证以及如何评价脾切除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中进一步强调物理教学中探究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中最为根本的现象和运动形式,更为其他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方法,正是因为这样,将其学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它在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当中同样起着特殊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背景及目的:共聚焦激光内镜是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安装于传统电子内镜的远端头端组合而成,应用这种新的光学成像技术,它可以对体内消化道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显微镜检查。本研究
摘要:  本文从学生思考的动因出发,探讨了学生思考问题时主动思考与被动思考的利弊,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抓大放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被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主动思考;被动思考;抓大放小  中图分类号:H319.1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因此,本文探究性教学也无定法,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结合的原则下指导进行探究性教学,使学生释放出更多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参与获得知识。  关键词:探究性;化学课堂教学;探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8  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
摘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培养具有主体意识、主体人格的大学生,使他们能够自觉能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系。本文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及教学过程中的实现路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加强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理念的研究,为促进高校教学、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型师生关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强调了数学教学来自于生活,要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课堂上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0前言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
目的:探讨埋藏睾丸致精子发生障碍是否可逆,及其影响的机制。 方法:以育龄期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雄性60只,曾有过生育史的雌性36只。将雄兔随机分成三组:空白组(18只);双侧埋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及改革,园本教研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园本教研呢?园本教研如大家所知亦称园本教学研究。园本研究指的是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教师科研水平的研究活动的总称。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旨在于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