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游戏营销电影营销的新病毒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饥饿游戏》:当电影结合在线游戏
  尽管只有8000万美元不到的成本,但是在良好的营销和造势之下,狮门影业的青少年动作电影《饥饿游戏》还是以3.38亿美元的骄人成绩战胜了好莱坞群雄,领跑春季档。而在这部电影长达1年多的推广周期中,它与Facebook等诸多平台合作的线上游戏居功至伟,不少社交网络的用户就是通过这款游戏了解到《饥饿游戏》这部电影的。
  早在2009年,狮门影业就通过自己的Facebook发布了即将投拍《饥饿游戏》电影版本的消息,并为这部电影专门建立了公共主页,并指定专人去定期维护公共页面,并在其间发布电影拍摄的相关消息。而其中演员选择、导演选择以及相应的预告片发布、剧照发布等信息都是从这个公共页面上第一时间发布出来的。与此同时,狮门影业还在这个公共页面上与粉丝展开互动,不定期地举行有关于电影的抽奖环节,并邀请粉丝去电影的拍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而影片营销中最为成功的在线游戏,就是在《饥饿游戏》的Facebook公共主页上进行发布的。
  不同于其他的在线游戏,《饥饿游戏》的在线版本与电影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性,而且有专人进行定期维护,会与电影自己的推广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并且会为游戏进行不定期的升级。据统计,有超过50%的《饥饿游戏》电影观众是在接触到了线上游戏之后才了解到的电影,从而进一步去了解电影的几位主演,然后才了解到整个影片以及系列的。
  与《暮光之城》的两位主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罗伯特·帕丁森类似,《饥饿游戏》的三位主演珍妮弗·劳伦斯、利亚姆·海姆斯沃斯和乔什·哈切森在中选之时都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就连女主角珍妮弗·劳伦斯凭借《冬天的骨头》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也是发生在电影拍摄期间的事情。在电影的前期宣传期,狮门影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打造三位主角的人气,不仅让这三位演员走访全美各个地区,为自己的人气造势,同时,影片在《好莱坞报道者》等多家媒体中的高曝光率也进一步刺激了电影的知名度,从而也使得三位主角成为了好莱坞新兴的人气新星,电影也成功压倒了《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神奇蜘蛛侠》等影片,顺利成为了观众投票中的“2012年最希望看到的影片”。
  此时,狮门公司所希望打造的《饥饿游戏》高人气的形象也就顺利完成,剩下的时间里,狮门公司只要按部就班地去继续推广《饥饿游戏》,就能为电影带来大量的观众和粉丝。因此,在影片首支预告片放出之后,在24小时之内就有超过800万粉丝通过苹果在线商城下载了电影的预告片观看,有超过750万册的原著图书在电影预告片发布之后被售出,而且在Facebook上,《饥饿游戏》的好友数量也迅猛增长,已经超过了300万人次。在电影成功的营销面前,骄人的票房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我愿意》:百合网的病毒式植入
  尽管有无数的观众在看完《我愿意》之后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判和指责,认为电影在植入式广告中的过分应用,有点偏离主题忘乎所以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我愿意》8000万票房的背后,它成功的病毒式营销功不可没。
  其实在与《我愿意》同档期的电影中间,不仅有钮承泽执导,赵薇、舒淇、赵又廷、阮经天等诸多明星联袂打造的电影《LOVE》,还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新史诗电影《战马》。对手不可谓不强大。不过,《我愿意》以及百合网在当时的宣传中算得上是走在了前头。从电影上映之前两个月起,百合网就开始大肆推广《我愿意》这部电影的内容,让其覆盖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而《我愿意》也与百合网合作了两款截然不同的电影预告片(与其说其是《我愿意》的电影预告片,还不如说是一个加长版的百合网官方广告),用于在地铁上和公交车上进行投放,一时之间,全国各个地方的观众就接受了《我愿意》和百合网的狂轰滥炸和密集式宣传,在对这部电影的信息感觉到反感的同时,也真正让这部电影为观众们所了解了。
  其实,《我愿意》与百合网的这种病毒式的捆绑营销也不算是它的首创,只是,此前在中国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像它这样无孔不入地将自己所想营造出来的电影病毒植入到观众的心中。早些年梦工厂影业的动画部门在制作电影《怪物史莱克》系列时,就曾用惠普笔记本的广告作为自己植入的空间和平台,一方面借由惠普笔记本强大的电视广告投放量来推动《怪物史莱克》这部电影在美国的人气,而另一方面,梦工厂影院也借着《怪物史莱克》这部电影对惠普旗下的电脑产品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介绍,使得商品的认知度得以加强。这样的双赢营销模式,在好莱坞的舞台上屡见不鲜,只是,这一次像《我愿意》这样在中国的舞台上如此利用,还真的是不多见。
  病毒营销切勿过火
  好莱坞建议多角度植入

  不过,在病毒营销的方式方法日益增多,而且越来越为中国电影人所接受并采纳的同时,不少病毒营销应用过火的案例就在中国屡见不鲜了。而针对这个问题,《影视圈》记者专门连线了曾为美国狮门影业服务的公关经理劳瑞·克里夫和英国电影公关莉兹·米勒,让她们来为中国的病毒营销支支招。
  1.病毒营销要因片而异
  曾在狮门影业工作的电影公关劳瑞·克里夫有着多年的电影营销经验,据她介绍,自从《科洛弗档案》、《超级八》等影片通过病毒式营销手段大火之后,现在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在自己的宣传运作时都会采取一定的病毒营销手段,但是具体的操作手法有所区别。而这一次《饥饿游戏》就针对自己的受众群体普遍年轻化的特点,选择了Facebook这个社交网站作为自己的主打宣传平台,并适当地结合有效的宣传投放和电影预告片的投放来进行宣传,但从总体来看,《饥饿游戏》通过Facebook上的大范围推广还是收获了相当高的人气。
  但是,克里夫指出,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于在Facebook这样的平台上进行推广,各种电影都应当有属于自己的营销手段:比如《科洛弗档案》采用伪科学网站作为自己营销的策略就是最好的;而《香奈儿秘史》就应当与香奈儿的广告结合到一起,把广告作为自己无形之中的预告片,推动电影的人气。
  除了影片的宣传因片而异以外,好莱坞影片的病毒营销普遍都具有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在劳瑞·克里夫的采访中,记者得知《饥饿游戏》的宣传早在2009年影片立项时就已经开始了,有着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而劳瑞·克里夫也表示,在好莱坞,一般采用病毒营销的电影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运作周期,起码都会超过一年,因为营销者需要将自己的电影以及品牌像病毒一样慢慢植入到观众的脑海中,所以整个的营销战线拉得比较长。
  2.病毒营销平台须多样化
  在谈到这一次《饥饿游戏》剧组与Facebook网站合作的在线游戏时,劳瑞·克里夫坦言这个游戏就是整个电影病毒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的就是让在脸谱上关注了《饥饿游戏》电影的网友能够通过这个游戏对电影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达到传递电影信息的目的。
  “如果只是单纯在电影的公共主页上投放一些电影的相关信息的话,还是不足以对电影的宣传有着太多的推动。所以当时我们就会选择用在线游戏来进行推广。这样不仅可以便于影迷对电影进行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在线游戏的热度来进一步刺激影片的人气。”
  而英国电影公关莉兹·米勒则对记者表示,现在电影的病毒式营销,并不是拘泥于在线游戏以及社交网站这一个领域,电影预告片、广告甚至是怪异小网站都可能成为电影的营销场所。甚至于很多的制片商会为了电影的宣传而去专门制作网站和特色广告,以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
  3.病毒营销时机与体验并重,不能“照猫画虎”
  “病毒营销讲求的是植入时机,但是所植入的东西带给观众的体验同样十分重要。”在看到记者展示的一部分中国电影的病毒式植入手法时,劳瑞·克里夫这样说道。
  劳瑞·克里夫认为,很多中国电影人已经有了一些病毒营销的意识,但是在营销手段上,依然有一些生硬的地方。她觉得,现在中国很多电影在营销时已经很有意识地在电影的推广度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整体上带给用户的体验却并不好,很多宣传的材料并没给到用户很好的感受,反而给很多观众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反感。
  在谈到中国电影能否借鉴好莱坞病毒式营销的成功经验时,劳瑞·克里夫表示经验可以借鉴,但绝对不能“照猫画虎”,因为国情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同样的宣传手法在美国行得通,在中国可能就会起到一个相反的效果。而她也不建议中国电影沿袭《饥饿游戏》开发线上游戏的做法,因为这样会给电影的发行公司和宣传公司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成本,而且未必讨好。
  “我们会选择Facebook作为一个宣传平台,是因为Facebook这个网站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其中我们可以展开很多不同的活动。而线上游戏的开发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饥饿游戏》是一部系列电影,可能最后一部电影《嘲笑鸟》上映之时会等到2015年甚至是2016年,中间我们会花很多的精力去维护这个线上游戏,并对其加以改进。如果是纯粹为了一部电影而花大力气制作一个在线游戏的话,不仅浪费成本,而且在电影热度过去之后,这个游戏就完全荒废了,得不偿失。”
其他文献
身为西安人的吴奇,不仅有西北人的爽朗,更兼具着年轻人的果敢。不喜欢按常理出牌,勇于尝试。他坚信只要敢做就有一半的成功初会,犹豫不决才是错,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机会。十几岁就进入演艺圈当演员的吴奇,几年戏演下来,发现自己对制作更为钟情,于是卖掉房子又借来了35万元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好好过》,这也让他收获了第一桶金,从此步入了制片生涯。  短短几年间吴奇自己独立运作了五部中小成本的电影。这些片子虽
期刊
量化就很难精品化  《影视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离开电视台,去组建一个公司开始创业?  程力栋:一种潜移默化的人生规划,我觉得人生主要就30年,一般是20到30岁,30到40岁,40到50岁,这三十年是男人的黄金时间,这三十年不能只做一件事,我觉得,至少要做三件事。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觉得做记者非常好,很神圣,弘扬正义,受人尊敬,主要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当这个愿望在后来得到满足,又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在《北京爱情故事》的“吴狄”出现之前,很多人问李晨,所有扮演过的角色中哪一个更靠近你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他通常很为难,似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影子,但又不尽相同。  直到“吴狄”的出现。李晨非常确定地告诉你,这就是25岁之前的他,毫无出入。因为《北爱》就是他的故事,当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生活在他的周围,有血有肉,真真切切。2005年之前,其间六年,几段并不顺利的感情生活全部囊括在这一部戏中,是一次对自己
期刊
“我试图实现电影的多义性,希望你们在一个故事里能获得不同的满足。”  管虎的电影所关注的群体,往往是很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对象,他的电影所探讨的是社会的边缘化,是一股暗流,却也都相当的合时宜,是一个阶段内既被我们忽略过又被我们想起的群体。地下摇滚,警察,民工,患者。  《斗牛》和《杀生》开始,有一些变化,开始讲究象征性的塑造,村庄,愚民。他的成熟显而易见。但是从一开始到最后,管虎的电影风格却都像
期刊
有观众总结,“生活剧三大宝,媳妇婆婆小三满屏跑”、“过日子就要闹,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闹”,观众的厌倦情绪可见一斑。  都市生活剧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要么是苦情狗血情感纠葛,要么是口沫横飞没事逗贫,为了达到戏剧效果,能在换台的瞬间锁住观众视线,创作者往往把故事极端化。我们从近期热播的剧中可以看到,虽然这些剧有一个较强的社会热议话题支撑,但因对话题尖锐度和时尚度的过分依赖,也使得曾经温暖和煦、善良平和
期刊
因为制作时代的缘故,  那时候的电影本身就有一种视觉上的冷,  尤其是《冬春的日子》,  还是黑白片,  况且那个时候自己很年轻,  对当时的环境、  社会的状态、人的状态,  都是很直接的切入。  他戴着一副颜色沉闷但设计很别致的眼镜,普通的黑色休闲夹克,黑色牛仔裤,黑色皮鞋。整个人看上去严肃,眼神里又有些隐晦的桀骜。这就是第一眼的王小帅,隐藏在《青红》和《日照重庆》背后的电影作者。    《我
期刊
问题一:翻拍成风,原创难寻  电视剧的所谓接地气,就是指创作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但当下翻拍、跟风严重,为了追求短平快的利益回报,往往忽视真实而闭门造车。  陈家林:我最近看电视剧都总结出规律来了,假夫妻多、女土匪多,漂亮狠毒的日本女特务多,挖掘的生活永远是自己眼前那点事,创作者体验生活做得太少。现在的电视剧偏于类型化,对于人物塑造、生活挖掘远不够深刻,多流于俗套。  郭靖宇:因为我的作品一直坚持
期刊
余淳在推掉北京台一个节目的录制后,匆匆赶来接受采访。对于自己的戏突然扎堆儿播出,他反应淡定。“现在题材扎堆是电视台要收视率的结果,这会让这个题材加大风险,很多制片人会一哄而上,跟着便有大批内容雷同的剧落马。”  于淳坦承自己并不算有名气的导演,都市题材的火热荧屏让他的戏通常拍完就播,再也不像前几年要等个一年半载才有播出的机会,这虽然让他免除后顾之忧,但同时期充斥荧屏的雷同之作令他颇不愉快。“老是这
期刊
《影视圈》:做了这么多年制片人,你认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什么?  王平(以下简称王):这十年来,中国的影视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最好”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国家产业战略的转移,使中国影视业成为一个产业焦点。“最坏”是管理机构、影视业内人士和投资人面对热潮,急功近利,准备不足,导致烂片层出不穷,佳作不多,投资失败,这肯定会伤害这个行业。  
期刊
王小康以《中国家庭》系列走入观众视线。此后,他的作品一直以接地气、紧扣社会热点话题为创作主旨,在都市框架内,无论家庭伦理还是励志情感,他均有涉猎。同时,作为有意识树立个人品牌的电视剧导演,王小康有自己的导演工作室,这也使他能够深入到制片领域,从剧本开始对电视剧市场做精准把握。因此,他的很多戏既是电视台的收视保证,又能让投资人赚得盆钵皆满。  反是2011年,他的三部戏《闪婚》、《三十而嫁》、《钱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