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的代言体叙事诗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zh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杜甫从文人抒情记事诗和乐府民歌中寻觅叙事智慧,借鉴叙事技巧,用叙事的方法写时事,使文人乐府的叙事性大大加强。其中,代言体叙事便是杜甫乐府诗歌的重要特点和重大成就,其主要表现在《前出塞》、《后出塞》及“三别”中。
  关键词:代言体叙事 《前出塞》 《后出塞》 “三别”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困守长安十年并身经安史之乱的杜甫,目睹了唐王朝的种种弊政、国家疮痍及民生疾苦,写下了为数不少的乐府诗。这些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现实政治和重大社会事件,具有很强的写实品格。同时,杜甫从文人抒情记事诗和乐府民歌中寻觅叙事智慧,借鉴叙事技巧,用叙事的方法写时事,使文人乐府的叙事性大大加强。其中,代言体叙事便是杜甫乐府诗歌的重要特点和重大成就。
  一
   代言体作为一种抒情方式由来已久。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山鬼》诸篇,以人代神言的方式表达男女神灵间深挚的相思、爱恋之情,由此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闺怨”、“宫怨”诗中代思妇、弃妇言情的文人创作传统。代言体抒情的好处是能深入抒情主体的内心深处细致入微地进行揣摩体察,推动了诗歌审美心理体验的细腻化和深刻化。
   杜甫之前的代言体主要是作为抒情方式而使用的,但在一些代言体诗中蕴含有一定的叙事因素。如繁钦的《定情诗》从男女双方的邂逅相遇写起,接着写他们互赠信物,表示了坚贞不渝的恋情,然后写女子屡屡与男子约会,期待他能来赴约,但他始终没有出现;李白的《长干行》从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少年情谊写起,写到他们的初婚与离别,离别后的思念与焦虑;鲍照的《代东武吟》从一位士兵的转战疆场写到穷老归来。这些时间进程在诗中起抒情线索的作用,使每一个时空场景中的情感都得到充分表达,形成情感的流程。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和《后出塞》五首皆为联章组诗,各有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并以第一人称“我”出现在诗中,代征人叙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前出塞》是代一位被征召赴交河的士兵叙说十年的经历和情感,初出门时辞亲别家痛苦万分,路上时而因“走马”、“搴旗”而兴奋,时而因“水赤刃伤手”而烦乱,时而因“吏怒嗔”而愤慨,在军中有对苦乐不均的感慨和“几时树功勋”的怀疑,有因天寒高山筑城而产生的“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的思恋,有“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的自豪,有“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的通达。组诗涉及到的是这样的社会现实: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使广大人民骨肉分离,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为了展示这种内心真实的情感,杜甫摒弃了他运用自如的直抒胸臆式的抒情议论,以组诗的形式和代言体的叙事抒情方式展开具有很强写实性又有一定程度虚构性的描述,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诗人为征人代言,可以细腻深切地展示征人的情感流程,展示他的成长和成熟。反过来,征人又在为诗人代言,代他谴责唐玄宗的好大喜功——“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代他发表对战争的看法——“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杜甫的社会批判意识是融注在征人的内心感受中来表达,从而加强了组诗叙事的客观性。
   《后出塞》是代一位被召募到蓟门、后又脱身归来的士兵叙说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位士兵是带着立功封侯的美好期盼应募从军的,然而在军中日久,他逐渐认清了这样的事实:人主好武,边将贪功,甚至于虚报邀赏,蓟门主将骄横难制,反心渐滋。眼看着幽州军骑长驱河洛,无奈的征人只好“中夜间道归”,脱身回到已成为空村的家乡。《后出塞》组诗没有细腻深切的心理展示,它更多地运用了乐府民歌中的铺陈手法,铺叙热闹而亲切的送别场面——“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铺叙军容的壮阔和军令的严肃——“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铺叙渔阳之军的骄横——“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后出塞》通过对“我”的所见所闻的铺陈描述来揭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即安禄山造反。组诗叙事有一定的戏剧性,就人物经历而言,带着立功封侯的美好期盼应募从军,却带着对主将面目的清醒认识和大唐子民的良心脱身回乡;就社会现实而言,离乡时无论亲戚还是邻居,无论老年还是少年,都来为他送行,整个村庄人丁兴旺、其乐融融,回乡时这些人却都不见了,整个村庄也成空的了。戏剧性是叙事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在《后出塞》中,正是这些戏剧性的情节、细节形成的张力起到了谴责叛乱的作用。
  二
   《前出塞》和《后出塞》是组诗,各有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属于历时叙事。而在“三别”中,“妾身未分明”的新娘子之别夫、“子孙阵亡尽”的老人之别妻、“园庐但蒿藜”的鳏者之无家可别皆属瞬时行为,要想通过最凄惨难堪的那一刻来展示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最佳的选择是细腻深切地描摹人物心理,而这正是代言体的长处。王嗣 《杜臆》评《新婚别》云:“此代为妇人语,而揣摩以发其隐情。”其实,“三别”皆是“揣摩以发其隐情”的代言体。
   《新婚别》以新娘子独白的形式对新郎倾吐肺腑之言,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评论说:“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确乎如此。“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新娘子非常伤心,自己嫁的是一位征夫,就像兔丝缠绕在蓬麻上一样,怎么会有白头谐老的幸福美满呢!尤为不堪的是,“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早上就得分别,连你家的床席都没有睡暖,实在是太匆忙了!虽然你走的不远,是到河阳去作战,但谁知道你哪天才能回来呢!我在你家可是太尴尬了,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怎么去拜见公婆呢?新娘子真是非常伤心,甚至有点抱怨,但又能抱怨谁呢?丈夫就要往“死地”去了,于是,新娘子转而诉说对丈夫的不舍与爱恋:“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说自己作女儿时,父母当作宝贝儿似的。出嫁以后,就只能嫁谁跟谁了。可是现在,你却要到那凶多吉少的战场上去,我沉痛万分,简直肠子都要断了。我本来打算随你一起去,但又怕多有不便,把事情弄得更糟糕。既然如此,“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放心前去,努力作战吧,不要为我牵肠挂肚。我呢,“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当着你的面,我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从今往后,我再也没有心情梳妆打扮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天上各种各样的鸟都是成双成对地飞翔,而人事却多不如意,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天天翘首以待,盼望你归来。《新婚别》以居者新娘子的口吻述说,始而伤心哀怨,继而沉痛凄惋,转而沉着冷静,终而深情依依,声口逼肖,真乃“小窗喁喁,可泣鬼神”!
   在《新婚别》和《无家别》中,不时出现第一人称代词“我”,言说主体较为明确,代言的色彩比较显豁。而《垂老别》的代言叙述比较特殊,正如杨义先生所言,此诗采取了一种介于诗人叙述和老翁自述的复合性语调。“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两句总起,似乎是老人在感叹自己在干戈四起、动荡不安的时代氛围中的不幸遭遇,又似乎是诗人在对老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此八句具体写老翁面临老而被征的命运时的心情和行为。子孙都已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一个垂暮之人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官府要我上前线,去就去吧,心情悲愤而沉痛。“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投杖出门”的细节极为典型,又以“同行辛酸”作衬托,表面上的不动声色掩饰不了背后的悲悯。“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的感情色彩要强烈得多,在“幸有”和“所悲”的扬跌之间,对其衰老不堪又不得不走上前线的悲悯无以复加,言说主体是老人或是诗人已模糊难辨。“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无奈转而为慷慨,是老人在述说自己的义勇精神,还是诗人在嘉许他的昂扬气概?似乎都是。就在慷慨欲行的时候,惟一的亲人来为老人送行了,其场景真是凄惨难言:“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两人的行为却从老翁一人的角度来表现,生离即是死别,因而看到妻子穿着单薄的衣衫匍匐在路旁哭泣,他为她的孤寒无依而伤心不已,听到妻子对自己“努力加餐饭”的谆谆叮咛,更加伤心欲绝。此节更接近于老人自述。接下来,老人自我言说的色彩更为突出,说自己离死期尚远,说人生总有悲欢离合,而在年老还是年少时发生是无可选择的,因此也不必过于伤感。不过想起少壮时的太平日子,不免令人徘徊感叹。然而如今“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战争如此残酷,哪里还有一方可供盘桓留恋的乐土?但当我离开蓬室之居的时候,还是痛绝肝肠。老人的述说是感性的,从自己的生存感受出发,故而震撼人心;同时,老人的述说又是充满理性的,尤其是关于战争形势的分析和战争残酷性的倾诉,其中自然包含着诗人对社会历史的理智透视。也许保持一种诗人叙述和老翁自述的混沌未分的状态是杜甫有意识采用的叙事策略,因为这样的代言既能淋漓尽致地展示民间苦难,又能保持作者忠君爱国的儒者立场。
   《无家别》的前十四句写“我”兵败后回乡所见。“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的开头极具概括性,“寂寞”二字富有穿透力。“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 ”的感觉新奇而精到,“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细节令人触目惊心,字里行间都充满悲哀凄凉之气。“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四句写“我”留恋乡土的感情和辛勤孤独的生活。然而如此生活也难以为继,“我”又被征召从军。主人公心潮难平,“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上句自幸,下句转而自伤,细致入微地描摹了其心理的变化。“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承上更深入一层,近行孑然一身,已够让人伤感的了,将来到更远的地方,前途迷茫,又将如何呢?“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又转,家乡已经荡然一空,无论近远都是一样的,“转作旷达,弥见沉痛矣”(沈德潜语)。接下来说,长期卧病的母亲在“我”五年从军期间委骨沟溪。“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家破人亡,欲别而无家可别,让老百姓如何生活呢?全诗三个大的段落,第二段“宿鸟恋本枝”四句主要起结构上的过渡作用,诗人重笔所向的第一和第三两个段落,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其精彩之处,是与以“我”代言、细加揣摩分不开的。
   写于同一时期、同样背景下的“三吏”、“三别”是不同的,“三吏”长于问答叙事,以事感人,“三别”长于代言写情,以情动人。与其他的同题乐府诗相比,杜甫的前、后《出塞》也是卓异特出的,无论其信息容量、思想内涵,还是给读者的审美感动皆罕有其匹,这不能不说得益于所采用的组诗形式和代言体的叙事方式。因此可以说,杜甫的代言体叙事诗也是其“转益多师”的重要表现。
  
   注:本文系南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论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ytc200309。
  
   参考文献:
   [1]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2]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 杨义:《李杜诗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张冬云,女,1971—,河南渑池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男权社会的歧视和压迫,使女性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活着的意义,而女性作为人类个体,有其对于作为人的生命本在的向往和追求。本文要关注的是两位处于两种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底层社会的弱势女性的生命追索过程,探索思考了恶劣环境下女性自我价值的有意识和潜意识的觉醒和完成,进而讨论了自尊和仁爱所生发出的女性的永恒魅力。  关键词:自卑情结 成长 女性温情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
期刊
摘要 在中国诗歌史中,悼亡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外国文学中却鲜有人为,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中国保守传统的思想和西方开放自由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的悼亡诗虽然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比较苏轼和弥尔顿的悼亡名篇发现,两者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  关键词:悼亡诗 苏轼 弥尔顿 《江城子》 《梦亡妻》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悼亡本可指对任何
期刊
摘要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受到各个年代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和学者们的盛情评论,逐渐成为中国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热点。纵观近百年的《简·爱》批评史,由于社会因素、政治经济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以及盛行文艺思潮的不同,历代对它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展开。  关键词:《简·爱》 批判现实主义 女性主义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梁朝诗歌和舞蹈的发展都比较繁荣,两种艺术的交融绽放了绚烂的奇葩——咏舞诗。梁朝咏舞诗按照内容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主要表现舞者优美的动作和姿态,关注的是舞蹈艺术本身;另一类在表现舞蹈的同时更关注女舞者的容颜、服饰、姿态、表情甚至情感。这些咏舞诗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梁朝舞蹈的魅力和特点。  关键词:梁朝 咏舞诗 舞蹈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在远古时代,诗、乐、舞三位
期刊
摘要 黄庭坚在北宋新旧党争中历经十余年的贬谪,最后死于贬所。他的五十多首贬谪词既不同于情调悲苦的秦观贬谪词,也不同于平和旷达的东坡贬谪词,而是具有“于倔强中见姿态”的特点。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其大量运用象征临寒傲霜之倔强品格的菊花意象,其次表现在其贬谪词有很多对自我的称谓,凸显了自我主体精神。  关键词:黄庭坚 贬谪词 “菊花”意象 自我主体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章是进行北宋诗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鉴定古籍版本、校勘文字、理清目录、编纂辑佚、辨别真伪,有助于我们进行史实考证、注释古诗,具有补今本诗集之缺、纠正今本诗集之误、提供丰富的异文以资研究参考、助考诗作编年等诸多文献学功能。  关键词:北宋诗学 诗集序跋 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是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
期刊
摘要 本文以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为分析材料,以书中主人公的性格和爱情命运为主线,阐述了一个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性格 命运 爱情 简·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性格和命运   性格,是人在选择处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命运,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受运气的影响。可以说,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和行为方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
期刊
摘要 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两个艺术典型——《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和《雷雨》中的周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两个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之异同及其两性模式进行了深度分析后,本文发现,两人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性格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如变态和“多余”。  关键词:保罗 周萍 两性模式 性格 比较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 在自由主义批评家的眼里,乌托邦思想因在某种程度上被某些极权主义分子所挪用或盗用,因而被归咎为20世纪的几起人类社会大灾难的祸首。本文对西方乌托邦思想的几大代表流派进行了梳理,对当代社会中乌托邦思想被妖魔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并进一步介绍了西方乌托邦思想发展的两大源流,在反思极权主义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同时,倡导用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思想来助人类谛听美好未来的召唤。  关键词:乌托邦 极权主义 蓝图
期刊
摘要 作为语言与言语的载体,媒介的历史演变是在“符号”与“权力”的迷思当中不断演绎的逻辑结果:符号的进程是从“能指”到“所指”的一种静态过程,权力的进程是言语与语言之间所产生的动态过程。给予符号与权力的动静态结合,可以阐释出媒介的历史结构。  关键词:媒介 符号 权力 历史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1923年,海德格尔在弗赖堡大学登上了副教授的讲座。据说,为了终结西方逻各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