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大众与小众之间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de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同期书是处于大众与小众之间的一种文化产物,是影视与文学有机结合产生一种“快餐文学”,针对当前影视同期书在大众传播中的尴尬境地,论文对影视同期书在受众中的传播进行了大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透视了影视同期书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对影视同期书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影视同期书;大众传播;大众;小众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55-02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电子媒介呈上升趋势迅速发展起来,而相对的,纸质媒介市场开始萎缩。电影、电视代替书籍、报刊、杂志走进千家万户。电影、电视不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而且开始将其媒介产品和表达方式输出到文学领域。1988年,王朔将自己四部小说搬上荧幕,在其后的短短三十年间,影视戏剧文学从单纯的剧本发展到原著改编再到当今的剧本润色后产生小说,发生了巨大变化。无疑,“影视在这些新型的传播活动中都是信息发布者,占有主导地位,而文学则因成为信息接受者而具有了次生性。这改变了以往从文学到影视的单向传播模式” [1]。近期,笔者针对影视同期书在大众圈内的传播做了广泛调查,这次调查群体涵盖了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公众,回收调查问卷共计100余份,就他们对影视同期书的看法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影视同期书在大众与小众的发展,如同跷跷板的两端,不平衡且不确定。
  一、大众的影视同期书
  (一)现象展示
  近期,受到新《红楼梦》、新《三国》、《婚姻保卫战》等影视剧热播的影响,西安各大书店的《红楼梦》、《三国》、《婚姻保卫战》等图书就受到了市民的追捧。显而易见,影视同期书在某种程度上,某个时间段内是颇具有影响力的。
  首先,调查中显示,针对“在了解了一些关于影视同期书方面的知识以后,请问您会去选择看影视同期书吗?”这一问题,被调查的公众很大一部分选择会去试试看一些影视同期书,这说明,影视同期书的出现与传播是符合“流行趋势”的。
  其次,在国内各大购物网站中,如当当、卓越亚马逊以及各大书店中,影视同期书都属于畅销书类,这说明影视同期书是有自己的购买群体的。
  (二)透视分析
  影视同期书的大众化传播有其一定的土壤。
  第一从传播学角度看: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中指出,“我们的文化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方式处理事务,尤其是重要事务。随着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难划分,文化话语的性质也改变了。”这说明,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当今媒体刻意追求的一种趋势。影视同期书恰恰符合了这种趋势。电视节目和影视剧作呈现在电视上的时候,是不能出现“让我想一想”或者“我不知道”这样的话语的,因为它不仅减慢了电视节目的节奏,而且会给受众带来一种不确定或不完美的印象。因此电视节目不会暴露这样一个思考过程。然而,受众却需要这个思考过程,有时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思考回味过程的,因此,影视同期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受众对电视上节目的猎奇心理,也因其具有长期贮存,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思考的环境。这是受众接受它,并使它成为大众传播环境下的大众文化产物的重要因素。
  拟态环境:我们接触到环境,实际上不完全是现实的环境,视野以外的环境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即通过大众传媒来再现那里的环境,这种再现构成一种“拟态环境”。因此,拟态环境一方面与现实环境相互关联,另一方面,又进入个体大脑,构成一个人们接触真实环境的中间界面。但是,这个所谓的环境,是存在偏见和误区的[2]。
   “读书使人进步”,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兴起,书籍的重要性又一次被提及,媒体这时就给我们造成一个“为书之上”、“看书就一定有知识”的拟态环境,因此,很多受众愿意选择读哪怕做工比较粗糙的影视同期书也不愿接触电视上的文化类节目,这就从反面促使影视同期书快速热销。
  第二从心理学角度看:通常来说,在图书市场畅销的图书,在图书馆也会成为读者争相借阅的热点图书。也就是指一定时期内,读者对某种或某类书的借阅体现出相当的集中性[3]。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追星心理:满足对影视明星花边新闻的追求。
  对比心理:有的观众在看了电影或电视剧后,喜欢再看同名小说或剧本,主要是想将小说和剧本与影视剧进行对比,看故事内容是否有增删、人物是否有改动,影视演员的形象是否与小说或剧本中描述的人物形象相吻合等等。
  从众心理:这在上述分析中已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省时心理:就电视连续剧而言,通常都有几十集,甚或一百多集,电视台每晚仅播1~2集,播时长达几个月。有的观众没耐心或没有那么多时间一集不落地看,因此通过阅读影视同期小说来取代看电视剧,这样可节约时间做别的事情。 品味、欣赏心理:在影视剧热播的同时,借来影视同期书进行阅读,细细地品味、欣赏,加深对影视剧的印象,评价演员的演技和导演之得失。
  时尚心理:时下,同学、朋友闲聚聊天,总喜欢聊影视剧话题,聊故事情节和明星逸闻趣事等,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时尚。对于没条件看影视剧的人来说,要追随时尚参与这一话题,阅读影视同期书则是最好的选择了。
  第三公众的“浅阅读”需求:紧张忙碌的工作,使得都市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细品文学作品,“狼吞虎咽"式的浏览成为人们的普遍阅读行为。于是,文学开始“休闲”了,许多读者对文学作品采取的是“浅阅读"的阅读方式。仅浅层次的、简单轻松的阅读,把小说当成身边随手拈来的甜点、小吃,或是消遣、或是求乐。影视同期书就与这样的需求不谋而合。
  二、小众的影视同期书
  (一)现象展示
  从上述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就各阶层,各年龄段整体而言,影视同期书的小众,有很多受众根本未接触过这个最近几年新型的词汇。从这方面来看,影视同期书无疑也是小众的。
  (二)透视分析
  调查中,对不了解影视同期书的受众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没有看过影视同期书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公众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归纳如图1所示。
  图1可以看出,对影视同期书的不了解是其小众倾向的绝对原因,此外,认为看书比较麻烦,而影视剧更具有立体美观与直观的优势也是公众不去选择影视同期书的原因。
  传播的偏向:哈罗德•伊尼斯在其学术专著《传播的偏向》中指出“我们生活其间的文化有一定的偏向……我们对其他文明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文明所依赖的媒介的性质”。由此观之,受众对一种新的文化产物的了解也依赖于这种文化产物所依赖的媒介的性质。影视同期书,可以说大部分依赖的是纸质媒体,纸质媒体传播会有滞后,这就决定了它在当今网络社会前提下传播的局限。比起现下很多非常火爆的网络小说,影视同期书为了追求其装帧设计的豪华,追求位显效应,以及版权,忽略了网络这一传播土壤。前者恰恰与之相反,适当忽略了所谓的豪华精美“外包装”,选择第一时间上传作品,取得位先效应。因此,影视同期书在网络失去了一定的份额。不过,近些年,一些影视同期书也开始重视在网上同步上线,两种媒介齐头并进。
  受众分化:它是由受众群体在日益增多的媒体之间所做的不同的选择而产生的[4]。在调查中,我们随机访问了一些受众“您是更倾向于原著小说或者影视同期书还是更倾向于影视剧作?”,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后者,即影视剧作。这显示出,相对于影视同期书,受众更喜欢电视。也就是说,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受众更愿意接受直观、快速的电视文化而不是纸媒。现在,网络文化又异军突起,又有一部分受众群体选择了网络,这样受众倾向于纸媒的选择份额会更少。
  媒体受限:我国的文化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垄断的现象,再加上政府对媒体的限制,我国没有一个绝对自由的媒介环境。影视同期书作为一种快餐文化和影视明星、娱乐资讯联系密切,这与我国的主流媒体文化追求严肃谨慎真实是不符合的,因此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在传播过程中夭折在把关人与舆论领袖无形的手中。
  影视同期书自身的缺陷:近年来风靡的影视同期书,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与市场关注,其自身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市场上有很大一部分影视同期书粗制滥造,质量堪忧。影视同期书不同于其他书籍,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正所谓“热得快,冷得更快”。有的出版社联合影视剧组为了追求快速的宣传效应以及高额利润,对影视同期书的把关不严,文学性较低,用大量影视剧截图滥竽充数。其次,市场跟风现象严重,大量影视同期书撞车。由于影视同期书有利可图,所以很多出版社纷纷投资出版影视同期书,而市场上优秀的,吸引受众关注的影视作品却是少数,这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最后,影视同期书偏好照搬剧本,文学性、可读性不强且内容娱乐化强、趋于低俗。影视同期书作为青少年娱乐消遣的读本,内容就至关重要。而公众的求知需求,这样的影视同期书就无法满足。
  影视同期书从产生到发展,从叙事写作到集结出版,占主导地位的从来都是影视,而文学则处在次要位置。影视和文学在信息传播活动中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指向的核心命题就是电影、电视与文学媒介权力关系的重构[1]。
  当下,影视同期书的出版热潮不仅没有消退的趋势,而是越来越猛烈。但是影视同期书的传播若避免不了自身的缺陷,它仍然只能在小范围内,短时期得到传播。同时,影视同期书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时下社会的潮流,既然不能避免这样的潮流,那么,作为媒体,就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为影视同期书这样一种纸媒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简敏.影视的传播与文学的接受[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
  [2] 陈力丹,易正林.传播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晓丽.试论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分析[J].黑河学刊,2001(2).
  [4] 鲍勃•富兰克林等.新闻学关键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的发展,企业的战略重点在不断地转移。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综合论述品牌形象力,品牌价值,以及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中可以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形象策略;品牌形象;品牌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59-02       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已上升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香港与大陆合拍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全方位的突出表现,意欲指出香港电影以其独有的产业机制和魅力,在电影手法到产业运作等各个方面将不断带领中国大陆电影走向国际。  关键词:香港电影;内地电影;合拍   中图分类号:J9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69-02       一、背景分析——市场浪潮下,大陆香港电影市场的双赢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电视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大好景象。但是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刷下,我国电视节目的商品气息越来越浓厚,文化气息越来越少。在加上我国电视供给的数量远远大于电视受众的数量,中国的电视节目逐渐呈现出多而杂、杂而劣,劣而同的复杂局面。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出品的电视节目,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坚持走自己的地域文化路线,虽然市场化程度不高,但是风格清新,内容独特,发展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百万富翁》是国内第一档网络直播的益智真人秀,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进行大众传播,也是针对互联网生活方式的一次创新营销尝试。以这个节目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实现网络化,并对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做了预测。  关键词:真人秀;互联网的百万富翁;新媒体;网络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95-02       信息化是当
期刊
摘要:2010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利用微博问政成为各界热议现象。微博的技术优势、门户网站的开博邀请、媒体的热捧、民众的表达诉求、代表责任意识强化等原因,使得微博成为表达舆论强有力的平台。然而在两会闭会期间,当初火热的代表、委员微博却面临流于形式、个人作秀、无人更新的拷问,设立实名制官方微博,从微博中来,到现实中去,与意见领袖建立良好的互动,创造话语交锋的公共空间成为高效利用微博问政的可行
期刊
摘要:虽然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我国社区报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成大气。然而从媒体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外社区报实践来看,社区报将会成为报纸转型或新的利益增长点。笔者将试图从市场可进入性、可行动性、可赢利性等方面分析中国社区报的未来发展策略,以期对以后的办报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社区报;发展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61-02 
期刊
摘要:近年来网络群体在参与网络热点事件中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等非理性特征,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混乱。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然后寻找这种产生非理性表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李刚门”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92-03    
期刊
摘要:公众议题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得以彰显,而公众议题的扩散比传统媒介环境下来的更加明显。分析“河大撞车门”中体现的议题扩散现象原因,对于深刻理解网络时代公众议题以及对议题施加合理引导意义深远。  关键词:议题扩散;议程设置;受众心理;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01-03       一、引 言  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在网
期刊
摘要:动画片做为现在的朝阳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所以研究动画片也是促进动画产业发展的一部分。美国动画受世人热爱,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其非常注重细节的制作,其实往往引发观众触动的片段都是因为影片里的细节桥段。动画的前期创意,后期制作,都应该注重细节的体现以及表现。  关键词:细节;前期创意;审美性;情景外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21-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深,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传统媒体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巨大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另一方面,血腥暴力低俗的网络文化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形成了强大的合围之势,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和规制。广播电视媒体监管规制的构建必须涵盖法制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规范、媒介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等各方面,要将党的领导和政府监管、传媒自律、行业规范、公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遏制传媒低俗化的网络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