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手机动车买卖中交付与登记的关系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拥有汽车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汽车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二手车交易量不断增大。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41.66万辆,1-10月份累计交易量418.98万辆,同比增长8.11%,预计全年二手车交易量将突破500万辆。
  在二手车交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形,车主已将车卖于前一个买主,并一同到机动车管理部门办理了过户登记,随后由于后一买主的出价更高,车主又与后一买主达成买卖的合意,并将机动车现实交付给了后一买主。在此情形之下,该车的所有权应当归谁所有。此时,就涉及到对机动车这一动产所有权发生变动时交付与登记的效力如何理解的问题,即机动车所有权的变动究竟是以交付还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二、我国物权变动的相关规定
  在大大陆法系,一般存在三种物权变动模式: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我国一般情况下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例外情形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采取债权意思主义。所谓的债权形式主义是指,物权变动法律效果发生时,除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债权的合同即债权行为外,尚须履行登记或者交付的法定方式,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一般来说,不动产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动产以交付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物权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我国机动车被定性为动产,与一般动产相区别的是其价值较高,属于特殊动产的范畴,按《物权法》二十三条规定的一般解读,机动车买卖是以交付作为所有权变动的生效要件的。那么机动车的变动是否属于此条中所言的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按对《物权法》的体系理解,此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是指《物权法》第181条、第188条、第189条之规定,动产抵押权与浮动抵押权的设立不是以交付为生效要件,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抵押合同的合意,即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因而,对于机动车这一特殊动产而言,交付为其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
  三、机动车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
  按一般人的交易理念来说,作为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这种国家公权力部门进行的变更登记应当比当事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交付具有更强的对外公示的效力,因而当登记与交付共同存在的情形下,登记的公示力应当优于交付。在物权法的范畴,登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权登记,一种是证权登记。对于设权登记,其法律后果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对于证权登记而言,其本身并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只是作为行政管理或者其他方面的一种手段,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对外公示的辅助证明效力。《物权法》第24条规定: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立法机关此处对于机动车的变动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而不是登记生效主义,即此处的登记为证权登记。其立法理由为:机动车不采用登记生效主义,这是考虑到其本身具有的动产的属性。但是法律对其规定有登记制度,其物权的变动如果未在登记部门进行登记,就不产生社会公信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立法之所以采取此种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在方便机动车流转交易与保护交易中的买受人的买卖合同的目的实现之间进行立法的平衡。采用交付作为机动车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有利于促进机动车流转效率的提高,较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物权流转的需求。而若以登记作为其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一是不符合机动车作为动产的根本属性,二是增加了现实生活中的流转环节与程序,不利用社会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与有效运转。
  因而,在机动车买卖过程中,当发生登记与交付并存的情形时,应当认定交付的效力优先于登记的效力,实际受领的买受人取得了机动车的所有权。在此情形下,其可以实际交付为由要求机动车登记管理部门申请进行变更登记,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第10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之一,又为其他买受人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已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将标的物所有权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对于进行登记了的另一方买受人而言,其合法的权益如何维护与进行救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已进行登记了的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的情况下,已登记的买受人可以提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请求,或者解除买卖合同并要求出卖人承担赔偿责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动车买卖过程中,交付的效力优先对登记的效力,其与我们一般的生活经验而言有一定的出入。在进行车辆买卖的过程中,最好以现实的直接交付作为确定自己所有权归属的方式,在交付的同时及时的进行变更登记,两者结合更好的维护和保全自身的权益。不能片面的理解直接以登记作为所有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否则极易发生虽登记在先但因为卖主多重买卖对另外的人进行交付从而使得自己无法取得机动车的所有权,增加自己维权的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提醒的是,此处的交付最好是现实的直接交付。交付存在多种,有一种交付方式是占有改定,即出卖人虽交付给了买方但又以借用或者租贷的形式重新占有了机动车,在此情形下,因出卖人具有所有权人的外观,另一买受人完全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交易机动车的所有权,此时的前买受人也无法重新获得该机动车的所有权。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检察院,江苏 东台 224200)
其他文献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  精神损害是与物质损害相对应的概念,简单地讲是指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贞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人身权利受到侵权行为侵害,从而造成公民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损害,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减损。精神损害既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损害,也包括精神利益的损害。所谓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指法律基于侵权人给被害人造成了精神损害,而责令由侵权人给予被害人一定赔偿金的一种民
期刊
摘要:  公司高管在公司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重用,滋生的法律问题日益剧增,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公司高管的身份在《劳动合同法》视野和《公司法》视野产生了交集,本文分析公司高管身份的法律归属,提出公司高管是受《劳动合同法》保护的特殊的劳动者,应优先适用《公司法》法条及其法理背景的结论。  关键词:公司高管;劳动关系;公司法;劳动合同法  一、公司高管在劳动法视野和公司法视野下的交集  《公司法》对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针对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活动中违反法律的情形实行法律监督逐步成为检察机关开展监督的新领域,尤其是2011年“两高”会签文件及2012年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增加的执行监督规定,为今后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打下坚实基础。文章就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的发展历程、现实中开展监督的困惑等问题进行浅尝辄止的介绍和研究。  关键词:民事执行活动;检察监督;发展历程;现实困惑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
期刊
摘要:  以队伍建设为主线,着力提升检察队伍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找准队伍建设本身存在的问题,反思在队伍建设存在的理想信念不牢、执法能力不高、服务大局不够、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同时相应采取措施,加大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综治和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提高对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检察建议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能力;强化内部监督等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期刊
摘要:  贫困地区基层检察院的警务工作,为保障办案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但也存在法警没有集中编队管理、法警队伍结构不甚合理、警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警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检察工作的快速发展,必须直面问题,妥善解决,笔者试对此谈谈个人粗浅的见解。  一、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当前基层检察院警务工作普遍存在未集中编队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作用较为单一等问题。 
期刊
近年来,我国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处于增长态势,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时有起伏。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全社会应当共同对他们的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对于已失足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尤其是对涉罪未成年人采取逮捕等强制措施时,更应慎之又慎。目前,检察机关正在强化不捕说理制度,这是彰显人性司法的需求。然而,对涉嫌犯罪未成年人的批捕也应当对其批捕进行说理,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实现公
期刊
一、问题的引出: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  为了发挥约制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医疗疾病和保障人权的功能。在我国,刑法规定了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缺乏刑法意义上的精神病概念界定。2012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2012年刑诉法)第284-289条规定“依不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以下简称强制医疗程序),首次明确对造成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设定
期刊
公诉科在其本部门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后,主诉检察官在办理公诉案件中,就重大疑难案件、不起诉案件提交检委会研究决定。故提交检委会研究时,承办人如何汇报案件,使检委会成员在听取承办人汇报的案情、证据后,正确作出决定,确保案件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承办人如何汇报案件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汇报的内容要求  在向检委会汇报案件的工作实践中,如果承办人在向检委会汇报案件时,汇报内容层次不清楚,不
期刊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难以招收和留住人才、检察官结构断层现象日益严重等问题,加剧了基层检察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采取适当提高待遇、明确服务期限、完善遴选制度等措施破解贫困地区基层检察院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的难题。  一、适当提高待遇  一是直面人心思走的严峻现实。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基层检察院,受交通区位和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普遍经济欠发达
期刊
摘 要:同样是一笔锁在钱柜中公款,某个平民偷偷撬开钱柜拿走钱,这是盗窃;而某个官员凭借权力用钥匙打开钱柜把钱拿走,这是贪污——盗窃罪和贪污罪的危害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拿钱者的身份和形式不同。然而我国刑法却将二罪的量刑差异倒置了。这种倒置不仅是一个严重的法律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贪污罪;盗窃罪;量刑差异;倒置  庄子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语中的“窃国”是窃取国家政权的意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