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汾市“公厕总设计师”宿青平用十年时间推动“公厕改革”,打造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公厕之城。一定程度上,在临汾,公厕文化如今已构建起市民的文化自信。
临汾市的第88号公厕,也许是全中国“最有性格”的公厕。
这座建筑坐落在临汾市河汾路最繁华之处。它的后方是名为“五洲国际中心”的超级商场综合体,聚集了各类中高端品牌及高端酒店,正前方是一座名为“广奇财富中心”的高层建筑。
公厕分为两层,上层挂了四块全国独一无二的招牌:“公厕文化馆”“市民厕所学校”“公厕品牌示范中心”“公厕文化传播中心”。
2018年1月8日,全国首座公厕文化馆正式开馆。
今天,你如果坐出租车经过临汾市鼓楼南北大街,抬眼望去,街两边的风景与国内的二线城市无异,一座座高楼闪过;但如果你从车窗向外平视,却无法不注意到一座又一座有着巨大标志且造型奇特的公厕——仿古的,现代的,甚至还有一座像极了“愤怒的小鸟”,司机也会忍不住在一旁讲解:“酷毙了!”
这样的公厕在临汾市区有88座,每一座都有编号,标准达到五星级,具体来说,每一座都可以与机场公厕相媲美,甚至胜出。
4月11日这一天,公厕文化馆由解说员侯映延值班,她出生于1995年,在重庆念的大学,学舞蹈专业,有着北方姑娘的爽朗和热情,笑着欢迎每一位来访者——整个上午,有3个人到访。
展厅两边展板上的内容将人类厕所发展史分成了四部分:千古一梦,百年沧梦,十年追梦,金厕美梦。
展厅正中央,一面嵌入式的展柜,里面有满满一柜子的奖杯和奖状,其中最打眼的是一座“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长方体金色镂空奖杯,这座奖杯不仅文化馆里有,在靠着88号公厕的绿化带里还立着一座放大版。
展柜里有一本书叫《大国厕梦》,作者是宿青平。“你应该买这本书!” 侯映延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对记者说,“他是临汾市民的大恩人,公厕建设全靠他,你应该见见他!”
于是,记者花了132元,买下宿青平的著作《大国厕梦》《笑改变世界》,以及歌词集《永远握着的手》和同名光碟。
侯映延开了一张纸质证明,她说,几乎每一个来公厕文化馆的人都会购买这些书和光碟,卖得最多的是《大国厕梦》。
公厕文化馆有一本厚厚的留言簿,它记录了开馆以来的来访者留言。来访者多是来自政府环卫部门的职工、学生、退休干部及媒体人。
一个名叫“青平崇拜者”的到访者留言:临汾公厕,世界之最,公厕大师,非青平莫属。“吴志爱”留言说:临汾公厕革命给人民带来无比福祉,是宿青平同志的心血和功劳,我们向他致敬!
3月11日,一位女性来访者将自己的玫红色唇印留在了留言簿上,并写道:期待“黄金”厕所。
侯映延的另一项日常工作是记录每一天到访公厕文化馆的人数,记录到访者的身份和职业。
88号公厕的一层是公共厕所,与二层展厅呼应,它的内部构造与另外87座临汾公厕相似,均由三部分组成——男厕、女厕和管理室,管理室内设有床铺,由两到三位环卫工24小时轮流值班。
公厕里配置了钢化玻璃门、自动感应冲水器、自动洗手台,地面铺满带有金色边框的小方块瓷砖。公厕里还设有体重秤和全身镜。
与机场公厕最大的不同是,临汾公厕里没有提供免费纸巾,如急用,需要花1元购买。
宿青平2013年在迪拜领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时的大幅照片挂在公厕的入口处,一进门就可以看到。
出生于1959年的宿青平,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他在临汾市是一位明星官员,曾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临汾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现在是临汾市市长助理。
去往迪拜领奖算得上是宿青平的高光时刻。
2013年3月6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第九届“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颁奖大会上,宿青平代表中国捧回唯一进入“全球十佳”的国际大奖。在宿青平领奖的同时,国内关于临汾公厕的“豪华”争议此起彼伏。
他在《大国厕梦》里这样写道:“当时,我在大家面前装得很平静,其实内心也充满了郁闷。尽管我对临汾公厕心中有数,但在出国领奖的兴头上,被浇了一盆冷水,也确实不是滋味。”
在这之后的新建公厕上,“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这9个字被放大,红底白字出现在外墙上。夜晚,厕所的墙体上会亮起霓虹灯,那些大字远远就可以看到,给人以指引和召唤。
临汾公厕是宿青平在担任住建局局长之时的重要“作品”。他将临汾市区的公厕建设分为三代:第一代——2008年至2010年,33座,平均每座造价50万元;第二代——2011年至2014年,36座,平均每座造价70万元;第三代——2015年至2017年,19座,平均每座造价80万元。
毫不夸张地说,宿青平是临汾市区88座公厕的“总设计师”,这里的每一座公厕都是他参与设计并拍板的。
宿青平在《大国厕梦》里解释了自己排除万难决心建公厕的原因——为了人民的尊严。
他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一位农村妇女从乡下进临汾城,换了一套最珍惜的干净衣服,走在大街上,想上厕所,却发现无处可去,憋不住结果尿在了裤子里。返回时,妇女留下了一句话:这辈子再也不进临汾城!
宿青平说,农村妇女这句话,是当官者的耻辱。老百姓最基础的问题不解决,谈何富强?
《大国厕梦》的寫作只花了宿青平一个月的时间。去迪拜领完奖回来后,他就开始动笔写这本在日后风行一时的畅销书。而当时动笔,其实主要是为了回应关于“豪华”的争议。 在这本书中,宿青平详细介绍了中国厕所的发展史,并论证了公厕的重要性及城市建公厕的合理性。在书的结尾,他写了一封《致全国市长的公开信》,呼吁市长们应该抓一下城市的“尿盆子”和“便池子”,解决市民的“方便”问题,但回应者寥寥。
临汾的每一座公厕,宿青平都为其写了楹联,第88号公厕上写的是“想民所想谋事切记谋公,急民所急治城莫忘治厕”,而鼓楼北大街第85号公厕的楹联是“人居之窗与世界接轨,便民之所与文明相连”。
“有来有往解不断,若即若离总相依”“吃喝纵有千般味,拉撒方得一身轻”……这些五言、七言式的楹聯,常常能引来如厕者驻足围观。
宿青平主动谈及了他的雕塑作品:在临汾古城公园,有一座雕塑馆,专门盛放他创作的雕塑,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300件,作品涵盖的范围很广,包含历史人物、桥梁文化、广场公园、公厕街景……
在鼓楼广场,有一尊名叫“脊梁”、高500cm的青铜雕塑,它是一只卧牛,但是牛的脊背却是长城形态,蜿蜒曲折——这件作品获得了全国优秀雕塑作品奖。
宿青平关于牛的雕塑,在街头还可以看到《龙牛》《卧牛雄风》《九牛》以及卧牛大桥的双头卧牛雕塑。
在第64号公厕正门的左前方有一座名为“伴侣”的汉白玉雕塑,从正面看它像一个刚刚方便完正准备提起裤子的人,但却被做成了马桶造型;从背面看,是两瓣坚实的屁股——这件雕塑的外观造型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宿青平的300多件雕塑作品,几乎都能在临汾街头、公园、寺庙里看到,从市中心到郊区,出现的频率很高。
记者在展厅看到多座以女性乳房为造型的雕塑,问及缘由,宿青平解释说,母亲是值得歌颂和赞美的。
为什么不请国内知名专业雕塑家来设计呢?“哪来的钱请啊!”宿青平答道。
雕塑馆的房顶是一大片由青铜铸成的临汾古城,它还原了古城未毁之前最完整的风貌,这也是宿青平的创意。
当天下着雨,宿青平带领记者踏上这片屋顶,他略带遗憾地指着整个古城说:“现在的临汾,大家都知道的古建筑恐怕就只有鼓楼了。”他很惋惜,临汾没能像附近的平遥古城一样,发展成一座旅游之城。
宿青平的另一件重要“作品”是位于尧庙广场西面的“华门”,这座于2004年建成开放、高50米、象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天下第一门”,同样给他带来“豪华”的争议。
第55号公厕47岁的公厕环卫工吴燕红,大概是最了解公厕是如何改变临汾市民生活的人。
55号公厕是仿古造型,有着飞扬的屋檐和厚重的屋顶,它的门口写着:神仙皆知食为天,人间有谁不方便。
吴燕红是3个孩子的母亲,老大已大学毕业,老二正在念大学,老幺在读高中。她来自临汾周边的农村,来当环卫工之前,她是只在家里做家务的家庭妇女。
现在,吴燕红每个月有1750元的工资,同时买有保险。每上两天班休息一天,24小时轮班,夜班时,她会住在公厕的管理室。
清晨市民尚未起床时,以及深夜市民进入梦乡时,像吴燕红一样的公厕环卫工会对公厕来一次大清洗,一天两次,没有一天落下。上级单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爱厕如家。
一定程度上,临汾公厕是临汾市民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临汾人说起公厕,总有一种自豪的情绪。
这是深夜醉酒之人和无家可归之人的庇护所,因为公厕里提供免费座椅,吴燕红常碰到有人凌晨躺在椅子上入睡;晴天时,看着成群的老人坐在公厕前的台阶上无所事事地唠嗑,唠完嗑,上完厕所,老人们又慢悠悠地回家。吴燕红甚至还发现,公厕周边小区的居民为了省水,一大早跑到楼下附近的公厕里排队方便。因为不提供免费厕纸,吴燕红几乎看不到随地乱扔纸巾的现象。
宿青平写的那本《永远握着的手》歌词集,就是写给像吴燕红这样的环卫工的。这本创作于2009年的歌词集一共收录了他16首歌词……那张同名光碟,收录了将这16首歌词谱成曲的歌曲,每一首都让人产生相似的感觉——饱含深情,发自肺腑,深情眷恋,激情热烈,很容易将人带入感动的情境之中。
越往城市的郊区走,公厕就越少,公厕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远。离开主干道,一些收费厕所隐藏在巷子里,广告牌上写着:厕所,收费1元。
“我才不管那么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方便了,就是好事!”一位上完公厕的男性市民竖起大拇指大声说道。
4月14日,临汾雨过天晴,街道边的杨树开始抽条,叶子嫩得滴水。第88号公厕旁边,立着放大版奖杯的地方,一位流浪汉蜷缩着躺在绿化带边缘睡得香甜。
(张北北荐自东方头条)
临汾市的第88号公厕,也许是全中国“最有性格”的公厕。
这座建筑坐落在临汾市河汾路最繁华之处。它的后方是名为“五洲国际中心”的超级商场综合体,聚集了各类中高端品牌及高端酒店,正前方是一座名为“广奇财富中心”的高层建筑。
公厕分为两层,上层挂了四块全国独一无二的招牌:“公厕文化馆”“市民厕所学校”“公厕品牌示范中心”“公厕文化传播中心”。
2018年1月8日,全国首座公厕文化馆正式开馆。
今天,你如果坐出租车经过临汾市鼓楼南北大街,抬眼望去,街两边的风景与国内的二线城市无异,一座座高楼闪过;但如果你从车窗向外平视,却无法不注意到一座又一座有着巨大标志且造型奇特的公厕——仿古的,现代的,甚至还有一座像极了“愤怒的小鸟”,司机也会忍不住在一旁讲解:“酷毙了!”
这样的公厕在临汾市区有88座,每一座都有编号,标准达到五星级,具体来说,每一座都可以与机场公厕相媲美,甚至胜出。
“临汾公厕 世界之最”
4月11日这一天,公厕文化馆由解说员侯映延值班,她出生于1995年,在重庆念的大学,学舞蹈专业,有着北方姑娘的爽朗和热情,笑着欢迎每一位来访者——整个上午,有3个人到访。
展厅两边展板上的内容将人类厕所发展史分成了四部分:千古一梦,百年沧梦,十年追梦,金厕美梦。
展厅正中央,一面嵌入式的展柜,里面有满满一柜子的奖杯和奖状,其中最打眼的是一座“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长方体金色镂空奖杯,这座奖杯不仅文化馆里有,在靠着88号公厕的绿化带里还立着一座放大版。
展柜里有一本书叫《大国厕梦》,作者是宿青平。“你应该买这本书!” 侯映延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对记者说,“他是临汾市民的大恩人,公厕建设全靠他,你应该见见他!”
于是,记者花了132元,买下宿青平的著作《大国厕梦》《笑改变世界》,以及歌词集《永远握着的手》和同名光碟。
侯映延开了一张纸质证明,她说,几乎每一个来公厕文化馆的人都会购买这些书和光碟,卖得最多的是《大国厕梦》。
公厕文化馆有一本厚厚的留言簿,它记录了开馆以来的来访者留言。来访者多是来自政府环卫部门的职工、学生、退休干部及媒体人。
一个名叫“青平崇拜者”的到访者留言:临汾公厕,世界之最,公厕大师,非青平莫属。“吴志爱”留言说:临汾公厕革命给人民带来无比福祉,是宿青平同志的心血和功劳,我们向他致敬!
3月11日,一位女性来访者将自己的玫红色唇印留在了留言簿上,并写道:期待“黄金”厕所。
侯映延的另一项日常工作是记录每一天到访公厕文化馆的人数,记录到访者的身份和职业。
临汾公厕总设计师的十年
88号公厕的一层是公共厕所,与二层展厅呼应,它的内部构造与另外87座临汾公厕相似,均由三部分组成——男厕、女厕和管理室,管理室内设有床铺,由两到三位环卫工24小时轮流值班。
公厕里配置了钢化玻璃门、自动感应冲水器、自动洗手台,地面铺满带有金色边框的小方块瓷砖。公厕里还设有体重秤和全身镜。
与机场公厕最大的不同是,临汾公厕里没有提供免费纸巾,如急用,需要花1元购买。
宿青平2013年在迪拜领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时的大幅照片挂在公厕的入口处,一进门就可以看到。
出生于1959年的宿青平,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他在临汾市是一位明星官员,曾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临汾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现在是临汾市市长助理。
去往迪拜领奖算得上是宿青平的高光时刻。
2013年3月6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第九届“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颁奖大会上,宿青平代表中国捧回唯一进入“全球十佳”的国际大奖。在宿青平领奖的同时,国内关于临汾公厕的“豪华”争议此起彼伏。
他在《大国厕梦》里这样写道:“当时,我在大家面前装得很平静,其实内心也充满了郁闷。尽管我对临汾公厕心中有数,但在出国领奖的兴头上,被浇了一盆冷水,也确实不是滋味。”
在这之后的新建公厕上,“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这9个字被放大,红底白字出现在外墙上。夜晚,厕所的墙体上会亮起霓虹灯,那些大字远远就可以看到,给人以指引和召唤。
临汾公厕是宿青平在担任住建局局长之时的重要“作品”。他将临汾市区的公厕建设分为三代:第一代——2008年至2010年,33座,平均每座造价50万元;第二代——2011年至2014年,36座,平均每座造价70万元;第三代——2015年至2017年,19座,平均每座造价80万元。
毫不夸张地说,宿青平是临汾市区88座公厕的“总设计师”,这里的每一座公厕都是他参与设计并拍板的。
宿青平在《大国厕梦》里解释了自己排除万难决心建公厕的原因——为了人民的尊严。
他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一位农村妇女从乡下进临汾城,换了一套最珍惜的干净衣服,走在大街上,想上厕所,却发现无处可去,憋不住结果尿在了裤子里。返回时,妇女留下了一句话:这辈子再也不进临汾城!
宿青平说,农村妇女这句话,是当官者的耻辱。老百姓最基础的问题不解决,谈何富强?
《大国厕梦》的寫作只花了宿青平一个月的时间。去迪拜领完奖回来后,他就开始动笔写这本在日后风行一时的畅销书。而当时动笔,其实主要是为了回应关于“豪华”的争议。 在这本书中,宿青平详细介绍了中国厕所的发展史,并论证了公厕的重要性及城市建公厕的合理性。在书的结尾,他写了一封《致全国市长的公开信》,呼吁市长们应该抓一下城市的“尿盆子”和“便池子”,解决市民的“方便”问题,但回应者寥寥。
临汾的每一座公厕,宿青平都为其写了楹联,第88号公厕上写的是“想民所想谋事切记谋公,急民所急治城莫忘治厕”,而鼓楼北大街第85号公厕的楹联是“人居之窗与世界接轨,便民之所与文明相连”。
“有来有往解不断,若即若离总相依”“吃喝纵有千般味,拉撒方得一身轻”……这些五言、七言式的楹聯,常常能引来如厕者驻足围观。
宿青平的遗憾
宿青平主动谈及了他的雕塑作品:在临汾古城公园,有一座雕塑馆,专门盛放他创作的雕塑,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300件,作品涵盖的范围很广,包含历史人物、桥梁文化、广场公园、公厕街景……
在鼓楼广场,有一尊名叫“脊梁”、高500cm的青铜雕塑,它是一只卧牛,但是牛的脊背却是长城形态,蜿蜒曲折——这件作品获得了全国优秀雕塑作品奖。
宿青平关于牛的雕塑,在街头还可以看到《龙牛》《卧牛雄风》《九牛》以及卧牛大桥的双头卧牛雕塑。
在第64号公厕正门的左前方有一座名为“伴侣”的汉白玉雕塑,从正面看它像一个刚刚方便完正准备提起裤子的人,但却被做成了马桶造型;从背面看,是两瓣坚实的屁股——这件雕塑的外观造型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宿青平的300多件雕塑作品,几乎都能在临汾街头、公园、寺庙里看到,从市中心到郊区,出现的频率很高。
记者在展厅看到多座以女性乳房为造型的雕塑,问及缘由,宿青平解释说,母亲是值得歌颂和赞美的。
为什么不请国内知名专业雕塑家来设计呢?“哪来的钱请啊!”宿青平答道。
雕塑馆的房顶是一大片由青铜铸成的临汾古城,它还原了古城未毁之前最完整的风貌,这也是宿青平的创意。
当天下着雨,宿青平带领记者踏上这片屋顶,他略带遗憾地指着整个古城说:“现在的临汾,大家都知道的古建筑恐怕就只有鼓楼了。”他很惋惜,临汾没能像附近的平遥古城一样,发展成一座旅游之城。
宿青平的另一件重要“作品”是位于尧庙广场西面的“华门”,这座于2004年建成开放、高50米、象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天下第一门”,同样给他带来“豪华”的争议。
公厕是临汾人的自豪
第55号公厕47岁的公厕环卫工吴燕红,大概是最了解公厕是如何改变临汾市民生活的人。
55号公厕是仿古造型,有着飞扬的屋檐和厚重的屋顶,它的门口写着:神仙皆知食为天,人间有谁不方便。
吴燕红是3个孩子的母亲,老大已大学毕业,老二正在念大学,老幺在读高中。她来自临汾周边的农村,来当环卫工之前,她是只在家里做家务的家庭妇女。
现在,吴燕红每个月有1750元的工资,同时买有保险。每上两天班休息一天,24小时轮班,夜班时,她会住在公厕的管理室。
清晨市民尚未起床时,以及深夜市民进入梦乡时,像吴燕红一样的公厕环卫工会对公厕来一次大清洗,一天两次,没有一天落下。上级单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爱厕如家。
一定程度上,临汾公厕是临汾市民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临汾人说起公厕,总有一种自豪的情绪。
这是深夜醉酒之人和无家可归之人的庇护所,因为公厕里提供免费座椅,吴燕红常碰到有人凌晨躺在椅子上入睡;晴天时,看着成群的老人坐在公厕前的台阶上无所事事地唠嗑,唠完嗑,上完厕所,老人们又慢悠悠地回家。吴燕红甚至还发现,公厕周边小区的居民为了省水,一大早跑到楼下附近的公厕里排队方便。因为不提供免费厕纸,吴燕红几乎看不到随地乱扔纸巾的现象。
宿青平写的那本《永远握着的手》歌词集,就是写给像吴燕红这样的环卫工的。这本创作于2009年的歌词集一共收录了他16首歌词……那张同名光碟,收录了将这16首歌词谱成曲的歌曲,每一首都让人产生相似的感觉——饱含深情,发自肺腑,深情眷恋,激情热烈,很容易将人带入感动的情境之中。
越往城市的郊区走,公厕就越少,公厕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远。离开主干道,一些收费厕所隐藏在巷子里,广告牌上写着:厕所,收费1元。
“我才不管那么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方便了,就是好事!”一位上完公厕的男性市民竖起大拇指大声说道。
4月14日,临汾雨过天晴,街道边的杨树开始抽条,叶子嫩得滴水。第88号公厕旁边,立着放大版奖杯的地方,一位流浪汉蜷缩着躺在绿化带边缘睡得香甜。
(张北北荐自东方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