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大师”宿青平与他的88座公厕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汾市“公厕总设计师”宿青平用十年时间推动“公厕改革”,打造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公厕之城。一定程度上,在临汾,公厕文化如今已构建起市民的文化自信。
  临汾市的第88号公厕,也许是全中国“最有性格”的公厕。
  这座建筑坐落在临汾市河汾路最繁华之处。它的后方是名为“五洲国际中心”的超级商场综合体,聚集了各类中高端品牌及高端酒店,正前方是一座名为“广奇财富中心”的高层建筑。
  公厕分为两层,上层挂了四块全国独一无二的招牌:“公厕文化馆”“市民厕所学校”“公厕品牌示范中心”“公厕文化传播中心”。
  2018年1月8日,全国首座公厕文化馆正式开馆。


  今天,你如果坐出租车经过临汾市鼓楼南北大街,抬眼望去,街两边的风景与国内的二线城市无异,一座座高楼闪过;但如果你从车窗向外平视,却无法不注意到一座又一座有着巨大标志且造型奇特的公厕——仿古的,现代的,甚至还有一座像极了“愤怒的小鸟”,司机也会忍不住在一旁讲解:“酷毙了!”
  这样的公厕在临汾市区有88座,每一座都有编号,标准达到五星级,具体来说,每一座都可以与机场公厕相媲美,甚至胜出。

“临汾公厕 世界之最”


  4月11日这一天,公厕文化馆由解说员侯映延值班,她出生于1995年,在重庆念的大学,学舞蹈专业,有着北方姑娘的爽朗和热情,笑着欢迎每一位来访者——整个上午,有3个人到访。
  展厅两边展板上的内容将人类厕所发展史分成了四部分:千古一梦,百年沧梦,十年追梦,金厕美梦。
  展厅正中央,一面嵌入式的展柜,里面有满满一柜子的奖杯和奖状,其中最打眼的是一座“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长方体金色镂空奖杯,这座奖杯不仅文化馆里有,在靠着88号公厕的绿化带里还立着一座放大版。
  展柜里有一本书叫《大国厕梦》,作者是宿青平。“你应该买这本书!” 侯映延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对记者说,“他是临汾市民的大恩人,公厕建设全靠他,你应该见见他!”
  于是,记者花了132元,买下宿青平的著作《大国厕梦》《笑改变世界》,以及歌词集《永远握着的手》和同名光碟。
  侯映延开了一张纸质证明,她说,几乎每一个来公厕文化馆的人都会购买这些书和光碟,卖得最多的是《大国厕梦》。
  公厕文化馆有一本厚厚的留言簿,它记录了开馆以来的来访者留言。来访者多是来自政府环卫部门的职工、学生、退休干部及媒体人。
  一个名叫“青平崇拜者”的到访者留言:临汾公厕,世界之最,公厕大师,非青平莫属。“吴志爱”留言说:临汾公厕革命给人民带来无比福祉,是宿青平同志的心血和功劳,我们向他致敬!
  3月11日,一位女性来访者将自己的玫红色唇印留在了留言簿上,并写道:期待“黄金”厕所。
  侯映延的另一项日常工作是记录每一天到访公厕文化馆的人数,记录到访者的身份和职业。

临汾公厕总设计师的十年


  88号公厕的一层是公共厕所,与二层展厅呼应,它的内部构造与另外87座临汾公厕相似,均由三部分组成——男厕、女厕和管理室,管理室内设有床铺,由两到三位环卫工24小时轮流值班。
  公厕里配置了钢化玻璃门、自动感应冲水器、自动洗手台,地面铺满带有金色边框的小方块瓷砖。公厕里还设有体重秤和全身镜。
  与机场公厕最大的不同是,临汾公厕里没有提供免费纸巾,如急用,需要花1元购买。
  宿青平2013年在迪拜领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时的大幅照片挂在公厕的入口处,一进门就可以看到。
  出生于1959年的宿青平,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他在临汾市是一位明星官员,曾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临汾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现在是临汾市市长助理。
  去往迪拜领奖算得上是宿青平的高光时刻。
  2013年3月6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第九届“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颁奖大会上,宿青平代表中国捧回唯一进入“全球十佳”的国际大奖。在宿青平领奖的同时,国内关于临汾公厕的“豪华”争议此起彼伏。
  他在《大国厕梦》里这样写道:“当时,我在大家面前装得很平静,其实内心也充满了郁闷。尽管我对临汾公厕心中有数,但在出国领奖的兴头上,被浇了一盆冷水,也确实不是滋味。”
  在这之后的新建公厕上,“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这9个字被放大,红底白字出现在外墙上。夜晚,厕所的墙体上会亮起霓虹灯,那些大字远远就可以看到,给人以指引和召唤。
  临汾公厕是宿青平在担任住建局局长之时的重要“作品”。他将临汾市区的公厕建设分为三代:第一代——2008年至2010年,33座,平均每座造价50万元;第二代——2011年至2014年,36座,平均每座造价70万元;第三代——2015年至2017年,19座,平均每座造价80万元。
  毫不夸张地说,宿青平是临汾市区88座公厕的“总设计师”,这里的每一座公厕都是他参与设计并拍板的。
  宿青平在《大国厕梦》里解释了自己排除万难决心建公厕的原因——为了人民的尊严。
  他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一位农村妇女从乡下进临汾城,换了一套最珍惜的干净衣服,走在大街上,想上厕所,却发现无处可去,憋不住结果尿在了裤子里。返回时,妇女留下了一句话:这辈子再也不进临汾城!
  宿青平说,农村妇女这句话,是当官者的耻辱。老百姓最基础的问题不解决,谈何富强?
  《大国厕梦》的寫作只花了宿青平一个月的时间。去迪拜领完奖回来后,他就开始动笔写这本在日后风行一时的畅销书。而当时动笔,其实主要是为了回应关于“豪华”的争议。   在这本书中,宿青平详细介绍了中国厕所的发展史,并论证了公厕的重要性及城市建公厕的合理性。在书的结尾,他写了一封《致全国市长的公开信》,呼吁市长们应该抓一下城市的“尿盆子”和“便池子”,解决市民的“方便”问题,但回应者寥寥。
  临汾的每一座公厕,宿青平都为其写了楹联,第88号公厕上写的是“想民所想谋事切记谋公,急民所急治城莫忘治厕”,而鼓楼北大街第85号公厕的楹联是“人居之窗与世界接轨,便民之所与文明相连”。
  “有来有往解不断,若即若离总相依”“吃喝纵有千般味,拉撒方得一身轻”……这些五言、七言式的楹聯,常常能引来如厕者驻足围观。

宿青平的遗憾


  宿青平主动谈及了他的雕塑作品:在临汾古城公园,有一座雕塑馆,专门盛放他创作的雕塑,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300件,作品涵盖的范围很广,包含历史人物、桥梁文化、广场公园、公厕街景……
  在鼓楼广场,有一尊名叫“脊梁”、高500cm的青铜雕塑,它是一只卧牛,但是牛的脊背却是长城形态,蜿蜒曲折——这件作品获得了全国优秀雕塑作品奖。
  宿青平关于牛的雕塑,在街头还可以看到《龙牛》《卧牛雄风》《九牛》以及卧牛大桥的双头卧牛雕塑。
  在第64号公厕正门的左前方有一座名为“伴侣”的汉白玉雕塑,从正面看它像一个刚刚方便完正准备提起裤子的人,但却被做成了马桶造型;从背面看,是两瓣坚实的屁股——这件雕塑的外观造型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宿青平的300多件雕塑作品,几乎都能在临汾街头、公园、寺庙里看到,从市中心到郊区,出现的频率很高。
  记者在展厅看到多座以女性乳房为造型的雕塑,问及缘由,宿青平解释说,母亲是值得歌颂和赞美的。
  为什么不请国内知名专业雕塑家来设计呢?“哪来的钱请啊!”宿青平答道。
  雕塑馆的房顶是一大片由青铜铸成的临汾古城,它还原了古城未毁之前最完整的风貌,这也是宿青平的创意。
  当天下着雨,宿青平带领记者踏上这片屋顶,他略带遗憾地指着整个古城说:“现在的临汾,大家都知道的古建筑恐怕就只有鼓楼了。”他很惋惜,临汾没能像附近的平遥古城一样,发展成一座旅游之城。
  宿青平的另一件重要“作品”是位于尧庙广场西面的“华门”,这座于2004年建成开放、高50米、象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天下第一门”,同样给他带来“豪华”的争议。

公厕是临汾人的自豪


  第55号公厕47岁的公厕环卫工吴燕红,大概是最了解公厕是如何改变临汾市民生活的人。
  55号公厕是仿古造型,有着飞扬的屋檐和厚重的屋顶,它的门口写着:神仙皆知食为天,人间有谁不方便。
  吴燕红是3个孩子的母亲,老大已大学毕业,老二正在念大学,老幺在读高中。她来自临汾周边的农村,来当环卫工之前,她是只在家里做家务的家庭妇女。
  现在,吴燕红每个月有1750元的工资,同时买有保险。每上两天班休息一天,24小时轮班,夜班时,她会住在公厕的管理室。
  清晨市民尚未起床时,以及深夜市民进入梦乡时,像吴燕红一样的公厕环卫工会对公厕来一次大清洗,一天两次,没有一天落下。上级单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爱厕如家。
  一定程度上,临汾公厕是临汾市民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临汾人说起公厕,总有一种自豪的情绪。
  这是深夜醉酒之人和无家可归之人的庇护所,因为公厕里提供免费座椅,吴燕红常碰到有人凌晨躺在椅子上入睡;晴天时,看着成群的老人坐在公厕前的台阶上无所事事地唠嗑,唠完嗑,上完厕所,老人们又慢悠悠地回家。吴燕红甚至还发现,公厕周边小区的居民为了省水,一大早跑到楼下附近的公厕里排队方便。因为不提供免费厕纸,吴燕红几乎看不到随地乱扔纸巾的现象。
  宿青平写的那本《永远握着的手》歌词集,就是写给像吴燕红这样的环卫工的。这本创作于2009年的歌词集一共收录了他16首歌词……那张同名光碟,收录了将这16首歌词谱成曲的歌曲,每一首都让人产生相似的感觉——饱含深情,发自肺腑,深情眷恋,激情热烈,很容易将人带入感动的情境之中。
  越往城市的郊区走,公厕就越少,公厕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远。离开主干道,一些收费厕所隐藏在巷子里,广告牌上写着:厕所,收费1元。
  “我才不管那么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方便了,就是好事!”一位上完公厕的男性市民竖起大拇指大声说道。
  4月14日,临汾雨过天晴,街道边的杨树开始抽条,叶子嫩得滴水。第88号公厕旁边,立着放大版奖杯的地方,一位流浪汉蜷缩着躺在绿化带边缘睡得香甜。
  (张北北荐自东方头条)
其他文献
用时下流行的概念,霍尊是一个佛系歌手。无论穿着打扮、公众形象,还是生活方式,他都给人一种古朴、散淡、无争的印象。  霍尊出身于明星家庭,父亲是凭借《大花轿》成名的火风,母亲是中国第一代流行歌手仲小萍,但他走红更多是靠自己。  他的粉丝称追霍尊的感觉像在玩《旅行青蛙》,不需要时刻盯着,很长时间不出现会想他,看到他的时候,会惊喜于他的变化和丰富。  “我喜欢这样的追星方式,不是每一天都要围着他转,要看
期刊
要安全还是隐私?不久前,美国知名企业迪士尼突然变更旗下度假酒店的服务条例,将客房的“请勿打扰”挂牌替换为“屋内有人”,并允许服务人员“查房”。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通常来讲,酒店服务员只要看到门把手上挂有“请勿打扰”的挂牌,就会另择时间提供服务。但迪士尼公司宣布,出于“日常維护、安全或其他目的”,其下属的酒店工作人员将保留进入客房的权限。若客人挂出“屋内有人”的告示,酒店服务员或其他工作人
期刊
英国政府计划推出一项促进饮料瓶回收的环保政策。  据英媒报道,这项政策将规定人们在购买饮料的时候必须付出一定的押金,虽然这会使饮料涨价,但是如果消费者将空瓶退回,就能收回押金。该计划预计也将涵盖一次性玻璃瓶和塑料瓶以及铁罐和铝罐。  目前,該计划的具体细节仍未确定,包括押金的金额制定。据称欧洲其它执行相似政策的国家中,德国为22便士、瑞典是8便士。  英国环境部长迈克尔·戈夫说,毫无疑问,塑料制品
期刊
佐科·维多多2014年上台,为政坛带来新风,有“印度尼西亚奥巴马”之称。他近日确定明年将竞逐连任,其家人亦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当中就包括他的长子朱卜兰。  印度尼西亚政坛多是子承父业的政治世家,不过现总统佐科·维多多的长子,现年30岁的朱卜兰曾就读于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有着创新想法跟独立性格。他表明自己没兴趣投身政治,不会子承父业踏入政坛,目前只想好好经营其售卖“煎蛋饼”的餐厅Markobar。
期刊
印度政府正尝试推出新措施抑制富豪“流失”现象。据美国《石英》杂志报道,印度中央直接委员会(CBDT)已成立专门小组,准备推出一系列规定让寻求移居他国的人付出一定费用。  报道说,富豪出走对印度政府税收有直接影响,CBDT专门小组在寻求防止税基缩小、人们移居他国的方法。  今年3月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的一报告显示,2017年,有7000名富豪离开了印度。近4年,总共有大约2.3万名富豪流失。据瑞士信贷
期刊
近日,美团收购摩拜成了科技圈的大新闻。但这个新闻真正成为全民性话题,还是因为当日某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爆款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文章借此事件说事,指出当创始人套现15亿时,你“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每月因为房贷不敢辞职。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稍不留神就被同龄人抛弃,被这个时代淘汰。  这篇
期刊
近来,美国《福布斯》杂志、彭博社、英国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中国正在大力吸引人才,甚至提出中国将成为“全球人才中心”的观点。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报道称,中国日益成为吸引全球人才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一毕业就回国;许多人放弃在华尔街或硅谷的不菲收入,奔向北上广深;中国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吸引外籍人才到中国发展。  而彭博社则称,有美国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才,正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全球
期刊
美国一直担心“中国技术威胁”,一直黑中国的英国《经济学人》却说了实话: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中国如今势头正猛,特朗普你能不能有点远见?  曾经不放过任何中国“黑料”的《经济学人》,在当地时间2018年3月17日发表了“封面故事”。以《问鼎科技领域之战》为题,英国人指出,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有些地方还被中国超越;文章拿“收购案”为例,向特朗普发出警告:不要计较微利,要顾全大局。巅峰之战,中国优势
期刊
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前段时间发布的亚洲大学排名,前20名上榜大学榜单中,有7所来自中国内地,另有5所上榜大學来自中国香港(其中有3所大学排名前10)。排名编辑菲尔·贝蒂认为,中国高校的成功是20年来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结果。  中国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的表现逐年进步,这些结果表明中国过去20多年来在教育方面的专注投资有了回报。尽管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榜首,但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亚洲其他国家
期刊
对于尖子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在美国公共教育体制内,“重点中学”几乎是提高未来精英教育机会的唯一途径。  美国公立学校遵循按家庭住址就近入学的学区制,在小学阶段,突出的学生最多只能在本学区内就读“尖子班”,唯一可以跨学区入学的是有“磁石学校”之称的“重点学校”,绝大多数是中学。  这些学校大都通过考试(另外加上种族平衡的考虑)跨区招收尖子学生,所以在教育界通称“考试学校”。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历史比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