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金融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
  金融,事关国计民生,对企业来说,更是生死悠关的大事。如何运用好“金融”这个武器,让它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最大的贡献,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全球经济萧条,我国经济也已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金融部门更应该学会腑下身子,倾听中小企业的心声,只有把中小企业扶持起来,中国的金融才更具备抵御风雨的能力。
  继桥头堡战略实施后,中央又批准设定了云南、广西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央把关系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改革的重点放到了云南,把云南从改革的末端推到了前沿。中国通往印度洋的交通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时建设,但是为什么把金融改革突然提到前面呢?
  因为金融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地区,金融市场早已建立起来,要改变难度很大。而云南金融欠发达,又担负着桥头战略的重要任务,一张白纸好绘蓝图,可以搞一些先行先试的金融实验田,为全国金融改革做贡献,为沿边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怎么改?首先要确立标准:
  一个标准:金融是不是有效为实体经济、地方经济发展、三农经济服务。
  二个标准:对外贸易服务、对外投资便捷、边境结算便捷、边境货币兑换方便、快捷、高效。
  三个标准:人民币南下、人民币出去,回笼方便,境外企业通汇方便,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贡献。
  如果按这三个标准来做,对照一下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
  1、中国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四万亿元带动十几万亿元,90%铁路、公路、基础没施、房地产、国企、央企等,形成了难以短期收回的资产,推动了房地产泡沫,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2、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得不到资金支持纷纷倒闭,中国民营企业解决了90%的新增就业人口;提供了80%的社会商品;提供了70%的出口;提供了60%的税收;占GDP的50%以上。在科技创新方面,80%以上的科技产品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是他们得到银行的支持不到15%,小微企业不到5%;
  3、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来自于民营经济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还是民营经济。但是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支撑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普通民众和广大中小企业,对现有金融体制早已心生不满,要求推进金融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4、云南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全国相比问题更加尖锐,矛盾更加突出。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不合理:
  (1)金融结构布局不合理,改革初期沿海金融四分天下,云南金融一分天下。银行难贷款、资本市场上不去、外资少、地方金融没发展起来;
  (2)银行体制不合理,大小银行同质化竞争,没有特色,“贵族化”倾向严重,管理体制僵化,吸收了80%的存款,却拿去扶持20%的“贵族”;
  (3)银监会监管制度不合理,对银行管得过死,对中小企业,一般只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调头对企业是生死关,香港银行业是滚动贷款的。对抵押品条件苛刻,只重视房屋作为抵押品,对机器设备、厂房很难作为抵押品;
  (4)服务体制不合理,金融产品单一,贷款收入占银行收入的80%以上,国外银行主要靠金融服务收入,贷款收入仅占5%;
  (5)金融垄断不合理,我国银行几乎都是国有控股,国家赋予银行天然的存贷差,而所有银行都有国家的信用保证,只要批准设立了银行,赚钱一点不难,哪里还有动力去创新?
  那么金融改革将从哪里入手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方向,三中全会《决定》在金融领域重点提及了三个关键词:一是要做普惠金融;二是要以真正的市场化为决定性作用重新配置资源。三是要把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中普惠金融一词的概念来自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平民银行的创始人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他创办的平民银行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观念,信贷权是人权,每个人都应该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穷人的信用比富人好,银行可以为穷人提供无抵押担保的贷款而获益。
  为什么我提出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云南沿边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呢?列宁说过:“不可能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我认为,也不可能在一个金融文盲的地区建成金融中心。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首先在于金融扫盲,让金融深入每一个家庭,为每一个生产者服务。
  孟加拉国比中国贫穷落后,他们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却比我们要做的好。他们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呢?我们云南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又有哪些创新呢?笔者着重介绍孟加拉国平民银行是怎样建立的,对我们沿边金融改革有什么启迪?我们云南省工商联发起成立的云南金控股权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责任编辑:施凤仙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人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永远只属于少数人,就是那些身上拥有成功者特质的人——这些人身上除了具备对人生、事业有着足够的热忱、自信、勇气、担当外,还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认真劲儿。这股认真劲儿,令他们克服了别人望而怯步的困难和挑战,使得自己抵达梦想的彼岸,成为令人仰视的强者。因此说,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除了要具备成功的潜质外,最重要的是认真。认真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桥梁——
期刊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玉溪大发展,大跨越的伟大征程正在徐徐展开。玉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云南省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之中,玉溪的区位和作用更加的凸显。当其时,230多万玉溪人民正在中共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智慧和汗水奋力书写着中国梦的玉溪篇章。玉溪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新常态孕育着新机遇,这将强力助推玉溪
期刊
春节之后,中国好多企业就面临着一个很窘迫的问题:许多有经验的员工辞职了,查缺补漏成了救火行为,招聘和想方设法地觅人以充实空缺的岗位成了企业的重头工作。说到员工的辞职原因,我想员工的幸福指数是极大因素,成了一个关键。反观这个问题,就可以发现,当前的中国市场,已经彻底从过去的全面短缺经济走到了全面过剩经济的时代,发展方式也从过去的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商业迅速向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转变。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也在
期刊
入刊理由:2015年2月10日,云南省工商联在昆明市西山区云安会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新年联谊会。活动现场隆重而喜庆,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大家都怀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共同见证了云南省工商联今日的风彩,也共同回忆云南省工商联走过的60多年光辉历程。云南省工商联成立于1954年1月14,如今已走过了60多个春秋,在这60多年里,它充分发挥自己的纽带作用,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
期刊
赵月秋生于1984年,典型的80后,语言不多,身穿夹克,理一平头,貌如他的书法狂草,如花似兰、静静地散发出幽香;也静静地向人们传递出了书艺生涯的沧桑。  前几天,也就是这个80后,竟然挤进了个个脸上写满沧桑、鸿儒云集的阵营——云南省文史馆,成为了省文史馆史上最年轻的书画创作员。  他,在云南文化界溅起了阵阵涟漪……确实是后生可畏啊!他到底咋样?记者为此零距离走访了他。  书山崎岖任攀援  1984
期刊
入刊理由: 在植物王国中,竹子因其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极其巨大的经济价值,被人们称之为“绿色黄金”。作为林业产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环保产业之一,竹产业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云南是产竹大省,如何发挥利用好这一优势,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竹产品,把竹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云南“绿色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云南省相关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  竹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
期刊
入刊理由: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曾晓峰一直广受媒体和艺术评论家的关注。他从事绘画40余年来,常以丰富的想象力与激情,用浪漫的笔调不断有令人惊异的画作面世;他的作品常以宗教和巫文化的神秘为创作题材;他有着“东方魔幻现实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之称。  乍见画坛大家曾晓峰先生,直觉他是一个思维跳跃的“思想者”。凉飕飕的光头,架着副眼镜,一身很随意的休闲装,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俨然就是梦幻中罗丹的作品, 其个性
期刊
入刊理由:辞旧迎新,在送走马年,迎来羊年的喜庆日子里,风光杂志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会——为2014年度先进人物颁奖。三位获得年度先进的同事,在全体员工的祝福声中,走上奖台,接过了证书和奖金。这场活动对所有员工来说,既有鼓励作用,也有教育作用,看着三位神采奕奕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的同事,大家心里既有美好的祝福,也有自省自励。似乎在那一刻,大家都深刻地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才能在
期刊
入刊理由  云南,一颗闪耀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夜明珠,一块被神秘面纱笼罩充满异域风情的美丽土地,一个曾养育了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的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而今,“彩云之南”以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凸显了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惟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并通过印度洋联接起了欧洲和非洲。  2015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期刊
入刊理由: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后,迎来了一场盛会,即第3届中国—南博会暨第23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盛会期间的文艺论坛和文学采风,让各国作家零距离地了解美丽的彩云之南,这是文学搭建起的桥梁,这是文学促成的作家们跨越国界的心灵和谐沟通与交融。新时期,文学将在“一带一路”上继续绽放异彩。  自古以来,中国云南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中国先民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