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教你让宝宝乖乖吃药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生病时,看病麻烦不说,给孩子喂药才是最令家长头疼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乖乖吃药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余明医生跟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
  【经验1】
  从“下颌部”喂药不会呛咳
  给孩子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和呕吐,并不是好方法。要让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经验2】
  鼓励大孩子自己吃药
  孩子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孩子生病,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不过,这有赖于从小的潜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时,不愿意吃药,家长不忍心强迫,想着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针,结果强化了孩子不吃药的想法,毕竟打针的副作用大,风险要比吃药高很多。有的家长则把吃药当成惩罚手段,孩子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孩子当然更加不愿吃药。
  小孩3~6个月时,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芥菜汤(汤要是滚汤,里边不加盐)等,略微有些酸味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长什么东西都带头吃,对孩子也有很好的作用。
  【经验3】
  喂药后即呕吐,吐掉的药量要及时补回
  孩子小时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会吐,吃药更是如此。这种呕吐是无意识的,只要是喂药后不久,吐掉的药量都要及时补回,否则达不到药效。但3岁以上的孩子吃药呕吐常常是家长惯的,孩子不愿意吃,吃药就觉得恶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也要从小引导,方法和上面讲的差不多。
  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吃药,嫌药苦,特别是片剂的药,可以用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药,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量来控制,否则也会失效。牛奶可能和药物起反应,不建议和药物掺在一起。
  【经验4】
  吃药要谨遵医嘱
  所谓谨遵医嘱,就是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医生说药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随意加减,减了没有药效,加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每次的药量需要精心计算好。只有在吃药立刻呕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补回相应的量,否则该吃多少就吃多少,就是吃药后半个小时呕吐了也不用加。医生若一次开了好几种药,只要没交代分开吃,通常都可以把几种药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后不能放太长时间。
  另外,思密达和吗叮咛必须在饭前(含喝奶前)半小时吃,前者是让肠黏膜形成保护膜,后者是促进胃肠排空,不提前吃就没有效果。但多酶片是开胃的药,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热、退烧的药物,饭后吃即可。若孩子频繁呕吐,则最好在两餐之间吃药。
  最后,要强调一点,除了退烧药,不要把孩子的药常备在家,小孩不舒服应该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其他文献
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概念,即多喝水对皮肤好。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确实是保持皮肤弹性的前提之一,并且适量饮水能把身体内的代谢物清除干净。但事实绝不是喝水越多越好。  人体是一个严密的平衡系统,成人的肾脏每小时只能排水 800~1000毫升,如果你在一小时内喝水超过1000毫升,反而会稀释身体中的电解质,影响各项身体机能,同时会导致低钠血症,影响肾脏健康。同时,从大脑的机能上看,大量饮水过后,人
大S、叶璇、李静等众多名人曾被低血糖击倒,她们晕倒的新闻引来无数人“围观”,而对于她们晕倒的原因却很少人在意,认为低血糖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事实却是,低血糖非常可怕,甚至比糖尿病还要凶险。    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    现在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随着对糖尿病的了解,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糖尿病的可怕,糖尿病患者也认识到了发生低血糖的可怕。然而对于非糖尿病性低血糖来说,很少人去关心,了
商家促销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上帝们”喜滋滋地拨打自己的小算盘时,可要睁大自己的火眼金睛。    我们排成一条队    男人晚上不出去,肯守在家里,应该算是美德吧?可我却吃尽了苦头。我老公外表看斯文温和,抢起电视遥控器来可是寸土必争从不手软,每次都是我输。  没有电视可看的我只能看报纸了, 看来买第二台电视是当务之急。没想到浏览报纸的时候居然发现了“新大陆”:某某商场为庆祝开业,特举行“
阿尔茨海默症,是严重的脑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中国被叫做“老年性痴呆”。在这个看似普通的病症背后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心酸。它能缓慢而痛苦地带走一个人的认知、思考及沟通能力,甚至无法正常吃饭、说话和行走。一旦家里有了这样的病人,家中的一切日常生活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的亲人遭受着疾病的折磨,家里的主心骨变成个无知的孩子,甚至不再认识家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是什么让里根失去了他引以为豪的演讲能力?
【新闻背景】  今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身患肝癌的女孩贺瑾,在家人的遗弃、男友的躲避的情况下,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主持人】 这真是一件令人心痛的病例。陕西女孩贺瑾今年3月初感觉身体严重不适,就到当地安康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是肝癌晚期,医生推测她可能还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听到这个消息后,家人、男友纷纷离去。虽然院方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还特意安排专人护理,但贺瑾还是仅仅坚持了一个
人类从有了思想就开始了生与死的思考。但是,人能预见死亡吗?     死亡调查:  很多人预见到了自己的死亡  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遇难的海军军官科列斯尼科夫的妻子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泪流满面地说:“不知为什么,我的丈夫似乎预感到了死亡。就在他踏上死亡之航前不久,他悄悄地给我写了一首凄凉的诀别诗,其中最不祥的几句是这样写的:虽然我真的不愿意想到死亡,可当死亡的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
提起类风湿,可能很多人都会知道它有一个“外号”,叫“不死的癌症”。那么这“不死的癌症”真的不可战胜吗?被它“袭击”的人又该如何逃离它的折磨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类风湿并非不治之症  【本刊记者】 高主任,我们上期做了风湿的话题后,很多读者来信来电咨询有关类风湿的问题。看来,类风湿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但是对于类风湿的常识大家都不是很明白,那么到底什么是类风湿呢?是关节炎的一种吗?  【高
中国人常说,老年人高兴,全家人就高兴;老年人健康,全家人就有福。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会更加健康、快乐——    有精神寄托才能聚精养神  人到晚年退休之后,时间往往一下子多了起来。有些老人帮助子女带孙子、孙女,精神有所寄托,忙碌一天之后,晚上还可以睡个好觉。可是有的老人不需要做这些,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心里总是觉得空落落的。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空巢家庭”或者“空巢老人”现象。时间长了,这些老人精神郁
神九已成功完成任务返回地面,但关于航天的种种话题还在继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航天员在神九上吃什么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今天就让营养师王旭峰和我们一起解密“舌尖上的神九”。  调动食欲是关键  据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陈斌介绍,根据营养需要和三名航天员的口味,这次任务的食品主要包括罐头食品、脱水食品、中水分食品、自然型食品等7大类70余种中式传统食品,比如说什锦炒饭、虾仁炒鸡蛋等,饮料主要有
噪声也会伤眼睛,这恐怕为许多人所忽视。  科学家们曾做过实验,当噪声强度在90分贝时,约有一半的人出现瞳孔放大、视物模糊;当噪声达到或超过110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特别容易发生眼疲劳、眼胀病、眼花、眼发涩及视物流泪等多种眼损伤现象。  噪声之所以能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奥秘就在于噪声破坏了人体内某些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