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弹性”评价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一个善于“读”儿童画、评价儿童画的教师,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隋,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更加增强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但是,对于集体绘画活动中的评价环节,许多教师往往很难把握,问题依旧突出:
  问题一: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强调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你在画什么?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你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这是很多教师在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不由自主会使用的一些语言!如果只用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忽视对绘画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会很伤孩子的心,而且会很容易地犯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其实幼儿绘画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无论成功与否,在幼儿看都是“最好”的。
  问题二:找不到最佳评价时间的切入点。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将评价放在活动的最后。可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都不一样,能力有强有弱、动作有快有慢,先完成作品的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往往无所事事,吵吵嚷嚷,急于释放自己,而还在画的孩子则更加没有心思,这时候再加上教师的评价,往往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而是事倍功半!
  问题三:评价时缺少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进行绘画评价时,教师时常以个人意愿为主,经常唱独角戏,自己来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幼儿参与评价,但往往只是形式而已,幼儿只负责点头同意即可,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和互评。
  问题四:评价时用统一的标准对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评价,缺少纵向的评价。在评价时,有时候因为时间问题,教师就寥寥几句,随口应付一下幼儿:“嗯!不错!”“画得真漂亮!”这样的评价对于幼儿能真正起到作用吗?还有教师在评价时仅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忽视大多数的一般水平的作品,甚至有的教师经常用统一的标准,采取横向评价,不从幼儿自身水平出发,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评价是认识儿童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更应该在了解儿童画特点的基础上,逐渐从静态的作品评价转阳动态的过程评价,让评价更具有弹性。
  那么,如何使评价更具有弹性,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了解儿童绘画的年龄特点是进行评价活动的前提
  
  儿童绘画发展一般分为涂鸦期(一岁半到三岁半)——象征期(三岁半到五岁)——图式期(五岁到七岁)——写实期(七岁以上)四个阶段。儿童写实至少要到7岁以后,因此,“像与不像”不是3~6岁儿童绘画活动的重点。如果我们违背儿童绘画发展规律,经常以“像与不像”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以成人化的眼光去否定孩子们特殊的表现方式,会使孩子变得拘谨、没有自信、机械模仿,使孩子失去童真童趣,毫无创造力可言。
  3~6岁儿童在绘画表现时,通常看到什么就把什么给画下来,丝毫不考虑绘画中的透视。于是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从外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房子里的沙发、电视机、人物等;画交通工具时,里面的零件清晰可见。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就像儿童的视线是x光,可以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之为“x光画法”。
  学前儿童在绘画时,往往认为笔下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会将它们画得跟人一样,会不由自主地赋予它们以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如他们会给太阳白云添上眼睛、鼻子、嘴巴;会让小花小草和人类一样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泛灵论的反映。
  学前儿童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加以忽视和遗漏。比如为了体现大鲨鱼的凶恶,幼儿会将鲨鱼的嘴巴画得巨大,里面的牙齿画得特别尖,特别多。儿童的这些夸张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是进行评价活动的重点
  
  许多教师把评价安排在美术活动的结束部分,或者全体听少数几个幼儿谈自己对别人作品的感受,或者把教师认为好的作品展示出来讲评,评价方式较单一,评价主体也比较单一,这样的评价形式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体验不到成功感,甚至会使孩子对绘画活动失去兴趣!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评价方式多元化呢?
  1.建立绘画成长档案袋。所谓绘画成长档案袋评价就是幼儿将集体教学和自由活动中的绘画作品放在一个专门的文件袋中,同时教师会在收集的过程中给幼儿的作品加上时间和注解,这样长期下来就形成了能够体现幼儿绘画发展与进步过程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典型的质化评价方式,通过对儿童作品的收集、对儿童活动的自然观察,可全面具体地揭示和描述儿童绘画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更便于教师进行纵向的一个比较。如翻阅某个孩子的档案袋,你会发现他在有一次绘画中不再用一个圆圈来代替手和脚了,开始画出手指,虽然其他孩子老早就这么画了,可对于他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个时候如果得到教师相应的鼓励和赞扬的话,那么就会极大地提高他作画的兴趣,同时,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则显得更为公正和客观。
  档案袋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孩子们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只注重幼儿应如何学,对幼儿的要求多,在评价时寥寥几句,仅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很少去主动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通过绘画档案袋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有多少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在哪一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教师的帮助等!这就为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如何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宜的支持、合作、引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画的蝴蝶都是正面的,几乎没有侧面的蝴蝶,可见孩子们缺少画侧面形象的技能技巧或者说是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还可以画侧面的形象,因此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调整教学,在肯定孩子们绘画的基础上,通过故事以及直观的教具等形式引导幼儿画侧面的形象。
  在教育评价中,多方评价主体的参与及其在评价过程中的共同协商、互相影响,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很少有其他成员的参与,即使有时候个别幼儿能参与到评价中,也是行同虚设。但是采取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多方评价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特别是得到了家长和同伴的评价。因为美术成长档案袋收集了儿童在园的作品,家长和幼儿可以随时进行翻阅,并看到教师 对幼儿作品的一些注解,幼儿会特别乐意给小伙伴、给爸爸妈妈看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进行交流与互动,同时儿童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使他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为幼儿反思自己的成长变化提供了条件。
  2.定期举办“小小画展”或利用电脑将孩子作品制作成幻灯片进行展示。每位幼儿自由挑选档案袋中自己觉得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他们拥有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孩子们将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激发和保持幼儿绘画兴趣的动力所在。
  3.从静态的作品评价转化为动态的过程评价。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绘画作品,但是如果在评价时教师过多的考虑诸如构图、着色、技能技巧等,那么就会犯“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同时会挫伤孩子绘画的积极性。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就主张在评价中要充分尊重不同文化中智力表现的多样性。那么在绘画评价活动中,“多元智能”理论同样适用。我们要逐渐从静态的作品评价转化为动态的过程评价,把对幼儿的评价过程融合在绘画学习活动中,关注幼儿在绘画创造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专注程度、努力程度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在情绪情感上,如果幼儿能专注地沉浸在活动之中,停下来做其他事情的次数很少,不大受外界的干扰,常会流露出愉快的表情,证明他很乐意参与活动,即使他的作品有可能比较糟糕。教师在评价时也应该从幼儿的情绪情感着手,肯定他的态度。如果单纯关注幼儿的作品,可能会挫伤孩子以后作画的积极性!又比如在独立性方面,如果幼儿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能独立完成自己作品,那么证明该幼儿独立性比较强;而如果一个很少主动去请求别人帮助的孩子,能主动去请求同伴的帮助,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在评价时就应该肯定幼儿这样的表现,从而提高幼儿对画画的兴趣。当然幼儿的上述表现并非“非此即彼”,教师应仔细观察与分析,得出符合幼儿真实情况的判断结果。从关注孩子的作品到关注孩子的本身吧!做一个“旁观不袖手”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吧!让孩子们在鼓励、欣赏和期待的目光里专注地探究,大胆地想象和有效地评价。
  
  三、恰当掌握评价时机是进行评价活动的关键
  
  集中评价和随机评价有效结合。不同的孩子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得到不同的评价。因为孩子不善于等待,如果总是在活动的最后进行集中评价的话,有的孩子已经完成作品了,想要释放自己;有的孩子还没完成任务,正埋头苦干,此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评价,教师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让幼儿集中起来,且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可能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日常生活,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将集中评价和随机评价进行有效的结合。如餐前餐后,可以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幼儿在作画过程中,也可进行随机的评价,肯定其好的表现,并提出不足之处,从而给幼儿以作画的信心;而对于在美术活动中先完成作品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放置于档案袋中,大家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出别人作品中你觉得不错的地方,然后在活动结束后的适当时候(不宜间隔太久)集中评价,这样就避免了无聊的等待,同时又不打断其余孩子,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民主化与人性化!
  总之,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在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在绘画活动的行为的基础上,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以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同时以美术成长档案袋为载体,重视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努力程度。这样,我们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轻松快乐的评价中提升经验,促进发展。
其他文献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和保教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对于教师群体而言,需要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是激发积极性的原动力,“有欲而后有为”。所以管理者的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应在充分尊重、充分了解管理的对象——广大教师需求的前提下实施。尊重教师的需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满足她们的这些需要。创设
期刊
2001年9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首次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必要性:“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多种方式的绘本,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对绘本内容的记忆,而在于绘本阅读的过程。因此,为了保证与提高绘本阅读的有效性,对幼儿绘本教学的策略
期刊
孩子从一两岁开始,就在纸上无目的地信笔涂鸦了,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画画,但这有趣的线条,抒发了他们的情感,从中得到了乐趣。这时成人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去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自己画,他们学画的潜能就被开发出来,就会大胆而自由地表达心智和情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的美术教育就应该遵循这一规律,珍爱童心,让孩子自主作画。    一、为什么要珍爱童心。让孩子自主作画呢    1.孩子天生就会画画,天生就爱画
期刊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就是利用数学的逻辑条理性,运用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培养幼儿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数学活动、学好数学?新《纲要》中提到: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小班的孩子处于无意注意为主,思维方式为具体形象思维。而且他们的认
期刊
一、拼图的历史    拼图玩具已经有约235年的历史了。早在1760年,法英两国几乎同时出现这种既流行又有益的娱乐方式。把一张图片粘在硬纸板上,然后把它剪成不规则的小碎片。最初这些图片都是有教育意义的,要么附有适于年轻人阅读的短文,要么向新兴资产阶级传授历史或地理知识。    二、拼图的作用    概括起来,拼图对于孩子的智能开发,有八大作用:  (一)了解“部分”与“全部”的关系  拼图可以让孩
期刊
幼儿早期阅读是大家都很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专家认为“所有学习的基础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可见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还发现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阅读,古今中外,也有不少因为儿时喜欢阅读而最终走上成功道路的名人。例如大家众所周知的主导全球知识产业革命的比尔·盖茨,虽然到小学为止,他连课程进度都无法跟得上,甚至到老师劝他留级的程度,但是他不到九岁,就已经将百科全书全部读完,后来创建微软
期刊
摘要: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热点。合理的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来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够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 意义 有效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园
期刊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相对于中小学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没有升学和人才选拔的社会期望,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是最没有功利性的教育阶段。这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教育理想、诗意化的教育情景,充满着生活的微笑,流淌着浓浓的爱和甜美,处处绽放着教育的活力,彰显着教育的魅力,而彰显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主旋律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往往只是一句口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第
期刊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幼儿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因此,区域活动是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将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呢?先从理论层面上进行剖析,首
期刊
活动背景    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学习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对它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观察,平时孩子们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比较感兴趣。为了更好的巩固相关内容,我开展了本次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能初步排除图形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辨认并将图形分类。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
期刊